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著名鬆骨峰戰鬥的38軍112師師長開國少將楊大易題詞書

陸軍 軍事歷史 朝鮮半島 彭德懷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2017-06-07

指揮著名鬆骨峰戰鬥的38軍112師師長開國少將楊大易題詞書

指揮著名鬆骨峰戰鬥的38軍112師師長開國少將楊大易題詞書

指揮著名鬆骨峰戰鬥的38軍112師師長開國少將楊大易題詞書

指揮著名鬆骨峰戰鬥的38軍112師師長開國少將楊大易題詞書

指揮著名鬆骨峰戰鬥的38軍112師師長開國少將楊大易題詞書

指揮著名鬆骨峰戰鬥的38軍112師師長開國少將楊大易題詞書

指揮著名鬆骨峰戰鬥的38軍112師師長開國少將楊大易題詞書楊大易,四川省蒼溪縣白山鄉車子村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班長、排長、指導員、幹事、區隊長、教導員、大隊政治處主任、團政委兼縣委書記、團長、副師長、師長、副軍長兼參謀長、步兵學校校長、遼寧省軍區政委、省軍區司令員等職。是中共第九次、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屆、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7年5月29日在廣州逝世,享年79歲。


鬆骨峰阻擊戰(作者:光亭)

摘要:志願軍在朝鮮戰場的對手是武器裝備優勢更為明顯的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那麼在防禦作戰特別是在阻擊戰中,所遇到的困難自然也就更大了,戰鬥也因此更為殘酷。在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二次戰役中,在朝鮮北部一處偏僻山頭鬆骨峰進行的阻擊戰,就是這樣一場極其殘酷的阻擊戰,戰後作家魏巍來到戰地,被慘烈的場景所深深震撼,寫下了著名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從此後“最可愛的人”就成了人民軍隊的代名詞。但是對於這場著名的阻擊戰,卻還有很多語焉不詳的地方。

指揮著名鬆骨峰戰鬥的38軍112師師長開國少將楊大易題詞書

血戰鬆骨峰

1950年11月30日拂曉,朝鮮北部一處極其普通的小山——鬆骨峰。雖然叫鬆骨峰,但山上沒有多少松樹,而是個半土半石的小山頭。

鬆骨峰位於平安北道博川郡軍隅裡以南,西北通往價川,西南則是龍源裡,主峰標高288.7米,山下往東約100米就是軍隅裡到平壤的公路。在山頭可以很輕鬆地用火力封鎖住山下的公路,此時軍隅里正是美國第8集團軍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後勤補給中心,這條公路則是美軍第2步兵師、土耳其旅和韓軍第7師南撤的生路。

此時志願軍38軍112師335團剛剛趕到,該團在第二次戰役剛開始的時候,還是在距離主力約100公里外的花坪阻擊美軍北進——參加抗美援朝以來335團已經打了幾場阻擊,尤其是在飛虎山以僅有輕重機槍迫擊炮的低劣裝備頑強阻擊了有大量飛機坦克和重炮支援的美軍整整五天,創造了抗美援朝初期阻擊戰的典範——從前來接防的40軍友鄰部隊那裡,團長範天恩才知道38軍已經開始向德川攻擊前進了,於是他立即決定追趕主力。首先全團輕裝,除了戰鬥必需的東西外,其他的所有裝備和物品全部集中在一個小山溝裡,留下一個班看守。然後頂風冒雪兼程急進,經過兩天急行軍120公里才在戛日嶺追上了38軍主力,此時38軍正擔負著迂迴穿插切斷美第9軍退路的重任,其中114師和112師沿德川至軍隅裡向西攻擊前進,截斷內線美軍南逃的退路,113師則迂迴三所裡,構成阻擊外線美軍北援的正面。當時112師師長楊大易剛接到立即佔領鬆骨峰一線的命令,正苦於手上已經沒有可以調動的部隊了,看見335團趕到,楊大易高興地連聲大叫:“真是天兵天將!天兵天將!”所以馬上命令335團火速趕到鬆骨峰,截斷南逃美軍的退路。

335團又經過一夜急行軍,在30日拂曉前後到達了書堂站一帶,1營剛剛到了鬆骨峰,還沒來得及修築工事,就聽到美軍南逃車隊的隆隆馬達聲了。

因為連日作戰行軍而極度疲憊的部隊頓時來了精神,先頭部隊3連8班首先衝上公路,向美軍車隊猛投手榴彈,一舉炸燬了十數輛汽車。遭到突然打擊的美軍經過最初的慌亂後,迅速展開了戰鬥隊形。美軍很清楚,如果不能拿下這個山頭,就無法順利地通過公路南撤,所以戰鬥一開始就投入了重炮和坦克,還呼叫空中支援,全力展開猛攻。1營營長王宿啟一面報告,一面命令全營迅速展開,沉著應戰。1營採取集中火力將美軍放近再突然開火的打法,接連擊退美軍兩次攻擊。指揮著名鬆骨峰戰鬥的38軍112師師長開國少將楊大易題詞書

鬆骨峰戰鬥示意圖

美軍第三次攻擊時,天色已經大亮了,此時戰線正面志願軍主力的攻勢越來越猛,美軍深知如果再不能打開通路,那麼局面就很危急了。所以攻擊的火力越來越猛,整個陣地被炸成了一片火海,3連依然牢牢地堅守在陣地上。王宿啟為了緩解3連的壓力,命令1連和2連分別從兩側出擊,連他自己都衝到前線操縱一挺機槍用火力支援3連。此時美軍已經發起了第五次進攻,面對美軍鋪天蓋地的炮火,沒有任何工事可以藏身的戰士們只能從這個彈坑跳到那個彈坑來躲避,只要炮火一停息,他們就向衝上來的美軍開火,子彈打完了就用手榴彈和刺刀,甚至是帶著滿身的火焰抱住美軍同歸於盡!1營最終在鬆骨峰一線頑強堅守了六小時,3連最後包括炊事員在內只剩下7人。指揮著名鬆骨峰戰鬥的38軍112師師長開國少將楊大易題詞書

描繪了鬆骨峰戰鬥慘烈場面的繪畫作品

戰鬥的慘烈場面作家魏巍已經在他的文章裡做了詳細的描述,《誰是最可愛的人》也因此成為感人至深的佳作而廣為流傳,還被選入了中學課本。但是眾多的相關史料也對這場阻擊戰的最終結果語焉不詳,鬆骨峰的阻擊最後是否擋住了美軍南撤的退路?被圍的美軍是否被全殲了?

如果從戰史角度分析,335團在鬆骨峰一線的阻擊其實並不是真正寸土不讓的死守,因為鬆骨峰的地形是不可能徹底截斷山下的公路,最多也就是用火力封鎖,要是美軍在急於打開通道的情況下,一種是不顧部分人員裝備的損失強行通過,以保全大部分人員裝備的安全;另一種則是以美軍的火力優勢全面壓制鬆骨峰上的志願軍,再從公路通過。所以志願軍在鬆骨峰的阻擊實質也就是在進行遲滯行動,為在龍源裡三所裡的部隊贏得展開防禦的準備時間,因為在龍源裡和三所裡一線才是38軍真正的最後阻擊線。但是即便是遲滯性質的行動,在鬆骨峰擔負阻擊的335團1營依然打得英勇頑強,也付出了巨大代價。指揮著名鬆骨峰戰鬥的38軍112師師長開國少將楊大易題詞書

鬆骨峰戰鬥中志願軍的重機槍陣地,對於山下的公路構成了巨大威脅

彭德懷的雙層迂迴

迂迴龍源裡三所裡是第二次戰役西線戰場的點睛之筆,對於整個戰役具有極其重大的影響,也是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精心設計的戰役行動。

指揮著名鬆骨峰戰鬥的38軍112師師長開國少將楊大易題詞書

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朝鮮前線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雖然美國很快組織了“聯合國軍”介入了戰爭,但仍無法抵禦朝鮮人民軍的凌厲攻勢,到9月已經被壓縮到了僅佔整個朝鮮半島5%的洛東江一隅。9月15日美軍發起仁川登陸,戰局隨即逆轉,人民軍全線潰敗,“聯合國軍”一路反擊,越過三八線,前鋒已經逼近鴨綠江。在此危急時刻,志願軍於10月19日入朝,10月25日發起第一次戰役,經過這場遭遇戰性質的戰役,志願軍遏制了“聯合國軍”的攻勢,初步穩定住了戰局。“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認為剛剛建國的新中國不可能敢於和“聯合國軍”進行全面戰爭,出兵參戰不過是象徵性的刷刷存在,志願軍最多也就四五萬人,於是又在11月底發起了“聖誕節總攻勢”想一舉結束朝鮮戰爭。

彭德懷審時度勢決心發動第二次戰役,僅僅在西線就投入13兵團約25萬人,採取先誘敵深入,再以38軍和42軍從“聯合國軍”最薄弱的東翼德川、寧遠突破,然後38軍迂迴三所裡,42軍迂迴順川,來一個雙層迂迴,配合正面主力合圍清川江地區的美軍第2步兵師、第25步兵師、第1騎兵師、英軍第29旅、土耳其旅以及韓國第2軍團等部,從紙面上看確實是個相當不錯的計劃,但還是停留在國內戰爭打大殲滅戰的思路,而在朝鮮戰場美軍擁有強大的空中掩護、火力和機動力,不要說圍殲美軍幾個師,在整個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成建制圍殲的美軍最大單位也就只有在第二次戰役東線新興裡的一個團而已,而且在新興裡的美軍31團也有近一半人逃脫,只是團長被擊斃團旗被繳獲,才勉強稱為全殲了一個團。眼下要圍殲美軍幾個師,實在是口張得太大了,有些不切實際。當然在戰爭初期,對於美軍的情況還不熟悉,這也是情有可原的。指揮著名鬆骨峰戰鬥的38軍112師師長開國少將楊大易題詞書

第二次戰役西線作戰示意圖

戰役中38軍表現相當出色,突破德川,迂迴三所裡龍源裡,和正面主力密切配合,阻敵南逃北援,給予當面“聯合國軍”以沉重打擊。擔負第二層迂迴的42軍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按計劃到達順川,使清川江一線的“聯合國軍”得以改道安州南撤。即便如此,此志願軍也取得了巨大勝,僅在西線就重創美軍第2師、第25師、騎兵第1師等部,並將戰線推進約200公里,收復平壤,重新打到三八線,徹底改變了戰爭態勢。

戰役結束後,志願軍總部通令嘉獎38軍,彭德懷在嘉獎令的最後親筆加上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38軍從此便有了“萬歲軍”的美譽,而在鬆骨峰頑強阻擊的112師335團1營3連被志願軍總部授予“攻守兼備”錦旗一面,記特等功一次。同時,隨著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廣為傳頌,“最可愛的人”就成了志願軍乃至整個人民軍隊最崇高的稱謂。指揮著名鬆骨峰戰鬥的38軍112師師長開國少將楊大易題詞書 志願軍在第二次戰役中取得了巨大勝利


指揮著名鬆骨峰戰鬥的38軍112師師長開國少將楊大易題詞書 《誰是最可愛的人》是魏巍從朝鮮戰場歸來後所著報告文學,最先於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報》刊登。後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現在不少版本的語文書已將此篇課文刪除),影響了數代中國人。從此之後,解放軍廣泛地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最可愛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