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
"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t猖獗的土地兼併、懸殊的貧富分化以及混亂的秩序最終使羅馬由共和走向了專制。

一提起土地兼併,我們總想到中國古代的“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以此感嘆朝代末期的貧富分化和分配不均。

鮮有人知的是,在羅馬共和國晚期,羅馬也爆發了大規模的土地兼併,同樣導致了嚴重的貧富分化和社會不公,共和國的勝利帶來了成千上萬的奴隸,貴族們吞食了戰爭的果實,而小農們則無緣消受,貴族的奴隸田莊越來越大,而小農的田產則越來越少。飽受高利貸和貧窮纏身的羅馬普通公民與賺得盆滿缽滿,擁有大田莊的貴族,形成了鮮明對比。


"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t猖獗的土地兼併、懸殊的貧富分化以及混亂的秩序最終使羅馬由共和走向了專制。

一提起土地兼併,我們總想到中國古代的“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以此感嘆朝代末期的貧富分化和分配不均。

鮮有人知的是,在羅馬共和國晚期,羅馬也爆發了大規模的土地兼併,同樣導致了嚴重的貧富分化和社會不公,共和國的勝利帶來了成千上萬的奴隸,貴族們吞食了戰爭的果實,而小農們則無緣消受,貴族的奴隸田莊越來越大,而小農的田產則越來越少。飽受高利貸和貧窮纏身的羅馬普通公民與賺得盆滿缽滿,擁有大田莊的貴族,形成了鮮明對比。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大量原本擁有田產的小農被迫成為城市裡的無業遊民,而這些憤怒的共和國下的失意者們最終迎回了羅馬人趕走已久的國王。

是羅馬人自己放棄了共和,迎回了專制,共和國的軍事勝利不但沒能拯救共和國,反而親手埋葬了他,發財的貴族與破產的小農之間,已無任何協商空間。

一、擁有田產的小農:羅馬共和國的基石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羅馬似乎是一個奴隸社會,奴隸一直是其主要勞動力,這種想法其實完全錯誤,縱觀羅馬從共和國到帝國的近1000年曆史,羅馬由奴隸作為主要勞動力的時期只有共和國晚期,這時的奴隸佔意大利總人口的35%,被大量用於農業、採礦業。

在此前的共和國早期以及之後的羅馬帝國時期,奴隸佔總人口的比例從未超過10%,主要勞動力一直是城市中產階層和小農。


"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t猖獗的土地兼併、懸殊的貧富分化以及混亂的秩序最終使羅馬由共和走向了專制。

一提起土地兼併,我們總想到中國古代的“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以此感嘆朝代末期的貧富分化和分配不均。

鮮有人知的是,在羅馬共和國晚期,羅馬也爆發了大規模的土地兼併,同樣導致了嚴重的貧富分化和社會不公,共和國的勝利帶來了成千上萬的奴隸,貴族們吞食了戰爭的果實,而小農們則無緣消受,貴族的奴隸田莊越來越大,而小農的田產則越來越少。飽受高利貸和貧窮纏身的羅馬普通公民與賺得盆滿缽滿,擁有大田莊的貴族,形成了鮮明對比。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大量原本擁有田產的小農被迫成為城市裡的無業遊民,而這些憤怒的共和國下的失意者們最終迎回了羅馬人趕走已久的國王。

是羅馬人自己放棄了共和,迎回了專制,共和國的軍事勝利不但沒能拯救共和國,反而親手埋葬了他,發財的貴族與破產的小農之間,已無任何協商空間。

一、擁有田產的小農:羅馬共和國的基石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羅馬似乎是一個奴隸社會,奴隸一直是其主要勞動力,這種想法其實完全錯誤,縱觀羅馬從共和國到帝國的近1000年曆史,羅馬由奴隸作為主要勞動力的時期只有共和國晚期,這時的奴隸佔意大利總人口的35%,被大量用於農業、採礦業。

在此前的共和國早期以及之後的羅馬帝國時期,奴隸佔總人口的比例從未超過10%,主要勞動力一直是城市中產階層和小農。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小農經濟此前一直是羅馬的支柱)


在布匿戰爭前,羅馬是一個典型的由小農組成的傳統農業社會,擁有小塊田產的小農是這個國家的主要勞動力和中堅力量,這從羅馬的兵役制度就可以看出。羅馬共和國實行全民皆兵的義務兵制度,國家不提供裝備,而由小農自備,在戰場上按照裝備的優劣進行劃分,而裝備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就是財產多少的體現。這是一種耕戰結合的制度,軍隊的強弱完全取決於小農的數量和生活品質。小農多,兵源就多,小農富裕,軍隊裝備就好。


"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t猖獗的土地兼併、懸殊的貧富分化以及混亂的秩序最終使羅馬由共和走向了專制。

一提起土地兼併,我們總想到中國古代的“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以此感嘆朝代末期的貧富分化和分配不均。

鮮有人知的是,在羅馬共和國晚期,羅馬也爆發了大規模的土地兼併,同樣導致了嚴重的貧富分化和社會不公,共和國的勝利帶來了成千上萬的奴隸,貴族們吞食了戰爭的果實,而小農們則無緣消受,貴族的奴隸田莊越來越大,而小農的田產則越來越少。飽受高利貸和貧窮纏身的羅馬普通公民與賺得盆滿缽滿,擁有大田莊的貴族,形成了鮮明對比。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大量原本擁有田產的小農被迫成為城市裡的無業遊民,而這些憤怒的共和國下的失意者們最終迎回了羅馬人趕走已久的國王。

是羅馬人自己放棄了共和,迎回了專制,共和國的軍事勝利不但沒能拯救共和國,反而親手埋葬了他,發財的貴族與破產的小農之間,已無任何協商空間。

一、擁有田產的小農:羅馬共和國的基石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羅馬似乎是一個奴隸社會,奴隸一直是其主要勞動力,這種想法其實完全錯誤,縱觀羅馬從共和國到帝國的近1000年曆史,羅馬由奴隸作為主要勞動力的時期只有共和國晚期,這時的奴隸佔意大利總人口的35%,被大量用於農業、採礦業。

在此前的共和國早期以及之後的羅馬帝國時期,奴隸佔總人口的比例從未超過10%,主要勞動力一直是城市中產階層和小農。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小農經濟此前一直是羅馬的支柱)


在布匿戰爭前,羅馬是一個典型的由小農組成的傳統農業社會,擁有小塊田產的小農是這個國家的主要勞動力和中堅力量,這從羅馬的兵役制度就可以看出。羅馬共和國實行全民皆兵的義務兵制度,國家不提供裝備,而由小農自備,在戰場上按照裝備的優劣進行劃分,而裝備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就是財產多少的體現。這是一種耕戰結合的制度,軍隊的強弱完全取決於小農的數量和生活品質。小農多,兵源就多,小農富裕,軍隊裝備就好。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羅馬早期的軍隊按照財產來劃分)

在羅馬早期,由於羅馬還不強大,因此作為戰俘的奴隸稀少,貴族只能用沒有多少土地的自由民作為工人,這些人雖然略微貧窮一些,但他們同樣是羅馬公民,享有法律的保護,他們在貴族家打工為的是以後能擁有自己的土地。在這樣一個公民和小農佔大多數的社會。貴族和平民的矛盾就一直是主線,而且平民具有相當大的談判權。

但是到了共和國晚期,即第二次布匿戰爭後,情況完全變了,羅馬戰勝了迦太基,成為地中海的霸主,攻城略地,戰無不勝,這使得戰俘數量激增。原本很難獲取的奴隸如今成了白菜價。原本平民通過與貴族鬥爭達成的平衡,徹底被破壞了。

二、戰爭讓貴族發財,小農破產


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羅馬的戰爭烈度完全非昔日可比,為了對抗軍神漢尼拔,羅馬不斷動員男子,並進行數十年的持久戰,這樣的動員規模和動員時間,史無前例。

在以前,戰爭通常很短,往往一年過後,士兵們就可回家照料田地,戰爭還不至於影響正常的農業生產。而在和漢尼拔的戰役中,羅馬大批軍隊被殲滅,最後甚至只能以游擊戰持久戰與之周旋,這直接意味著羅馬喪失了大批青壯年男子,而這些人都是家庭裡的頂樑柱,主要勞動力,一旦他們戰死或者長期在戰場上不能回家,家裡的孤兒寡母將無力經營田地,從而被迫將田地賤賣以養家餬口。

"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t猖獗的土地兼併、懸殊的貧富分化以及混亂的秩序最終使羅馬由共和走向了專制。

一提起土地兼併,我們總想到中國古代的“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以此感嘆朝代末期的貧富分化和分配不均。

鮮有人知的是,在羅馬共和國晚期,羅馬也爆發了大規模的土地兼併,同樣導致了嚴重的貧富分化和社會不公,共和國的勝利帶來了成千上萬的奴隸,貴族們吞食了戰爭的果實,而小農們則無緣消受,貴族的奴隸田莊越來越大,而小農的田產則越來越少。飽受高利貸和貧窮纏身的羅馬普通公民與賺得盆滿缽滿,擁有大田莊的貴族,形成了鮮明對比。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大量原本擁有田產的小農被迫成為城市裡的無業遊民,而這些憤怒的共和國下的失意者們最終迎回了羅馬人趕走已久的國王。

是羅馬人自己放棄了共和,迎回了專制,共和國的軍事勝利不但沒能拯救共和國,反而親手埋葬了他,發財的貴族與破產的小農之間,已無任何協商空間。

一、擁有田產的小農:羅馬共和國的基石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羅馬似乎是一個奴隸社會,奴隸一直是其主要勞動力,這種想法其實完全錯誤,縱觀羅馬從共和國到帝國的近1000年曆史,羅馬由奴隸作為主要勞動力的時期只有共和國晚期,這時的奴隸佔意大利總人口的35%,被大量用於農業、採礦業。

在此前的共和國早期以及之後的羅馬帝國時期,奴隸佔總人口的比例從未超過10%,主要勞動力一直是城市中產階層和小農。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小農經濟此前一直是羅馬的支柱)


在布匿戰爭前,羅馬是一個典型的由小農組成的傳統農業社會,擁有小塊田產的小農是這個國家的主要勞動力和中堅力量,這從羅馬的兵役制度就可以看出。羅馬共和國實行全民皆兵的義務兵制度,國家不提供裝備,而由小農自備,在戰場上按照裝備的優劣進行劃分,而裝備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就是財產多少的體現。這是一種耕戰結合的制度,軍隊的強弱完全取決於小農的數量和生活品質。小農多,兵源就多,小農富裕,軍隊裝備就好。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羅馬早期的軍隊按照財產來劃分)

在羅馬早期,由於羅馬還不強大,因此作為戰俘的奴隸稀少,貴族只能用沒有多少土地的自由民作為工人,這些人雖然略微貧窮一些,但他們同樣是羅馬公民,享有法律的保護,他們在貴族家打工為的是以後能擁有自己的土地。在這樣一個公民和小農佔大多數的社會。貴族和平民的矛盾就一直是主線,而且平民具有相當大的談判權。

但是到了共和國晚期,即第二次布匿戰爭後,情況完全變了,羅馬戰勝了迦太基,成為地中海的霸主,攻城略地,戰無不勝,這使得戰俘數量激增。原本很難獲取的奴隸如今成了白菜價。原本平民通過與貴族鬥爭達成的平衡,徹底被破壞了。

二、戰爭讓貴族發財,小農破產


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羅馬的戰爭烈度完全非昔日可比,為了對抗軍神漢尼拔,羅馬不斷動員男子,並進行數十年的持久戰,這樣的動員規模和動員時間,史無前例。

在以前,戰爭通常很短,往往一年過後,士兵們就可回家照料田地,戰爭還不至於影響正常的農業生產。而在和漢尼拔的戰役中,羅馬大批軍隊被殲滅,最後甚至只能以游擊戰持久戰與之周旋,這直接意味著羅馬喪失了大批青壯年男子,而這些人都是家庭裡的頂樑柱,主要勞動力,一旦他們戰死或者長期在戰場上不能回家,家裡的孤兒寡母將無力經營田地,從而被迫將田地賤賣以養家餬口。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與漢尼拔的戰爭烈度史無前例)


相比之下,戰爭給貴族帶來的就完全是另一回事,戰爭的激烈和持久傷害了小農,但同樣帶來了大量的戰俘,這些戰俘被放到奴隸市場上買賣,作為對羅馬勞動力的填補。

理論上講,小農和貴族都可以通過購買奴隸耕種土地,但是問題是,小農資產微薄,能買幾個奴隸?而且看管奴隸需要專業的隊伍,否則很難保證奴隸不反抗不逃跑,小農如何負擔得起?而大貴族就不一樣了,他們錢多,往往一次性購買幾百幾千的奴隸,並安排專業的管理的隊伍進行監督,從而形成集約化生產和規模化、標準化,很多貴族不僅種植糧食,還種植橄欖油、葡萄這種經濟性作物,通過銷往地中海各地,從而發了大財。

"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t猖獗的土地兼併、懸殊的貧富分化以及混亂的秩序最終使羅馬由共和走向了專制。

一提起土地兼併,我們總想到中國古代的“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以此感嘆朝代末期的貧富分化和分配不均。

鮮有人知的是,在羅馬共和國晚期,羅馬也爆發了大規模的土地兼併,同樣導致了嚴重的貧富分化和社會不公,共和國的勝利帶來了成千上萬的奴隸,貴族們吞食了戰爭的果實,而小農們則無緣消受,貴族的奴隸田莊越來越大,而小農的田產則越來越少。飽受高利貸和貧窮纏身的羅馬普通公民與賺得盆滿缽滿,擁有大田莊的貴族,形成了鮮明對比。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大量原本擁有田產的小農被迫成為城市裡的無業遊民,而這些憤怒的共和國下的失意者們最終迎回了羅馬人趕走已久的國王。

是羅馬人自己放棄了共和,迎回了專制,共和國的軍事勝利不但沒能拯救共和國,反而親手埋葬了他,發財的貴族與破產的小農之間,已無任何協商空間。

一、擁有田產的小農:羅馬共和國的基石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羅馬似乎是一個奴隸社會,奴隸一直是其主要勞動力,這種想法其實完全錯誤,縱觀羅馬從共和國到帝國的近1000年曆史,羅馬由奴隸作為主要勞動力的時期只有共和國晚期,這時的奴隸佔意大利總人口的35%,被大量用於農業、採礦業。

在此前的共和國早期以及之後的羅馬帝國時期,奴隸佔總人口的比例從未超過10%,主要勞動力一直是城市中產階層和小農。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小農經濟此前一直是羅馬的支柱)


在布匿戰爭前,羅馬是一個典型的由小農組成的傳統農業社會,擁有小塊田產的小農是這個國家的主要勞動力和中堅力量,這從羅馬的兵役制度就可以看出。羅馬共和國實行全民皆兵的義務兵制度,國家不提供裝備,而由小農自備,在戰場上按照裝備的優劣進行劃分,而裝備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就是財產多少的體現。這是一種耕戰結合的制度,軍隊的強弱完全取決於小農的數量和生活品質。小農多,兵源就多,小農富裕,軍隊裝備就好。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羅馬早期的軍隊按照財產來劃分)

在羅馬早期,由於羅馬還不強大,因此作為戰俘的奴隸稀少,貴族只能用沒有多少土地的自由民作為工人,這些人雖然略微貧窮一些,但他們同樣是羅馬公民,享有法律的保護,他們在貴族家打工為的是以後能擁有自己的土地。在這樣一個公民和小農佔大多數的社會。貴族和平民的矛盾就一直是主線,而且平民具有相當大的談判權。

但是到了共和國晚期,即第二次布匿戰爭後,情況完全變了,羅馬戰勝了迦太基,成為地中海的霸主,攻城略地,戰無不勝,這使得戰俘數量激增。原本很難獲取的奴隸如今成了白菜價。原本平民通過與貴族鬥爭達成的平衡,徹底被破壞了。

二、戰爭讓貴族發財,小農破產


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羅馬的戰爭烈度完全非昔日可比,為了對抗軍神漢尼拔,羅馬不斷動員男子,並進行數十年的持久戰,這樣的動員規模和動員時間,史無前例。

在以前,戰爭通常很短,往往一年過後,士兵們就可回家照料田地,戰爭還不至於影響正常的農業生產。而在和漢尼拔的戰役中,羅馬大批軍隊被殲滅,最後甚至只能以游擊戰持久戰與之周旋,這直接意味著羅馬喪失了大批青壯年男子,而這些人都是家庭裡的頂樑柱,主要勞動力,一旦他們戰死或者長期在戰場上不能回家,家裡的孤兒寡母將無力經營田地,從而被迫將田地賤賣以養家餬口。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與漢尼拔的戰爭烈度史無前例)


相比之下,戰爭給貴族帶來的就完全是另一回事,戰爭的激烈和持久傷害了小農,但同樣帶來了大量的戰俘,這些戰俘被放到奴隸市場上買賣,作為對羅馬勞動力的填補。

理論上講,小農和貴族都可以通過購買奴隸耕種土地,但是問題是,小農資產微薄,能買幾個奴隸?而且看管奴隸需要專業的隊伍,否則很難保證奴隸不反抗不逃跑,小農如何負擔得起?而大貴族就不一樣了,他們錢多,往往一次性購買幾百幾千的奴隸,並安排專業的管理的隊伍進行監督,從而形成集約化生產和規模化、標準化,很多貴族不僅種植糧食,還種植橄欖油、葡萄這種經濟性作物,通過銷往地中海各地,從而發了大財。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對於貴族來講,使用奴隸至少有三個好處。

第一個是獲取成本極為低廉,奴隸的主要來源是戰俘,因此其成本主要是獲取成本,即用暴力抓取外邦人使其淪為奴隸的成本,這一成本完全被政府承擔,政府負責發動戰爭獲得戰俘,而軍費實際上被羅馬的全體納稅人負擔。貴族能如此廉價的獲得奴隸,實際上是搭了全體納稅人的便車,佔了小農的便宜。

第二個是羅馬義務兵制下,使用奴隸遠比使用公民可靠,一旦戰爭爆發,貴族僱傭的公民很有可能被立即抽走參軍,而奴隸則不會被抽走,這遠比公民穩定。


"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t猖獗的土地兼併、懸殊的貧富分化以及混亂的秩序最終使羅馬由共和走向了專制。

一提起土地兼併,我們總想到中國古代的“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以此感嘆朝代末期的貧富分化和分配不均。

鮮有人知的是,在羅馬共和國晚期,羅馬也爆發了大規模的土地兼併,同樣導致了嚴重的貧富分化和社會不公,共和國的勝利帶來了成千上萬的奴隸,貴族們吞食了戰爭的果實,而小農們則無緣消受,貴族的奴隸田莊越來越大,而小農的田產則越來越少。飽受高利貸和貧窮纏身的羅馬普通公民與賺得盆滿缽滿,擁有大田莊的貴族,形成了鮮明對比。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大量原本擁有田產的小農被迫成為城市裡的無業遊民,而這些憤怒的共和國下的失意者們最終迎回了羅馬人趕走已久的國王。

是羅馬人自己放棄了共和,迎回了專制,共和國的軍事勝利不但沒能拯救共和國,反而親手埋葬了他,發財的貴族與破產的小農之間,已無任何協商空間。

一、擁有田產的小農:羅馬共和國的基石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羅馬似乎是一個奴隸社會,奴隸一直是其主要勞動力,這種想法其實完全錯誤,縱觀羅馬從共和國到帝國的近1000年曆史,羅馬由奴隸作為主要勞動力的時期只有共和國晚期,這時的奴隸佔意大利總人口的35%,被大量用於農業、採礦業。

在此前的共和國早期以及之後的羅馬帝國時期,奴隸佔總人口的比例從未超過10%,主要勞動力一直是城市中產階層和小農。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小農經濟此前一直是羅馬的支柱)


在布匿戰爭前,羅馬是一個典型的由小農組成的傳統農業社會,擁有小塊田產的小農是這個國家的主要勞動力和中堅力量,這從羅馬的兵役制度就可以看出。羅馬共和國實行全民皆兵的義務兵制度,國家不提供裝備,而由小農自備,在戰場上按照裝備的優劣進行劃分,而裝備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就是財產多少的體現。這是一種耕戰結合的制度,軍隊的強弱完全取決於小農的數量和生活品質。小農多,兵源就多,小農富裕,軍隊裝備就好。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羅馬早期的軍隊按照財產來劃分)

在羅馬早期,由於羅馬還不強大,因此作為戰俘的奴隸稀少,貴族只能用沒有多少土地的自由民作為工人,這些人雖然略微貧窮一些,但他們同樣是羅馬公民,享有法律的保護,他們在貴族家打工為的是以後能擁有自己的土地。在這樣一個公民和小農佔大多數的社會。貴族和平民的矛盾就一直是主線,而且平民具有相當大的談判權。

但是到了共和國晚期,即第二次布匿戰爭後,情況完全變了,羅馬戰勝了迦太基,成為地中海的霸主,攻城略地,戰無不勝,這使得戰俘數量激增。原本很難獲取的奴隸如今成了白菜價。原本平民通過與貴族鬥爭達成的平衡,徹底被破壞了。

二、戰爭讓貴族發財,小農破產


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羅馬的戰爭烈度完全非昔日可比,為了對抗軍神漢尼拔,羅馬不斷動員男子,並進行數十年的持久戰,這樣的動員規模和動員時間,史無前例。

在以前,戰爭通常很短,往往一年過後,士兵們就可回家照料田地,戰爭還不至於影響正常的農業生產。而在和漢尼拔的戰役中,羅馬大批軍隊被殲滅,最後甚至只能以游擊戰持久戰與之周旋,這直接意味著羅馬喪失了大批青壯年男子,而這些人都是家庭裡的頂樑柱,主要勞動力,一旦他們戰死或者長期在戰場上不能回家,家裡的孤兒寡母將無力經營田地,從而被迫將田地賤賣以養家餬口。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與漢尼拔的戰爭烈度史無前例)


相比之下,戰爭給貴族帶來的就完全是另一回事,戰爭的激烈和持久傷害了小農,但同樣帶來了大量的戰俘,這些戰俘被放到奴隸市場上買賣,作為對羅馬勞動力的填補。

理論上講,小農和貴族都可以通過購買奴隸耕種土地,但是問題是,小農資產微薄,能買幾個奴隸?而且看管奴隸需要專業的隊伍,否則很難保證奴隸不反抗不逃跑,小農如何負擔得起?而大貴族就不一樣了,他們錢多,往往一次性購買幾百幾千的奴隸,並安排專業的管理的隊伍進行監督,從而形成集約化生產和規模化、標準化,很多貴族不僅種植糧食,還種植橄欖油、葡萄這種經濟性作物,通過銷往地中海各地,從而發了大財。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對於貴族來講,使用奴隸至少有三個好處。

第一個是獲取成本極為低廉,奴隸的主要來源是戰俘,因此其成本主要是獲取成本,即用暴力抓取外邦人使其淪為奴隸的成本,這一成本完全被政府承擔,政府負責發動戰爭獲得戰俘,而軍費實際上被羅馬的全體納稅人負擔。貴族能如此廉價的獲得奴隸,實際上是搭了全體納稅人的便車,佔了小農的便宜。

第二個是羅馬義務兵制下,使用奴隸遠比使用公民可靠,一旦戰爭爆發,貴族僱傭的公民很有可能被立即抽走參軍,而奴隸則不會被抽走,這遠比公民穩定。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第三個則是奴隸的使用成本很低,遠比公民便宜。公民就算失去了土地也享有羅馬法律的保護,貴族不能侵犯其基本權利而且要按時發工資,而且這個工資往往包含男性公民和他家眷的生活費用。而奴隸則不同,貴族可以任意處置奴隸,也不用付錢,因此貴族可以盡情讓奴隸996而不付出任何代價。另外奴隸的家人也是奴隸,也是貴族私人財產,也可以勞動,這種價值遠不是僱傭公民能給的。

三、土地兼併與羅馬的“走出共和”


戰爭讓貴族發財,讓小農破產,其直接後果就是大量的土地兼併以及大田莊的產生。

共和國晚期的土地兼併,其產生機理和中國古代類似,都是小農無力負擔經營成本,從而向大地主借貸維生,由於市場總體上的供需失衡,貸款往往體現為高利貸,羅馬也是如此。

"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t猖獗的土地兼併、懸殊的貧富分化以及混亂的秩序最終使羅馬由共和走向了專制。

一提起土地兼併,我們總想到中國古代的“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以此感嘆朝代末期的貧富分化和分配不均。

鮮有人知的是,在羅馬共和國晚期,羅馬也爆發了大規模的土地兼併,同樣導致了嚴重的貧富分化和社會不公,共和國的勝利帶來了成千上萬的奴隸,貴族們吞食了戰爭的果實,而小農們則無緣消受,貴族的奴隸田莊越來越大,而小農的田產則越來越少。飽受高利貸和貧窮纏身的羅馬普通公民與賺得盆滿缽滿,擁有大田莊的貴族,形成了鮮明對比。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大量原本擁有田產的小農被迫成為城市裡的無業遊民,而這些憤怒的共和國下的失意者們最終迎回了羅馬人趕走已久的國王。

是羅馬人自己放棄了共和,迎回了專制,共和國的軍事勝利不但沒能拯救共和國,反而親手埋葬了他,發財的貴族與破產的小農之間,已無任何協商空間。

一、擁有田產的小農:羅馬共和國的基石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羅馬似乎是一個奴隸社會,奴隸一直是其主要勞動力,這種想法其實完全錯誤,縱觀羅馬從共和國到帝國的近1000年曆史,羅馬由奴隸作為主要勞動力的時期只有共和國晚期,這時的奴隸佔意大利總人口的35%,被大量用於農業、採礦業。

在此前的共和國早期以及之後的羅馬帝國時期,奴隸佔總人口的比例從未超過10%,主要勞動力一直是城市中產階層和小農。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小農經濟此前一直是羅馬的支柱)


在布匿戰爭前,羅馬是一個典型的由小農組成的傳統農業社會,擁有小塊田產的小農是這個國家的主要勞動力和中堅力量,這從羅馬的兵役制度就可以看出。羅馬共和國實行全民皆兵的義務兵制度,國家不提供裝備,而由小農自備,在戰場上按照裝備的優劣進行劃分,而裝備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就是財產多少的體現。這是一種耕戰結合的制度,軍隊的強弱完全取決於小農的數量和生活品質。小農多,兵源就多,小農富裕,軍隊裝備就好。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羅馬早期的軍隊按照財產來劃分)

在羅馬早期,由於羅馬還不強大,因此作為戰俘的奴隸稀少,貴族只能用沒有多少土地的自由民作為工人,這些人雖然略微貧窮一些,但他們同樣是羅馬公民,享有法律的保護,他們在貴族家打工為的是以後能擁有自己的土地。在這樣一個公民和小農佔大多數的社會。貴族和平民的矛盾就一直是主線,而且平民具有相當大的談判權。

但是到了共和國晚期,即第二次布匿戰爭後,情況完全變了,羅馬戰勝了迦太基,成為地中海的霸主,攻城略地,戰無不勝,這使得戰俘數量激增。原本很難獲取的奴隸如今成了白菜價。原本平民通過與貴族鬥爭達成的平衡,徹底被破壞了。

二、戰爭讓貴族發財,小農破產


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羅馬的戰爭烈度完全非昔日可比,為了對抗軍神漢尼拔,羅馬不斷動員男子,並進行數十年的持久戰,這樣的動員規模和動員時間,史無前例。

在以前,戰爭通常很短,往往一年過後,士兵們就可回家照料田地,戰爭還不至於影響正常的農業生產。而在和漢尼拔的戰役中,羅馬大批軍隊被殲滅,最後甚至只能以游擊戰持久戰與之周旋,這直接意味著羅馬喪失了大批青壯年男子,而這些人都是家庭裡的頂樑柱,主要勞動力,一旦他們戰死或者長期在戰場上不能回家,家裡的孤兒寡母將無力經營田地,從而被迫將田地賤賣以養家餬口。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與漢尼拔的戰爭烈度史無前例)


相比之下,戰爭給貴族帶來的就完全是另一回事,戰爭的激烈和持久傷害了小農,但同樣帶來了大量的戰俘,這些戰俘被放到奴隸市場上買賣,作為對羅馬勞動力的填補。

理論上講,小農和貴族都可以通過購買奴隸耕種土地,但是問題是,小農資產微薄,能買幾個奴隸?而且看管奴隸需要專業的隊伍,否則很難保證奴隸不反抗不逃跑,小農如何負擔得起?而大貴族就不一樣了,他們錢多,往往一次性購買幾百幾千的奴隸,並安排專業的管理的隊伍進行監督,從而形成集約化生產和規模化、標準化,很多貴族不僅種植糧食,還種植橄欖油、葡萄這種經濟性作物,通過銷往地中海各地,從而發了大財。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對於貴族來講,使用奴隸至少有三個好處。

第一個是獲取成本極為低廉,奴隸的主要來源是戰俘,因此其成本主要是獲取成本,即用暴力抓取外邦人使其淪為奴隸的成本,這一成本完全被政府承擔,政府負責發動戰爭獲得戰俘,而軍費實際上被羅馬的全體納稅人負擔。貴族能如此廉價的獲得奴隸,實際上是搭了全體納稅人的便車,佔了小農的便宜。

第二個是羅馬義務兵制下,使用奴隸遠比使用公民可靠,一旦戰爭爆發,貴族僱傭的公民很有可能被立即抽走參軍,而奴隸則不會被抽走,這遠比公民穩定。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第三個則是奴隸的使用成本很低,遠比公民便宜。公民就算失去了土地也享有羅馬法律的保護,貴族不能侵犯其基本權利而且要按時發工資,而且這個工資往往包含男性公民和他家眷的生活費用。而奴隸則不同,貴族可以任意處置奴隸,也不用付錢,因此貴族可以盡情讓奴隸996而不付出任何代價。另外奴隸的家人也是奴隸,也是貴族私人財產,也可以勞動,這種價值遠不是僱傭公民能給的。

三、土地兼併與羅馬的“走出共和”


戰爭讓貴族發財,讓小農破產,其直接後果就是大量的土地兼併以及大田莊的產生。

共和國晚期的土地兼併,其產生機理和中國古代類似,都是小農無力負擔經營成本,從而向大地主借貸維生,由於市場總體上的供需失衡,貸款往往體現為高利貸,羅馬也是如此。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大批的小農在戰爭結束後回到家鄉的田地,發現由於自己離家,自己的妻兒無力經營田地,早已陷入了貧困和飢餓,為了謀生,小農往往向大貴族借錢,大貴族趁機和政府的包稅商相勾結,共同用高利貸和收稅的方式盤剝小農,最終逼迫小農由於還不起貸款而被迫變賣土地,從而形成大規模的土地兼併。

在之前,羅馬最多隻有中型田莊,而到了晚期,大型田莊越來越多,一方面是農民被迫變賣土地;一方面是元老院的政策問題,元老院為了防止貴族與商人爭利,因此禁止貴族經商,結果貴族進而熱衷於獲取奴隸和土地,從而加劇了土地兼併。

大型田莊越來越普遍,裡面應用的奴隸成千上萬,而且擁有專業的管理隊伍,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供應,這樣完善的體系,倖存的小農也無力與之競爭,紛紛在農產品市場上落敗,進而破產成為無業遊民。

"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t猖獗的土地兼併、懸殊的貧富分化以及混亂的秩序最終使羅馬由共和走向了專制。

一提起土地兼併,我們總想到中國古代的“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以此感嘆朝代末期的貧富分化和分配不均。

鮮有人知的是,在羅馬共和國晚期,羅馬也爆發了大規模的土地兼併,同樣導致了嚴重的貧富分化和社會不公,共和國的勝利帶來了成千上萬的奴隸,貴族們吞食了戰爭的果實,而小農們則無緣消受,貴族的奴隸田莊越來越大,而小農的田產則越來越少。飽受高利貸和貧窮纏身的羅馬普通公民與賺得盆滿缽滿,擁有大田莊的貴族,形成了鮮明對比。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大量原本擁有田產的小農被迫成為城市裡的無業遊民,而這些憤怒的共和國下的失意者們最終迎回了羅馬人趕走已久的國王。

是羅馬人自己放棄了共和,迎回了專制,共和國的軍事勝利不但沒能拯救共和國,反而親手埋葬了他,發財的貴族與破產的小農之間,已無任何協商空間。

一、擁有田產的小農:羅馬共和國的基石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羅馬似乎是一個奴隸社會,奴隸一直是其主要勞動力,這種想法其實完全錯誤,縱觀羅馬從共和國到帝國的近1000年曆史,羅馬由奴隸作為主要勞動力的時期只有共和國晚期,這時的奴隸佔意大利總人口的35%,被大量用於農業、採礦業。

在此前的共和國早期以及之後的羅馬帝國時期,奴隸佔總人口的比例從未超過10%,主要勞動力一直是城市中產階層和小農。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小農經濟此前一直是羅馬的支柱)


在布匿戰爭前,羅馬是一個典型的由小農組成的傳統農業社會,擁有小塊田產的小農是這個國家的主要勞動力和中堅力量,這從羅馬的兵役制度就可以看出。羅馬共和國實行全民皆兵的義務兵制度,國家不提供裝備,而由小農自備,在戰場上按照裝備的優劣進行劃分,而裝備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就是財產多少的體現。這是一種耕戰結合的制度,軍隊的強弱完全取決於小農的數量和生活品質。小農多,兵源就多,小農富裕,軍隊裝備就好。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羅馬早期的軍隊按照財產來劃分)

在羅馬早期,由於羅馬還不強大,因此作為戰俘的奴隸稀少,貴族只能用沒有多少土地的自由民作為工人,這些人雖然略微貧窮一些,但他們同樣是羅馬公民,享有法律的保護,他們在貴族家打工為的是以後能擁有自己的土地。在這樣一個公民和小農佔大多數的社會。貴族和平民的矛盾就一直是主線,而且平民具有相當大的談判權。

但是到了共和國晚期,即第二次布匿戰爭後,情況完全變了,羅馬戰勝了迦太基,成為地中海的霸主,攻城略地,戰無不勝,這使得戰俘數量激增。原本很難獲取的奴隸如今成了白菜價。原本平民通過與貴族鬥爭達成的平衡,徹底被破壞了。

二、戰爭讓貴族發財,小農破產


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羅馬的戰爭烈度完全非昔日可比,為了對抗軍神漢尼拔,羅馬不斷動員男子,並進行數十年的持久戰,這樣的動員規模和動員時間,史無前例。

在以前,戰爭通常很短,往往一年過後,士兵們就可回家照料田地,戰爭還不至於影響正常的農業生產。而在和漢尼拔的戰役中,羅馬大批軍隊被殲滅,最後甚至只能以游擊戰持久戰與之周旋,這直接意味著羅馬喪失了大批青壯年男子,而這些人都是家庭裡的頂樑柱,主要勞動力,一旦他們戰死或者長期在戰場上不能回家,家裡的孤兒寡母將無力經營田地,從而被迫將田地賤賣以養家餬口。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與漢尼拔的戰爭烈度史無前例)


相比之下,戰爭給貴族帶來的就完全是另一回事,戰爭的激烈和持久傷害了小農,但同樣帶來了大量的戰俘,這些戰俘被放到奴隸市場上買賣,作為對羅馬勞動力的填補。

理論上講,小農和貴族都可以通過購買奴隸耕種土地,但是問題是,小農資產微薄,能買幾個奴隸?而且看管奴隸需要專業的隊伍,否則很難保證奴隸不反抗不逃跑,小農如何負擔得起?而大貴族就不一樣了,他們錢多,往往一次性購買幾百幾千的奴隸,並安排專業的管理的隊伍進行監督,從而形成集約化生產和規模化、標準化,很多貴族不僅種植糧食,還種植橄欖油、葡萄這種經濟性作物,通過銷往地中海各地,從而發了大財。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對於貴族來講,使用奴隸至少有三個好處。

第一個是獲取成本極為低廉,奴隸的主要來源是戰俘,因此其成本主要是獲取成本,即用暴力抓取外邦人使其淪為奴隸的成本,這一成本完全被政府承擔,政府負責發動戰爭獲得戰俘,而軍費實際上被羅馬的全體納稅人負擔。貴族能如此廉價的獲得奴隸,實際上是搭了全體納稅人的便車,佔了小農的便宜。

第二個是羅馬義務兵制下,使用奴隸遠比使用公民可靠,一旦戰爭爆發,貴族僱傭的公民很有可能被立即抽走參軍,而奴隸則不會被抽走,這遠比公民穩定。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第三個則是奴隸的使用成本很低,遠比公民便宜。公民就算失去了土地也享有羅馬法律的保護,貴族不能侵犯其基本權利而且要按時發工資,而且這個工資往往包含男性公民和他家眷的生活費用。而奴隸則不同,貴族可以任意處置奴隸,也不用付錢,因此貴族可以盡情讓奴隸996而不付出任何代價。另外奴隸的家人也是奴隸,也是貴族私人財產,也可以勞動,這種價值遠不是僱傭公民能給的。

三、土地兼併與羅馬的“走出共和”


戰爭讓貴族發財,讓小農破產,其直接後果就是大量的土地兼併以及大田莊的產生。

共和國晚期的土地兼併,其產生機理和中國古代類似,都是小農無力負擔經營成本,從而向大地主借貸維生,由於市場總體上的供需失衡,貸款往往體現為高利貸,羅馬也是如此。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大批的小農在戰爭結束後回到家鄉的田地,發現由於自己離家,自己的妻兒無力經營田地,早已陷入了貧困和飢餓,為了謀生,小農往往向大貴族借錢,大貴族趁機和政府的包稅商相勾結,共同用高利貸和收稅的方式盤剝小農,最終逼迫小農由於還不起貸款而被迫變賣土地,從而形成大規模的土地兼併。

在之前,羅馬最多隻有中型田莊,而到了晚期,大型田莊越來越多,一方面是農民被迫變賣土地;一方面是元老院的政策問題,元老院為了防止貴族與商人爭利,因此禁止貴族經商,結果貴族進而熱衷於獲取奴隸和土地,從而加劇了土地兼併。

大型田莊越來越普遍,裡面應用的奴隸成千上萬,而且擁有專業的管理隊伍,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供應,這樣完善的體系,倖存的小農也無力與之競爭,紛紛在農產品市場上落敗,進而破產成為無業遊民。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奴隸制莊園的生產鏈極為完善)


民主的基石在於中產階層的普遍,只有中產階層才有精力關注自身的權利,才具有何貴族平等的談判權,而食不果腹的窮人只會考慮明天吃什麼。就像《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那句刺耳的話:“災民還算人嗎?”一旦一個國家中產階層迅速消亡,貧富差距迅速擴大,我們幾乎可以斷定他必然會走向專制而共和必然消亡。


"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t猖獗的土地兼併、懸殊的貧富分化以及混亂的秩序最終使羅馬由共和走向了專制。

一提起土地兼併,我們總想到中國古代的“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以此感嘆朝代末期的貧富分化和分配不均。

鮮有人知的是,在羅馬共和國晚期,羅馬也爆發了大規模的土地兼併,同樣導致了嚴重的貧富分化和社會不公,共和國的勝利帶來了成千上萬的奴隸,貴族們吞食了戰爭的果實,而小農們則無緣消受,貴族的奴隸田莊越來越大,而小農的田產則越來越少。飽受高利貸和貧窮纏身的羅馬普通公民與賺得盆滿缽滿,擁有大田莊的貴族,形成了鮮明對比。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大量原本擁有田產的小農被迫成為城市裡的無業遊民,而這些憤怒的共和國下的失意者們最終迎回了羅馬人趕走已久的國王。

是羅馬人自己放棄了共和,迎回了專制,共和國的軍事勝利不但沒能拯救共和國,反而親手埋葬了他,發財的貴族與破產的小農之間,已無任何協商空間。

一、擁有田產的小農:羅馬共和國的基石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羅馬似乎是一個奴隸社會,奴隸一直是其主要勞動力,這種想法其實完全錯誤,縱觀羅馬從共和國到帝國的近1000年曆史,羅馬由奴隸作為主要勞動力的時期只有共和國晚期,這時的奴隸佔意大利總人口的35%,被大量用於農業、採礦業。

在此前的共和國早期以及之後的羅馬帝國時期,奴隸佔總人口的比例從未超過10%,主要勞動力一直是城市中產階層和小農。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小農經濟此前一直是羅馬的支柱)


在布匿戰爭前,羅馬是一個典型的由小農組成的傳統農業社會,擁有小塊田產的小農是這個國家的主要勞動力和中堅力量,這從羅馬的兵役制度就可以看出。羅馬共和國實行全民皆兵的義務兵制度,國家不提供裝備,而由小農自備,在戰場上按照裝備的優劣進行劃分,而裝備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就是財產多少的體現。這是一種耕戰結合的制度,軍隊的強弱完全取決於小農的數量和生活品質。小農多,兵源就多,小農富裕,軍隊裝備就好。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羅馬早期的軍隊按照財產來劃分)

在羅馬早期,由於羅馬還不強大,因此作為戰俘的奴隸稀少,貴族只能用沒有多少土地的自由民作為工人,這些人雖然略微貧窮一些,但他們同樣是羅馬公民,享有法律的保護,他們在貴族家打工為的是以後能擁有自己的土地。在這樣一個公民和小農佔大多數的社會。貴族和平民的矛盾就一直是主線,而且平民具有相當大的談判權。

但是到了共和國晚期,即第二次布匿戰爭後,情況完全變了,羅馬戰勝了迦太基,成為地中海的霸主,攻城略地,戰無不勝,這使得戰俘數量激增。原本很難獲取的奴隸如今成了白菜價。原本平民通過與貴族鬥爭達成的平衡,徹底被破壞了。

二、戰爭讓貴族發財,小農破產


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羅馬的戰爭烈度完全非昔日可比,為了對抗軍神漢尼拔,羅馬不斷動員男子,並進行數十年的持久戰,這樣的動員規模和動員時間,史無前例。

在以前,戰爭通常很短,往往一年過後,士兵們就可回家照料田地,戰爭還不至於影響正常的農業生產。而在和漢尼拔的戰役中,羅馬大批軍隊被殲滅,最後甚至只能以游擊戰持久戰與之周旋,這直接意味著羅馬喪失了大批青壯年男子,而這些人都是家庭裡的頂樑柱,主要勞動力,一旦他們戰死或者長期在戰場上不能回家,家裡的孤兒寡母將無力經營田地,從而被迫將田地賤賣以養家餬口。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與漢尼拔的戰爭烈度史無前例)


相比之下,戰爭給貴族帶來的就完全是另一回事,戰爭的激烈和持久傷害了小農,但同樣帶來了大量的戰俘,這些戰俘被放到奴隸市場上買賣,作為對羅馬勞動力的填補。

理論上講,小農和貴族都可以通過購買奴隸耕種土地,但是問題是,小農資產微薄,能買幾個奴隸?而且看管奴隸需要專業的隊伍,否則很難保證奴隸不反抗不逃跑,小農如何負擔得起?而大貴族就不一樣了,他們錢多,往往一次性購買幾百幾千的奴隸,並安排專業的管理的隊伍進行監督,從而形成集約化生產和規模化、標準化,很多貴族不僅種植糧食,還種植橄欖油、葡萄這種經濟性作物,通過銷往地中海各地,從而發了大財。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對於貴族來講,使用奴隸至少有三個好處。

第一個是獲取成本極為低廉,奴隸的主要來源是戰俘,因此其成本主要是獲取成本,即用暴力抓取外邦人使其淪為奴隸的成本,這一成本完全被政府承擔,政府負責發動戰爭獲得戰俘,而軍費實際上被羅馬的全體納稅人負擔。貴族能如此廉價的獲得奴隸,實際上是搭了全體納稅人的便車,佔了小農的便宜。

第二個是羅馬義務兵制下,使用奴隸遠比使用公民可靠,一旦戰爭爆發,貴族僱傭的公民很有可能被立即抽走參軍,而奴隸則不會被抽走,這遠比公民穩定。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第三個則是奴隸的使用成本很低,遠比公民便宜。公民就算失去了土地也享有羅馬法律的保護,貴族不能侵犯其基本權利而且要按時發工資,而且這個工資往往包含男性公民和他家眷的生活費用。而奴隸則不同,貴族可以任意處置奴隸,也不用付錢,因此貴族可以盡情讓奴隸996而不付出任何代價。另外奴隸的家人也是奴隸,也是貴族私人財產,也可以勞動,這種價值遠不是僱傭公民能給的。

三、土地兼併與羅馬的“走出共和”


戰爭讓貴族發財,讓小農破產,其直接後果就是大量的土地兼併以及大田莊的產生。

共和國晚期的土地兼併,其產生機理和中國古代類似,都是小農無力負擔經營成本,從而向大地主借貸維生,由於市場總體上的供需失衡,貸款往往體現為高利貸,羅馬也是如此。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大批的小農在戰爭結束後回到家鄉的田地,發現由於自己離家,自己的妻兒無力經營田地,早已陷入了貧困和飢餓,為了謀生,小農往往向大貴族借錢,大貴族趁機和政府的包稅商相勾結,共同用高利貸和收稅的方式盤剝小農,最終逼迫小農由於還不起貸款而被迫變賣土地,從而形成大規模的土地兼併。

在之前,羅馬最多隻有中型田莊,而到了晚期,大型田莊越來越多,一方面是農民被迫變賣土地;一方面是元老院的政策問題,元老院為了防止貴族與商人爭利,因此禁止貴族經商,結果貴族進而熱衷於獲取奴隸和土地,從而加劇了土地兼併。

大型田莊越來越普遍,裡面應用的奴隸成千上萬,而且擁有專業的管理隊伍,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供應,這樣完善的體系,倖存的小農也無力與之競爭,紛紛在農產品市場上落敗,進而破產成為無業遊民。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奴隸制莊園的生產鏈極為完善)


民主的基石在於中產階層的普遍,只有中產階層才有精力關注自身的權利,才具有何貴族平等的談判權,而食不果腹的窮人只會考慮明天吃什麼。就像《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那句刺耳的話:“災民還算人嗎?”一旦一個國家中產階層迅速消亡,貧富差距迅速擴大,我們幾乎可以斷定他必然會走向專制而共和必然消亡。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共和國晚期的羅馬重回帝制,已是必然。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本人頭條號/微信訂閱號:沉思的托克維爾

"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t猖獗的土地兼併、懸殊的貧富分化以及混亂的秩序最終使羅馬由共和走向了專制。

一提起土地兼併,我們總想到中國古代的“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以此感嘆朝代末期的貧富分化和分配不均。

鮮有人知的是,在羅馬共和國晚期,羅馬也爆發了大規模的土地兼併,同樣導致了嚴重的貧富分化和社會不公,共和國的勝利帶來了成千上萬的奴隸,貴族們吞食了戰爭的果實,而小農們則無緣消受,貴族的奴隸田莊越來越大,而小農的田產則越來越少。飽受高利貸和貧窮纏身的羅馬普通公民與賺得盆滿缽滿,擁有大田莊的貴族,形成了鮮明對比。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大量原本擁有田產的小農被迫成為城市裡的無業遊民,而這些憤怒的共和國下的失意者們最終迎回了羅馬人趕走已久的國王。

是羅馬人自己放棄了共和,迎回了專制,共和國的軍事勝利不但沒能拯救共和國,反而親手埋葬了他,發財的貴族與破產的小農之間,已無任何協商空間。

一、擁有田產的小農:羅馬共和國的基石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羅馬似乎是一個奴隸社會,奴隸一直是其主要勞動力,這種想法其實完全錯誤,縱觀羅馬從共和國到帝國的近1000年曆史,羅馬由奴隸作為主要勞動力的時期只有共和國晚期,這時的奴隸佔意大利總人口的35%,被大量用於農業、採礦業。

在此前的共和國早期以及之後的羅馬帝國時期,奴隸佔總人口的比例從未超過10%,主要勞動力一直是城市中產階層和小農。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小農經濟此前一直是羅馬的支柱)


在布匿戰爭前,羅馬是一個典型的由小農組成的傳統農業社會,擁有小塊田產的小農是這個國家的主要勞動力和中堅力量,這從羅馬的兵役制度就可以看出。羅馬共和國實行全民皆兵的義務兵制度,國家不提供裝備,而由小農自備,在戰場上按照裝備的優劣進行劃分,而裝備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就是財產多少的體現。這是一種耕戰結合的制度,軍隊的強弱完全取決於小農的數量和生活品質。小農多,兵源就多,小農富裕,軍隊裝備就好。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羅馬早期的軍隊按照財產來劃分)

在羅馬早期,由於羅馬還不強大,因此作為戰俘的奴隸稀少,貴族只能用沒有多少土地的自由民作為工人,這些人雖然略微貧窮一些,但他們同樣是羅馬公民,享有法律的保護,他們在貴族家打工為的是以後能擁有自己的土地。在這樣一個公民和小農佔大多數的社會。貴族和平民的矛盾就一直是主線,而且平民具有相當大的談判權。

但是到了共和國晚期,即第二次布匿戰爭後,情況完全變了,羅馬戰勝了迦太基,成為地中海的霸主,攻城略地,戰無不勝,這使得戰俘數量激增。原本很難獲取的奴隸如今成了白菜價。原本平民通過與貴族鬥爭達成的平衡,徹底被破壞了。

二、戰爭讓貴族發財,小農破產


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羅馬的戰爭烈度完全非昔日可比,為了對抗軍神漢尼拔,羅馬不斷動員男子,並進行數十年的持久戰,這樣的動員規模和動員時間,史無前例。

在以前,戰爭通常很短,往往一年過後,士兵們就可回家照料田地,戰爭還不至於影響正常的農業生產。而在和漢尼拔的戰役中,羅馬大批軍隊被殲滅,最後甚至只能以游擊戰持久戰與之周旋,這直接意味著羅馬喪失了大批青壯年男子,而這些人都是家庭裡的頂樑柱,主要勞動力,一旦他們戰死或者長期在戰場上不能回家,家裡的孤兒寡母將無力經營田地,從而被迫將田地賤賣以養家餬口。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與漢尼拔的戰爭烈度史無前例)


相比之下,戰爭給貴族帶來的就完全是另一回事,戰爭的激烈和持久傷害了小農,但同樣帶來了大量的戰俘,這些戰俘被放到奴隸市場上買賣,作為對羅馬勞動力的填補。

理論上講,小農和貴族都可以通過購買奴隸耕種土地,但是問題是,小農資產微薄,能買幾個奴隸?而且看管奴隸需要專業的隊伍,否則很難保證奴隸不反抗不逃跑,小農如何負擔得起?而大貴族就不一樣了,他們錢多,往往一次性購買幾百幾千的奴隸,並安排專業的管理的隊伍進行監督,從而形成集約化生產和規模化、標準化,很多貴族不僅種植糧食,還種植橄欖油、葡萄這種經濟性作物,通過銷往地中海各地,從而發了大財。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對於貴族來講,使用奴隸至少有三個好處。

第一個是獲取成本極為低廉,奴隸的主要來源是戰俘,因此其成本主要是獲取成本,即用暴力抓取外邦人使其淪為奴隸的成本,這一成本完全被政府承擔,政府負責發動戰爭獲得戰俘,而軍費實際上被羅馬的全體納稅人負擔。貴族能如此廉價的獲得奴隸,實際上是搭了全體納稅人的便車,佔了小農的便宜。

第二個是羅馬義務兵制下,使用奴隸遠比使用公民可靠,一旦戰爭爆發,貴族僱傭的公民很有可能被立即抽走參軍,而奴隸則不會被抽走,這遠比公民穩定。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第三個則是奴隸的使用成本很低,遠比公民便宜。公民就算失去了土地也享有羅馬法律的保護,貴族不能侵犯其基本權利而且要按時發工資,而且這個工資往往包含男性公民和他家眷的生活費用。而奴隸則不同,貴族可以任意處置奴隸,也不用付錢,因此貴族可以盡情讓奴隸996而不付出任何代價。另外奴隸的家人也是奴隸,也是貴族私人財產,也可以勞動,這種價值遠不是僱傭公民能給的。

三、土地兼併與羅馬的“走出共和”


戰爭讓貴族發財,讓小農破產,其直接後果就是大量的土地兼併以及大田莊的產生。

共和國晚期的土地兼併,其產生機理和中國古代類似,都是小農無力負擔經營成本,從而向大地主借貸維生,由於市場總體上的供需失衡,貸款往往體現為高利貸,羅馬也是如此。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大批的小農在戰爭結束後回到家鄉的田地,發現由於自己離家,自己的妻兒無力經營田地,早已陷入了貧困和飢餓,為了謀生,小農往往向大貴族借錢,大貴族趁機和政府的包稅商相勾結,共同用高利貸和收稅的方式盤剝小農,最終逼迫小農由於還不起貸款而被迫變賣土地,從而形成大規模的土地兼併。

在之前,羅馬最多隻有中型田莊,而到了晚期,大型田莊越來越多,一方面是農民被迫變賣土地;一方面是元老院的政策問題,元老院為了防止貴族與商人爭利,因此禁止貴族經商,結果貴族進而熱衷於獲取奴隸和土地,從而加劇了土地兼併。

大型田莊越來越普遍,裡面應用的奴隸成千上萬,而且擁有專業的管理隊伍,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供應,這樣完善的體系,倖存的小農也無力與之競爭,紛紛在農產品市場上落敗,進而破產成為無業遊民。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奴隸制莊園的生產鏈極為完善)


民主的基石在於中產階層的普遍,只有中產階層才有精力關注自身的權利,才具有何貴族平等的談判權,而食不果腹的窮人只會考慮明天吃什麼。就像《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那句刺耳的話:“災民還算人嗎?”一旦一個國家中產階層迅速消亡,貧富差距迅速擴大,我們幾乎可以斷定他必然會走向專制而共和必然消亡。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共和國晚期的羅馬重回帝制,已是必然。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本人頭條號/微信訂閱號:沉思的托克維爾

羅馬版土地兼併:貴族是如何用奴隸制莊園兼併小農的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