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扶貧先“扶親”打板子還要打補丁

預防扶貧先“扶親”打板子還要打補丁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相關報道截圖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丁慎毅

“同一個村哪個窮哪個富,我們心裡都一清二楚,你亂來,大家看在眼裡、堵在心裡。現在,看到書記、主任都因為安了自己的親戚當貧困戶被查處了,我們老百姓也相信黨委、政府是公道正義的。”看著張貼在社區黨務公開欄的社區幹部優親厚友問題調查處理情況,九龍街道以洪社區以洪村小組的村民們紛紛感嘆。(6月16日 中國新聞網)

基層扶貧成“扶親”,這並非雲南一地的問題,而是全國的普遍現象。比如之前就有安徽省碭山縣龍潭村扶貧幹部的多位親戚進入貧困戶名單中,享受著國家政策,而同村真正貧困的人,卻無法得到應有的幫扶的事。而云南曲靖市羅平縣九龍街道以洪社區幹部在扶貧工作中優親厚友、濫用職權、幫扶不公等問題更具解剖意義。

去年8月,曲靖市紀委市監委通報5起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典型案例。其中羅平縣九龍街道阿耶居委會原黨總支書記趙友方、副主任錢燕偉強佔掠奪他人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問題,分別受到開除黨籍處分,其違法行為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羅平縣大水井鄉慄樹坡村原黨總支書記王榮能、村委會主任牛賞琨、副主任楊昆貪汙挪用扶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和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分別受到開除黨籍處分。為什麼同一個縣甚至同一個街道,這樣的問題會反覆出現?雖說此次在嚴肅處理直接責任人的同時,時任九龍街道黨工委書記等相關責任人都受到相應處分,但是人們還會問:為什麼同一個街道阿耶居委會查出問題,而以洪社區幹部卻無動於衷?九龍街道就沒有舉一反三嗎?他們不怕事發之後問責嗎?問責之後就能保證其他社區不出事嗎?

在央視對安徽省碭山縣龍潭村的報道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官莊壩鎮副鎮長張楊說,“楊雪蓮報的危房改造,叫我們去核驗,可能她隨便拉一個人,但是誰知道?一個鎮就八九百戶,誰有那精力,其他事都不幹了?造假全是村幹部搞的,查就查不完,弄假的多得很。”或許這才是問題的真正所在。也就是說,在第三方評估和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上還有短板。如果不補上這個補丁,就會問責復問責,問題復問題地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就第三方評估來說,縣級扶貧辦不妨從各個部門抽調專業人士,比如醫療的就去看醫療保障,住建就看住房保障,畜牧的看畜牧、林業幹部看林業,這樣彙集一支檢查抽查隊伍,更能反應扶貧的成效和問題。

就群眾監督來說,要從制度層面上保證申請、審批過程的公開、公正、公平。社區、村委要把補助的政策和受補助人名單以及註明受補助人是否是幹部的親友等事項,及時向群眾公示,公示沒問題後再向街道或鄉鎮備案。通過嚴格村居評議、鄉鎮審核、縣級審批的操作規程,暢通來信、來訪、網上舉報、電話舉報、新媒介“五位一體”舉報渠道,給扶貧幹部戴上“緊箍咒”,確保“小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實現按制度辦事、管人,防止出現“優親厚友”的現象。這時候,再加上嚴肅問責,或許就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

預防扶貧先“扶親”打板子還要打補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