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這一段名言,用在當今,依舊是很刺耳,一針見血,警醒世人

呂不韋 呂氏春秋 文學 啟路文學 2019-04-03

我們這代人為什麼大部分人都活在古代先輩們的文字裡,早已有了定局,可為何還要這麼去活?這就不得不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了。是智商有問題嗎?還是人類大部分人越來越愚蠢了?

每讀聖賢的書,總為當今之人而痛感悲哀,悲哀的同時感於無解救之策,又感到無奈。但說還是要說,興許有些人看了這段話,開悟了,脫離了悲哀,更是脫離了失敗,走向成功呢?我們要有這種僥倖心理,不然文學意義何在?

呂不韋這一段名言,用在當今,依舊是很刺耳,一針見血,警醒世人

我們不妨先看看呂不韋《呂氏春秋》這段話怎說的吧,只有39個字,揭露了無數人失敗的原因,文字如下:

“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物,則不知輕重也。不知輕重,則重者為輕,輕者為重矣。若此,則每動無不敗。”呂不韋《呂氏春秋·孟春紀·本生》

這裡的性多指身體的健康乃至生命。字面上的意思是揭露了當今迷惑中的人一個醜陋的心態,都在拿自己的生命健康,在換取一些外在的物質,所以說這樣迷惑的人都是不知輕重的人。

明明生命健康最重要,他卻認為房子很重要。明明車子是外在的物質,他卻認為車子跟女人是對等的,好像是一樣重要的,什麼車與女人不可外借。這讓女人聽到是情何以堪?女人是物質東西嗎?怎麼可以相提並論?

呂不韋這一段名言,用在當今,依舊是很刺耳,一針見血,警醒世人

所以說,分不清楚輕重的人,往往就很容易使得自己走向失敗。要知道當今的人,活著的人,特別是還處在迷惑、迷茫、沒有目標的人,雖然看上去是每日都很勤奮,很努力,其實是愚蠢至極。

為什麼說愚蠢至極呢?因為他們都在拿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來追求外在的物質,比如說房子、比如說車子、比如說錢與存款,更是女人,這就也就是不知輕重了。

呂不韋這一段名言,用在當今,依舊是很刺耳,一針見血,警醒世人

外在物質固然很重要,但再重要,也沒有生命健康重要

房子、車子、錢,固然重要,但很多人往往就是太刻意去追求了,還有女人,那更是可遇不可求了。

很多當今之人一生都在為房子打拼,累死累活。明明家鄉有房子,鄉下的,本來裝修的好好的,卻突然不住了,要去縣城或是市區買一棟房子住,那樣好像住起來舒服些,有面子些一樣。

但在城市買一棟房子,是談何容易,一家人都跟著日夜拼命賺錢,都把身體累垮了,才湊合能在城市裡付個首付,之後一家人跟著成了房奴。

呂不韋這一段名言,用在當今,依舊是很刺耳,一針見血,警醒世人

這種生活方式,不就是先輩們在文字裡已經記載了,結局也差不多都定型,最終會遭致自己過得不愉快,失敗而已。就指望自己別得病,得病都沒有錢去整了,因為錢都要去還房貸,再說壓根就沒怎麼存到錢。

眼看著一群群迷茫的人,都成了房奴、車奴、還款奴,卻都束手無策,這種被貼上奴的標籤人的人生,是註定失敗的。因為他們會被無形的壓力,壓的啥也幹不成,一輩子好像也就為了這幾個目標,奮鬥一生。

呂不韋這一段名言,用在當今,依舊是很刺耳,一針見血,警醒世人

只有活著長久,才有時間去享受該享受著,亦是一種成功

上面那樣的人生顯然是沒有太大意思,因為這些都是大多數普通人的人生。倘若我們甘願如此,一生過得也是很快,目標乾脆。很多人年紀輕輕,賺了一大把錢,該有的都有了,卻突然去了陰曹地府,沒來得及去享受人間。這是失敗的人生。

倘若不甘心如此普通,那麼從現在起,就應該分清這個輕重關係,把生命健康放在第一。在不影響自己生命健康的範圍內去追求這些外在的物質,不至於拼死拼活追求來,卻沒有能力去享受,因為不是病了,就是老了,動不了。

呂不韋這一段名言,用在當今,依舊是很刺耳,一針見血,警醒世人

要知道10-50年後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問題是我們還能不能活那麼長?要知道活著,健康著,才是生命中最大的財富。

所以說呂不韋《呂氏春秋》這一段話,只有39個字,揭露了無數人失敗的原因!說到這裡,無不佩服先輩們的智慧,說出來的道理,用在當今社會上,依舊是很刺耳,一針見血,警醒世人。

呂不韋這一段名言,用在當今,依舊是很刺耳,一針見血,警醒世人

文/啟路文學/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