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千里躍進路!河南84歲老兵講述與劉鄧大軍的不解情緣

陸軍 社會 大河客戶端 2017-08-03
重走千里躍進路!河南84歲老兵講述與劉鄧大軍的不解情緣

張世澤講述村民向劉鄧大軍贈送火藥的故事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田育臣 實習生 張銘漉 文 記者 張琮 攝影

核心提示|7月21日,距建軍節還差10天,84歲的姬文明就開始翻著日曆數日子,盼著8月1日建軍節的到來——因為他是一名老兵。這一天,他比誰都覺得自豪——1947年8月14日,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途經商丘境內,劉鄧首長就住在他家隔壁。而這段緣,讓他3年後也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子弟兵。

如今,老一輩的英雄故事,讓60歲的史景增越發幹勁十足,承擔起一個人養活三口人的擔子。他說,雖上了年紀,但不能當落後典型,要靠自己的雙手摘掉貧困帽子。

劉鄧大軍打跑土匪,13歲孩子要跟部隊去當兵

姬文明家住商丘市睢陽區包公廟鄉十字河村。1950年,剛16歲的他就當兵入了伍,並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當年為啥要當兵?老人說,當兵與劉鄧大軍有關。

1947年8月中旬,劉鄧大軍12萬人馬從商丘境內跨越隴海鐵路,一路南下向大別山區躍進,執行戰略反攻的任務。當年8月14日,劉鄧首長到達十字河村,司令部駐紮在姬俊哲家的大院(以下稱姬家大院)內,而姬文明家就在姬家大院的隔壁。如今的姬家大院,早已不復存在,但當年劉鄧大軍進村的場景,姬文明仍歷歷在目。

姬文明回憶,當時,他聽到村口響了一陣槍,不一會兒,一排帆布大卡車、幾輛小汽車就開進了村子,姬家大院裡裡外外駐滿了兵。“到後來,俺才知道劉鄧首長住在了俺家隔壁。”他說。

之前,村裡經常鬧土匪。一次,一夥百餘人的土匪隊伍進了村,一名土匪踹門而入,見到他家院子裡的雞,抓了就走。姬文明的爺爺上前哀求,那人用槍指著爺爺,就連爺爺腳上的新鞋和襪子也一併拿走了。他和奶奶躲在屋裡,一聲也不敢吭。那次,他聽說,這夥土匪在村裡抓了不少人,讓拿錢去贖人。

沒多久,劉鄧首長的部隊來了,才把土匪全打跑。當部隊離開時,13歲的姬文明見到一個腰裡彆著盒子槍的領導,攆上去就說要跟著去當兵。領導看他年齡還小,就笑著拍著他的肩膀說,“等長大了再考慮當兵的事吧”。1950年,姬文明終於如願以償,正式參軍入伍,直到1955年才退伍。“黨和政府一直惦記著我們這些老兵呢,現在每月還能領補助。”老人幸福地說。

村民主動把3000斤火藥贈給劉鄧大軍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途經商丘境內,商丘軍民給予了大力支持。”商丘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馬雲介紹,1947年8月11日,劉鄧大軍分3路到達隴海鐵路北的民權、虞城等地,發起破路戰鬥;13日,12萬大軍全部跨過隴海鐵路,進入民權、寧陵、柘城、睢縣等商丘境界,3天之內殲滅國民黨一個營和多個縣的保安團,俘獲敵營長以下3000餘人。8月14日,劉鄧首長到達十字河村。在此期間,婦女做軍鞋,群眾送菜、送柴、送軍馬草料,有的殺雞宰羊、煮雞蛋,摘下新鮮瓜果慰問子弟兵,沿途各個村莊設立了茶水站。其中,柘城縣李寨村的村民主動向劉鄧大軍贈送火藥、火炮的故事,被當地人傳為美談。

82歲的張世澤家住柘城縣起臺鎮李寨村。他回憶,當時,村裡一座寺廟裡藏了3000餘斤火藥和幾門火炮。據長輩們講,是清朝咸豐年間,李寨人為保衛家鄉,當時的寨主領著大夥兒製造了5000多斤火藥,還置了幾門火炮。至民國初年,火藥已用去不少,又製造了一批,未用完的就保存了起來。這就是這些火藥、火炮的來歷。張世澤記得,小時候,村中寺廟的一個角落,專門建了一排沒窗戶的房子,守廟人不許任何人靠近。火炮是老式的鐵炮,炮身已生鏽,一碰就往地上掉鐵渣。劉鄧大軍即將離開時,部隊向縣裡提出,希望幫忙提供一些火藥。李寨村人聽說這一消息,主動趕著牲畜和車輛,把村裡剩餘的3000餘斤火藥裝了車,與幾門火炮一起送到了部隊。

據《中國共產黨商丘歷史》記載,劉鄧大軍途經商丘,僅睢縣、雪楓、夏邑、雪商亳、雪渦、商亳鹿柘等6縣就為大軍補充供給糧食400萬斤;商亳鹿柘一個縣就給部隊送軍鞋5000雙。

六旬老人不願拖後腿,合作社裡幹活養全家

距李寨村6公里外的起臺鎮史老家村,60歲的史景增正頂著太陽,在村合作社的辣椒地裡幹活。2015年,他家被評了貧困戶,“在全村排倒數了,拖了村裡的後腿”,他再也坐不住,說啥都要找個活,趁現在還能幹,多掙些錢,不給村裡抹黑。

前幾年,史景增與兒子分了家,與妻子一起照顧80多歲的老母親。妻子身體一直不好,不能幹重活,一家人靠3畝地生活,日子過得十分緊巴。2014年,村裡成立了一家種植專業合作社,全村200餘戶的耕地,2/3都流轉給了合作社。史景增也不例外,把家裡3畝地也流轉了,每年靠3000元流轉金生活。

2015年,村裡搞普查,史景增被識別為貧困戶,這下他可坐不住了。“俺們這一帶從革命時期可都是先進哩,俺可不能當個落後典型,給村裡抹黑。”史景增說,當他得知村合作社缺工人,他就第一個報名,雖年齡大,但身體硬朗,還能繼續幹農活,希望靠自己摘掉貧困帽。

“村裡耕地流轉,每畝地每年可收益1000元,若合作社效益好,還能獲得一些分紅哩。”史景增算了一筆賬,家裡3畝地,一年的土地流轉金共3000元;在合作社幹活,每天工資60元,一個月可拿到1800元。一年時間,最少幹半年的活,這樣一算,全年保底收入可達13800元。“今年俺們一家三口人就能脫貧了。”他笑著說。

“當前,商丘市的脫貧攻堅已進入啃硬骨頭的衝刺期,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革命精神,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確保脫貧路上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商丘市委書記王戰營受訪時表示,截至2016年底,商丘市還有貧困村455個,貧困人口32.15萬人。今年,該市將計劃完成7.38萬貧困人口脫貧,到2018年,全市農村貧困人口基本脫貧;到2019年,6個扶貧開發重點縣脫貧摘帽。

來源:大河客戶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