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割雙眼皮 結果背了5萬元貸款回家!看看她是如何掉進“美容貸”陷阱的'

"

都市快報 記者 朱文科 江玥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近兩年,美容院、醫療美容機構大舉進軍杭州黃金地段商圈和高級寫字樓,生意火爆。但愛美的代價並不低,除了要忍受皮肉之苦,還有可能掉進“美容貸”的陷阱裡。

快報近日接到多位消費者反映,她們在醫美機構做整形美容,結果背上了高額貸款,有的還因為逾期上了徵信黑名單。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進行了調查。

消費者自述

曹小姐,30歲,甘肅人

手術費2萬多,貸了近5萬

今年5月中旬,我在蘇州工作地附近的一家美容店老闆,帶我來杭州做整容。

中午,車子開到杭州濱江一棟大樓前,我們上到三樓,是一個叫“芯美昕”的整形美容醫院。當時我頭有點暈,就在大廳的沙發上睡覺。

睡到傍晚6點左右,有人搖醒我,然後開始推銷各種整形美容套餐。

當時我還沒有完全清醒,禁不住他們軟磨硬泡,答應做雙眼皮。手術費10萬元,醫院打了折,又送了優惠券,實際要付2萬多。但我只有3000多元,這時來了個20多歲的男的,拿了一堆單子讓我填,說可以做分期貸款。

他們要了我一張空白銀行卡和密碼,又拿走我的手機,然後一直催我快點填,說做分期的快下班了,先申請,審核好會通知我。

很快填完單子,他們又讓我手持身份證拍了照片和視頻,我用微信付了3500多元手續費,然後割了雙眼皮,老闆夫婦連夜把我帶回蘇州。

半個月後,我收到還款通知,才知道他們給我在一個叫“馬上分期”的貸款平臺上貸了47180元,分24期,利息12000元,每個月還2400多元。

我馬上問醫院,怎麼辦了那麼多貸款,答覆說只要還手術用掉的錢就可以了,多餘的錢會自動退回。但“馬上分期”堅持要我全額還款,否則就發律師函,上黑名單。

滕小姐,23歲,四川人

找工作,背上5萬“美容貸”

2018年初,我在網上找工作,有人聯繫我,說有份服務員工作,保底月薪6000元,工作地在南京,但要到杭州總部去籤合同。

幾天後,他帶著我從南京到了杭州,來到城東的一家美容醫院,叫“世彩醫美”。

當時醫院裡有上百個像我一樣的女孩子,擠滿三個房間。工作人員拿出單子讓我們填,不讓交頭接耳,也不讓提問,只說名額有限,填得慢的人可能搶不到。

當時看到這家醫院裝修很豪華,我以為是在裡面做服務員,也沒多想,就開始填寫,是個人信息、工作簡歷之類的。後來他們讓我手持身份證拍照,又拿走我的手機和銀行卡及密碼,說要認證身份,登記工資卡。

前後不到一個小時,所有手續都辦好了,退還手機的時候,工作人員告訴我,我的手機號碼有風險,可能會接到催款電話,不要理,那是詐騙電話。最後給我200元路費,讓我回去等通知。

等了3個月也沒等到通知,我以為沒被錄用。結果到了6月份,我的信用卡忽然被停了。問銀行,說徵信記錄裡有逾期。再查徵信記錄,顯示我在廣東一家銀行有一筆5萬元貸款逾期,可是我根本沒接觸過這家銀行。

與此同時,一個叫“即分期”的網貸平臺開始打電話催款,我想起美容醫院工作人員的話,沒理會,結果又給我家人、朋友打電話,還往老家寄了律師函,把我爸媽嚇壞了。

“即分期”告訴我,2018年初我在杭州“世彩醫美”辦了“美容貸”,做了玻尿酸注射和全臉填充,通過“即分期”在銀行貸了5萬元,分12期償還。前三期正常還款,從第四期開始逾期未還。

我這才明白過來,當時在醫院辦的手續,不是勞務合同,而是貸款合同。就去找網貸平臺和醫院,要求廢除貸款合同,結果他們都拿出我自己簽字的合同和視頻照片,不同意。最後諮詢律師,也說這種情況對我很不利。

為了不讓徵信記錄影響今後的生活,今年上半年,我一次性償還了貸款本息及滯納金將近8萬元。

徐女士,32歲,江西人

雙眼皮沒割成,貸款5萬元

2018年下半年,朋友推薦我去做整容,可以貸款分期還。當時我正想割雙眼皮,沒錢,一聽說可以分期,心動了。

他把我帶到杭州一家快餐店,當時有十多個人和我一樣,也是來做整容的。幾個人讓我們填單子,我不知道他們是哪裡的。他們不讓我們提問,只交待一會兒有電話來,就答覆是要做美容。

填完單子,他們又把我們帶到幾十米外的一家美容醫院,叫“蘋佳瓚美”,一個女的拿了一堆單子,她填完空白處以後,拿過來給我們簽名,我也沒看具體內容。

填完單子,讓我拿著身份證拍照,還拿走一張空白銀行卡和密碼。我想反正卡上沒錢,就給了。

割雙眼皮大概要2萬元。他們幫我申請了兩筆貸款,一筆2萬,分12期;一筆5萬,分24期。我只記得有一個是“即分期”,利率沒講,說以審核結果為準。

沒做手術就讓我走了,等通知。結果等了3個月也沒通知,第4個月接到催款電話,說我在“蘋佳瓚美”辦了5萬元“美容貸”,沒有按時還。

後來讓銀行的朋友幫忙查徵信記錄,發現確實有一筆5萬元貸款,是通過“即分期”在銀行貸的,貸款時間就是去杭州的那天。

現在我不知道怎麼辦,眼皮沒割成,還背了5萬元貸款,上了黑名單。

周女士,45歲,遼寧人

貸款9萬,到手5000

2016年10月,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種叫“美容貸”的產品,可以利用做美容的名目,獲得貸款。當時我的父親重病,急需10萬元。我聯繫了廣告裡提到的中介,和他一起到了杭州蘋佳瓚美美容醫院。

醫院聽了我的要求,當時就說可以辦。我按照他們所說,以做美容的名義,提供了身份證信息和其他資料,向金融公司貸了兩筆款,一共約9萬元。

申請貸款的時候,醫院讓我簽了一份合同,但沒讓我細看,只說簽上名字就可以。我著急用錢,而且從來沒有貸過款,根本不懂,就簽了字。

貸款辦下來後,美容院給我的錢卻只有5000元。我問怎麼才這麼一點,院方告訴我,因為這種貸款手續費很高,能拿到這點錢已經很好了,讓我先回老家,等過完年再繼續貸款,下次貸款就能拿到全額了。

可是剛過完年,我就接到了金融公司的電話,讓我還年前的貸款,每個月還2000多,共還3年。我這才明白上了當,因為貸款時填寫的所有信息都是我的,所以債務都是我自己的,醫院根本不會幫我還。

另外,還有不少消費者來電反映,她們在杭州多所整形美容醫院遭遇“美容貸”陷阱,情節大體相似,但由於所有合同都是本人簽署,又拿不出被誘導或威逼的證據,只能自認倒黴。

美容貸或醫美貸,又稱醫美分期,是為那些想做醫療美容或整形,但是一下子拿不出錢的消費者提供的一種融資方式。一般由網貸平臺將整形美容所需費用付給醫院,用戶再分期償還。

按理說,美容貸既能為消費者減輕一次性支付壓力,又能為美容機構促成更多生意,貸款機構也能獲得利息,本該是多贏的金融服務,為什麼消費者覺得自己被騙貸了呢?

我們調查發現,參與各方織成了一張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網,佈滿陷阱。

醫美機構:

客戶自己辦理,與我們無關

就幾位消費者的遭遇,我們聯繫了“芯美昕”整形美容醫院、“世彩醫美”美容醫院、“蘋佳瓚美”美容醫院,他們的答覆幾乎一致:整個消費及貸款行為很正常,也很透明,不存在作假行為,更沒有強迫消費或者其他違規操作。醫院不會越過消費者為他們辦理分期,所有的合同、簽名、身份認證等,都是消費者自己完成的,醫院有照片和視頻為證,如果發生糾紛,應該讓消費者找網貸平臺,醫院只是第三方。

意思很明確:只有做了美容才會有貸款,貸款的錢全部用在美容項目上,沒有用到其他地方。至於為什麼最後客戶不願意還貸,可能是想賴賬。

杭州蘋佳瓚美美容醫院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和幾個網貸平臺都有合作。整個消費及貸款行為很正常,消費者都是成年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醫院也沒有強迫消費或者其他違規操作。該工作人員稱,與網貸平臺合作的情況不只是杭州有,全國的醫美機構基本都有。醫院只為消費者提供醫美項目選擇,其他貸款事宜由網貸平臺的工作人員負責辦理。貸款利息和信用卡分期差不多。

當記者聯繫杭州芯美昕整形美容醫院和杭州世彩醫療美容整形醫院時,工作人員承認都有合作的網貸平臺,但在問到此前消費者的遭遇時,均以自己不清楚情況,負責人不在為由拒絕了採訪。

網貸平臺:

美容院違規操作

“即分期”在答覆記者詢問時表示,“即分期”和包括杭州蘋佳瓚美、世彩醫美在內的100多個醫美機構有合作關係,但都嚴格遵守國家關於互聯網貸款的相關規定。符合貸款條件的消費者,一般半小時以內就能獲得“美容貸”,年化利率沒有超過24%的法定上限。

記者又聯繫了上海一家從事醫療美容貸款的網貸機構,根據他們的統計,僅在浙江地區,自稱有被騙貸經歷的客戶已有近百人,貸款金額從2000多元到7萬多元不等,總額超過200萬元。

這家金融機構通過客戶反查,認為部分醫療美容醫院存在聯合中介坑害消費者和網貸平臺的嫌疑,其主要手段是“醫院+中介+消費者”編造信息套取貸款。醫院和中介正是抓住信用白戶在銀行貸款難、對互聯網金融不瞭解且案發後無法舉證的特點,套取了大量貸款。

這位負責人表示,美容貸的款項是作為手術費直接打到醫院賬戶上的,若醫院沒有參與套現,中介不可能以現金形式拿到介紹費,客戶更不可能拿到現金。

調查:幾家機構糾紛高發

消費者、醫院、網貸平臺各執一詞,真相到底是什麼?

記者通過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旗下官方備案企業徵信機構“天眼查”查詢消費者反映比較集中的幾家美容醫院和網貸平臺,結果發現這些機構近兩年遭到大量消費者投訴甚至訴訟,集中在合同糾紛。

2018年11月,消費者夏某因為辦理美容貸卻未獲得相應服務且貸款金額高於實際手術費用,起訴杭州世彩醫療美容診所有限公司、第三人即科金融信息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即分期),要求退款並判定貸款合同無效。法庭審理後認為,訴稱事實可能涉及經濟犯罪,應當移送公安機關偵查,因此駁回夏某的起訴。

另外幾家醫院也都有類似的訴訟,但消費者大多敗訴,法庭審理認為,消費者是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現有證據並不能證明醫院或網貸機構存在欺騙行為。

記者注意到,這些醫療機構有多起行政處罰記錄,涉及虛假宣傳、違規使用醫療器械、製售假藥等,此外還有多起醫療事故責任糾紛。

兩家網貸平臺遭遇的糾紛就更多了。天眼查信息顯示,“即分期”涉及100多起醫療服務合同糾紛,“馬上分期”則涉及7000多件訴訟,其中大部分是因為合同糾紛被人起訴或起訴他人。

翻閱判決文書,只找到一個桂林消費者勝訴的案例,最關鍵的證據是消費者錄下了網貸機構和醫院聯手為其代辦貸款手續的對話。

前述消費者滕小姐說,她認識了不少像她一樣的受騙者,大家總結髮現,只要貸款到手,前三個月會從貸款中自動還貸,以麻痺消費者,然後再由網貸平臺催收。在這個過程中,中介和醫院至少能拿到貸款金額40%-60%的好處費,那個介紹他找工作的人,就是中介。

百度貼吧“馬上分期吧”和“即分期吧”聚集了大量自稱被騙貸的消費者,有的是在醫療美容機構,有的是買手機,有的是買電動車,情形都差不多,不少人還貼出了網貸平臺催收的短信和律師函截圖。

律師:涉嫌騙貸

北京大成(杭州)律師事務所唐文斌律師受金融公司委託,經過長期調查取證後發現,大量美容貸消費糾紛中,商戶涉嫌利用消費者進行騙貸。

“根據商戶與金融機構的協議,消費者申請的借款應當專款專用,用於特定的消費,但是我們經過實際調查,發現在這類案件中,有些商戶實際上並未給消費者提供相應的服務或未提供等價的服務。”唐文斌說,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的規定,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採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唐文斌本人代理過不少消費者起訴醫療美容機構和網貸平臺的訴訟,其中由消費者自己簽署合同的案件,基本上都敗訴了。

浙江澤大律師事務所何遠律師說,在大量曝光的“美容貸”案件中,多數是消費者沒看清合同條款內容,貿然簽了名。作為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成年人,自己簽署文件,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僅僅自述當時沒看過相應文件,是很難得到司法機關採信的。如果消費者認為,當時確實是相關人員存在詐騙行為,則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受理後認為存在犯罪嫌疑的,自然會依法追究相關主體的刑事責任。

但其中的難點是如何保留實施詐騙行為的證據,多數人不具備這個意識和能力。

也有法律界人士表示,不排除部分消費者衝動消費後又反悔的可能。

建議:看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杭州某醫療美容集團的朱院長透露,近年來對於“美容貸”的監管確實越來越嚴格,但總會有新的花樣出現。據她所知,合規的“美容貸”利息與銀行信用卡、支付寶花唄相當或略高,不合規的就很可怕了。

記者諮詢杭州多家醫美機構和美容院,其中的確有兩家高端機構表明目前並不提供美容貸這項服務,要麼一次性付清,要麼客人選擇刷信用卡或花唄。建國北路一家大型醫美機構,則與多個貸款平臺有合作,年利率在12%-18%之間。

朱院長建議,消費者首先要挑選專業可靠的醫療美容機構,保證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其次要提防部分醫美機構與一些資質不合規的借貸平臺合作,有可能導致資產、信用受損的風險。一旦出現醫療糾紛或是醫療事故,分期服務是否延續以及賠償定損都存在諸多困難。她呼籲愛美者還是要理性消費,量力而行。

何遠律師則提出,消費者萬一中招,要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比如要記住24%和36%兩個數字,法律上,民間借貸年利率不超過24%的部分,借款人有義務償還;超過36%的部分不受司法保護,已經償還的可以要回或折抵本金;二者之間的部分屬於自然債務,如未償還則不受法律保護,借款人如已償還也無法要回。

滕小姐的案例中,本金5萬元,貸期一年,本息加滯納金還了8萬元,顯然超過了法定利率上限,她最多隻需還62000元。

當然,最好的保護是防患於未然。不管是“美容貸”還是其他消費金融,消費者一定要看清楚合同條款,不要貿然簽名讓自己陷入被動。

(胡劍對本文亦有貢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