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洛陽是這次河南之旅的第一站,“關林”是第一站的第一站。因為晚上要趕到鄭州住宿,所以下了火車首先將大揹包寄存在了火車站。當天洛陽的氣溫超過35度,站在公交車候車廊的陰涼裡依然感到熱浪襲人。火車站站前廣場上就有直達關林的公交車,全程差不多有15公里,票價只有1元,相當的親民。

洛陽關林是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在原漢代關帝廟的基礎上拓展而成,清乾隆時又加以擴建,現存建築多為明代遺構,與山西運城“關廟”、湖北當陽“關陵”並稱中國三大關帝廟。

關林的建築採用宮殿式佈局,自南向北為戲臺、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和關墓。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戲臺又稱舞樓,建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坐南朝北,位於大門外的廣場上。因二層簷下懸“千秋鑑”匾額,故又稱“千秋鑑樓”。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千秋鑑”匾額由洛陽籍著名書法家、企業家趙青山書寫。戲臺平面呈“凸”字形,前半部舞臺部分為重簷歇山頂亭式結構,後半部後臺部分為硬山頂樣式。此戲臺設計巧妙,非常實用,全國少見。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林大門面闊五間,兩側為八字牆,與戲臺同年營造。明間所開大門上有九九八十一顆金色門釘,這是封建時代最高品級大門的標誌。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八字牆東書“忠、義”、西書“仁、勇”,概括了關羽忠君、義友、仁愛、勇武的一生。大門前的一對兒石獅,為明代舊物,據說是洛陽一帶現存明代漢白玉石獅中最大的一對兒。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沿八字牆分別向東、向西五六十米,各有一座建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的四柱三門沖天石牌坊,東牌坊坊額為“博厚高明”,西牌坊坊額為“剛健中正”,均是給予關公的溢美之詞。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儀門同樣為五開間,原為明代關帝廟的大門,建於萬曆年間,是當時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的地方,清代改稱儀門。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簷下匾額“關林”為明末清初書畫法家王鐸所書。王鐸為河南孟津人,曾官至禮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其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門聯“先師聖矣文心憑地載,漢壽神哉武德與天齊”為今人張福有所撰,把關公與孔子相提並論,給予關羽無以復加的高度評價。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門殿內的“威揚六合”匾額,是慈禧太后的御筆。慈禧太后在中國歷史上口碑不佳,但客觀地講,其漢字書法還是有一定功底的,至少是中規中矩。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儀門前的一對兒鐵獅,為明代的關公崇拜者們聚資所鑄,其鑄工雖然一般,但400多年的歷史已讓其彌足珍貴。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在儀門和大門之間的庭院東、西各建有一座六角攢尖頂小亭,分別“供奉”著關羽的兩件寶貝,東亭內為“赤兔馬”,西亭內為“青龍偃月刀”。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東亭北有一座造型古樸的石質照壁,上鐫由原洛陽大學副校長、辭賦家譚傑撰寫、書法家趙青山書寫的草書《關公賦》。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穿過儀門,是一條長35米寬4米的石鋪甬道。甬道兩側護欄36個望柱上雕有104個栩栩如生、姿態各異的石獅,與以石獅聞名的北京盧溝橋有幾分相似,故被稱為“洛陽小盧溝”。據關林內古碑記載,現存的甬道,重修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由在洛商賈捐資修建。這條精心打造的甬道是皇帝或朝廷遣官致祭時的專用步道,因此也稱“石獅御道”。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甬道兩側古木參天、碑石林立。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甬道北端東、西各有一個碩大的磚砌焚香爐,均建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兩個焚香爐近旁各有一株樹齡已達數百年的古柏,東邊一株因根部裸露生長,形似鳳尾,故名“鳳尾柏”,是信眾為女兒祈福的地方;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西邊一株在樹幹頂部自然形成了龍頭狀虯枝,故稱“龍頭柏”,是善男信女們為夫、為子求官運、祈前程的去處。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林的鐘樓和鼓樓為兩層重簷歇山頂,在設計上與圍牆融為一體,既承晨鐘暮鼓之責,又有望樓之用。所有關於洛陽關林介紹的資料都把拜殿和大殿稱作連為一體的兩座建築,但如果從一個比較高遠的視角看,拜殿更像是大殿的抱廈。拜殿和大殿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後代屢有修繕。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拜殿為硬山頂五開間,是每年春秋大祭時文武百官參拜之所。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殿中樑枋上懸有十數塊為關羽歌功頌德的匾額,其密度只有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浙江杭州岳廟忠烈祠與之可有一比。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這其中,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御書的“聲靈於鑠”匾和“翌漢表神功龍門並峻,扶綱伸浩氣伊水同流”聯自然是最具分量。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大殿又稱平安殿、啟聖殿,面闊七間,單簷廡殿頂,是關林的主體建築。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大殿正門門楣上高懸的“氣壯嵩高”匾額是關林內又一塊由慈禧太后題寫的匾額。慈禧太后題寫這塊匾額的時間是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是其和光緒帝“西幸避禍”後返回北京途中在洛陽關林留下的墨寶。逃亡中的慈禧太后的心情估計不會太好,其以糟糕的心情到訪關林,想必一定有“國難思良將”的惆悵。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殿內供奉有面部貼金、頭戴十二冕旒、身著龍袍、手持七星笏版的關公坐像,完全是帝王氣派;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平、周倉、王甫、廖化侍立兩側。關平作為義子、周倉作為護衛享有配享之榮比較好理解,那麼王甫和廖化又是因何德何能也享有如此殊榮呢?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三國演義》中有王甫得知關羽被殺拒絕向東吳投降大叫墜城而亡的描述,這應該是其得以配享關帝廟的重要原因。但正史記載王甫亡故於蜀章武二年(222年),而關羽被殺是在東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兩者之間顯然沒有直接的關係。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查找廖化得以配享的原因則更加讓人難以理解,因為廖化除曾任關羽主簿外,與關羽並沒有特別的關連。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殿內東、西兩壁繪有兩幅壁畫,東面一幅為“關聖帝出巡降福圖”,西邊一幅為“武聖人降魔回宮圖”。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二殿為五開間,又稱“財神殿”,與大殿一樣也是最高等級的廡殿頂,現存建築建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是關林建築中始建年代最早的殿宇之一;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門楣上懸掛的“光昭日月”匾額,為光緒帝御題,題寫時間也是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殿中供奉有關公彩色塑像,左右分別是手棒大印的關平和手持大刀的周倉。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二殿東、西各有一座三開間硬山頂配殿,東稱“娘娘殿”,是奉祀關羽夫人胡氏及一對兒兒女的殿堂。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於關羽的婚姻狀況,《三國志》《後漢書》和《三國演義》都語焉不詳,更不用說關夫人姓甚名誰。但在成書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的說唱詞話《花關索傳》中,關羽則是有妻子的,名叫胡金定。而這一說法竟然還找到了旁證。錢靜方在《小說叢考》一書中記載,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解州(今山西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太守王朱旦組織人維修古井的時候,偶然發現了刻有關羽上兩代人情況的墓碑,其中也簡略提到關羽的家庭狀況。王朱旦根據這些資料,寫下了《關侯祖墓碑記》。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了關羽的妻子為“胡氏”。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西稱“五虎殿”,供奉的是以關羽為首的“五虎上將”。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殿內,關羽居中,張飛、馬超居左,趙雲、黃忠居右。關羽披的那件綠袍不僅看不出是袍子,更像是一床被面,而且面料的圖案裡還出現了“囍”字,不知喜從何來。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三殿是寢殿,又稱春秋殿,為硬山頂,面闊五間,現存建築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殿內正面塑關公手持《春秋》坐像,取關公夜讀《春秋》之典。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東側有關公睡像,鋪、蓋、枕均為明黃色,顯示了關公的帝王待遇。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殿前有一株三叉古柏,暗合桃園結義的劉、關、張,因此被稱為“結義柏”。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三殿之後,即是墓園部分。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第一座牌坊為四柱三門沖天式,建於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坊額“漢壽亭候墓”由當時督辦建設關羽墓園的欽差太監胡濱書寫。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太監在明代,特別是在萬曆年間,其地位是非同小可的高,否則一閹人怎敢在關公墓園這樣的教化之地舞文弄墨?坊聯“蓋世英雄皈聖域,終天仇恨繞神丘”在1400多年後依然充滿復仇心理,估計撰聯者一定是位關公的鐵桿粉絲。在網上檢索有關資料,只查到該聯由汪丙中在明崇禎六年(1633年)題書,而關於汪丙中個人的情況,除知道其是河南新安(今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人之外,其它遍查無果。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第二座牌坊比較小,只有兩柱,亦為沖天式,建於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坊額“中央宛在”由三韓弟子高鎬題寫。兩座牌坊的八根立柱上刻有不同時期的對聯九副,篆、隸、楷、行、草五體皆備,可謂是蔚為壯觀。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牌坊後,是建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八角歇山頂封敕碑亭。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亭中石碑初立於清康熙五年(1666年),碑陽文字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林”,是歷代帝王對關羽的最高封號,洛陽關林也就此得名。至此,洛陽關林與曲阜孔林齊名。現在的碑文“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林”為清道光八年(1828年)磨石重刻。到清光緒五年(1879年)加諡“宣德”為止,清朝八個皇帝(沒有雍正帝和宣統帝)給關公加封的諡號達26字,實在是登峰造極、超群絕倫。碑陰刻有康熙五年(1666年)董篤行撰寫的《關聖帝君行實封號碑記》。董篤行,河南洛陽人,順治丙戌進士,曾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碑亭後面被青磚牆圍住的圓丘即是“關冢”,也就是埋葬關羽首級的地方。對“關冢”的稱謂在1700多年間幾經變化,漢代稱“關侯冢”,宋代稱“關王冢”,明代稱“關帝陵”,清代始稱“關林”。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孫權在擒殺關羽後,為嫁禍於曹操,派人將關羽的首級送至洛陽。曹操識破了孫權的詭計,奏請漢獻帝追封關羽為荊州王,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將關羽厚葬在洛陽城南十五里,就是現在關林這個地方。至此,也就有了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的說法。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冢南牆有清康熙年間修築的石墓門,門額為“鍾靈處”,兩側有對聯一副“神遊上宛乘仙鶴,骨在天中隱睡龍”。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關老爺首級歸葬處——洛陽關林

圍繞關冢放置有多尊石獸,造型古樸,神態生動,不知道是當年舊物,還是今人仿古新作。

祭拜關林不是為了求財,而是企望忠、義、仁、勇的關公庇佑我中華成功完成民族復興的大業,永遠不再遭受四夷的欺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