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為了贏下冷戰,把406巨炮搬上岸,事實證明陸軍扛不起這門炮

陸軍 武器 自行火炮 火箭 坦克 戰艦世界 2018-11-28
蘇聯為了贏下冷戰,把406巨炮搬上岸,事實證明陸軍扛不起這門炮

上世紀五十年代,美蘇進入冷戰時期,兩大巨頭為了爭奪軍事優勢,都絞盡腦汁地開發各種威力強大的終極武器,雙方的原則是:你有的我也要有,都有的我要比你強!

蘇聯為了贏下冷戰,把406巨炮搬上岸,事實證明陸軍扛不起這門炮

自從1949年蘇聯成功的試爆原子彈之後,當時東西方對峙的前線——歐洲就成了核戰爭的中心舞臺。美國和蘇聯除了大幹快上毀滅對方城市的核導彈跟遠程核轟炸機之外,還研製裝備了了數以萬計的戰術核武器。

蘇聯為了贏下冷戰,把406巨炮搬上岸,事實證明陸軍扛不起這門炮

美國在1953年成功實驗了可以發射核彈的M65型原子炮,M-65“原子安妮”核大炮,設計師是當年被美軍稱為“安奇奧的安妮”的K-5型283毫米列車炮的設計師羅伯特•施瓦茨,當然,這就是納粹德國培養出來的火炮設計大師,有了大師掛帥,M-65很快就研製成功並部署到中歐平原的第一線。

蘇聯為了贏下冷戰,把406巨炮搬上岸,事實證明陸軍扛不起這門炮

這邊蘇聯就坐不住了,馬上動員龐大的軍工體系開發原子炮,蘇聯陸軍為了壓倒美國人指標訂的實在是比較高,首先當量得超過美國炮,其次還不能像美國人那樣把核大炮搞成雙頭拖車拖著的尷尬式樣,必須是履帶底盤,這樣可以有更好的通過性還能有一定的裝甲防護。

蘇聯為了贏下冷戰,把406巨炮搬上岸,事實證明陸軍扛不起這門炮

正好在二戰前設計局曾經為蘇聯級戰列艦搞過406毫米艦炮的方案,於是新的核大炮在這種艦炮方案上進行改進,被命名為SM-54(俄語СМ-54)。主要的改進方向當然是儘可能的降低全炮重量。但是負責設計的格拉賓設計局很快就發現面臨兩難的困境,一方面為了保證核彈威力,炮彈重量達到了570公斤,但是要搞成履帶式自行火炮,全車重量不能過大,最大隻能在60多噸;另一方面,火炮如果過度減重勢必要降低膛壓和其他參數,會讓該炮的射程過短,甚至導致射程還沒有核彈的威力圈大。

蘇聯為了贏下冷戰,把406巨炮搬上岸,事實證明陸軍扛不起這門炮

經過一連串痛苦的抉擇,最終全車重量被控制在64噸(對於裝有一門406毫米巨炮的戰車來說這是個驚人的成績),但是射程只有可憐的25.6公里。這個射程有什麼特別的不?有啊,那顆火箭助推版炮射核彈的高輻射區域半徑就大於27公里,也就是說這門炮自己就在炮彈威力圈的邊緣之內!

蘇聯為了贏下冷戰,把406巨炮搬上岸,事實證明陸軍扛不起這門炮

終於在1957年如願以償,將這款2A3型“核彈大炮”擺在了世人面前。

蘇聯為了贏下冷戰,把406巨炮搬上岸,事實證明陸軍扛不起這門炮

這款帶著明顯蘇聯冷戰特徵的大殺器,由著名的格拉賓設計局研發,採用T10的坦克底盤,在上面加裝了406毫米自行火炮,編號為2A3。

蘇聯為了贏下冷戰,把406巨炮搬上岸,事實證明陸軍扛不起這門炮

這臺2A3型核彈大炮,各類參數驚人,整車重64噸,長度達到了20米,炮管加上週圍的鋼圈足有半米粗,每顆炮彈重達半噸,最大射彈質量570公斤,射速1發/5分鐘。

蘇聯為了贏下冷戰,把406巨炮搬上岸,事實證明陸軍扛不起這門炮

1957年十月革命四十週年之際,2A3和另一種更恐怖的420毫米自行火炮2B1“奧卡河”一起開上了紅場。西方國家駐蘇聯武官們非常驚訝的看著這些炮口向後的履帶式巨炮隆隆地碾過石砌路面,在他們背後,是蘇聯陸軍高層們得意的笑容。不過西方的解讀卻讓蘇聯人很失望,西方當時根據閱兵現場的觀察,把“271工程”2A3巨炮當成了310毫米,足足猜小了差不多100毫米,就這樣給了它一個SU-310的北約代號。

蘇聯為了贏下冷戰,把406巨炮搬上岸,事實證明陸軍扛不起這門炮

蘇聯陸軍在被誤解的悲憤之餘,實際使用中又發現了2A3自行核大炮的種種毛病,比如炮管長達17米難以運輸,供彈機構也過於複雜難用,設計局宣稱的每5分鐘一發的射速都難以保證。再加上只要開火一次就必須返廠維修這個讓任何人都難以容忍的毛病,就讓當時剛剛出現的“蛙-3”和“蛙-5”戰術核火箭變得比核大炮可愛得多了。2A3在僅僅湊夠了閱兵的四輛車之後就停產,並在60年代被踢出現役,蘇聯核大炮的生涯從此結束。

蘇聯為了贏下冷戰,把406巨炮搬上岸,事實證明陸軍扛不起這門炮

所以說陸軍兄弟這口406可不是你們隨便就能駕馭的,想要大管子還得上艦才是正道!

想看更多的軍事歷史內容,瞭解更新的遊戲相關內容,關注《戰艦世界》微信公眾號,前往官網網站(http://wows.kongzhong.com/),或者點擊文章下方“瞭解更多”。軍事遊戲,一步到位。

蘇聯為了贏下冷戰,把406巨炮搬上岸,事實證明陸軍扛不起這門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