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後面綁根木頭幹啥用?炊事班燒的柴火也太粗了吧

陸軍 坦克 兵說 兵說 2017-09-21

作者:蒼山論劍 鄔老師

坦克後面綁根木頭幹啥用?炊事班燒的柴火也太粗了吧

坦克屁股後面背根木頭,這似乎是蘇式和中系坦克的辨別特徵。這根木頭到底啥用,讓我們一窺究竟。

我國南方多水網稻田地、沼澤地,北方冬季多冰雪,坦克經常因土質過軟而發生淤陷、拖底等情況。要牽引拖救趴了窩的坦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坦克搶修車功率夠大,互助拖救時雙雙掉坑的情況也很普遍。這個時候,坦克乘員就要自救。而自救的核心是墊高重心提高牽引力,這個時候就輪到“脫困神器”上場了!

自救圓木,圓木粗應為25-30釐米,長應超過車寬30釐米左右,且木質堅硬。自救圓木憑藉較大的接觸面積和粗糙的表面材質,能提供比較好的壓力分配和地面附著力。通常在行軍受阻時、戰鬥結束後採用。在戰鬥實施時使用自救木暴露時間長,敵火威脅大一般不建議。一般而言,有經驗的坦克乘員車組5分鐘內就能完成自救木的安裝或拆卸固定。

坦克後面綁根木頭幹啥用?炊事班燒的柴火也太粗了吧

圖注:隨著一體化大功率動力包在我軍現役主戰坦克上運用,自救木將成為昔日一景了。

自救時,需要將履帶和圓木進行連接。隨車有制式工具可以使用,沒有時也可以使用牽引鋼絲繩作為就便器材。方法通常有4種:

一是用鋼絲繩和履帶銷固定圓木。這種方法連接簡單拆卸方便,利用制式器材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但與履帶剛性接觸易損壞,並且不適用於自救淤陷較深的情況。

坦克後面綁根木頭幹啥用?炊事班燒的柴火也太粗了吧

二是用隨車制式自救鋼絲繩圈固定圓木。先將兩邊履帶板凸齒孔的泥土挖乾淨,把繩圈與鐵鍥的連接銷拆下,將鐵鍥插入履帶板凸齒孔內,將繩圈套入圓木,然後將繩圈與鐵鍥用連接銷連接好。為方便取下,連接銷安裝時應由裡向外插再將連接銷轉動一個角度,防止滑出。

坦克後面綁根木頭幹啥用?炊事班燒的柴火也太粗了吧

三是使用牽引鋼絲繩替換自救鋼絲繩。採用連接環固定圓木,牽引效果同第一種方法。

坦克後面綁根木頭幹啥用?炊事班燒的柴火也太粗了吧

四是用鋼絲繩將圓木連成木排。在開闊的深沼澤地和深雪地上自救時,單根圓木可能與履帶一起打滑。多根圓木(或束柴捆)連成木排自救效果最好!木排被第一根圓木拖到或壓到履帶下面,變成了一條為坦克量身定做的木基路,一勞永逸。但缺陷是需要集中多車攜帶的自救木,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籌措難度比較大。

坦克後面綁根木頭幹啥用?炊事班燒的柴火也太粗了吧

操作技巧:1.使用高扭矩的低速檔,外加操作行星轉向機加力行駛。2.適當操作轉向裝置,別緊連接圓木和履帶的鋼絲繩。3.平穩起車不跑方向,確保自救木橫向對準行駛方向。4.保持轉速不熄火,聽令停車更換連接點。

若自救木從誘導輪至主動輪一次完整自救坦克不能駛出淤陷地點,應重複自救動作,直至坦克脫困。

那麼,很多西方的坦克為何不用自救木呢?原因梳理如下:西方坦克自重大,出現淤陷使用單薄的自救木無濟於事;西方坦克動力好,出現戰場淤陷情況相對較少;掛膠履帶紋路突出,牽引力好於蘇制和中系坦克普遍採用的鋼履帶。

當然,或許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坦克後面背根木頭,似乎不那麼好看吧!

(本號原創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