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專欄」鄭勝天:張培力的作品 從“不確切”到“確切”

美術 藝術 油畫 中國美術學院 雅昌藝術網 2017-05-28
「雅昌專欄」鄭勝天:張培力的作品 從“不確切”到“確切”

《藝術雲盤》是當代著名藝術家、藝評家、國際資深策展人鄭勝天的文集,本書通過鄭先生的視角、親身經歷,多角度地呈現了中國當代藝術國際化的進程和麵貌。本書從人物、觀點、事件三部分進行整合,按照時間的排序,以輕鬆的文字勾勒出中國當代藝術的風起雲湧,幾乎每個歷史節點,重要的藝術家,重要的事件都在書中有體現,既可為普通愛好者普及當代藝術的小冊子,又作為可為當代藝術家及圈內人士私藏的手冊。本文為《藝術雲盤》的第二篇文章。

「雅昌專欄」鄭勝天:張培力的作品 從“不確切”到“確切”

7 月中上海民生美術館張培力的回顧展開幕時,我正好在南方,得以躬逢其盛。那天我與王冬齡、管懷賓乘動車從杭州到上海,半個多小時就已抵達。美術館中熱鬧異常,許多培力的同學朋友我已多年未見,忙於寒暄敘舊都顧不上好好看作品。門廳左牆上寫著展覽的巨大標題:“確切的快感”。

「雅昌專欄」鄭勝天:張培力的作品 從“不確切”到“確切”

1997 年我在溫哥華主持畫廊時,曾請侯瀚如策劃過一個當代中國藝術的群展,包括黃永砅、沈遠、周鐵海、馮夢波、楊詰蒼、王度、朱加和張培力等藝術家。

「雅昌專欄」鄭勝天:張培力的作品 從“不確切”到“確切”

《30x30》 張培力 單視頻錄像 1988

「雅昌專欄」鄭勝天:張培力的作品 從“不確切”到“確切”

《不確切的快感》 張培力 視頻12畫面錄像裝置(版本1) 1996

如今他們的名字國內外都耳熟能詳,當年對西方觀眾卻十分陌生。培力當時展出了一組多頻道錄像裝置,拍的是一隻手在身上不同部位撓癢,用一排電視機同時放映,作品標題叫《不確切的快感》。我們都覺得這個說法很妙,就借用它當作了整個展覽的題目。 那年我還幫泰國策展人波夏南達在曼谷作了一次培力的個展,也包括了這件作品。我在前言中說明為什麼展覽以“不確切的快感”為名:“他(培力)相信人的天性相同,都來自本身的基本需求和感覺。有人以為這件作品表現了中國生活的憂困,其實它可以是對任何地方當代生活的詮釋。”我說:“作為急劇變化時代中國藝術家的代表,沒有人比培力更合適。”

我認識培力還早一些。20 世紀80 年代我在浙江美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書,他和王廣義同於1980 年入學,一年後又一起進了第一畫室。內子陳愛康曾作過他們的班主任。培力是地道杭州人,平時並不多言,但一說杭州話就鮮活詼諧,令人忍俊不禁。在學生中他的繪畫能力也高人一籌,畢業前後在校內外展覽的一些作品畫得都相當精彩。所以當我頭一次在黃山會議觀賞他摔碎鏡子的錄像,或看到他與“池社”的朋友們在美院面向湖畔的小巷中張貼《太極系列》的剪紙時,興奮之餘也似乎有些惋惜。

1987 年夏天,我協助洛杉磯帕莎迪納的亞太博物館舉行北美第一次中國當代藝術展“開門之後”,參展的除培力外,還有耿建翌、汪建偉、許江、戴恆揚、孔柏基、王公懿、陳家泠這些80 年代重要的藝術家,也有不太知名的青年藝術家作品。展覽呈現了那個新舊交替年代的亂象和生機,許多作品雖嫌粗糙但很有活力。這次活動的推手瓦德瑪·尼爾遜(Waldemar Nielsen)先生在展覽畫冊中寫道:“這不僅是一個藝術展覽,也是為了要使人瞭解在當前中國關鍵性的變革時刻藝術方面的概況,以及藝術家、尤其是青年藝術家的面貌。”打開中美建交大門的基辛格也為畫冊作序說:“新一代中國藝術家的作品是觀察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最好稜鏡。”

「雅昌專欄」鄭勝天:張培力的作品 從“不確切”到“確切”

《水—辭海標準板》 張培力 單視頻錄像 1991

「雅昌專欄」鄭勝天:張培力的作品 從“不確切”到“確切”

《作業1號》 張培力 6視頻12畫面錄像裝置 1992

「雅昌專欄」鄭勝天:張培力的作品 從“不確切”到“確切”

《休止音符》 張培力 1985 布面油畫 185x135釐米

培力展出的油畫《爵士樂手》,是他自己也頗為得意的作品之一。畫著兩個正襟危坐的樂手,木然的表情與鐵灰的色調已預示了後來“理性繪畫”的趨向。記得開幕前夕,贊助單位ARCO 石油公司的藝術部匆匆來找我幫忙,說這張油畫運輸途中受損,背景大面積顏色剝落,美國的維護專家用的材料和中國不同,不敢處理,問我有沒有辦法。我當時在聖地亞哥大學當客座教授,帶了一些中國油畫顏料過來,就同意幫助修復。國產畫布底子質量很差,時間一久就碎裂脫落,我知道很難小修小補,仗著“曾為人師”的身份,乾脆把全部背景重新平塗了一遍,做法雖不規範,但當時也只能如此解決。如果我知道培力的畫今天能賣到兩千萬港元以上,恐怕萬不敢隨便落筆。

從“不確切的快感”到“確切的快感”,中間相隔了將近十五年。培力從一位勇於探索的藝術家成為國際聞名的“中國錄像藝術之父”,中國當代藝術也從莽撞青澀的前衛邊緣走進時尚榮華的主流文化景觀。我覺得這一個字的變化很有象徵意義。培力最近在與《星期日新聞晨報》的訪談中說:“這個展覽是針對二十多年時間的回顧,對於我來說是愉悅的。針對時間而言,是有快感的。但是,這也需要每個人自己來判斷或者界定,也許別人看到後,沒有快感。”

開幕那晚宴會上培力要我也講幾句,我卻覺得三言兩語難以表達。就藝術家個人來說,由“不確切”走向“確切”,表明了他成熟成功的歷程。對培力和其他許多中國藝術家今天的成就,我同樣充滿了衷心的喜悅和欣慰,但以中國當代藝術的整體而言,我又不希望它變得太“確切”了。我懷念那個能享受“不確切”快感的時代。藝術創造如果不再懷疑,放棄挑戰,失去了自由的實驗精神和未知的變數,不免會讓人有點乏味吧。

2011 年10 月

(注:標題為編者自擬,原標題為《從“不確切”到“確切”》)

鄭勝天簡介:

鄭勝天,著名藝術家、藝評家及國際資深策展人,英文當代藝術學刊“YISHU”總策劃、《藝術當代》編委和作者,溫哥華當代亞洲藝術國際中心理事。

編輯:張麗敏

「雅昌專欄」鄭勝天:張培力的作品 從“不確切”到“確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