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貓咪為何掩埋排洩物的新解釋,這是對傳統主流觀點的挑戰

動物 豹貓 李喜貓 2018-12-15

貓咪有許多標誌性的行為被人們所熟知,例如喜歡登高望遠、喉嚨會發出呼嚕聲、上完廁所把排洩物掩埋起來等。這些行為大都跟它們的天性有關,因為無論被馴化多久,它們身上也能保留一些從祖先那裡繼承來的行為,一般我們稱之為天性或者本能。但是貓咪有一個普遍性的行為很可能不是來源於它們野生的祖先,在學界一直飽受爭議,那就是貓咪掩埋排洩物的行為。

關於貓咪為何掩埋排洩物的新解釋,這是對傳統主流觀點的挑戰

關於貓咪為什麼要掩埋排洩物,目前主流觀點有這麼幾個,基本都是建立在所謂的野生貓科動物行為上的:第一個是小型貓科動物為了防止被附近強大的掠食動物發現自己的蹤跡而掩蓋排洩物,第二個是避免自己的獵物聞到排洩物後溜之大吉,第三個是貓咪愛乾淨,不希望自己領地太過髒亂。

關於貓咪為何掩埋排洩物的新解釋,這是對傳統主流觀點的挑戰

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相信有不少朋友會和我一樣有幾個疑問:掠食動物的嗅覺基本都挺靈敏的,貓咪簡單把排洩物掩埋一下,真的管用嗎?再一個,如果要追求把味道完全遮掩起來,需要挖多深的洞來掩埋排洩物呢?話又說回來,大家都知道貓咪的排洩物是它們極為重要的信息素,而野生貓科又是標準的領地型動物,它們把這麼重要的信息素掩蓋起來,還有領地範圍可言嗎?

關於貓咪為何掩埋排洩物的新解釋,這是對傳統主流觀點的挑戰

所以,我一直對“用土掩蓋自身氣味”這一觀點持懷疑態度。抱著這種態度,我詢問了國內幾個多年研究野生貓科動物的學者,我是各自單獨去問的,但他們給我的答案卻是一模一樣的:野生貓科動物並不用土來掩埋排洩物,只有家貓會。持“掩蓋氣味”理論的人認為小型貓科動物會懼怕自己的排洩物暴露在空氣中從而招惹來大型食肉動物,但實際上就算是兔猻、豹貓(不是寵物圈說的豹貓,而是野生動物)這種跟家貓差不多大甚至還小一點的野生貓科動物也不會掩埋排洩物。

關於貓咪為何掩埋排洩物的新解釋,這是對傳統主流觀點的挑戰

其中一位學者告訴我,他在山林中的防火道上經常見到大量野生豹貓的糞便,多的地段平均每隔十幾米就有一坨摻雜著羽毛、碎骨的糞便。豹貓選擇在防火道上排洩,原因只有一個:防火道較為醒目、無多餘植被和雜物,排洩在這裡可以完美揮發自己的信息素。它們除了在顯眼的位置排便之外,還會選擇在樹幹、凸出地面的岩石、灌木叢等位置排尿,同樣也是為了能讓信息素擴散出去,掩埋起來是不存在的。

關於貓咪為何掩埋排洩物的新解釋,這是對傳統主流觀點的挑戰

那麼較為弱小的野生貓科動物到底會不會採取掩蓋的方式來隱藏自己呢?確實會,但不是埋土。英國BBC曾經拍攝過關於虎的紀錄片,裡面提到了幼年和未成年的虎會在水中進行排洩,讓信息素隨著水流飄走、消失,以達到隱藏氣味的效果,研究者推測其他不怕水的幼年野生貓科動物應該也會採取這種方。有人在動物園裡拍攝到一段亞成體猞猁在水盆中排洩的視頻,印證了這一觀點。視頻中的猞猁排洩完並沒有任何掩埋的動作,直接就走了。

關於貓咪為何掩埋排洩物的新解釋,這是對傳統主流觀點的挑戰

而成年的大型貓科動物就更不會採取掩蓋措施了,它們不懼怕任何其他野生動物,排洩也會選擇在醒目的位置,提醒其他同類:這是我的地盤,你趕緊離遠點兒。而相對弱小的個體在分析出這段信息素後也會自己離開,另外尋覓領土,而不是白白花費力氣挖個坑把排洩物埋起來。說白了就是拉完直接走就好了,幹嘛要埋起來呢?反正排洩物不會跟著自己跑,被其他食肉動物聞到也無法順著味道來精確定位自己,大佬們有更好的食物選擇,埋土行為完全是吃力不討好。

關於貓咪為何掩埋排洩物的新解釋,這是對傳統主流觀點的挑戰

那麼家貓為什麼會有掩埋排洩物的行為呢?我詢問的動物學者朋友們也給出了同一個猜想:很可能是當初人類選育的結果。人類馴化貓咪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鼠害,主要在室內工作,會自行掩埋排洩物的話很方便,於是有掩埋排洩物行為的貓咪得到了定向選育,數千上萬年遺傳下來就形成了比較穩固的基因。

關於貓咪為何掩埋排洩物的新解釋,這是對傳統主流觀點的挑戰

但是他們也告訴我這個定向選育理論只是一個可能性較高的猜想,並不是確切的結論,所以感興趣的同學們瞭解一下就好了。無論原因到底是什麼,絕大部分寵物貓都是會自己掩埋排洩物的,如果你家貓咪突然不適用貓砂盆了,那可能是出現了以下幾個問題:一,公貓到了發情期;二,更換了它不喜歡的貓砂;三,不喜歡這一款貓砂盆或不喜歡貓砂盆擺放的位置;四,出現了胃腸道疾病或泌尿系統疾病;五,環境驟然變動產生了應激反應。鏟屎官要多加觀察貓咪行為和狀態,及時進行糾正和應對,必要時帶貓咪去醫院做檢查。

關於貓咪為何掩埋排洩物的新解釋,這是對傳統主流觀點的挑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