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根鐵鏈撐起40噸重瀘定橋,300年前古人是咋做到的?

瀘定 大渡河 康熙 四川 我在宮裡做廚師 圖說故事520 2019-07-07

中國古橋眾多,有的達千年,有的至今保存完好無破損,堪稱奇蹟。在中國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也有座橋,橋下是湍急的河水,整座橋由13根鐵鏈支撐,橋長103米寬3米,313年前古人所建,這就是著名的瀘定橋。


13根鐵鏈撐起40噸重瀘定橋,300年前古人是咋做到的?


看看橋身,13根鐵鎖只是一個初步的框架,最終撐力的還有這些不可或缺的粗厚鐵環。在長達百米的跨河大橋中,300多年前的古人,用了12164個鐵環環環相扣,致使全橋鐵件重達40餘噸。


13根鐵鏈撐起40噸重瀘定橋,300年前古人是咋做到的?


13根鐵鏈撐起40噸重瀘定橋,300年前古人是咋做到的?


在現代高度科技發達的今天看來,架設這些橋似乎並非有多難,但313年前的康熙年間,可非簡單之事。那時的大渡河水深比現在湍急,而橋的一頭連著山,地形複雜,難度可想而知。


13根鐵鏈撐起40噸重瀘定橋,300年前古人是咋做到的?


此橋始建於清康熙44年(1705年),建成於康熙45年(1706年),前後用了大約兩年時間,至今在橋頭有康熙題寫的"瀘定橋"立御碑於橋頭。在兩岸還建立了橋頭木古堡,已成古建築典範。在此修建瀘定橋的意義,是自明清以來,此地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到了康熙帝時,為了加強川藏地區的文化經濟交流於是決定修此橋。


13根鐵鏈撐起40噸重瀘定橋,300年前古人是咋做到的?


那麼在沒有起重吊裝設備的情況下,古人是如何架設這座橋的呢?那時的人們已經很智慧,他們用的是四川山區普遍流行的一種滑索方式一點點搭建起來的。


13根鐵鏈撐起40噸重瀘定橋,300年前古人是咋做到的?


他們首先將竹索系在大渡河兩岸,再將帶有長繩的多個短竹筒套在竹索上,然後把鐵環固定在竹筒內,最後靠人的力量在對面拉動長繩鐵環,使竹筒慢慢滑到對岸。

他們還在河的對岸設計個大轉盤,將鐵鏈的一端固定在轉盤上,人來轉動轉盤,最終使鐵鏈慢慢繃緊。在橋的稱重問題上,他們也是煞費心思,在橋臺建了一個地龍樁,使橋面鐵索不會因為承重過大而斷裂。

聽起來貌似很簡單,但實際操作在那時候已很不簡單。這些造橋方式,感覺有些技法現在還在用。


13根鐵鏈撐起40噸重瀘定橋,300年前古人是咋做到的?


瀘定是川藏線上的一個縣城,其實一路上游客們能見到很多橫跨大渡河的老橋樑 ,工藝都差不多,而唯獨瀘定橋最為著名,其實是它與紅軍長征期間“飛奪瀘定橋”的一段驚心動魄的戰鬥有關。不知道現在課本上還有沒有,那段故事曾在孩子們的教科書上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至今耳熟能詳。



13根鐵鏈撐起40噸重瀘定橋,300年前古人是咋做到的?


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這裡強渡大渡河,22勇士從13根鐵索上奮勇爬過,紅軍勇士順利攻入對岸,贏得了這場勝利,從此,使瀘定橋聞名中外。


13根鐵鏈撐起40噸重瀘定橋,300年前古人是咋做到的?


有人看了圖片會說,當年的瀘定橋不是沒有木板嗎?想告訴你的是,那時的瀘定橋也有木板,只是在作戰時被敵人撤走了,這些板子是後鋪上去的,今天已成一個旅遊景點。


13根鐵鏈撐起40噸重瀘定橋,300年前古人是咋做到的?


現在來瀘定橋的遊客很多,有人來感受這段橋的歷史,有人來拍照直播,還有年輕人把它當成娛樂橋在橋上搖晃想體驗江上搖晃橋。腳下是湍急的河水,而橋必定是鐵鏈橋,眾多人走在橋上有些晃,使膽小的不敢在橋上走。


13根鐵鏈撐起40噸重瀘定橋,300年前古人是咋做到的?


如今的瀘定橋已成了4A景區,本地人通過不收費,遊客要收取10元門票錢。作為漢藏民族大通道,遊客心目中的“紅色橋”,許多人是因為當年那段故事來感受橋的,而瀘定橋是康熙帝御批建的,幾百年朝庭不收費,今天卻要收錢才能過讓許多人不理解。


13根鐵鏈撐起40噸重瀘定橋,300年前古人是咋做到的?


到底該不該收取10元門票錢,遊客也是說法不一。你又認為該不該收費呢?

這裡是·圖說故事520的原創旅途所見所聞,嚴禁轉載盜圖搬運,違者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