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人物|周韶華訪談錄:水墨畫需要經典

美術 水墨畫 藝術 國畫 中國美術報網 中國美術報網 2017-11-01

陳明  來源:中國美術報 

□ 時間: 2017 年 10 月 19 日上午   10:00  10am, October 19, 2017.

□地點:湖北武漢周韶華工作室       Zhou Shaohua's studio, Wuhan, Hubei.

□ 採訪人:陳明                        by Chen Ming

時代人物|周韶華訪談錄:水墨畫需要經典

周韶華,中國畫家、理論家。中國國家畫院院委,湖北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等 8 所藝術學院的客座教授,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稱號的“終身成就藝術家”。曾擔任湖北省美術院院長、湖北省文聯主席。1929 年 10 月出生於山東省榮成市石島鎮。1941 年參加中國抗日戰爭,在解放戰爭中榮獲一等功。1950 年畢業於中原大學美術系,此後一直工作和生活在中國湖北。他於 1982 年創作的《黃河魂》是第一張被認為向現代轉型的水墨畫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它不僅標誌著周韶華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中國水墨畫創新浪潮。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周韶華在世界各地舉辦了 80 餘次個人畫展,影響廣泛而深遠。

————————————————————————————————————

時代人物|周韶華訪談錄:水墨畫需要經典

周韶華先生接受 《中國美術報》 記者採訪

《中國美術報》:作為新時期最具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的一位水墨畫大家,您如何看待藝術語言(技巧)和風格的關係,特別是中國畫的墨與色之間的關係問題?

周韶華:你提出的這個問題十分重要。總體看,唐代及以前是非常重視色彩的,唐朝以後,文人畫家開始輕視色彩。自此千年來,中國畫始終是水墨佔據主導地位,很長時間內都是排斥色彩的,色彩也成為中國畫的一個短板,這些問題需要專門來論述。當然,在談這些問題時,要拿出自己的看法,要有根有據,而且要在實踐上做得到。作為一個畫家,要非常嚴肅認真地來解決這個問題,要把這個短板解決,不僅要重視水墨,而且要高度重視色彩。

《中國美術報》:兩者不可偏廢。

周韶華:對於中國畫創作來說,每個元素都要認真對待。這個問題不是一種形式問題,也不是心血來潮的想象,都是有根有底的,包括你怎麼突破,都得有自己的見解、分析,實驗的那些東西都是有根有據的。中國畫為什麼那麼重視神韻,重視“文以載道”的作用?如果從理論深層次來認識中國畫的技巧,那麼就會理解它很多的經典語言。要從這個價值觀的高度來看這些問題。特別是新中國的中國畫,經過很多挫折,在最近這幾十年可以說有一個很大的發展,但是還存在著不夠完美的地方,我們跟經典大師來進行比較的時候,就發現自己還有很多欠缺,還有很多的不周到。

時代人物|周韶華訪談錄:水墨畫需要經典

周韶華 狂瀾交響曲 紙本水墨 125cm×248cm 1983年 中國美術館藏

《中國美術報》:您說的欠缺是指技術方面的欠缺,還是說藝術觀念、藝術理念方面的欠缺?

周韶華:技術實際上跟道是分不開的,道是技巧上升之後更高的層面,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對技巧,要求它不僅是要爐火純青,而且還要有藝術思想、藝術見解在裡面。藝術技巧本身承載的不僅僅是技巧,而且還有藝、有韻、有道。作為一個畫家來說,不僅要深刻地理解,還要深度地把握,關鍵在實踐上自己要做得到。

《中國美術報》:現在很多藝術家都在追求某種風格,您的藝術風格沉雄博大,大氣磅礴,這個跟您的技巧是否相關?因為從您的技巧上可以看到您的風格,從您的風格中又可以體悟到您的技巧。您覺得風格跟技巧之間關係是怎樣的?

周韶華:風格不是一個簡單層面的東西,是經過很多東西磨礪出來的,是精煉出來的,簡單地說是個技法問題,但還不僅僅是技法問題,應該是一個更高的層次。我心目中所向往的藝術風格,還應該具有經典意義。我很多技巧是在實踐當中形成的,也經歷過很多挫折,經過老師、同學的幫助,不斷克服自己的短板,在學習和實踐當中慢慢摸索出來的一些經驗。我最早在華東野戰軍軍政幹部學校學習,後來又南下到中原大學學習,開始是在新聞系,後來是在美術系,時間都不長,但是收穫很大。

時代人物|周韶華訪談錄:水墨畫需要經典

周韶華 巴山蜀水 紙本水墨 123cm×247cm 1998年

《中國美術報》:您什麼時候開始水墨畫創作的?

周韶華:水墨畫的創作還是在 20 世紀 50年代以後,之前創作版畫和水彩畫,當時我的水彩畫已經得到大家認可了。我就想,我們畫的水彩畫源自英國,我想吸收中國水墨的元素,把它變成中國的水彩畫,這樣就開始把水墨用到水彩畫上,畫了一段時間以後,覺得水墨畫有很多文章可做,可以做得很大,逐漸就放棄了水彩畫,改畫水墨畫,這基本上是 60 年代以後的事了。雖然之後不畫水彩畫了,但是水彩畫對我的幫助特別大,它的色彩感,它的水韻感,在我的畫裡都得到了充分的保留和發揚。關於從藝術技巧上升到藝術風格,我提出一個“三面一體”結構論,就是客體、主體、本體的三面一體。主體主要是指創作者的主體精神,本體指的繪畫本身,客體就是畫家描繪的對象。

《中國美術報》:三面一體。您這個提法非常好。現在看到有些藝術家的作品,他的風格好像很強烈,但是他的技巧感覺過於簡單,就是您所說的“三面一體”不到位。

周韶華:我最近仔細閱讀德國新表現主義作品,他們的創作也非常寬泛,但是需要非常細緻的東西的時候,有那種鋼鐵的質感,一點也不馬虎,非常嚴格。但是大的東西仍然是放得開的,這也是三面一體的統一。到那個關鍵的時候,一點都不能含糊,必須是過硬的,該虛的虛,該實的實,實的時候你實不起來,你又沒那個量感,就沒那個分量,技巧就顯簡單了。

時代人物|周韶華訪談錄:水墨畫需要經典

周韶華 漢唐雄魂系列之九 紙本水墨 250cm×144cm 2004年

《中國美術報》:在對待傳統與當代創作的關係上,您在 80 年代提出“隔代遺傳”和“橫向移植”的學說,影響巨大,那麼,很多人關心,就當下藝術創作而言,您對此學說還有什麼補充和修正的嗎?

周韶華:我覺得現在對這個說法應該有一些補充,比方說講傳統,我們從整體上來說應該是繼往開來,這是一個大傳統,但是歷史的不同的發展階段,既有短板,也有優勢,這個裡頭應該互相有所補充,不應該把這一個東西完全絕對化,強化一種東西是必要的,但是有的東西你該細化還要細化,所以我現在對傳統文化首先自己要保持一種謙卑的態度,以前有點衝撞,現在仔細想一想,傳統當中很多經典的東西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我們對這個東西應該倍加愛護,細心呵護,發揚光大,不應該採取一種簡單化的態度,不要把一個東西完全絕對化。再比方說,我雖然說“隔代遺傳”,好像對元明清的東西有點忽略,實際上,元明清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非常了不起,很值得我們去琢磨。像晚清時期的虛谷,一拳打破古今,很了不起,我特別喜歡。

《中國美術報》:您當年說的“橫向移植”,是專指將西方文化藝術移植到中國嗎,還是說也包括將現代繪畫方法移植到傳統中來呢?

周韶華:這個“橫向移植”主要指的中西融合,“隔代遺傳”,主要指的還是對待傳統的態度,要古今貫通。必須注意,傳統既要保留它的精神,同時不要把它簡單化,有好多東西,不要把它弱化了。

《中國美術報》:現在國畫界還是有人堅持,說中國畫就是中國畫,不應該吸收外來的,比如西方的繪畫,不應該受它們的影響,您對此有何看法?

周韶華:作為一個藝術大國的藝術家,我們應該心胸非常寬廣,寬容度要大,不能只承認這一家不承認那一家,凡是好的東西,我們都應該採取一種包容態度,這對我們國家的發展,對我們藝術的進步是非常有好處的。不要給自己設那麼多的門檻。

時代人物|周韶華訪談錄:水墨畫需要經典

周韶華 漢唐雄魂系列之九 紙本水墨 250cm×144cm 2004年

《中國美術報》:有人認為,當代水墨畫已進入多元化的格局中,但跟 20 世紀八九十年代相比,在創作和理論批評上都有衰退的跡象,您是否認可這一看法?請您談談當代水墨畫創作的現狀和問題。

周韶華:多元化並不錯,但我認為有時候是碎片化了。

《中國美術報》:碎片化了,您這個提法挺新的。

周韶華:我覺得講這個多元化的同時,還應該強調它的經典精神,應該強調藝術的價值觀。現在一些理論,講審美也好,講多元化也好,非常簡單化,或者非常碎片化,這樣的東西是經不起檢驗的,是經不起理論分析的。有些只是一個空洞概念,它的含義是什麼?不清楚。我覺得藝術進入到一種深度發展的時候,應該講價值觀,應該講它的經典意義。我認為,要想多元化,應該從根源上挖掘。比如書法的問題。都去學“二王”,認為他是最高經典了,這是沒錯的。但是隻要我們往前看,秦漢之前,金文、甲骨文、陶文,它們給我們提供的審美,欣賞的資源都是非常豐富的,為什麼不把這些東西當回事呢?如果書法展覽都以“二王”為標本,我會認為,他們已經再也找不出新的“文章”了。老停留在一個地方,對藝術來說是一個退步,而不是一個進步,也談不上多元化。

《中國美術報》:您向博物館美術館和國家畫院捐贈了不少精品力作,您捐贈的初衷是什麼?此後您還有捐贈計劃和打算嗎?     

周韶華:過去我捐贈了不少作品,很多是代表性的大作品。我捐贈作品是希望能夠給國家留一些我的藝術品,但目前看,這樣的捐贈還有一些問題。比如捐贈品缺乏展示和研究的機會,很多作品被束之高閣,長期得不到展示,更沒有研究了。當然,這需要文化責任心和文化擔當。所以我想,以後的捐贈和研究一定要統一起來,有了真正的研究,歷史的經典才能真正傳下去,不然的話就會失傳。

時代人物|周韶華訪談錄:水墨畫需要經典

周韶華 瓜州秋晚 紙本水墨 67.5cm×68cm 2010年

《中國美術報》:最近,中國國家畫院成立了周韶華藝術研究所,您向國家畫院捐贈了 100多件作品。成立研究所之後,可以做一些研究,做一些展覽,這樣的話,您的捐贈就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

周韶華:如果能夠有文化責任心,能夠得到展示和研究,我們來捐獻,那個精神狀態就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把這個事當作國家的事,同時以國家立法的形式來保證捐贈的合理性,這樣就好了。

《中國美術報》:您最近有何大的創作計劃和著作出版計劃?

周韶華: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還想繼續研究意象美學的東西,同時花時間去研究中國的文化經典,吃透,從更高的層面上來談中國水墨藝術,水墨藝術的含金量是非常大的,大有文章可做。

本文章來自中國美術報APP

查看更多藝術資訊請下載中國美術報APP

中國美術報網址://www.zgmsbweb.com/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