世間風雨用心聽

美文 延參法師 2018-12-19
世間風雨用心聽

   蔣捷有一首《聽雨》詞: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首詩寫得特別別緻,生動活潑,靈動呈現,寫少年聽雨、壯年聽雨和而今聽雨。第一次聽雨是在歌樓上,第二次聽雨是在客舟中,現在聽雨是在僧人的屋簷下。

  聽雨的情懷是什麼,少年聽雨,紅燭昏羅帳,總是希望生活精彩萬千,豐富萬千,所求所願、悉皆圓滿,自己要的人生需要更加精彩。中年聽雨,坐到一條船上,放眼秋意蕭瑟,風景落寞,江闊雲低,水面寬闊,烏雲飄過。秋風有涼意,身上很單薄,很壓抑,那一片烏雲就像壓到眉頭上,更不用說心情能有多舒暢。

  有很多朋友說,人到中年就這樣,車貸、房貸、兒女教育、父母養老,工資薪水不太高,一切一切都是難題,那錢都去了哪裡,怎麼就這麼少。感覺到自己掙得也不少,怎麼到月底怎麼就不夠,看見別人活得神采飛揚,看看自己灰頭土臉。人到中年,為什麼這麼多想做做不成,想走邁不開腿,為什麼這麼多的不如意?

  再看下去,而今聽雨僧廬下,自己活得力量還很足,心勁兒還很足,信心還很足,但是呢,兩鬢已染霜。“悲歡離合總無情”,為什麼折磨了過路行人?現在聽雨就只是聽雨,“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生活是什麼?是一個過程,從青春的認知、接納到中年的創造和瓶頸,經過人生的壓力和感傷,到最後是什麼?是認識和釋然。從青春的認知和接納,到中年的創傷和負擔,到後來的種種思考和擔當,到最後是什麼,重新認識,哦,原來是這樣。

  原來總要求什麼、總強求什麼、總苛求什麼,到最後發現“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從原來的要求到後來的無求,從原來的渴望到後來的無念,從原來的想象到後來的無相,重心在改變,模式在改變,框架也在改變,一切都在改變,

  生活的真相是什麼,生活的真相就是要改變,就是把握這種改變的密碼,認知這種改變的變換,理解這種改變的焦慮,去推動這種改變的速度,讓它向一個心情愉快,化解焦慮,生活同步的方向,讓自己在一種溫暖、感恩、正面的思維裡。

  生活總有一些風雨交加,風雨中的人生,也許很疲憊,也許很難堪, 還好已經是曾經。人生路遠,餘生怎麼樣,不要因為失去和辜負的太多,而忘記了倍加珍惜當下的生活。去超越那些生命悲歡,看淡那些得失恩怨,一切都成為曾經,一切都成為生命的風景依然,人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