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武都一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險崖壩古棧道

來源:隴南之聲

原標題: 武都一處不可移動的文物—— 險崖壩古棧道

在武都區城東20公里處,有一處著名的古棧道——險崖壩古棧道,西起武都漢王鎮固水子村,東至武都區桔柑鄉上陳村和尚溝,全長兩公里,是陰平古道上與鄧鄧橋、陰平棧道齊名的三大古棧道之一,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近日,記者來到險崖壩古棧道所在的武都區桔柑鄉,實地與文物保護工作者一道察看古棧道遺址,懸崖之上凡是存留的部分,棧道均凌空架設,在石崖上鑿眼,在石眼裡插入石條,鋪設而成,依山順勢,蜿蜒盤曲,異常險峻。


隴南武都一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險崖壩古棧道


隴南武都一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險崖壩古棧道


隴南武都一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險崖壩古棧道

記者 張瑾寧:觀眾朋友,在我身後凹嵌在山體中的這條路就是古棧道了,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山是一個石頭山,所以說,在當時的技術條件都不是很成熟的情況下,我們的古人能夠在這樣的山中開闢出這樣一條道路,可謂是一個壯舉了。

隴南武都一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險崖壩古棧道

當地群眾 嶽明貴:小的時候在這個棧道上放牲口,在這個棧道上走過,當時看起來很艱險,上面還有佛爺,立的有石碑。據老人傳說,最早的時候還沒有棧道,三國時候,鄧艾打了一個棧道,做了一些有益於群眾的事情,這在隴南來說,長度是數一的。

據史料記載推算,險崖壩古棧道是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古棧道,也是陰平古棧道上最長的棧道遺址,全長兩公里多,奇峰對峙,高聳萬丈,夾白龍江而立,雄險無比。江水滔滔流於谷底,波瀾壯闊。相傳這段古棧道為三國時期建造,後代不斷修整,直到1953年從武都改道至文縣的甘川公路通車之前,始終是從武都經文縣入川的必經之路。

隴南武都一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險崖壩古棧道


隴南武都一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險崖壩古棧道

隴南武都一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險崖壩古棧道

當地群眾 盧發傑:自從我們出世記載,走路的人,它有兩段路,我們陳家壩到籠幢溝。下面往上走的時間從我們陳家壩往上走的時間。籠幢溝的人就停止了,等我們陳家壩的人走到籠幢溝的壩裡,上面的人才往下走,晚上幾乎就是沒有人走過,簡直是危險的很。

這條歷史悠久的古棧道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都還發揮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解放前夕,古棧道的窯洞裡還住過一位隴南地下黨員,據當地老人介紹,這位老黨員曾經把自己扮成道士,四處化緣來隱藏自己的身份,住在棧道的窯洞裡與來來往往的行人就往,收集情報。

隴南武都一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險崖壩古棧道

當地群眾 陳守貴:這個中間有一個石窯洞到現在也在,裡面有一個石佛,我們那時候只有幾歲正在放羊,就住了一個老道士,老道士(平時)就化緣到處轉,晚上就點燈上香,後來就聽說人不見了,走了,走了以後解放了,聽說他調了,調到省上了。後來我們才知道,(他)是隴南地下黨,咱們隴南發展的黨員就是在他手裡發展的。


隴南武都一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險崖壩古棧道


來到險崖壩古棧道下,觀望棧道,不得不感嘆歷史的厚重,不得不歎服我們的先人與惡劣的自然鬥爭的精神。今天,古道廢棄了,但它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卻在熠熠生輝,保護它我們還要很多工作要做。

隴南武都一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險崖壩古棧道

隴南臺 張瑾寧 焦小菊(實習) 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