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美術 寫生 藝術 山水畫 迴音廊 迴音廊 2017-10-04

《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畫家徐衛國先生

徐衛國,1970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北京畫院專職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正高級)、國家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貢獻者。兼職中國山水畫創作院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畫藝術創作院畫家、導師。先後師從程振國、張復興先生。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性美展獲獎、入選共十多次。

《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卡紙團扇》50cmX50cm

大畫創作(部分):

2017年為京西賓館創作大畫《黃山攬翠圖》(610cm*165cm)

2016年參與國家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參與創作《長城秋韻》(5.7米*4.7米)

2016年為香港特派員公署官邸、中國駐巴厘島總領館創作大幅山水《高原新綠》、《黃山煙雲》

l2015年為浙江企業創作《峽江秋色圖》(4米*3.5米)

2014年11月為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安徽)創作《江山攬勝圖》(7米*2.1米)、《煙江疊翠圖》(14米*1.45米)

2014年1月創作《朝曦容納百川圖》(3.6米*2.5米),佈置於濱海金輝大酒店

《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江上清風》

2013年11月創作《塬——三部曲》(6.6米*1.6米),山東某企業收藏

2013年8月創作《溪口攬勝》(5米*4.4米),佈置於寧波保利大劇院貴賓廳

2013年7月《江山攬勝圖》(3.4米*2.4米)、《春山勝景圖》(3.4米*2.4米),山東企業收藏

2013年2月創作《溪山松風圖》(3.6米*2.8米),佈置於武警北京某部

2013年1月創作《萬里長城耀金輝》(8米*2.8米),佈置於濰坊濱海金輝大酒店

2013年創作《峽江雲起圖》佈置於中央直屬機關北戴河某療養院

2011年8—9月創作丈六(5米*2米)《五嶽獨尊》、《峽江煙雲圖》、《清江一曲抱村流》,佈置於北京某度假村

2010年創作《穿越太行》,常熟美術館收藏

2010年8—9月為山東某市政府大樓創作《古塔清梵》(4米*10米)

《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臨水有人家》


車窗外的遐想

徐衛國

“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是清初王石谷說的,說的是山水畫創作的一種理想。那麼,宋人丘壑與現在的客觀山水有什麼不同呢?千百年來中國人面對的自然風物、山川丘壑並沒有本質的變化,而山水畫的面貌卻大大不同。因為,變化的不是客觀,而是主觀,看山水的時代不同了、人不同了、看山水的方式不同了,感受與表達也就不同了。

《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卡紙團扇》50cmX50cm

就一個方面來說,現在的人可以坐火車、坐汽車甚至飛機看山水,時下更有無人機航拍極大地延伸我們的眼界,我們必定看到了很多古人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比如說火車吧。我喜歡做火車看山水,每逢去外地,要是白天能遇到穿山越嶺的線路都儘量選擇坐火車。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寫生是不現實的,但是卻會得到大大不同於寫生的信息量和獨特的感受。

《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臨溪問禪望雲崖》

在車窗前閃過的或是北方的崇山峻嶺、或是黃土高原的蜿蜒溝壑、或是幽深的峽谷、高聳的山峰、或是南方旖旎的江岸丘陵。車窗前的我任憑感官與思緒在車外的世界裡翱翔。這和寫生是不同的,徒步的寫生移步換景比較慢,你會長時間以相同的視角觀察同一角度的對象,體會可能入微,但是感覺會遲鈍。而在移動的火車上,你感受到的世界是不停變化的、是流動的,這更加符合這個世界的本質。眼前的高山、峽谷、丘陵,彷彿列隊迎接你的檢閱,其實它們在那裡也許已經千萬年、也許已經億萬年,但是由於有了火車,一切與人如此親近、不再平淡。

《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卡紙團扇》50cmX50cm

你會在一段時間裡相對充分地、從不同角度感受窗外山水抑揚頓挫的的節奏變化,彷彿一曲時而跌宕起伏、時而平緩舒展、時而山重水複、時而柳暗花明的山水弦律流入你的心田。

眼前的片段毫無重複地以強弱不同的音符密集刺激你的感官,使你快速構建對窗外世界的整體感覺,並反覆強化,進而在你心中生髮出最真切的感知,而絕不是一個個靜止的片段。而這一切,就在列車小小的車窗旁邊令人目不暇接、甚至蕩氣迴腸地發生著,我時常需要在車窗前不停按動快門。這,是徒步寫生所體會不到的感覺!

《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清音》

在列車上,隧道是最令人興奮的回憶。這些山洞是高山大壑的孿生兄弟,窗外雄偉的山嶺河谷閃過,隧道往往如約而至。這些隧道彷彿在和你開玩笑,每當你忽然驚歎於眼前的美景,隧道可能突然把你帶入黑暗。但是它們也會帶給你驚喜,列車衝出隧道的一剎那,一副絢麗的畫圖往往在你毫無防備的時候衝擊著你的視覺神經,讓你心裡為之一震。李白的詩“洞天石扉,訇然中開”說的就是這種感覺吧。隧道帶來了車外山水世界的節奏突變、斷裂與豁然開朗,也帶給人們不同的視覺、心情的變化,從而強化某種感受。

《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卡紙團扇》50cmX50cm

可以在列車連接處站在窗前看風景,這種待遇和體驗是古聖先賢所不曾有的。那時的他們只有畜力車,抒發一下“停車坐愛楓林晚”的感慨,或者徒步之後在家裡暢懷“江山臥遊”的遐想,而不可能將“一日千里”變成現實。而今天的鐵路修到了古時人跡所不能至的地方,並且真正實現了一日千里的夢想。

《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秋江泊舟圖》

每當品讀南北朝宗炳的《畫山水序》、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集》、或者隨手翻看清初石濤的《畫語錄》,總能感受到先賢他們面對自然山水的感慨和坐窮泉壑、物我兩忘的那種精神狀態。“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我們與古人也許面對著同樣的山水,但即使山川依舊而今人不與古人同。何況時代變了,山川的面貌也變了,看山水的人變了,人們觀察理解世界的方法不同了,心境訴求不同了,看山水的感受也就不同了。

《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望溪亭》

山水畫是主觀的藝術,主客觀都變了,自然山水畫藝術的面貌也必然與時俱進與前代不同。300年前的石濤尚知道“我自有我法”“古之鬚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腸”,難道新世紀的藝術家就沒有新的感受嗎?一定是有的。

《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溪山幽境》

但是有些東西又是不變的,無論時代如何變化,觀察山水的方法如何不同,中國傳統文化的文脈是不變的、是持續的。就像繁衍中華民族的基因是深入血脈而生生不息的。這種基因支撐起了傳統山水畫的藝術特色和獨特面目,千百年來也體現著傳統文化“儒、釋、道”哲學層面黃鐘大呂的淺吟低唱。形而上的山水物象不過是這種文化的載體,而表現山水物象的山水畫也必將歸宿於主觀“心像”的表達。

《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依山傍水》

王石谷說“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似乎是傳統山水畫的理想境界,這既是歷史對藝術經典的肯定,也說明傳統經典藝術的養分是我們必須要吸收的精華所在。繼承了筆墨的文脈,無論在形式還是內容上的創新都有了根基,也會走的更遠。宋畫是傳統,元畫也是傳統,誰又能否認元畫不是宋畫的否定之否定呢?

今天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創新就是在為未來創造新的傳統,今天繼承傳統就是為了站在巨人肩膀上往前再走一步。發展就是在“變”與“不變”中進行,大概如此吧。

《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雲水禪心》


接下來是高清晰手卷大片,請將您的手機向左旋轉查看瀏覽

《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一天秋色共江岸》畫芯長408cmx寬35cm

《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仿古手卷》畫芯長358cmx寬28.5cm

《咫尺天地》-徐衛國小幅作品及手卷清賞

《夢迴富春 》長180cmx寬90cm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