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醫術棋術三絕的瀘州民國武術家,餘良弼先生傳略

武術醫術棋術三絕的瀘州民國武術家,餘良弼先生傳略

江陽沽酒客在《瀘州逝去的武林——為你講述令人惋惜的瀘縣中華武士會》為大家介紹了關於瀘州清末民初的武林情況,專門提到幾位武林前輩中,就有餘良弼先生。他是瀘州已故書法家餘安中先生的父親,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講關於餘老前輩的故事。由於年代久遠,筆者手頭資料有限,餘安中先生也已經過世,若有遺漏的地方歡迎知情人士補充,另外我手頭也沒有當時的圖片資料實在有些遺憾。

餘良弼先生(1882——1979年),原籍江蘇省武進縣玉帶橋人。少隨祖父雲、父子靜遊宦四川,定居瀘州,為瀘州小市人。幼習文理,一八九五年入武進邑庠。此後,開始在家習練拳術尊陳沖鬥(非明代著名武術家程衝鬥)先生為師,鑽研迷宗派內外功。經過長期艱苦鍛鍊,將早產孱弱的身體,練成了一身強健的體魄。為使拳術健身與防病治病相結合,他又隨祖父雲墀攻讀中醫內外科,同時隨父親子靜研習詩畫、詩詞,取法唐、宋,山水畫宗承倪瓚。

武術醫術棋術三絕的瀘州民國武術家,餘良弼先生傳略

餘良弼之子書法家餘安中

武術醫術棋術三絕的瀘州民國武術家,餘良弼先生傳略

餘良弼之子書法家餘安中

清末實行對外開放,為適應時代的需要,又於一九零二年,考入瀘州電報局附設英文學堂,肆業(勤於所業常有人誤將“肄業”(yìyè)誤寫作“肆業”特別說明一下免得有人以為是錯別字)三年。他興趣愛好廣泛,業餘時間,還深鑽象棋技藝,棋藝曾為當時瀘州棋手之冠。由於他涉獵面廣,學習上又不淺嘗輒止,因而形成了他多層次多側面的知識和技能。其中,拳術、醫學、詩詞和象棋,都有較高的造詣。在詩詞方面,他著有《喬梓吟》、《悼梅草》集和大量詩篇。在棋藝方面,曾參與解放前的擂臺賽和解放後的運動會。七十七歲那年,他代表瀘縣參加宜賓專區象棋比賽。由於年事已高,不適應正規比賽規則,只獲得第三名。但他對此卻非常重視。

歸來後,曾寫詩三首志感。其一雲:

“專區奕戰幸無差,七七衰翁鬢未華,更抱雄心追盛世,喜從專選奪探花。

但是,他的一生,是以拳術教育和行醫為職業的。一九零五年以後,他在家進修中醫,一九ー一年起開始正式行醫。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八年,先後任瀘縣中學、川南師範學校、女子師範學校、女學會和城內各小學拳術教員。一九二九年,瀘縣武士分會改組成立國術館(館址小市篾子街惜字宮),九月,國術館附設國術學校開學招生,學制一年。辦學三年,共畢業學生三班,一百餘人。餘良弼先生任國術館董事,兼國術學校主任教員。中學、師範和國術學校畢業的學生,一部分還在畢業以後,隨他習練拳術,鑽研內外氣功。

武術醫術棋術三絕的瀘州民國武術家,餘良弼先生傳略

十多年間,他在國術教育工作中,為瀘州培養了大批拳術人オ。他的教育思想是以強身健體為宗旨,反對好勇鬥狠。因此,他教育輔導的學生,多數都能按此目標發展。他本人在內外功方面有著堅實的功底,具有“絲綢勒頸”(將絲綢繫於頸上,兩人握絲綢向左右兩方用力拉緊擠壓,他運氣屏息,神態自若)、“懸身乘人”(將後腦和腳後跟置於兩端凳上,腰身懸空挺直,小肚上站一至二人,用力睬壓,他挺身承受數百斤壓力而不跌落)和“手劈卵石”等技能。由於他長期習練陳沖鬥先生的迷宗派氣功和外功,使他贏得了近百歲的高壽,直到臨終前,還保持了神志的清晰。

在他擔任拳術教員期間,經歷了護國、護法戰爭、“五四”運動和瀘順起義等革命時期。護法之役中,他任朱德同志城防司令部拳術教員;在川南師範學校教授拳術時,又與惲代英同志同事(也是同鄉);劉伯承同志直接指揮瀘州起義期間,他坦任瀘州民防大隊國術教員,教授梭標(一種兵器)。在這段時期內,他受革命思想影響很大,進一步把國術教育思想提高到了愛國自強,抵禦外侮,洗雪東亞病夫國恥的高度。而對貧困和進步學生,則盡力給予經濟上的幫助。

武術醫術棋術三絕的瀘州民國武術家,餘良弼先生傳略

此後,學校教育崇尚新體育,不開設拳術課,他離學校自行開業行醫,開始了他以醫務工作為主要職業的生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飛機轟炸瀘州,他率全家避難瀘縣石洞鄉,由於通貨膨脹,單靠行醫已不能餬口。於是,他兼教私塾和賣畫,維持全家生活。在舊社會,他對國民黨反動統治非常憤懣不滿。在《喬梓吟》中,曾有抨擊國民黨弊政的詩句:“伊誰執政掌銅符,遍地萑苻民未蘇”。對當時統治者造成的民不聊生的苦難生活寄予了同情。

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參加瀘縣石洞鄉聯合診所工作。一九五六年以後,先後在瀘縣四聯煤礦和遠大煤礦擔任中醫師。對求教於他的拳術愛好者,也給予了耐心的指點,對他的貢獻和工作,黨和人民給予了高度評價,先後當選為瀘縣第二、三、四、五屆人民代表。一九七九年逝世。終年九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