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龍山 旅遊 肖育文 2017-06-12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東南部,東鄰廣西百色地區,西連紅河州,北接曲靖地區,南部的麻栗坡、馬關、富寧3縣與越南河江省接壤。人稱為“滇東南大門”。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文山州有壯、苗、彝、瑤等11 個民族,這些民族至今還保持著“漢族、回族住街頭,壯族、傣族住水頭,苗族、彝族住山頭,瑤族住箐頭”的居住特色,如果留心的話在文山的很多村寨都能看到這樣的情形。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近現代壯各支系的喪葬儀式基本相同,盛行木棺土葬。停靈待親在堂屋正中,鋪好停床。停床上墊上氈子、棉絮,然後把死者停放其上,每個兒女給死者蓋上一床紅面雙層的被單。接著會舉行繞棺、花燈(跳舞)、獻飯、下跪等禮儀。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壯族對死者亡魂的處置方式有贖魂、開路、超度3種形式。贖魂場地一般先擇在屋外十餘寬的空場上,設天汗洪獻祭臺地汗洪獻祭臺、主師臺、將相臺、龍山神臺、銀河道。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開路在發喪前夜舉行,一般請喪家宗族之長者主持。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送葬出殯前女婿在布摩或長者的指揮下,迅速將孝杆砍倒,死者的兒女及孫輩爭搶綵帶。棺槨移到大門口時,長孝捧著靈牌在前,其餘孝男孝女按與死者的親疏關係依次排成單列面朝外跪下,讓棺槨從頭上經過,意為為死者“搭橋”,一連兩次。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壯家人抬出殯,全村家家戶戶的男子都要來幫忙,就連平時與死者家有矛盾的人也不例外,體現了一家有難全村幫的精神。也有人把這種風氣叫做"換伴",因為壯族有一個古老的傳統,路祭以後,8人齊扛,那怕路途再遠,山坡再陡,靈柩均不得落地,要一口氣抬到墳山。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途中要多少人,換扛幾次,都要計算好。下葬挖墓坑的人員2-3人,清晨就帶工具、炊具、一隻雞、一塊肉和香、冥紙等到選好的葬地,點香焚紙獻祭後開始挖坑。坑挖好後,聽到送葬的來了他們要立即躲開。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接著把公雞放在墳坑裡,看它是否吃食或鳴叫。如果吃食或雞叫,說明地點旺、墳地好,於是放鞭炮下葬。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填土時,死者的兒子按大小順序排列揹著把布摩或長乾盛給的細土撒在棺格的周圍和上邊,以示為死才舂牆、蓋瓦。或眾男女孝子排成單列,連續3次用衣角兜土順坑邊轉,將土倒入坑內。之後,大家才你一鋤我一鋤地把泥土蓋在棺材上,用石頭堆砌在墳墓周圍。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棺槨過後,孝男孝女站起快步返回家中,不許回頭看棺木。長子抱著香爐靈位,安放在神龕上,每日獻一碗飯,直到燒靈為止。靈柩上放一床新紅氈子,氈子上站一隻大公雞,意為幫死者馱錢,棺罩也放在靈柩上抬走。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下葬後的3日或7日以後,子婦及及女婿等親屬要到墳前復山,即在墳墓周圍煮熟飯菜獻祭後,大家在墓前聚餐。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在雲南旅行,偶遇壯族出殯儀式,木棺土葬已經非常少見

這次能夠拍到壯族人的喪葬風俗,作為我一個人文紀實攝影為主的攝影人,也算是自己的一個緣分和機遇。拍攝的勞累已是家常便飯,但雨中拍攝了三天,加上當地非常落後的衛生條件和生活條件給了我一個極大的考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