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始前,我們先看一個故事:作家郁達夫感覺世風日下,想去東南亞開展“文學反日”事業,魯迅得知後要給他講個段子再做決定:

這幾位公認的段子手大師與魯迅一比,網友:高下立判

有位高僧即將圓寂,有一件遺憾事令他難以瞑目,他一輩子沒見過女人的身體。弟子們為了滿足師父的願望,花錢僱了一個妓女,送到老和尚的病榻前。妓女脫下衣服,老和尚一看,揮揮手:讓她走吧,跟尼姑一樣。

魯迅要告誡郁達夫的意思是:很多你所向往的東西,其實你都瞭解是怎麼回事,你只是被外在形式所迷惑。你真想進步,國內國外是一樣的。

語言的魅力是一個人優雅氣質的表現,平常人都喜歡模仿名人的說話方式以提高自我文化修養,為了追趕“時髦”,人們口中常出現的經典段子不止有國內著名作家,同樣也有來自世界上公認的段子手大師,小編彙總了一些喜聞樂見的語句,從中窺探他們智慧的同時,也可見證大師的別樣魅力。

這幾位公認的段子手大師與魯迅一比,網友:高下立判

蕭伯納從小家境貧寒,在世界十大文豪中,多數文人都來自於中上層家庭,他們從中可以窺見掌舵這個世界的上層腐敗,從而筆伐激烈地描摹另一種叫人咋舌的“文明”。而蕭伯納四處求學求生,見慣了底層世界的淒涼,作為在渾濁中力爭上游的他,從來沒有失掉文人的氣質與精神。有一次,一位英國的貴婦人要邀請成名後的蕭伯納參加晚會,但夫人嬌貴慣了,她在邀請信上趾高氣揚地寫著:“星期六下午4時到6時,我將在家”。蕭伯納看後非但不生氣,還積極地回了帖。不過回覆的內容很值得玩味,蕭伯納在回帖上只有短短的一句話:我也一樣。

1927年,蕭伯納來訪中國,當他到達上海之後,大家都覺得應該讓魯迅先生來見一下這個歐洲的大文學家。蕭伯納是英國著名的作家,劇作家,他的作品一般都富有幽默,同時也極盡諷刺。在批判當時歐洲特別是愛爾蘭的世風日下之外,他還到處演講,其中不乏言語詼諧的一面。這位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大師見到魯迅後,第一句話便是;別人都說長得像高爾基,我看你比高爾基還要漂亮。

這幾位公認的段子手大師與魯迅一比,網友:高下立判

魯迅也無不幽默地回答到;等我更老時,我將更好看。

徐志摩的新月社在戰亂時節,男歡女愛之類的風花雪月確實不合時宜。

這幾位公認的段子手大師與魯迅一比,網友:高下立判

於是周先生旁敲側擊的黑了一把,總有一些曠男怨女,恨不得除了自己和所愛的人,全部死乾淨了,當然還得留一個賣大餅的,另外一些人喜歡在秋天的時候,病懨懨地扶著侍女出去看秋海棠,然後在手帕裡吐半口血”注“只能是半口,否則吐多了,一次吐半升,還有幾次好吐呢?”這般點評不落痕跡,先生也事了拂衣去。

民國局勢動盪時刻,文人活得相當憂悶,於是“戲子誤國”言論興起,這期間包括京劇大師梅蘭芳也不幸“躺槍”。在救亡圖存關鍵點上,魯迅也順口對著國粹-京劇吐了口“脫毛”。當男扮女裝、或是天女散花的梅老闆出現在大舞臺上時,側臺便是大敲大打,萬般映襯中黛玉開始“葬花”,梅蘭芳一齣戲劇轟動全國的時候,魯迅忍無可忍上前“一表心意”;

這幾位公認的段子手大師與魯迅一比,網友:高下立判

這幾位公認的段子手大師與魯迅一比,網友:高下立判

“看過《紅樓夢》的,自然覺得黛玉是一個穿著印度綢衫,清瘦而憂鬱的女郎,誰能想到居然眼睛如此之凸,臉如此之長的”

弗洛伊德是一位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的知名醫師,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被稱為“維也納第一精神分析學派”。曾著有《精神分析引論》,在著作中,弗洛伊德提出性是人類所有活動的原動力。也既是人類心理活動都是由性慾驅動的,當時因為維也納的頹廢浪潮,也為這種“突出”的學說提供了良好的適應土壤,總的來說咋一聽叫人不免會大跌眼鏡,當這個理論傳到東方時,很多人依此為藉口,開始胡作非為,傷風敗俗的事層出不窮。為此魯迅便出言“襲擊”了一下。

這幾位公認的段子手大師與魯迅一比,網友:高下立判

外國的一些吃飽飯的科學家拋出了性是一切人性驅動的理論,於是國內一些吃飽了飯,無事可做的人開始轟然叫好。但是誰能告訴我,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張著嘴是找伴侶嗎?!錯!他是在找吃的!!”

魯迅是有名的批判大師,不僅在小說裡疾風驟雨,雜文裡更是一片刀光劍影,還將現實也批駁得一塌糊塗,可無論他火力多麼猛烈甚至有些誇大,但總是恰到好處,叫人快意,或許生活在魯迅那個時代,什麼娛樂也抵不過魯迅小說和散文。或許你會問,除了這些有頭有臉的大人物被魯迅懟過,他還“懟”過誰?

這幾位公認的段子手大師與魯迅一比,網友:高下立判

與其這樣問,倒不如問民國哪些文人學者,還有誰沒有被魯迅“懟”過,文學界“懟”過林語堂,郭沫若、錢玄同、梁實秋、徐志摩等等,當然親弟弟也得被他懟,誰讓他(周作人)賣國求榮呢。

如果參觀過魯迅博物館就會發現竺可楨、李四光也沒逃過魯迅的如椽巨筆。甚至一些日本作家,印度詩人泰戈爾都被他懟過。其中魯迅與竺可楨的“罵戰”可謂經典十分,另外,梁實秋躺槍魯迅的理論更是精彩絕倫,包括郭沫若、胡適也都走了魯迅論辯的“下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