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帝國”掌門人袁仁國的雙面人生

時代財經APP記者 王言

“茅臺帝國”掌門人袁仁國的雙面人生

一年多以來,關於茅臺前“領頭人”袁仁國命運的傳言一度甚囂塵上。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5月22日,據貴州省紀委監委消息,經中共貴州省委批准,貴州省紀委監委對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原副書記、原董事長、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600519.SH)原董事長袁仁國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在貴州省紀委監委通報中,袁仁國在職期間存在大搞權權、權錢、權色和錢色交易,不僅將茅臺經營權作為利益交換工具,進行政治攀附,還大搞“家族式腐敗”,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等行為。貴州省紀委監委決定給予袁仁國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並移送檢察機關依法處理。

去年4月的博鰲論壇上,彼時正志得意滿的袁仁國曾豪言“茅臺離偉大企業的距離越來越近。”但在場的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對此直言:“自己說自己很偉大的,往往過不了幾年聲音都沒了,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哪去了。”

劉永好的評論一語成讖。現在,曾帶領茅臺成為“白酒之王”的袁仁國,已徹底告別了他的茅臺帝國。

白酒世界的“巨人”

在公開資料裡,袁仁國是一位白酒世界裡的“巨人”。

現年63歲的袁仁國從1975年開始進入茅臺,幹過了包括制酒工、辦公室祕書、車間主任、支部書記、廠長助理在內的多個崗位,也被稱為繼周高廉、鄒開良、季克良之後對茅臺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第四代當家人。

“勤奮、有幹勁、有闖勁”,這是袁仁國的前任季克良對他的評價。而且不可否認,貴州茅臺的崛起與袁仁國的掌舵密不可分。

在袁仁國入主之前,貴州茅臺雖有“國酒”之名,但在經營效益方面乏善可陳。與當時主要競爭對手五糧液相比,茅臺酒在產量、銷售額、增長速度、產品售價和市場佔有率上均落於下風。

2000年,袁仁國走馬上任貴州茅臺總經理時,茅臺的營僅收為區區16.18億元,不及五糧液的三分之一,而且只有53度飛天茅臺一個品牌,每瓶酒售價2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比五糧液要低幾十元。

他上任後,茅臺酒廠開始轉軌改制,打破了計劃經濟時代白酒統一由省糖酒公司銷售的慣例,將茅臺酒推向市場。2001年,貴州茅臺登陸資本市場。

在袁仁國的掌舵下,貴州茅臺在聚焦飛天茅臺的基礎上,大力開發系列酒,公司收入大幅增加。2008年,貴州茅臺的營業收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82.42億元和37.99億元,超過同期五糧液的79.33億元和18.11億元,正式成為國內第一白酒品牌。2010年,茅臺營收突破百億,一瓶53度飛天茅臺超過千元的售價,讓茅臺邁入奢侈品行列。

隨著茅臺業績的穩步提升,公司股價接連上漲,甚至突破1000元大關,成為兩市第一高價股,萬億市值成為常態。2017年4月,貴州茅臺市值超過了全球第一酒企帝亞吉歐,問鼎全球白酒企業的頭名。

袁仁國一方面對市場強調茅臺酒的稀缺性,稱茅臺在5萬噸產能之上不會有大幅增長,另一方面又制定了“133戰略”,即打造1個世界級核心品牌(茅臺)、3個戰略品牌(華茅、王茅、賴茅)和3個重點品牌(漢醬、仁酒、王子),從而形成茅臺品牌集群。

同時,袁仁國還要求銷售部門以商場、超市和酒店作為主要陣地,建立起以專賣店為主的渠道結構和銷售模式,同時鞏固與經銷商之前的長期合作。這一舉措在此後相當長的時間裡支撐著茅臺酒的發展。

有廣州的茅臺經銷商告訴時代財經,袁仁國曾要求他們必須要開通微博,“每天宣傳茅臺”,對於在網絡上攻擊茅臺的聲音也要予以反擊。該經銷商稱,袁仁國將經銷商是否執行此類要求作為重要的考核依據。

袁仁國不止是位白酒“專家”,他的其他興趣也極為廣泛。袁仁國曾寫下包括《最美茅臺》、《茅臺論道》在內的多部書籍,以及關於茅臺的120篇學術論文。

此外,袁仁國還有一個“最牛記者”的稱號。從2009年到2012年,袁仁國一直違規持有記者證。2012年中國記者網公告欄《關於持記者證人員名單的公示》稱:“經初步核實,消費日報社通過報送虛假材料,違規為企業人員袁仁國申領新聞記者證,並連續多年違規為其辦理年檢手續。”

隨著被雙開的消息公佈,袁仁國的真實一面逐漸顯現。

倉促離場

袁仁國上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還是1年前。

2018年4月,袁仁國帶隊前往英國,訪問全球性酒業公司帝亞吉歐,希望藉助其渠道優勢,幫助茅臺打開海外市場。

隨後,在2018年5月6日,這位茅臺的領頭人突然間結束了自己在茅臺的生涯。

當天深夜,茅臺集團緊急召開幹部大會,本已計劃前往澳大利亞考察的袁仁國也被要求參會。緊接著,茅臺方面就傳出了人事變動的消息:袁仁國不再擔任茅臺集團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及董事會等相關職務,茅臺的指揮棒由此前的“二把手”李保芳接替。

在當時的公告中,貴州茅臺並未說明袁仁國去職的具體原因。但此後據《第一財經》報道,袁仁國從茅臺集團離任即被有關部門以“談話”的形式找去進行調查,主要調查方向包括其與多家經銷商的利益往來,以及與貴州省某位落馬領導相關的問題。

與此同時,在袁仁國去職後,其在茅臺多年的痕跡也被快速抹除。多位接近茅臺的人士告訴時代財經,現在茅臺廠區內的領導人照片牆上已經沒有了袁仁國的介紹。而酒廠正門兩側的白酒文化牆上,曾刻有兩座名為《醉美茅臺》和《紅色茅臺》的書本雕塑,兩本書的作者都是袁仁國,在其離任後,兩座雕塑也被取代。

風起於青萍之末,顯然,茅臺內部早已預見到了袁仁國日後的結局。

權利尋租

在眾多經銷商的口中,袁仁國被描述成隱士一般,除了經銷商大會等重要場合,外界很少有見他的機會。

“和現任老大(李保芳)不一樣,袁仁國不大願意和投資者、經銷商做太多的交流。”不過,“行事有魄力,一手打通了茅臺的市場化銷售渠道,懂市場也懂營銷”,有茅臺經銷商這樣評價袁仁國。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2013年政府反腐力度加大,“三公”支出驟減,茅臺的銷量也因此受到了巨大了衝擊。但與其他酒企通過降價保住銷量求生的做法不同,為維護茅臺酒的高端形象,袁仁國從不允許經銷商對茅臺酒降價銷售,並公開表示“經銷商必須保住茅臺的價格,誰降價就取締誰。”

然而,帶領茅臺走上“神壇”的袁仁國,其華麗履歷的背後,卻隱藏著晦暗的另一面。

在任期間,袁仁國與各地糖酒公司關係密切,並在全國建立了龐大的經銷商網絡,使經銷商與茅臺的利益緊密相連。這一策略能讓經銷商與茅臺公司深度綁定,刺激經銷商銷售茅臺酒的意願,但同時也埋下了隱患,導致經銷商壟斷茅臺酒的銷售渠道,使得茅臺酒的終端售價一路飆升。

如今的市場上,53度飛天茅臺的市場指導價為1499元,但市面上一瓶難求。其實際售價早已超過2000元,甚至接近3000元。正是這樣的巨大翻查,讓茅臺近些年來一直遭受巨大非議:消費者難以按照官方零售價買到茅臺酒?那麼茅臺酒究竟賣向了哪裡?

多名接近茅臺的人士告訴時代財經,袁仁國在任期間,一直存在違規批條的現象,導致茅臺的經銷體系逐漸失控。為了追求利潤,大量經銷商囤積居奇,炒作茅臺,最終導致茅臺價格失控,水漲船高的局面一直持續。

茅臺酒飛漲的價格讓參與茅臺酒經營的各色人等獲利頗豐。從2018年8月開始,貴州省開展幹部違規參與茅臺酒經營問題的自查,多名當地幹部因收受茅臺酒、轉賣茅臺酒批條獲利被查。

此前落馬的貴州省原副省長王曉光被指與袁仁國“關係緊密”。根據《財經》和《財新》等媒體的報道,王曉光涉嫌受賄、貪汙、內幕交易,從事營利活動並獲取鉅額利益的同時,還涉及茅臺酒經營問題。

《財新》在報道中引述部分知情人士的說法稱,袁仁國與已落馬的甘肅省前省委書記王三運、貴州省前副省長王曉光之間存在著利益關係。袁仁國甚至還曾為王曉光介紹過一名情婦。

因茅臺酒引發的權利尋租火苗也蔓延到了茅臺管理層中的其他人員。

2016年3月,貴州省紀委對中國貴州茅臺集團原黨委委員、貴州茅臺原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譚定華嚴重違紀案進行調查。據查,2006年至2015年,譚定華利用職務便利,違規幫助10多家公司取得茅臺集團經銷商、供應商資格,收受財物3460多萬元以及200克金條一根。

根據官方資料,袁仁國在任期間,其所持股數表格部分為空白,2016年的年薪也僅為59.62萬元,在眾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當中處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

諷刺的是,2016年,在名為《永遠在路上》的一部反腐紀錄片中,鏡頭裡的袁仁國提到:“反腐對茅臺來說是好事,讓茅臺成功由公務消費轉向大眾消費”。但實際上,他自己也早已倒在了茅臺內部的腐敗陰影中。

餘震仍在

袁仁國的離場,也帶來了茅臺集團的人事“換血”和營銷渠道“地震”。

2018年9月,曾任貴州盤江煤電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的王焱當選貴州茅臺黨委委員、副書記、董事;11月,此前任職貴州省水庫和生態移民局副局長的李靜仁當選貴州茅臺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和董事。

與此同時,從袁仁國去職自今,貴州茅臺已有多名高管離職。

2018年7月,貴州茅臺宣佈李貴勝因病不再擔任貴州茅臺副總經理職務;10月,楊建軍志不再擔任茅臺集團總會計師職務;11月,王崇琳不再擔任貴州茅臺副總經理、茅臺酒銷售公司董事長,被調往貴州省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工作;

與人員調整同時進行的,還有茅臺的經銷渠道改革。

此前,經銷商對茅臺酒的銷售渠道壟斷非常嚴重,而在業界看來,李保芳接手茅臺,也正是“奉貴州省政府之命對茅臺進行內整,斬斷原有的利益鏈。”

2018年5月,茅臺通報並處罰了12家存在違規行為的經銷商;11月,茅臺又發佈公告,宣佈對營銷團隊的專項整治,主要針對營銷人員在市場管理和服務中態度蠻橫、服務效率低下等突出問題;12月,在茅臺酒經銷商大會上,有100多家經銷商被取消資格。

李保芳表示,茅臺今後將重點擴大直銷渠道,推進營銷扁平化,進一步理順和完善營銷體系。

迄今為止,茅臺已經取消了476家茅臺酒經銷商的經銷資格。兩名廣州的茅臺經銷商向時代財經透露,這些遭茅臺取締的,除了有在經營中存在違規的經銷商之外,還有茅臺內部人員或其親屬有關聯的經銷商,以及由茅臺原領導違規“批條”獲得資格的經銷商。

對銷售渠道的調整,顯示了茅臺整肅內部架構決心。在這一過程當中,茅臺也經歷著陣痛。

今年5月5日,茅臺集團成立全資控股的營銷公司一事被指涉嫌侵佔控股公司的利益,引起了中小投資者的強烈不滿。在部分經銷商的資格被取締後,客觀上空出了新的茅臺酒資源,而茅臺集團成立營銷公司,則有可能與上市公司爭搶這一蛋糕。此後的三個交易日,貴州茅臺股價大跌,市值蒸發了近千億元。

白酒分析師蔡學飛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集團公司直接接入股份公司的業務銷售,確實存在著“爭利”的情況,但集團公司的業務調整也有利於茅臺核心資產的監管與直營系統的效果,長期來看是有利於茅臺品牌迴歸正常價值,有利於品牌可持續發展的。

時代財經發稿當日,貴州茅臺收盤價861元/股,總市值為10816億元,已超過貴州省2018年GDP的7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