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陸地方舟:佛山基地建設仍在繼續 乘用車新品不見蹤影'

"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之時,作為第十四個獲得新能源生產資質的企業,深圳市陸地方舟新能源電動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地方舟”)卻逐漸淡出了公眾視野。

企業官網顯示,陸地方舟擁有江蘇如皋和廣東佛山兩個整車生產基地。2017年5月,國家發改委批覆關於廣東陸地方舟新能源電動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陸地方舟”)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

2019年7月中旬,《中國經營報》記者乘車來到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的廣東陸地方舟。當地出租車司機提到,“當年高明區為了引進陸地方舟花了好大功夫,前兩年經常有人打車去陸地方舟,現在基本上都沒什麼人去了。”

此前,陸地方舟相關負責人曾透露,預計到2018年年中廣東陸地方舟佛山基地可以全面建成,第一款新車上市大概在2018年底左右。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廣東陸地方舟佛山基地的檢測車間、總裝車間等已經建設完成,看似銷售中心等的部分仍在繼續施工。據瞭解,目前廣東陸地方舟僅有約10名員工在上班,且沒有進行招工。

就陸地方舟佛山基地情況等,記者聯繫了陸地方舟方面,但對方表示暫不方便接受採訪。

建設進度的理想與現實

2019年7月中旬,記者乘車來到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的廣東陸地方舟新能源電動車輛有限公司。當記者提到要去“陸地方舟”的時候,當地出租車司機立馬想到了具體位置。“當年高明區為了引進陸地方舟花了好大功夫,前兩年經常有人打車去陸地方舟,現在基本上都沒什麼人去了。”

對於陸地方舟的印象,上述出租車司機提到,“很多年前吧,在高明開車的時候有見過陸地方舟的車,那時候好像投放過一批,後面就很少見了。”據瞭解,此前在2012年5月,廣東佛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綜合示範試點工作啟動,首批陸地方舟純電動汽車在廣東佛山高明區正式上牌上路。

隨後,記者到達陸地方舟的佛山基地發現,一處緊閉著的側門相連著的一座約三層高的大樓已經外形建好,由於大樓外牆透明,可看到內部僅堆放一些建築材料。此外,大樓周邊有一片泥土地,記者走訪前幾天佛山都有雨水,當天也下著較大的雨,因此泥地上有些坑坑窪窪的,不遠處停放著一輛挖掘機,還堆放著一些青磚、砂石、鐵架等。知情人士A表示,上述大樓應該是計劃的銷售中心,目前仍有工人在內部進行施工。

記者從廢棄的側門處走進去,希望瞭解陸地方舟佛山基地的更多情況,不遠處便發現了陸地方舟的廠房。多間廠房的外部建設基本上已經完成,記者走進總裝車間發現,裡面暫未放置生產車輛所需的機械等,只有整齊的一排排支架。就車間具體建設情況,知情人士A提到,陸地方舟佛山基地的總裝車間等在2019年6月左右施工完成,在7月中旬也進行了交接。

回顧陸地方舟佛山基地的建設,高明區政府官網顯示,2010年11月,“陸地方舟”新能源汽車(佛山)項目正式落戶高明,該項目投資方為深圳市陸地方舟電動車有限公司(陸地方舟曾用名)。項目位於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規劃用地1800畝,總投資25億元,分三期建設。一期建成投產後可年產5萬輛純電動汽車和10萬臺套各類電動汽車零部件。

此前在2015年,陸地方舟方面曾表示,陸地方舟佛山基地項目已完成總體基礎設施建設的8成。而到了2017年10月,陸地方舟相關負責人透露,陸地方舟集團旗下獲得全國第14張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的廣東陸地方舟,預計到2018年年中廣東陸地方舟佛山基地可以全面建成。

從目前情況來看,陸地方舟佛山基地的建設進度似乎與此前規劃有所出入。就此,記者聯繫陸地方舟方面,但對方表示暫不方便接受採訪。

基地僅有約10人上班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瞭解到,陸地方舟佛山基地目前僅有個別員工在上班。

離總裝車間不遠處,便是陸地方舟電驅動系統的中心。透過一樓的玻璃門,記者發現一樓並沒有工作人員,僅放置著幾臺展車,牆上的介紹提到“2006~2008年開發車型”,走廊處也有關於陸地方舟品牌文化的相關介紹。

隨後記者找到側門進入樓梯間,電梯仍在正常運行。電梯按鈕上方貼有一張告示,提醒貨物運輸時的注意事項,告示右下角的日期顯示為“2016.11.25”。此外,記者也發現牆上貼有一張就餐表,具體為“佛山公司2018年9月(1~30日)食堂就餐表”,上面標有18名員工的就餐記錄。除了這一張以外,周邊沒有其他日期的員工就餐表。

在下午兩點左右,記者遇見兩名員工走入大樓的樓梯間。當記者詢問目前佛山基地的具體情況時,這兩名員工僅表示目前還在正常上班。

根據大致指引,記者找到了陸地方舟佛山基地內的宿舍區位置。記者在一棟靠近馬路邊的宿舍樓下發現停放著幾輛車,抬頭看也發現部分宿舍陽臺有晾晒的衣服以及擺放好的盆栽等。而周邊其他幾座看似員工宿舍的大樓,則顯得有些空蕩蕩的,幾乎沒有發現員工居住的痕跡。

知情人士B透露,目前陸地方舟佛山基地只有10人左右在上班,沒有車間工人在上班,也沒有進行招工。記者從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到廣東陸地方舟2018年度報告,當中企業沒有公示從業人數;而從社保信息來看,2018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等的繳費人數均為9人,在2016年和2017年該人數分別為24人和30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陸地方舟佛山基地內,儘管記者當天找到的工作人員並不多,但是隨處可見主幹道邊上整齊地停放著一排陸地方舟物流車,記者粗略統計大約有兩三百輛,當中已經上牌的車輛不在少數。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汽車行業分析師表示,如果是大量已上牌車輛仍停在企業裡面,不排除這批車輛實際上沒有車主的可能,“已上牌的車輛應該是完成銷售程序了,但是車輛本身可能沒有車主。”不過,對於大批車輛停放於此的原因,現場工作人員及陸地方舟方面都未給出回覆。

電動乘用車遲遲未至

獲得第十四張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後,陸地方舟正式進軍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然而這一計劃目前仍在“擱淺”。

企業官網顯示,陸地方舟擁有江蘇如皋(已具備燃油和新能源客車、專用車生產資質)和廣東佛山(已獲得國家純電動乘用車新建項目企業准入的核準資質)兩個整車生產基地。

陸地方舟官方平臺曾提到,自2016年以來,陸地方舟物流車僅在深圳累計投放數量超過5000輛,全國累計投放超過10000輛。

對比來看,陸地方舟的新能源乘用車卻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影”。其實早在2018年深港澳國際車展上,陸地方舟就亮相了獲得資質後的首款純電動乘用車——智能網聯跨界SUV“桑耐克”SUNIKE,續航公里高達400公里以上。

當時,據陸地方舟高層透露,佛山高明生產基地一期工程建設已全部完成,電驅動大樓、研發中心及衝壓焊裝車間等已正式啟用,並將於2018年底開始實現SUNIKE小批量交貨。規劃年銷售量5萬臺。截至2019年7月中旬,記者查詢陸地方舟官網,暫未在品牌車型列表中發現“桑耐克”SUNIKE的介紹。

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謂機遇與挑戰並存。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2019年6月國內新能源狹義乘用車市場的累計銷量為57.7萬輛,同比增長65.9%。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自6月26日起開始實施,與2018年相比,2019年補貼標準平均退坡超50%,並且取消了地方補貼。此外,與前些年相比,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之中。

有汽車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陸地方舟即使推出乘用車,產銷量也不會很高,品牌力不足是根本。而在獲得新能源車生產資質的造車新勢力中,大部分都處於建廠和研發階段,即使已經有量產車型的銷量也一般,基本上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些企業能進名單,基本都是當地政府的功勞,有些企業從資金到技術都很匱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