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蒙山區的脫貧攻堅,還有一群最可愛的人在奮戰

烏蒙山區的脫貧攻堅,還有一群最可愛的人在奮戰

為駐地村民宣講黨的好政策。

修路、助學、義診……2015年12月至今,駐紮在烏蒙山區的武警某部交通二支隊官兵累計擴寬雲南火德紅鎮機車、南筐、銀廠等五個村道路17條,修建便道11條60餘公里,挖建抗旱水池5個,多次看望慰問駐地貧困戶,組織大學生幹部到駐地小學為學生上課,安排醫療小分隊走村入戶開展健康義診,大山深處洋溢著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的眷眷真情。

奮戰130天打通“手扒崖”

烏蒙山區的脫貧攻堅,還有一群最可愛的人在奮戰

手扒崖。

滇北,群山起伏,因交通不便造成的貧困,一直困擾著世代居住在此的各族群眾。一邊是奔騰的牛欄江,一邊是刀削般的懸崖峭壁,此處僅有一條羊腸小道可通行,長約5公里、寬約30釐米,只能容1人行走。長期以來,村裡的機車、南筐、銀廠、李家山4個村民小組6000餘名村民出行,只能手扒懸崖、屈身通過峭壁,稍有不慎便會落下懸崖,村裡祖祖輩輩都稱這道山崖為“手扒崖”,當地群眾日夜期盼能有一條寬敞平坦的“致富路”。

烏蒙山區的脫貧攻堅,還有一群最可愛的人在奮戰

手扒崖公路建設施工現場。

磅礴烏蒙山,跌宕牛欄江。“手扒崖”段公路位於魯甸縣火德紅鎮,該鎮既是雲南魯甸地震的重災區,也是昭通市重點脫貧鄉鎮之一。2015年12月,曾在魯甸抗震救災中勇挑重擔的武警某部交通二支隊四大隊派出39名官兵、24臺(套)專業工程機械,義務承擔江底鎮至火德紅鎮機車、南筐、銀廠、李家山4個村“手扒崖”山體無路區道路開挖任務。在勘察地形時,由於崖壁陡峭沒有立足之地,戰士們只能用繩子把時任排長劉勇伸從懸崖上放下去進行高空作業。“心裡別提多緊張了。”劉勇伸挎上相機,徒手往下降。由於岩石鬆動,他幾次踩空,趕緊拽住繩子,堅持完成勘察拍攝任務。“回來後才發現,手掌被安全繩磨破,衣服也被汗水溼透。”

在130天的奮戰中,官兵們不斷挑戰極限,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邊勘察、邊施工、邊探索,先後採集1500個點位的數據,總結出“1+2”編組作業法、深孔毫秒延時擠壓爆破法、光面定向爆破法等工法戰法,共計清理石方8.2萬餘方、土方4.5萬餘方,成功規避風險20多次。中士楊祖良駕駛挖掘機7年有餘,經驗豐富、技術嫻熟,卻在築夢路上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最險的一次是一塊足有3噸重的巨石砸在了挖掘機的右邊履帶上,巨大的衝力竟把挖掘機向懸崖外推出1米多,驚魂未定,楊祖良卻又握起了操作杆。

烏蒙山區的脫貧攻堅,還有一群最可愛的人在奮戰

天塹變通途。

“3,2,1,起爆!”2016年4月12日,隨著一聲震天巨響,魯甸縣牛欄江峽谷深處巨石崩裂、煙塵滾滾,由武警某部交通二支隊四大隊義務承擔的精準脫貧工程——“手扒崖”段公路成功貫通。

當地老百姓對官兵們充滿敬意,銀廠村老黨員黃安友說:“武警官兵就是‘天兵天將’,過來給我們開路,讓大家致富。”“這是一條圓夢之路、致富之路、幸福之路。”昭通市市長郭大進說,修路就是武警部隊精準扶貧的方式,沿江“手扒崖”公路的貫通,將直接惠及2個鄉鎮、6000餘名群眾,不僅解決了群眾的出行難題,讓核桃、花椒、櫻桃等農產品實現外銷,而且將有力加快牛欄江風景帶旅遊經濟的發展,為當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出資628.28萬援建李家山小學

烏蒙山區的脫貧攻堅,還有一群最可愛的人在奮戰

新建校園一角。

李家山小學位於火德紅集鎮西南部,距鎮政府所在地12公里。魯甸“8.03”地震發生後,李家山小學受損嚴重。武警某部交通二支隊將李家山小學作為精準扶貧、教育扶智的聯繫點,與學校結對幫扶、改善教學條件、增添教育設施等幫扶措施。

烏蒙山區的脫貧攻堅,還有一群最可愛的人在奮戰

支隊出資援建的李家山小學。

2017年8月15日,來自雲南魯甸李家山小學的27名師生們在部隊官兵的帶領下來到北京,這是學生們第一次來到首都北京。在部隊的幫助下,他們先後參觀了軍事博物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科技館等地方,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增長了新的知識。這次來北京參觀見學給師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家山村小學12歲學生肖龍煥說:“謝謝武警叔叔讓我們能夠來到北京圓夢,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2017年11月10日,由支隊出資628.28萬元援建的魯甸6.5級地震災區魯甸縣火德紅鎮李家山小學正式開工,2018年8月30日竣工,現已全部投入使用。學校現有在校學生114人(含幼兒班22人),6個教學班,在職教師10人,以及學生宿舍12間,教師宿舍11間,目前,20名離校相對較遠的學生實現了全寄宿。如今,體育活動室、國防教育展廳、音樂教室、美術教室、陽光書吧、幼兒教室、師生宿舍等現代化教學設施設備一應俱全。

烏蒙山區的脫貧攻堅,還有一群最可愛的人在奮戰

參觀軍事博物館。

“這個學校的建成,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將為我們火德紅、特別是李家山這個地方的世世代代教育發展發揮長期作用,我們會把這個學校繼續辦好,讓它發揮最大作用,為我們貧困地區的教育脫貧,徹底解決貧困地區代際傳遞做出我們的努力。”魯甸縣委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易地扶貧搬遷產業園開展野外駐訓

為積極支持老區脫貧攻堅、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強軍興軍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經支隊黨委與昭通市委市政府協商,結合年度軍事訓練及野外駐訓前置備勤需要,今年5月27日,支隊百餘名官兵、40多臺(套)機械設備開赴昭通市魯甸縣易地扶貧搬遷產業園開展野外駐訓。

據瞭解,魯甸縣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屬於國家重點扶貧項目,是昭通市重點打造的一個跨縣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成後將承接搬遷安置魯甸、巧家、彝良、永善、鹽津五縣8489戶36345人。支隊官兵主要擔負該扶貧項目三期工程62萬土石方的開挖回填任務。

為加快工程建設進度,支隊官兵奮勇爭先,採取“劃分片區、對比攻擂、逐層開挖、分層剝離、挖填結合、修運結合”的技戰法組織開展練兵助民。期間,官兵們還主動為駐地村民開挖水管線路,義務為駐地村民整修道路。

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雲南省脫貧攻堅主戰場,貧困程度深,貧困發生率高,返貧現象嚴重,因病致貧已成為農村貧困的突出問題。“視駐地為故鄉,把人民當親人”。支隊官兵在大力開展駐訓練兵的同時,積極主動為駐地群眾開展健康扶貧義診。村民馬某忠既患有高血壓又有糖尿病,支隊醫療小分隊為其測量血壓,檢查身體,並送上降血壓和降血糖藥品。在75歲村民馬某仙家裡,醫療小分隊為她送去了嗎丁啉,向她講解胃病及季節性疾病防範常識……每到一戶,醫療小分隊除了送醫巡診外,還主動向他們宣講黨的好政策。

為構建團結融洽的軍民關係,支隊駐訓官兵還定期為駐地開展義務清掃、環境整治等活動。

雲南網記者 熊強 通訊員 李光榮 攝影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