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莆田人曾受命冊封琉球國王,媽祖途中兩次顯靈護航

這個莆田人曾受命冊封琉球國王,媽祖途中兩次顯靈護航

編輯:聞道 圖:琉球風光

他受命出使琉球,冊封琉球國王,備受琉球國人尊崇。琉球國屢屢厚贈金銀珍寶,也被一一謝絕,琉球官民深受感動,特地為他建立了“卻金亭”,以表褒揚、紀念之情。船隊返航時,在媽祖的庇佑下,安然化解了海上巨大風險。衣錦還鄉後他虔誠地到賢良港瞻拜祖祠,併為重新修訂的《天妃顯聖錄》作序,他就是莆田人林麟焻。

這個莆田人曾受命冊封琉球國王,媽祖途中兩次顯靈護航

莆田縣誌

林麟焻,字石來,號玉巖,清代興化府莆田縣城內永積巷人(今莆田市城廂區英龍街東山巷),康熙九年(1670)進士,歷任中書舍人、禮部試分校、戶部江南司主事、戶部廣西司員外郎、四川鄉試副主考、禮部郎中等職。他一生為官,卻纖塵不染,惜才擢賢,又嫉惡如仇,執法如山。他治學有方,大力倡導經史實學,杜絕浮靡之風。他宦海浮沉數十載,雖未登高官顯貴之爵,但所任之職眾口皆碑,被譽為“清若秋霜,明如懸鏡”,流芳後世。

01、一品欽差受命出使琉球

這個莆田人曾受命冊封琉球國王,媽祖途中兩次顯靈護航

今英龍街片區

林麟焻出身於書香世第。曾祖林銘幾,明代天啟四年(1624)鄉試第四名,曾伯祖林銘盤,明代萬曆四十三年(1615)鄉試第四名,被世人稱為“雙璧”。家族書香的薰陶,加上自身勤奮好讀,林麟焻自幼就才學出眾,享譽興化一郡。

康熙八年(1669),林麟焻參加鄉試,考中舉人。康熙九年(1670),赴京會試,又登進士第,朝廷授予中書舍人。康熙二十年(1681年),受命擔任禮部試分校。他秉公辦事,慧眼識才,選拔之人多為博學多才之名士。

這個莆田人曾受命冊封琉球國王,媽祖途中兩次顯靈護航

康熙皇帝親書“中山世土”四字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林麟焻受命出使琉球。他此行是清政府的第二次派使冊封,康熙皇帝親書“中山世土”四字,賜贈琉球國王。康熙皇帝對此次冊封十分重視,特令在“學識宏博,儀觀俊偉”者中推選人選。最後確定翰林院檢討汪楫為正使,內閣中書舍人林麟焻為副使,冊封使團共300餘人,乘坐特地建造的高大壯觀的“冊封舟”,從福州港啟程。經過三個晝夜(正常需要7天半),冊封船隊劈風斬浪,終於抵達琉球國的那霸港。

琉球群島曾是中國的藩屬國,早在明代洪武年間的1372年,疏球中山王就被明朝政府冊封為琉球王,建立了琉球國。此後,琉球國一直按照明制隔年進貢,謹守臣節。明朝消亡後,清政府繼續與琉球保持著藩屬封貢關係,先後8次遣使冊封國王,諭送祭文和冊封詔書。

02、履險克難的非凡經歷

這個莆田人曾受命冊封琉球國王,媽祖途中兩次顯靈護航

林麟焻在《天妃顯聖錄序》中,具體生動地記述了這次履險克難的非凡經歷。首先是,福州到琉球的“雲水道極其艱虞”,“煙波茫無津畔”。因為航道要經過我國大陸架與太平洋的分界線——黑水洋。黑水洋也稱黑水溝,在釣魚島東側,今稱“琉球海溝”。此一路海水由綠至藍,由藍而黑。明清以來黑水溝一直作為海上國界,航海者又稱“滄溟”。“ 溟” 通假“冥”,被視為陰陽分界之地,即鬼門關。所以經過黑水洋一定要祭拜海神媽祖

汪楫、林麟焻此行路途遙遠,驚濤駭浪,危險重重,但封舟船隊出了閩江口,進入茫茫大海,不見山影,卻能乘風破浪,飛快前進,千里海路,只有三晝夜就到達目的地——那霸港。若照正常航行速度,航程“共需76更”,按照《籌海圖編》“使倭針經圖說”上所說的“更者,每一晝夜分為十更”推算,即需要7天半時間。這次神奇的航行,比正常速度足足快了一倍多,所以琉球國臣民都“以為長江天塹飛渡”似的,感嘆紛紛,驚訝不已。

這個莆田人曾受命冊封琉球國王,媽祖途中兩次顯靈護航

港裡天后祠

媽祖顯靈護航,指揮兩條大魚白天引道,萬隻海鳥夜間迴翔指航。上岸舉行冊封典禮後,汪楫、林麟焻兩人立即到久米村上天妃宮(由賜居琉球的福建36姓創建)焚香朝拜謝恩,林麟焻揮毫撰寫了長聯:“累朝疊誥表神功,嶽降自希江,翊運疑庥,頻現紅燈宣聖化;重譯獻琛逢盛世,皇華臨馬齒,摳衣展拜,永清碧海耀吾宗”。藝術地展現了冊封的過程和清政府作為宗主國對藩屬國琉球的美好祈望,也表達了對媽祖恩德的眷謝之情。

琉球國共有久米村的上天妃宮、那霸的下天妃宮(永樂二十二年由琉球國王尚巴質創建),以及久米島天后宮等3處。當時琉球祭拜媽祖的節日共有七個,包括三月廿三誕降日和九月初九昇天日。

03、琉球奇異風光激起滔滔詩情

這個莆田人曾受命冊封琉球國王,媽祖途中兩次顯靈護航

琉球首裡城正殿

當時,琉球國王要將設宴款待使團的費用開銷,折成金銀饋贈給諸位使者,但使者“概卻不受”。林麟焻也“卻宴金廳事,琉球人德之”, 琉球人為表感恩,特地重修“卻金亭”以示對林麟焻等人的敬仰、感謝之情。

駐留琉球期間,奇異風光激起了林麟焻的滔滔詩情,他一口氣寫下30首《琉球竹枝詞》,第一首詩寫著:“手持龍節渡滄溟,璀燦宸章護百靈。清比胡威臣所切,觀風先到卻金亭。”《琉球竹枝詞》第十二首寫道:“望仙樓閣倚崔嵬,日看銀山十二回。笙鶴彩雲飛咫尺,不教弱水隔蓬萊。”

從受命奉節、登上封舟,往來於滄溟海途,直至返國覆命,這個過程恰恰形成了一個特定時空的專題性寫作環境。在這個文化環境中,明清兩代產生了一定數量的以釣魚島列島及其海疆為題材的詩歌作品,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歷史見證。而林麟焻的30首《琉球竹枝詞》正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冊封舟上的中國舵工還把一本寶貴的航海針法送給了琉球舵工。此書經“三十六姓”後裔程順則(1663—1734)補充後,命名為《指南廣義》。該書在福州刊印後運回琉球,廣為流傳。書中詳盡記載了有關航海的地理、天文、氣象等方面重要資料,還收錄不少有關媽祖信仰的史料,成為來華琉球航海人員的必備指南

04、為新修《天妃顯聖錄》作序

這個莆田人曾受命冊封琉球國王,媽祖途中兩次顯靈護航

《天妃顯聖錄》

林麟焻一行的冊封船隊返航時,遇到了更大的風險考驗。傾危之間,林麟焻及隨從再次極力祈求媽祖保佑。奇蹟又再次出現了,“頃恍有二火,晶光熠耀桅艦之前”,整個船隊得以“隨波翌駛,輕舟已過萬重”。

康熙二十四年(1685),歷經驚濤駭浪的林麟焻衣錦還鄉。他欣然以一品欽差和“族孫”的雙重身份,虔誠地到賢良港瞻拜祖祠,同時還“遣工置木石整造之”;並且“奉諭旨榮迤,特隆春秋肄祀盛典,以答鴻庥”,“著地方官行春秋二祭”。此外,他還在百忙中抽空,為重新修訂的《天妃顯聖錄》作序

這篇序文首段就肯定了賢良港為媽祖誕生地和天妃故里:“居海之濱,妃自是誕焉。今世祀祖祠尚在,餘過而瞻拜之”;作為序文主體的第二、三兩大段,林麟焻以“奉冊命而渡滄溟”的親身神奇經歷,盛讚了媽祖的聖靈庇佑,表達了真摯的崇拜和感激之情。

《天妃顯聖錄》的這第五篇,也即最後一篇序文,不但是媽祖文化的經典性文獻,也成為研究中國與琉球國友好交往史的珍貴歷史見證

05、奉命修纂《莆田縣誌》

這個莆田人曾受命冊封琉球國王,媽祖途中兩次顯靈護航

林麟焻生性秉直,淡泊名利,一向不屑逢迎諛上。不久,林麟焻便辭官回鄉,精心整修故居,專門開闢書屋,取名為:“珠樹堂”。從此,林麟焻遠離官場,每日與親朋好友飲酒賦詩,自得其樂。

林麟焻文學功底深厚,尤擅詩詞。此前在京時,便常與友人往來唱和。“拂鬱困頓之至,憫時傷亂之懷”,抒情言志。久而厚積,遂集成卷,名士王士禎、陳維崧親自為其作序。時有《星槎草》《郊居集》《竹香詞》《中山竹枝詞》《玉巖詩集》《玉巖詩集續集》等多部作品行世;還輯有《列朝外紀》若干卷收藏於家。

康熙四十三年(1704),福建巡撫梅鋗奉命修纂《莆田縣誌》,特聘林麟焻擔任修纂總裁。他不辱使命,詳考細證,論事評史務求客觀公正,“無謝德挾刀之嫌”,社會輿論無不為之推崇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