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漢馬週日開跑,2.2萬選手參賽,5264名志願者提供貼身服務

馬拉松 跑步 半程馬拉松 環境保護 楚天都市報 2017-04-11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榮海通訊員楊鑫杜思

4月9日上午7時30分,2017年武漢馬拉松賽將開跑。今起至8日,來自世界各地的跑友將齊聚武漢,領取參賽物品。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從漢馬組委會了解到,賽事準備工作已經就緒。本屆漢馬將有2.2萬人參賽,2.65萬名安保人員保駕護航,5264名志願者為參賽選手貼身服務。

中山大道成賽道新亮點

今年的賽道保留了首屆漢馬絕大部分路線,在漢口和漢陽區域有部分線路發生變化,涅槃重生的中山大道是今年漢馬賽道的新亮點。屆時,跑友可以用腳步丈量和感受吉慶街、六渡橋、民眾樂園等老武漢經典地標。

去年,漢馬從漢口江灘正門出發,順著沿江大道往武漢關,途經龍王廟、上晴川橋。今年的起點移至青島路與沿江大道路口,22000名跑友將反向出發順著沿江大道往長江二橋方向奔跑,然後從市政府旁邊的一元路轉上中山大道。途經武勝路然後過江漢橋。

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山大道列為新線路有三大優勢:一是中山大道已於去年底通車,可藉此機會全程展現中山大道的新風貌,同時中山大道建成後僅供公交及出租車通行,對私家車出行影響較少。第二,跑友集結區設在青島路路口至武漢關的沿江大道路段,離江漢路地鐵站僅500米,便於選手儘快抵達。第三,沿江大道相較於去年會提前解封,中山大道在發槍一個半小時後即可解封。

最年長參賽選手76歲

首屆漢馬有2萬人參賽,今年選手增至22000人,其中全程馬拉松6000人,13公里跑8000人,半程馬拉松由6000人增加為8000人。今年的漢馬將健康跑改為13公里跑,同時完賽選手將獲得獎牌,該獎項是首次設置。

今年漢馬組委會還設立了中國籍選手特別獎,凡參加本次馬拉松比賽的中國籍選手,錄取男子和女子前八名給予中國籍選手特別獎勵。

組委會介紹,參賽選手中,最年長的是76歲的方廣寧老人。昨日,記者聯繫上方老時,他正與跑友商量領參賽裝備的事,這次他參加的是13公里跑。方老是一名高中退休教師,去年漢馬就報了名,遺憾未能中籤。今年,女兒再次給他報了名,終於獲得參賽名額。為了漢馬,老人準備了很長時間,每個星期都和老年跑友一起跑步。方老家住漢口航空路附近。他就從航空路跑到武漢關,然後再從武漢關跑回來。一趟下來有十五公里左右。

選手中年齡最小的,是來自廣州的高二學生樑展睿,去年報名時他只有16歲。小樑報的是半程馬拉松,去年的首屆漢馬網上好評如潮,他有些心動,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名,沒想到幸運中籤。之前,他還參加過佛山等地的馬拉松。小樑說,這次參賽就是想實地看看武漢的最美賽道。

志願者駐守70多個崗位

19歲的趙涵是武漢體育學院大二學生。今年是她第二次參與漢馬的志願服務。去年,她在馬拉松32.5公里處能量補給站服務。32.5公里處於馬拉松的後半程,很多選手跑到這裡時已經筋疲力盡,急需能量供給。這次,她所在的武漢體育學院一共有416名志願者,有賽事服務經驗的趙涵成了“領頭羊”,在現場統籌安排志願者做好賽事服務。

本屆漢馬共有5264名志願者,分別駐守在醫療服務、引導及秩序維護、環境保護、計時、收容服務、興奮劑檢測等70多個崗位。

組委會從今年報名未中籤的選手中挑選60人,安排在沿途飲水用水站、沿途食品站和終點引導三個崗位上,與其他志願者一起服務賽事,這也是全國首創。

590個移動廁所提供方便

今年的漢馬共設12.5千米、17.5千米、22.5千米、27.5千米、32.5千米、35千米、37.5千米處7個補給站,比去年多了4處。參加半程馬拉松的選手也可享用組委會提供的能量補給。在32.5公里補給站處還備有鰻魚培根手卷,選手完賽後還可以吃上冰激凌。

賽事醫療服務人員接近2000人,26家專業醫院參與。全程共設37個醫療服務站。賽道全線配備33臺救護車。900餘名醫療工作者投入到醫療保障中;99名醫療工作者攜AED提供移動救援服務;100名醫師跑者參賽,他們既是參賽者也是醫師救援者。

安保方面,一共有2.65萬人為漢馬保駕護航,今年還增加了120名安保跑者。為了解決參賽選手如廁問題,賽道全線配置了590個移動廁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