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心聲|沙家浜傳人現身說法:投身改革強軍,爭當轉型尖兵

陸軍 沙家浜 射擊 軍事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4-10

來源:中部戰區微信公眾號 作者:楊道江、趙煥江 等

身邊典型激發強軍鬥志

——中部戰區陸軍某旅舉辦“投身改革強軍,爭當轉型尖兵”先進事蹟報告會

■楊道江、趙煥江、曹志國

官兵心聲|沙家浜傳人現身說法:投身改革強軍,爭當轉型尖兵

△事蹟報告會現場

“任何情況下都要把任務當使命、視責任如生命,不管改革怎麼改、崗位怎麼變,始終牢記練兵備戰的職責使命沒有變……”近日,中部戰區陸軍某旅大禮堂內掌聲雷動,官兵們的熱情一次又一次被點燃,“投身改革強軍、爭當轉型尖兵”先進事蹟報告會上正在這裡火熱上演。

官兵心聲|沙家浜傳人現身說法:投身改革強軍,爭當轉型尖兵

△臺下官兵聽得細緻認真

這個旅是一脈相承的“新四軍”種子部隊,歷經數十年的戰火硝煙,每次面對部隊調整,他們始終都能聽招呼、顧大局、守紀律、講奉獻,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條件、百分百、絕對聽黨話跟黨走。為弘揚部隊光榮傳統,充分挖掘各類先進典型的激勵作用,他們從部隊各個崗位挑選10名先進典型走上講臺,用強軍故事激勵引導官兵不負重託、不辱使命,用實際行動在改革強軍征程中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官兵心聲|沙家浜傳人現身說法:投身改革強軍,爭當轉型尖兵

△為先進典型獻花

“珍惜榮譽、加倍努力,以更加一流的標準、更加昂揚的狀態抓訓練幹工作,爭當轉型排頭兵,為軍隊改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裝步四連班長白小龍慷慨激昂的演講,拉開了此次事蹟報告會的序幕。去年該旅新一輪轉型建設以來,白小龍一頭扎進新裝備訓練中去,學知識、練技能、強素質,經過幾個月的不懈努力,他從一名零基礎的專業“小白”成長為射擊專業技術能手,並作為單位代表先後參加保障維和部隊導彈射擊保障、青銅峽綜合火力演練、新裝備首次實彈射擊等任務。白小龍華麗轉身“逆襲”成功,成為專業領頭人,並在去年年底榮立二等功。

官兵心聲|沙家浜傳人現身說法:投身改革強軍,爭當轉型尖兵

△10名來自部隊各個崗位的先進典型

“看著新裝備,我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堅守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以實際行動擁護支持改革……”談到部隊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轉型建設,該旅坦克二營營長劉遠峰感慨萬分。隨著訓練的逐步深入,劉遠峰發現由於裝備更新跨度太大,原有的訓練器材與新裝備都不配套,難以滿足訓練需求,訓練進程非常緩慢。“我們要靠自己的雙腿趟出一條路!”劉遠峰立即召集技術骨幹組成攻關小組,摸索研究、調研論證。內部電路不清楚,就拆開機器一條線路一條線路的摸索;檢測功能不匹配,就主動與工廠聯繫,請師傅改寫射擊評定程序;靶架高度不對應,就按照新式裝甲車實際車體高度和射角,自己聯繫地方工廠重新做……連續奮鬥200多個日日夜夜,劉遠峰帶領全營先後創新和改造訓練器材7個類型42件,與院校和工廠共同研製3類17件。其中與工廠共同攻關研製的自動檢測儀更是彌補了我軍同類訓練器材的空白,大大提高了訓練效益,更為新裝備建設趟開了一條路子。

官兵心聲|沙家浜傳人現身說法:投身改革強軍,爭當轉型尖兵

△於家強講述強軍故事

“即使明天將要脫下軍裝,我也要完成好手裡的最後一份任務,獻身軍營永不悔!”摸著胸前的軍功章,於家強眼眶溼潤。從軍26載,經歷部隊3次轉型調整,先後10餘次變換崗位,去年,於家強又被列為擬轉業對象。面對著進退去留,於家強的訓練熱情卻絲毫沒有減少,新裝備列裝之後,他第一時間全身心投入到裝備管理、維修保養和保障中。於家強卯在訓練場深入研究裝備戰技術性能,積極發明革新,帶領技術攻關小組完成300餘項技術革新,攻克1000多個技術難題,培養幫帶技術骨幹200餘人,編寫的《某新式裝甲車輛故障排除手冊》在戰區立項,填補了裝備保障這個領域的空白。

官兵心聲|沙家浜傳人現身說法:投身改革強軍,爭當轉型尖兵

△激發官兵了練兵熱情

面對改革強軍的時代大考,該旅政委周林說道:“不負時代,唯有實幹,每一次部隊調整都是改革強軍征程中的重要一步,都是助推部隊戰鬥力提升的關鍵一招,我相信,凝聚全旅官兵的昂揚鬥志,我旅轉型建設必將再創新的輝煌!”

事蹟報告會結束,官兵的熱情也被推向了最高點,“擁護支持改革,練強本領才是硬道理!”無論改革怎麼改,練兵備戰的熱情不能減,以實際行動擁護支持改革,在改革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的錚錚誓言在大禮堂上空四處迴盪,餘音不絕……

官兵心聲|沙家浜傳人現身說法:投身改革強軍,爭當轉型尖兵

△隊列會操發揚典型精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