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盤點解放軍甲種集團軍和乙種集團軍有哪些區別?

首先,集團軍作為基本戰役軍團從85年建立開始就不分甲乙編制,甚至基本戰役軍團沒有固定的編制表,只有根據任務需要的編成,下轄的戰術軍團、部隊可以調入調出。固定編制表都沒有,哪來的甲乙編制?

所謂有的集團軍如38集團軍新裝備多、機械化程度高,有的集團軍還在用老裝備,這是80-90年代集團軍建設過程中有所側重,有先有後的結果,而不是存在甲乙兩種編制的結果。

當時一共有七個機械化重點建設集團軍,為38、39、1、16、21、20、42集團軍。後來集團軍數量從24個裁減到18個,這次軍改又裁減為13個集團軍,加上新裝備新武器換裝全面推進,當初這個機械化重點建設集團軍已經基本不提了。

科普:盤點解放軍甲種集團軍和乙種集團軍有哪些區別?

在85年集團軍化之前,集團軍的前身是陸軍軍,當時陸軍軍是作為戰役戰術軍團使用的,所以也給編定了固定的編制表,但是陸軍軍的編制表也沒分過甲乙,只有過簡編軍,比如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雲南戰場最西端的第11軍就是個簡編軍,平時只轄有兩個師,但是它的編制表和其他軍還是一樣的,還是三個師,只是平時缺編了一個。1979年投入雲南戰場的時候,以雲南省軍區獨立師編入第11軍,編滿三個師投入戰鬥。

真正分過甲乙的只有陸軍師。從1959年開始,師分大中小,到1975年正式分甲乙編制。乙種編制師一般是6000人左右,轄3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團;每個步兵團轄3個步兵營和警通連、機炮連2個直屬連,共約1500人左右;每個步兵營由2個步兵連、1個機炮連組成;每個步兵連由3個步兵排、1個炮排組成;每個炮排下轄3個40火箭筒班;團屬機炮連由1個100/82迫擊炮排、1個82無坐力炮排、1個高射機槍排組成;營屬機炮連由1個82迫擊炮排、1個82無坐力炮排、1個重機槍排組成。

和甲種師相比,乙種師步兵團直屬的迫擊炮連、無後坐力炮連和高射機槍連合編成1個機炮連,3個炮種各1個排:步兵營下只有2個步兵連而不是3個,機槍連和炮連合編為1個機炮連。步兵分隊少、專業分隊儘可能合編,維持基本的架子和骨幹,戰時需補充到甲種編制才能投入戰場。

科普:盤點解放軍甲種集團軍和乙種集團軍有哪些區別?

當時分甲乙編制是考慮全面戰爭的需要。全面戰爭的爆發必然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國際形勢惡化、戰爭威脅加大是有階段有預兆的,在國際政治形勢惡化、戰爭威脅加劇的時候開始動員,民兵、地方部隊中逐層動員,補充兵員把乙種師擴編為甲種師,進行幾個月的戰前強化訓練再投入備戰。在這種“早打、大打”的形勢預估下,保留相當一部分乙種師維持指揮班子和骨幹人員,等待戰時擴編是有必要的。

但是80年代開始冷戰趨向於緩和,到90年代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大規模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相反局部戰爭、地區衝突的可能性提高了,這種甲乙編制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科普:盤點解放軍甲種集團軍和乙種集團軍有哪些區別?

就以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為例,這是一場短時間內爆發的短時間局部戰爭,留給中央軍委的決策動員時間是很短的,大多數參戰部隊是1978年年底才接到備戰命令的,甚至有部隊是1979年初開始備戰開赴前線的,那麼短的時間裡要把乙種師擴編為甲種師就非常倉促,只能從兄弟部隊、地方守備部隊裡抽調部分戰鬥骨幹,還有就是靠當年新補充的新兵。

很多部隊在戰前只能緊急進行幾次分隊級別的戰術演練、剛入伍的新兵來不及組織常規的入伍教育新兵集訓,直接補充進戰鬥部隊,抓緊時間組織了一到兩次實彈射擊和實投實爆。從這種倉促可以看出,甲乙編制應對局部突發的武裝衝突是不適合的。所以到1998年,全軍集團軍數量從24個減少到18個,乙種師要麼轉為預備役,要麼轉為武警,甲乙編制的歷史到1998年結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