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潞城 建築 長治 清朝 農村 山西 潞城快報 2019-07-22
"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三大士堂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南。坐南朝北,一進院落佈局,南北長17米,東西寬9米,佔地面積約153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由北向南依次現存北房及正殿,兩側各建敞棚一間。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柱頭斗拱三踩單翹,前簷各間均設四扇六抹格扇門。北房為捲棚頂,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左右闢圓劵門洞,簷下施磚雕斗拱,為三踩。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三大士堂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南。坐南朝北,一進院落佈局,南北長17米,東西寬9米,佔地面積約153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由北向南依次現存北房及正殿,兩側各建敞棚一間。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柱頭斗拱三踩單翹,前簷各間均設四扇六抹格扇門。北房為捲棚頂,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左右闢圓劵門洞,簷下施磚雕斗拱,為三踩。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三大士堂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南。坐南朝北,一進院落佈局,南北長17米,東西寬9米,佔地面積約153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由北向南依次現存北房及正殿,兩側各建敞棚一間。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柱頭斗拱三踩單翹,前簷各間均設四扇六抹格扇門。北房為捲棚頂,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左右闢圓劵門洞,簷下施磚雕斗拱,為三踩。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三大士堂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南。坐南朝北,一進院落佈局,南北長17米,東西寬9米,佔地面積約153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由北向南依次現存北房及正殿,兩側各建敞棚一間。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柱頭斗拱三踩單翹,前簷各間均設四扇六抹格扇門。北房為捲棚頂,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左右闢圓劵門洞,簷下施磚雕斗拱,為三踩。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三大士堂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南。坐南朝北,一進院落佈局,南北長17米,東西寬9米,佔地面積約153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由北向南依次現存北房及正殿,兩側各建敞棚一間。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柱頭斗拱三踩單翹,前簷各間均設四扇六抹格扇門。北房為捲棚頂,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左右闢圓劵門洞,簷下施磚雕斗拱,為三踩。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三大士堂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南。坐南朝北,一進院落佈局,南北長17米,東西寬9米,佔地面積約153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由北向南依次現存北房及正殿,兩側各建敞棚一間。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柱頭斗拱三踩單翹,前簷各間均設四扇六抹格扇門。北房為捲棚頂,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左右闢圓劵門洞,簷下施磚雕斗拱,為三踩。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文昌閣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西。坐西朝東,南北長35米,東西寬14米,佔地面積約512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閣為二層閣樓式,一層中為拱劵式過洞;二層中軸線分佈有正殿,兩側為南北耳殿、南北廂房、南北配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七檁前後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前後簷斗拱共十四攢,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廟宇結構在維修時有所改變。崇道文昌閣是一處典型的廟閣為一體的地方建築,現存建築較多,是一座比較重要的閣廟建築實例。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三大士堂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南。坐南朝北,一進院落佈局,南北長17米,東西寬9米,佔地面積約153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由北向南依次現存北房及正殿,兩側各建敞棚一間。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柱頭斗拱三踩單翹,前簷各間均設四扇六抹格扇門。北房為捲棚頂,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左右闢圓劵門洞,簷下施磚雕斗拱,為三踩。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文昌閣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西。坐西朝東,南北長35米,東西寬14米,佔地面積約512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閣為二層閣樓式,一層中為拱劵式過洞;二層中軸線分佈有正殿,兩側為南北耳殿、南北廂房、南北配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七檁前後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前後簷斗拱共十四攢,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廟宇結構在維修時有所改變。崇道文昌閣是一處典型的廟閣為一體的地方建築,現存建築較多,是一座比較重要的閣廟建築實例。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三大士堂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南。坐南朝北,一進院落佈局,南北長17米,東西寬9米,佔地面積約153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由北向南依次現存北房及正殿,兩側各建敞棚一間。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柱頭斗拱三踩單翹,前簷各間均設四扇六抹格扇門。北房為捲棚頂,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左右闢圓劵門洞,簷下施磚雕斗拱,為三踩。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文昌閣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西。坐西朝東,南北長35米,東西寬14米,佔地面積約512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閣為二層閣樓式,一層中為拱劵式過洞;二層中軸線分佈有正殿,兩側為南北耳殿、南北廂房、南北配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七檁前後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前後簷斗拱共十四攢,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廟宇結構在維修時有所改變。崇道文昌閣是一處典型的廟閣為一體的地方建築,現存建築較多,是一座比較重要的閣廟建築實例。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三大士堂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南。坐南朝北,一進院落佈局,南北長17米,東西寬9米,佔地面積約153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由北向南依次現存北房及正殿,兩側各建敞棚一間。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柱頭斗拱三踩單翹,前簷各間均設四扇六抹格扇門。北房為捲棚頂,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左右闢圓劵門洞,簷下施磚雕斗拱,為三踩。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文昌閣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西。坐西朝東,南北長35米,東西寬14米,佔地面積約512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閣為二層閣樓式,一層中為拱劵式過洞;二層中軸線分佈有正殿,兩側為南北耳殿、南北廂房、南北配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七檁前後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前後簷斗拱共十四攢,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廟宇結構在維修時有所改變。崇道文昌閣是一處典型的廟閣為一體的地方建築,現存建築較多,是一座比較重要的閣廟建築實例。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玄宗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北。坐北朝南,東西長13.6米、南北寬7.4米,佔地面積100.6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正殿為清代遺構。現僅存正殿及東西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七檁前廊式構架,單簷懸山頂,灰瓦布頂,前簷斗拱共七攢,柱頭斗拱為五踩雙下昂,隔扇門裝修。

"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三大士堂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南。坐南朝北,一進院落佈局,南北長17米,東西寬9米,佔地面積約153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由北向南依次現存北房及正殿,兩側各建敞棚一間。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柱頭斗拱三踩單翹,前簷各間均設四扇六抹格扇門。北房為捲棚頂,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左右闢圓劵門洞,簷下施磚雕斗拱,為三踩。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文昌閣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西。坐西朝東,南北長35米,東西寬14米,佔地面積約512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閣為二層閣樓式,一層中為拱劵式過洞;二層中軸線分佈有正殿,兩側為南北耳殿、南北廂房、南北配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七檁前後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前後簷斗拱共十四攢,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廟宇結構在維修時有所改變。崇道文昌閣是一處典型的廟閣為一體的地方建築,現存建築較多,是一座比較重要的閣廟建築實例。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玄宗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北。坐北朝南,東西長13.6米、南北寬7.4米,佔地面積100.6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正殿為清代遺構。現僅存正殿及東西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七檁前廊式構架,單簷懸山頂,灰瓦布頂,前簷斗拱共七攢,柱頭斗拱為五踩雙下昂,隔扇門裝修。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三大士堂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南。坐南朝北,一進院落佈局,南北長17米,東西寬9米,佔地面積約153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由北向南依次現存北房及正殿,兩側各建敞棚一間。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柱頭斗拱三踩單翹,前簷各間均設四扇六抹格扇門。北房為捲棚頂,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左右闢圓劵門洞,簷下施磚雕斗拱,為三踩。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文昌閣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西。坐西朝東,南北長35米,東西寬14米,佔地面積約512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閣為二層閣樓式,一層中為拱劵式過洞;二層中軸線分佈有正殿,兩側為南北耳殿、南北廂房、南北配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七檁前後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前後簷斗拱共十四攢,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廟宇結構在維修時有所改變。崇道文昌閣是一處典型的廟閣為一體的地方建築,現存建築較多,是一座比較重要的閣廟建築實例。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玄宗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北。坐北朝南,東西長13.6米、南北寬7.4米,佔地面積100.6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正殿為清代遺構。現僅存正殿及東西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七檁前廊式構架,單簷懸山頂,灰瓦布頂,前簷斗拱共七攢,柱頭斗拱為五踩雙下昂,隔扇門裝修。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三大士堂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南。坐南朝北,一進院落佈局,南北長17米,東西寬9米,佔地面積約153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由北向南依次現存北房及正殿,兩側各建敞棚一間。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柱頭斗拱三踩單翹,前簷各間均設四扇六抹格扇門。北房為捲棚頂,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左右闢圓劵門洞,簷下施磚雕斗拱,為三踩。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文昌閣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西。坐西朝東,南北長35米,東西寬14米,佔地面積約512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閣為二層閣樓式,一層中為拱劵式過洞;二層中軸線分佈有正殿,兩側為南北耳殿、南北廂房、南北配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七檁前後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前後簷斗拱共十四攢,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廟宇結構在維修時有所改變。崇道文昌閣是一處典型的廟閣為一體的地方建築,現存建築較多,是一座比較重要的閣廟建築實例。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玄宗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北。坐北朝南,東西長13.6米、南北寬7.4米,佔地面積100.6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正殿為清代遺構。現僅存正殿及東西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七檁前廊式構架,單簷懸山頂,灰瓦布頂,前簷斗拱共七攢,柱頭斗拱為五踩雙下昂,隔扇門裝修。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類別名稱】農村居民點

【標準地名】崇道

【羅馬字母拼寫】Chóngdào

【所在(跨)行政區】翟店鎮

【地名來歷及含義】

相傳該村南、北、西有三岡,三岡中有一古道,是赴關帝廟的古道,故得名崇道村。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潞城縣誌》稱崇道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縣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46年4月全縣由7個區變更為5個區;

1946年至1953年稱潞城縣第五區崇道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稱潞安縣潞城鎮人民政府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56年至1957年稱潞安縣崇道鄉人民委員會崇道行政村;

1958年6月稱長治市潞城中蘇友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管理區崇道村;

1958年10月稱長治市潞城五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城內管理區崇道村;

1961年至1984年稱潞城縣崇道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崇道村;

1984年至1994年稱潞城縣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1994年至2000年稱潞城市崇道鄉人民政府崇道村;

2000年底至今稱潞城市翟店鎮人民政府崇道村。

2018年11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覆,長治市下轄的潞城市正式撤市改區,更名為潞城區。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地理實體概況】

崇道地處上黨盆地,位於潞城市翟店鎮西部,距市區西南6千米,東起翟店村;西至長治市郊區張莊村;南接東天貢村;北連南舍村。該村為獨立村,設5個村民小組。20世紀50至70年代,是鄉政府、公社駐地。1995年,因交通不方便,將公社機關從崇道村遷到翟店村。國土面積4.31平方千米,海拔914米。現有耕地2.21平方千米,總戶數525戶,總人口1678人。其中,男性843人,女性835人。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玉米、穀子、小麥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戲曲、剪紙、社火。翟店-張莊公路從村中通過。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文物古蹟】

崇道關帝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坐東朝西,一進院落佈局,東西長30米,南北寬22米,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上由西向東依次分佈有都做戲臺及正殿;兩側為南北妝樓、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瓦布頂,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前簷柱為方形石柱,隔扇門裝修。正殿內題記“大清嘉慶伍年歲次庚叄月貳拾六日榖旦重修上樑大吉大利”。金石遺存有存碑4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三大士堂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東南。坐南朝北,一進院落佈局,南北長17米,東西寬9米,佔地面積約153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由北向南依次現存北房及正殿,兩側各建敞棚一間。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柱頭斗拱三踩單翹,前簷各間均設四扇六抹格扇門。北房為捲棚頂,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左右闢圓劵門洞,簷下施磚雕斗拱,為三踩。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文昌閣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西。坐西朝東,南北長35米,東西寬14米,佔地面積約512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閣為二層閣樓式,一層中為拱劵式過洞;二層中軸線分佈有正殿,兩側為南北耳殿、南北廂房、南北配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七檁前後廊式構架,單簷硬山頂,前後簷斗拱共十四攢,柱頭斗拱為三踩單下昂,廟宇結構在維修時有所改變。崇道文昌閣是一處典型的廟閣為一體的地方建築,現存建築較多,是一座比較重要的閣廟建築實例。金石遺存有存碑2通。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崇道玄宗廟位於潞城市翟店鎮崇道村北。坐北朝南,東西長13.6米、南北寬7.4米,佔地面積100.6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正殿為清代遺構。現僅存正殿及東西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七檁前廊式構架,單簷懸山頂,灰瓦布頂,前簷斗拱共七攢,柱頭斗拱為五踩雙下昂,隔扇門裝修。

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相傳潞城區崇道村南北西有三岡,中有一赴關帝廟的古道

來源:家在潞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