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河人物|陸豐龍山中學第一位校長 彭翊寰

陸豐 陸河 龍山 海豐 光緒 廣東 農民 文化 曾幾 陸河熱線網 2019-07-03

走進龍山中學,第一個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幅長120米、高3.5米的大型文化牆。牆上琳琅滿目的展示著歷屆校長、主任及由龍山中學培育的科學家及各種名人鐵事。名人之多,份量之大,令人目不暇接。

陸河人物|陸豐龍山中學第一位校長 彭翊寰

文化牆上,第一位名人——龍山中學第一任校長:彭秉濬 號 翊寰,陸豐縣(今陸河)水東侖嶺鄉人。

面對龍山中學鄭木欣校長等領導和深圳龍山中學校友會領導,我爽朗地說:啊!這人我叫叔公呀!原來陸豐縣第一中學是他創建的……

大家都把目光投了過來,鄭校長拉著我的手,感慨地說:這充分說明了,你們家族文化淵源,其底蘊可見一斑,早就走在全縣的前列。

是的,他在陸豐(含今陸河)的文化發展史上,我們前輩的名字牢牢地釘在史冊上。

彭翊寰,原名彭廣盛,學名彭秉濬。生清光緒乙酉年(公元1885年),是延年公二十七世孫,五雲受章公十九世孫,伯富公十五孫,硜頭楓林寨人,他有著光輝的一生。

彭翊寰“幼稟異資,淵沅家學,過目成誦”。弱冠時(二十歲,即光緒甲辰,公元1904年),參加縣試,名列前茅。

當時,正值清末學制改革,廢科舉,興學堂。光緒丙午年(公元1906年),陸豐縣知縣李孔修改“龍山書院”為“陸豐縣第一高等小學”。年尚弱冠(22歲)的彭翊寰,慨然離家,召笈就讀。次年(公元1907年),考入惠州豐湖中學。光緒戊申年(1908年),升入廣東省最高學府——廣東省高等學堂讀書,由於他刻苦自勵,學業為之日進,每次考試,成績均在為全班之冠。

在廣東高等學堂就讀五年,於民國元年(1912年,時值27歲)畢業。畢業後即應聘為陸豐縣第一高等小學校長,由於他教育有方,多有建樹,後來,海豐中學曾幾次聘他任職,但他念及家鄉教育事業落後,決心為陸豐造就更多的人才,並不受聘於地位較高,條件較優的海豐中學。

民國十年(1921年,時37歲),縣長陳島滄委任彭翊寰為陸豐縣教育局長。這時,他“推廣教育、殫精竭慮、不遺餘力。”對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無不悉心規劃。同時,還擴大農村教育,設平民學校。在他擔任教育局的數年間,全縣學校由四十餘間增至一百一十餘間。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創辦了陸豐初級中學(校址在原縣立的第一高等小學)。

民國十年(公元1925年)五月,彭湃同志帶軍官學校和農民講習所學生等組成宣傳隊到陸豐考查情況,縣長徐健行已出走,當時任教育局長彭翊寰先生參與迎接彭湃同志的考查陸豐宣傳隊。彭湃同志感覺陸豐縣農民之苦,已達極端,非積極設法救濟不可,於是提議成立縣糧食救濟委員會,推彭翊寰先生為陸豐縣糧食救濟委員會主任。後來,彭翊寰回到家鄉,從此,息影田間,閒居養志,課之子侄。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正值海豐農民運動高潮,隨著三次武裝起義,彭翊寰從水東楓林村攜眷前往河婆墟居住。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7年),二月二十六日(農曆二月初六)下午五時,在河婆墟為國民黨軍隊第十一師所殺。

彭翊寰是陸豐較早的一位大學生,他致力於陸豐的教育事業,培養了很多人才,為後人所尊崇。他的遺著有《丁班畢業贈言》、《陸豐教育狀況及進行之計劃》等。

先生去矣!惜於過早離世,然,其短暫的一生卻為悽風苦雨中的陸豐文化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永載史冊,激勵後人。

(本文出自於《侖溪頌歌》彭志尚 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