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藥——清熱燥溼藥(龍膽、秦皮、苦蔘、白鮮皮)

龍膽 苦蔘 溼疹 梔子花 走近中醫藥 走近中醫藥 2017-09-16

龍膽

清熱藥——清熱燥溼藥(龍膽、秦皮、苦蔘、白鮮皮)

  • 藥性:苦,寒。歸肝、膽經。

  • 功效:清熱燥溼,瀉肝膽火。

  • 應用主治

  1. 溼熱黃疸,陰腫陰癢,帶下,溼疹瘙癢:本品尤善清下焦溼熱,常用治下焦溼熱所致諸證。治溼熱黃疸,常與苦蔘同用,如:苦蔘丸;或與梔子、大黃、白茅根等藥同用;若治溼熱下注,帶下黃臭、陰腫陰癢、溼疹瘙癢,常配澤瀉、木通、車前子等藥,如:龍膽瀉肝湯。

  2. 肝火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脅痛口苦,強中,驚風抽搐:本品善瀉肝膽實火。治肝火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強中,脅痛口苦,常配伍柴胡、黃芩、梔子等藥,如:龍膽瀉肝湯;治肝經熱盛,熱極生風所致之高熱驚風抽搐,常配伍牛黃、黃連、鉤藤等藥,如:涼驚丸,或與大黃、蘆薈、青黛等藥同用,如:當歸龍薈丸。

  • 用法用量:煎服,3~6g。

  •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忌用,陰虛津傷者慎用。


秦皮

清熱藥——清熱燥溼藥(龍膽、秦皮、苦蔘、白鮮皮)

  • 藥性:苦、澀,寒。歸肝、膽、大腸經。

  • 功效:清熱燥溼,收澀止痢,止帶,明目。

  • 應用主治

  1. 溼熱瀉痢,赤白帶下:本品功能清熱燥溼,收澀止痢、止帶,故可用治溼熱瀉痢,裡急後重,常與白頭翁、黃連、黃柏等藥同用,如:白頭翁湯。若治溼熱下注之帶下,可與黃柏、澤瀉等藥配伍。

  2. 肝熱目赤腫痛,目生翳膜:本品能清瀉肝火、明目退翳,用治肝經鬱火所致目赤腫痛、目生翳膜、可單用煎水洗眼,或配伍梔子、黃連、夏枯草等藥。若肝經風熱、目赤生翳,常配伍木賊、谷精草、桑葉等藥。

  •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適量,煎洗患處。

  •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忌用。


苦蔘

清熱藥——清熱燥溼藥(龍膽、秦皮、苦蔘、白鮮皮)

  • 藥性:苦,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

  • 功效:清熱燥溼,殺蟲止癢,利尿。

  • 應用主治

  1. 溼熱瀉痢,便血,黃疸,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本品既清熱燥溼,又兼利尿,使溼熱之邪外出,可治多種溼熱證。治溼熱蘊結胃腸,腹痛洩瀉或下痢膿血,可單用本品制丸服,或與木香同用,如:香參丸。治便血、痔漏出血,可與地榆、生地黃等同用。治溼熱黃疸,可與龍膽、梔子等同用。治溼熱帶下、陰腫陰癢,可配蛇床子、鶴蝨等藥。

  2. 溼疹溼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滴蟲性陰道炎:本品既能清熱燥溼,又能殺蟲止癢,為治皮膚病之要藥,內服外用均可。治溼疹、溼瘡,單用煎水外洗有效,或與黃柏、蛇床子煎水外洗。治皮膚瘙癢,可配伍皁角、荊芥等藥;若配防風、蟬蛻、荊芥等藥,可治風疹瘙癢,如:消風散;治疥癬瘙癢,可與黃柏、蛇床子、地膚子等配伍;或與硫磺、枯礬製成軟膏外塗。治滴蟲性陰道炎,多煎水灌洗或作栓劑外用。

  3. 溼熱淋痛,尿閉不通:本品既能清熱,又能利尿,用治溼熱蘊結之小便不利、灼熱澀痛、尿閉不通,常與石韋、車前子、梔子等藥同用。

  •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適量,煎湯洗患處。

  •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及陰虛津傷者者忌用或慎用。不宜藜蘆同用。


白鮮皮

清熱藥——清熱燥溼藥(龍膽、秦皮、苦蔘、白鮮皮)

  • 藥性:苦,寒。歸脾、胃、膀胱經。

  • 功效:清熱燥溼,祛風解毒。

  • 應用主治

  1. 溼熱瘡毒,黃水淋漓,溼疹,風疹,疥癬瘡癩:本品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祛風止癢之功。常用治溼熱瘡毒、肌膚潰爛、黃水淋漓者,可配伍蒼朮、苦蔘、連翹等藥;治溼疹風疹、疥癬瘡癩,又常配伍苦蔘、防風、地膚子等藥,煎湯內服、外洗。

  2. 溼熱黃疸尿赤,風溼熱痺:本品善於清熱燥溼,可治溼熱蘊蒸之黃疸、尿赤,常配伍茵陳、梔子等藥;取其既能清熱燥溼,又能祛風通痺,用治風溼熱痺,關節紅腫熱痛,常配伍蒼朮、黃柏、薏苡仁等藥。

  •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粉敷。

  •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


以上各藥用法用量等均為一般情況,具體還請謹遵醫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