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上的警示教育:“誰要搞腐敗那一套,我毛澤東就割誰的腦袋!”

在我們黨近一個世紀的成長史中,懲治違規違紀與開展警示教育相結合,警示教育與先進典型示範教育相得益彰,可謂党進行自我革命的“紅色傳家寶”。重視警示教育,既能督促提醒全體黨員幹部在砥礪實幹中保持正確的方向,也為提高拒腐防變免疫力打下有效的預防針。

黨史上的警示教育:“誰要搞腐敗那一套,我毛澤東就割誰的腦袋!”

警示教育如同革命歲月裡的警示牌

從紅色政權建立之初,我們黨就非常注重通過組織會議、幹部培訓、公審大會等形式,以學習、檢討、批評與自我批評、揭批審判等方式進行警示教育,尤其善於運用鮮活的反面教材來宣示紀律。

黨史上的警示教育:“誰要搞腐敗那一套,我毛澤東就割誰的腦袋!”

20世紀30年代初,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中央蘇區掀起了一場反腐、肅貪、倡廉的紅色風暴。時任基建工程處處長的左祥雲貪汙鉅額工程款並盜竊機密企圖叛逃;總務廳廳長趙寶成、總務廳管理處處長徐毅,竟私放在押收監的左祥雲,且二人都存在生活腐化、揮霍公款等嚴重問題。毛澤東等領導同志在聽取中央工農檢察部的情況彙報後,及時將彙報作為警示教育材料,在《紅色中華報》上發佈。

同時,為了擴大警示教育的廣度與深度,經毛澤東同志批准,在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對案件進行公開審判。公審當天,禮堂內外擠滿了旁聽圍觀的幹部群眾,審判過程長達五小時,並以此為契機頒佈了相關的反腐肅貪訓令,取得很好的警示效果。

黨史上的警示教育:“誰要搞腐敗那一套,我毛澤東就割誰的腦袋!”

在黨史上,警示教育不止觀照現實,也有以史為鑑。1944年3月19日,《新華日報》刊發了郭沫若撰寫的《甲申三百年祭》。毛澤東同志讀完此文連連稱讚“好文章, 好文章!”隨即指示在《解放日報》全文轉載,要求各解放區印成單行本作為整風文件進行學習。將明朝滅亡與李自成失敗作為警示教育的案例,引發了廣泛深入的討論,對推動當時全黨整風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警示教育可謂建設發展中的壯骨粉

新中國成立後,絕大多數黨員幹部都滿懷激情投入到國家的建設中來,但也有部分經不起糖衣炮彈考驗的黨員幹部喪失了理想信念,患上了“軟骨病”,逐漸走向腐化墮落的道路。有數據顯示,僅新中國成立的兩年內,單是北京一地,就有650多人因貪腐受到查處,涉案金額達舊幣15億元。為了剎住貪腐享樂之風,20世紀50年代初期,黨中央果斷掀起了新中國成立後的首場反腐風暴,以雷霆手段整風肅紀,並以大案典型作為警示教育範本。

黨史上的警示教育:“誰要搞腐敗那一套,我毛澤東就割誰的腦袋!”

1952年2月10日,公審大貪汙犯劉青山、張子善大會在保定舉行,兩萬多人蔘加了這場大會。盜竊救濟糧、賑災款、侵吞水利資金、騙取銀行貸款……在犯下種種罪行後,劉青山還曾大大咧咧地說:“老子們拼命打了天下,享受些又怎麼樣?”案發後,也有人為劉青山、張子善求情,表示劉、張二人過去對革命有功。毛澤東同志則反問道“是要他們倆,還是要中國?”同時明確指出“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下決心處決他們。

只有處決他們,才可能警示挽救二十個、二百個、二千個、二萬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幹部。”在新中國反腐第一案的槍聲中,人們聽到了“打天下不是為了享受”“不要重蹈李自成覆轍”的警鐘長鳴。此案讓廣大黨員幹部受到極大警示震撼,繃緊了紀律法規之弦,自覺抵禦糖衣炮彈的侵蝕,以至於有人感嘆“殺了兩個人、管住幾十年”。

黨史上的警示教育:“誰要搞腐敗那一套,我毛澤東就割誰的腦袋!”

改革開放,隨著國門的打開、社會的變動,在利益的驅使下,貪腐之風一度抬頭。1993年,黨中央作出反腐敗鬥爭形勢嚴峻的判斷,要求加大反腐敗鬥爭力度。與此同時,圍繞反腐的警示教育,也逐漸有了更為豐富多樣的表達形式。從20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以報紙專欄、紀實文學、專題紀錄片等形式揭露腐敗案例的警示教育成為補充黨員幹部精神之鈣的壯骨粉,時時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為反腐倡廉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警示教育無異於新時代征程上的排雷器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反腐敗鬥爭的持續深入,警示教育工作也有著更為艱鉅的使命與更加豐富的內涵。面對國內外複雜多變的形勢、多元思潮的衝擊以及社會深刻轉型期的各種誘惑與挑戰,警示教育如同排雷器,能夠幫助黨員幹部排除思想隱患,避免在追夢路上誤入歧途、錯踏雷區。

2014 年10 月,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警示教育,讓廣大黨員、幹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同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當時的南京軍區機關視察時,明確要求“要以徐才厚、谷俊山案件為反面教材開展警示教育,使各級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切實引以為戒”。

黨史上的警示教育:“誰要搞腐敗那一套,我毛澤東就割誰的腦袋!”

進入新時代,隨著資訊環境的改變與傳播技術的革新,警示教育的形式內容也在與時俱進。在碎片閱讀與輿論多元化的時代,傳播力更強、感染力更充分、內容更具現場感的視頻成為了警示教育最生動的表達形式。事實上,在黨的十八大之後,以案明紀釋法的專題報道已逐漸成為警示教育的表現常態,而在十九大後,諸如處分現場、宣讀處分決定、腐敗分子當庭認罪悔罪等極具衝擊力的場景畫面,特別是《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打鐵還需自身硬》《巡視利劍》《紅色通緝》等一系列專題片的推出,更是讓警示教育的傳播力與影響力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與此同時,在中央紀委的指導下,各地推出警示教育系列“套餐”、打出了觸及靈魂的組合拳。從公開曝光、集中教育到編印官員懺悔錄、製作專題片、建設警示教育基地等,使警示教育常態化,讓教育的內容真正入腦入心、觸及靈魂。而黨課輔導、學習研討、撰寫心得等,則將包括警示教育在內的廉政教育進一步昇華為馳而不息的黨風廉政建設,順應了民心所向與時代需求。

黨史上的警示教育:“誰要搞腐敗那一套,我毛澤東就割誰的腦袋!”

“上醫治未病”,警示教育某種意義上是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傳家寶,其價值正在於懲戒於已然、防患於未然。隨著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深化,廉政教育寫入監察法中,警示教育必將在反腐敗鬥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紫光閣微平臺《中國紀檢監察》雜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