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領頭雁困境中激流勇進 青海路橋的崢嶸和困惑

路橋建設 瀾滄江 唐古拉山 張明 新華網 2017-05-08

新華網西寧5月6日電(汪曉青)在唐古拉山、在瀾滄江上游、在牧區鄉村……一條條道路鋪設開通,給當地群眾的生活帶來新希望。這每一方圓水泥,每一公里道路,都有著青海路橋人的辛苦付出。

昔日領頭雁困境中激流勇進 青海路橋的崢嶸和困惑

“過去,青海很多地方都沒有道路,沒有橋樑,各州縣公路很多都不通暢,60多年前,青海路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始創,深入全省各地修建起一條條聯通內外的發展道路。”近日,記者專訪青海路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明。

昔日領頭雁困境中激流勇進 青海路橋的崢嶸和困惑

“以前修路機械化程度較低,填築路基、鋪築路面,一年大概只能鋪設道路20、30公里。如今,隨著機械設備的更新換代,和操作人員的水平提升,當年就能新建路基、路面上百公里,新建幾十座大中小橋樑。”擁有40多年工齡的張明是一名老“路橋人”了,從一名技術工人做起,經歷和見證著青海路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蛻變。

昔日領頭雁困境中激流勇進 青海路橋的崢嶸和困惑

快速發展的現代技術給路橋行業帶來了新的轉變,城市建設的突飛猛進也給路橋公司帶來了新市場。不過,機遇和挫折往往相伴而生。

據張明介紹,近年來,青海公路建設市場活躍,行業競爭日益嚴峻。“建設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成長,在青海這片市場,每年競爭的路橋建設企業大概有400多家。”張明說,“我們必須積極走出去,尋求發展機會;積極轉變改革,立足本省資源,升級自身實力。”面對嚴峻形勢,張明清晰認識到突圍勢在必行。

昔日領頭雁困境中激流勇進 青海路橋的崢嶸和困惑

作為青海本土的老牌國有企業,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青海路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就積極走出去,先後赴山東、浙江、廣東、深圳、遼寧多地取經學習,在公路建設、高速路建設方面尋求發展機會。“我們必須得立足本省,走向全國,走出國門。”據張明介紹,近年來,公司努力尋求合作打開發展局面,在新疆、西藏、安徽、湖南等地爭取投標建設,並積極走出國門,在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和地區爭取投標,給企業發展謀新路。同時,加強自身改革,抓好內部改制,引進先進管理模式,提升職工技能素養,積極改善公司現狀。

昔日領頭雁困境中激流勇進 青海路橋的崢嶸和困惑

作為青海本土路橋建設“國字號”企業,青海路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曾經一度是青海公路建設的領頭雁,有著高海拔地區修路的豐富經驗。如今,面對青海發展建設的新時期、面對全新的市場環境,公司在挫折中掙扎,在困境中突破。目前,公司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及西寧市周邊多地的項目正在建設中,一些後續項目正在規劃爭取中,這個青海本土老牌國企,正在激流中奮力勇進。(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