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這個市轄區因企業而設立,河陽新貌,洛陽市吉利區

吉利區古稱河陽,原屬孟縣吉利公社、濟源縣坡頭公社。1982年因建設國內最大的單系列煉油裝置——洛陽煉油廠(今洛陽石化總廠)而設立吉利區,以吉利村為區名。

河南省這個市轄區因企業而設立,河陽新貌,洛陽市吉利區

在河南省西部,洛陽市最北部,她雄踞於洛陽、焦作、濟源三地的交界處,她是一座依山傍水、風光秀美的宜居城市城,是觀賞高峽出平湖、千島臥長波之黃河美景的最佳之處。這裡南臨黃河溼地、北依巍巍太行,四季常青,景色怡人,這裡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6%,有洛陽後花園之稱。


河南省這個市轄區因企業而設立,河陽新貌,洛陽市吉利區

吉利區古稱河陽,原屬孟縣吉利公社、濟源縣坡頭公社。1982年因建設國內最大的單系列煉油裝置——洛陽煉油廠(今洛陽石化總廠)而設立吉利區,以吉利村為區名。這裡地處河南省西部洛陽市東北黃河北岸,她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中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她也是洛陽中心城區的重要組團,是更是河南省向西部、北部輻射陝西、山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轉站。

下轄4個街道:河陽街道、康樂街道、吉利街道、西霞院街道,總面積80平方千米,總人口7萬,區人民政府駐大慶路街道。


河南省這個市轄區因企業而設立,河陽新貌,洛陽市吉利區

區境唐堯時期為孟塗國,虞舜時期屬於幷州,《尚書·禹貢》記大禹導河積石又東至孟津,即此。夏朝屬冀州南境。公元前11世紀武王伐紂,在此泛舟橫渡黃河。西周時,為洛邑畿內地,春秋初屬鄭,。戰國時屬魏,為垣雍地。秦朝為河雍縣。漢武帝時為河陽縣。新莽改河亭,東漢復置。東魏元象年間在河陽的黃河中築中潬城,在黃河南岸築南城,加北中府城,史稱河陽三城,均為京都洛陽戍守重地。北齊廢縣為河陽關,隋開皇初(581),置河陽宮於河陽城內。

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河陽升為孟州。金世宗大定年間,河陽城被黃河沖毀,州治向東遷徙,稱上孟州。後古城修復,州治復徙於故城,稱下孟州。元朝初年(公元1271年),州治又移於上孟州。明代改孟州為孟縣,廢河陽,屬懷慶府。清因之。

1978年1月,孟縣吉利公社和濟源縣坡頭公社馬洞等七個大隊劃歸吉利工程指揮部領導,政企合一,屬洛陽市管轄。1982年2月,吉利區籌備處設立。1982年因建設洛陽煉油廠(今洛陽石化總廠)而設區【國務院國函(1982)167號文正式批准】。1989年,吉利區轄吉利鄉、大慶路辦事處。2012年11月,撤銷吉利鄉設吉利街道、西霞院街道。2016年10月,撤銷大慶路街道,新設西霞院、康樂、吉利、河陽等4個街道。


河南省這個市轄區因企業而設立,河陽新貌,洛陽市吉利區

吉利區境內主要有丘陵、平原、灘地等地貌,地形北高南低,西北向東南遞減。黃河從區境南向東流過,全區還有4條天然溝河,均由北向南流入黃河。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2℃,年均降水量657毫米。

動植物種類豐富,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也有大麥、穀子、紅薯等;有芝麻、花生、油菜、棉籽等油料作物;有棉花、煙、麻、藥材等經濟作物;特產懷生地、山藥、牛膝、菊花等藥材。


河南省這個市轄區因企業而設立,河陽新貌,洛陽市吉利區

吉利區距洛陽市19公里,佔盡陸空交通之利,坐擁洛陽橋頭堡之勢。這裡地處中原,連貫南北、承接東西,自古被稱為東西之腰脊,南北之咽喉,是一座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的現代之城。207國道、連霍高速、二廣高速、太澳高速、隴海鐵路、濟孟公路、洛吉快速通道、等重要線路過境,轄區內城鄉公路網絡較為發達。焦柳鐵路通過,設有留莊火車站,是吉利區、孟州、濟源(南部)的貨物轉運站。


河南省這個市轄區因企業而設立,河陽新貌,洛陽市吉利區

她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厚重的城市。商周八百諸侯會盟津、東漢公孫瓚大戰河陽、西晉潘安擲果盈車和澆花息訟、唐代李光弼率旅討逆、杜甫《石壕吏》中“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和《新婚別》中“君行雖不遠,守邊戍河陽”等諸多典故都發生於此。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龍山文化遺址、商湯王廟、武王會盟臺、河陽古戰場、黃河古渡、萬佛山石窟、泰山廟、營花寨、湛城、長春觀、聖水廟、北魏石窟北魏千佛洞等古蹟;有小浪底、西霞院水利工程、黃河溼地鳥類自然保護區等景區。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