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

《球報》獨家報道:

人物小傳:李爭,1962年出生於瀋陽,師從倪繼德,並且入選過中青隊和國家二隊;1983年進入遼寧足球隊,是“十連冠”時期的球隊中場主力,攻守平衡,善於遠射。1995年退役後,一直擔任遼足梯隊、呼和浩特、瀋陽中澤、瀋陽城市建設等球隊的主教練職位。

前文提要:作為“十連冠”時期遼足主力隊員,李爭指導在少年練球時也遭遇了一些波折,甚至因為年少懵懂險些危及了自己的生命。在自己舅舅吳庭瑞老先生和區市兩級體校教練的帶領下,年少的李爭指導球技增長很快,在1976年的時候他的足球生涯迎來了一個新的轉機。而這一轉機的出現與一位遼寧足球史上的功勳教練有著密切的關係。

"

《球報》獨家報道:

人物小傳:李爭,1962年出生於瀋陽,師從倪繼德,並且入選過中青隊和國家二隊;1983年進入遼寧足球隊,是“十連冠”時期的球隊中場主力,攻守平衡,善於遠射。1995年退役後,一直擔任遼足梯隊、呼和浩特、瀋陽中澤、瀋陽城市建設等球隊的主教練職位。

前文提要:作為“十連冠”時期遼足主力隊員,李爭指導在少年練球時也遭遇了一些波折,甚至因為年少懵懂險些危及了自己的生命。在自己舅舅吳庭瑞老先生和區市兩級體校教練的帶領下,年少的李爭指導球技增長很快,在1976年的時候他的足球生涯迎來了一個新的轉機。而這一轉機的出現與一位遼寧足球史上的功勳教練有著密切的關係。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這位功勳教練就是遼足“十連冠”的奠基人倪繼德指導。當時退役不久的倪繼德指導受到領導指示開始組建遼寧省體校足球隊,之前在省內少年多項比賽中表現出色的李爭指導早就進入了倪繼德指導的視線之內。不過李爭指導最後能夠進入隊中,其中的過程也有很多阻攔。

倪繼德指導擔責調人

“當時倪指導1976年2月份組隊時,領導確立的思想是‘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所以最開始的人員也是全省各個城市地區的小隊員都選擇了一些,人員跨度也是從1960年到1963年的四個年齡段,像大連市內當時就選來了馬林和柳忠長兩人,大王軍等四名隊員是從旅順挑來的,李春滿是球隊去水源公社拉練時選入隊中的,其他隊員還有從朝陽、丹東和鞍山等等其他地方過來的。”

不過在第一期的名單中,瀋陽體校只有高升和範廣會兩名小隊員進入了這支球隊。李爭指導和隊友魯剛因為政審問題被暫時擋在了球隊的大門之外。不過這兩位隊友的球技在倪繼德指導的那裡早已經心知肚明。

"

《球報》獨家報道:

人物小傳:李爭,1962年出生於瀋陽,師從倪繼德,並且入選過中青隊和國家二隊;1983年進入遼寧足球隊,是“十連冠”時期的球隊中場主力,攻守平衡,善於遠射。1995年退役後,一直擔任遼足梯隊、呼和浩特、瀋陽中澤、瀋陽城市建設等球隊的主教練職位。

前文提要:作為“十連冠”時期遼足主力隊員,李爭指導在少年練球時也遭遇了一些波折,甚至因為年少懵懂險些危及了自己的生命。在自己舅舅吳庭瑞老先生和區市兩級體校教練的帶領下,年少的李爭指導球技增長很快,在1976年的時候他的足球生涯迎來了一個新的轉機。而這一轉機的出現與一位遼寧足球史上的功勳教練有著密切的關係。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這位功勳教練就是遼足“十連冠”的奠基人倪繼德指導。當時退役不久的倪繼德指導受到領導指示開始組建遼寧省體校足球隊,之前在省內少年多項比賽中表現出色的李爭指導早就進入了倪繼德指導的視線之內。不過李爭指導最後能夠進入隊中,其中的過程也有很多阻攔。

倪繼德指導擔責調人

“當時倪指導1976年2月份組隊時,領導確立的思想是‘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所以最開始的人員也是全省各個城市地區的小隊員都選擇了一些,人員跨度也是從1960年到1963年的四個年齡段,像大連市內當時就選來了馬林和柳忠長兩人,大王軍等四名隊員是從旅順挑來的,李春滿是球隊去水源公社拉練時選入隊中的,其他隊員還有從朝陽、丹東和鞍山等等其他地方過來的。”

不過在第一期的名單中,瀋陽體校只有高升和範廣會兩名小隊員進入了這支球隊。李爭指導和隊友魯剛因為政審問題被暫時擋在了球隊的大門之外。不過這兩位隊友的球技在倪繼德指導的那裡早已經心知肚明。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之前參加省裡面的比賽時,剛退役的倪指導就去看比賽了。我還記得他當時穿著很得體的白襯衫,梳著漂亮的頭型。那件衣服看上去就像國外的製作工藝,穿在他的身上特別合體,顯得他氣質不凡。那次比賽組織形式還是很有意思的,各隊要把每個隊員的基本情況,比如年齡、身高、位置和技術特點等都寫在一張大榜單上,然後貼在公告欄上。這樣來選人的教練就能很清晰明瞭地觀察小隊員了,那時估計倪繼德指導就已經對我和魯剛的情況非常瞭解了。”

不過由於當時“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結束,作為資本家出身的魯剛和知識分子家庭的李爭指導,兩人的身份必然成為入隊的最大障礙。但因為非常欣賞兩人的球技,倪繼德指導一直在找領導不斷申請將兩人調過來。“大概等到了1976年年底,球隊的組隊意圖有了一些變化,開始更傾向培養專業的運動員。這時候領導對倪指導的要求也有了鬆動,但對於我們兩個人只能選擇一個入隊,還要簽訂責任書。保證這樣的隊員入隊後不會惹是生非,如果出了問題教練員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得到了這樣的指示後,倪繼德指導權衡幾番後選擇了李爭指導,並且簽訂了相關的責任書。“這些事情都是後來和很多人聊天時我才知道的大概情況,很感謝倪繼德指導能夠選擇了我。當然了,魯剛如果能進入球隊一定也能踢出自己的名堂,因為他身體素質和足球頭腦都非常出色。後來他去考了大學,現在好像去了美國那邊工作。”

兩位隊友的道路從此開始走向了岔路,年少的李爭指導跟隨著倪繼德指導不斷提升的自己的球技,這其中也吃了很多的苦。不過由於自己的年少輕狂,李爭指導也把自己的恩師氣得夠嗆。

"

《球報》獨家報道:

人物小傳:李爭,1962年出生於瀋陽,師從倪繼德,並且入選過中青隊和國家二隊;1983年進入遼寧足球隊,是“十連冠”時期的球隊中場主力,攻守平衡,善於遠射。1995年退役後,一直擔任遼足梯隊、呼和浩特、瀋陽中澤、瀋陽城市建設等球隊的主教練職位。

前文提要:作為“十連冠”時期遼足主力隊員,李爭指導在少年練球時也遭遇了一些波折,甚至因為年少懵懂險些危及了自己的生命。在自己舅舅吳庭瑞老先生和區市兩級體校教練的帶領下,年少的李爭指導球技增長很快,在1976年的時候他的足球生涯迎來了一個新的轉機。而這一轉機的出現與一位遼寧足球史上的功勳教練有著密切的關係。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這位功勳教練就是遼足“十連冠”的奠基人倪繼德指導。當時退役不久的倪繼德指導受到領導指示開始組建遼寧省體校足球隊,之前在省內少年多項比賽中表現出色的李爭指導早就進入了倪繼德指導的視線之內。不過李爭指導最後能夠進入隊中,其中的過程也有很多阻攔。

倪繼德指導擔責調人

“當時倪指導1976年2月份組隊時,領導確立的思想是‘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所以最開始的人員也是全省各個城市地區的小隊員都選擇了一些,人員跨度也是從1960年到1963年的四個年齡段,像大連市內當時就選來了馬林和柳忠長兩人,大王軍等四名隊員是從旅順挑來的,李春滿是球隊去水源公社拉練時選入隊中的,其他隊員還有從朝陽、丹東和鞍山等等其他地方過來的。”

不過在第一期的名單中,瀋陽體校只有高升和範廣會兩名小隊員進入了這支球隊。李爭指導和隊友魯剛因為政審問題被暫時擋在了球隊的大門之外。不過這兩位隊友的球技在倪繼德指導的那裡早已經心知肚明。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之前參加省裡面的比賽時,剛退役的倪指導就去看比賽了。我還記得他當時穿著很得體的白襯衫,梳著漂亮的頭型。那件衣服看上去就像國外的製作工藝,穿在他的身上特別合體,顯得他氣質不凡。那次比賽組織形式還是很有意思的,各隊要把每個隊員的基本情況,比如年齡、身高、位置和技術特點等都寫在一張大榜單上,然後貼在公告欄上。這樣來選人的教練就能很清晰明瞭地觀察小隊員了,那時估計倪繼德指導就已經對我和魯剛的情況非常瞭解了。”

不過由於當時“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結束,作為資本家出身的魯剛和知識分子家庭的李爭指導,兩人的身份必然成為入隊的最大障礙。但因為非常欣賞兩人的球技,倪繼德指導一直在找領導不斷申請將兩人調過來。“大概等到了1976年年底,球隊的組隊意圖有了一些變化,開始更傾向培養專業的運動員。這時候領導對倪指導的要求也有了鬆動,但對於我們兩個人只能選擇一個入隊,還要簽訂責任書。保證這樣的隊員入隊後不會惹是生非,如果出了問題教練員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得到了這樣的指示後,倪繼德指導權衡幾番後選擇了李爭指導,並且簽訂了相關的責任書。“這些事情都是後來和很多人聊天時我才知道的大概情況,很感謝倪繼德指導能夠選擇了我。當然了,魯剛如果能進入球隊一定也能踢出自己的名堂,因為他身體素質和足球頭腦都非常出色。後來他去考了大學,現在好像去了美國那邊工作。”

兩位隊友的道路從此開始走向了岔路,年少的李爭指導跟隨著倪繼德指導不斷提升的自己的球技,這其中也吃了很多的苦。不過由於自己的年少輕狂,李爭指導也把自己的恩師氣得夠嗆。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打開足球理解的新認識

在李爭指導入隊後,時間來到了1977年初,遼寧體校隊得以去到了廣州進行冬訓,這其中這些隊員也吃了很多的苦頭。“我入隊不到半個月吧,就要去冬訓了。那時坐火車去廣州還沒有直達的車次,需要先到北京再換乘。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大卷的行李,然後到南湖大院集合。結果那次沒聯繫好體訓班的大客車,從大院到瀋陽站只能臨時借來一輛大解放的卡車帶我們過去。”

“那時候已經是三九天了,天黑的特別早。那輛車還沒有高的擋板,倪指導和王洪禮指導就告訴我們都在車斗裡面坐好不許亂動,生怕車一顛簸,再掉下去人就出大事了。就這樣我們這些十來歲的孩子都老老實實地坐在車斗裡,膽戰心驚地到了瀋陽站。”

根據倪繼德指導曾經的回憶,從瀋陽到北京的是夜班火車,這一個晚上大家挺一挺還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北京到廣州需要三天的時間,他就安排隊員們帶了一些結實木板。但北京去到廣州的火車還是夜班車,球隊需要在北京站等待半天的時間。兩位教練就把這些隊員進行了分組,五六個人為一組,年紀大的隊員擔任組長,然後大家輪流看管行李,其他人也是以小組的形式在火車站周邊適當走動。等到上車後大家帶的木板就發揮了作用,可以搭在兩個硬座之間讓小隊員們可以躺著休息。

不過這也只是權宜之計,李爭指導對這段經歷印象特別深刻,“第一次去冬訓感覺真是特別的艱苦。開始大傢伙在火車上還有個新鮮感,但是等到在去廣州火車上的第二天就挺不住了。畢竟我們還都是孩子,最大的才16歲,兩位教練看到這種情況就開始給大家補臥鋪票,大概陸續補了一天吧,才把所有隊員都安排到了臥鋪車廂。那次大院總共才給倪導批了三千元的經費,每花一筆錢都需要仔細的去盤算。”

遼寧體校隊的這次冬訓是在廣州市體校進行,當時那裡也集結了很多國內其他同年齡段的小球員。“那個地方也在廣州算是有點偏的地方,我們和廣州體校隊兩班倒的用一塊場地,那場地也是中間是土兩邊和角上有點草。球場牆外邊就是當時唯一一條能去深圳的火車道,大概就能想象出有多偏僻了,那時牆外邊的草叢裡面還有蛇,我們每次去撿踢出牆外的球時都特別的小心。”

"

《球報》獨家報道:

人物小傳:李爭,1962年出生於瀋陽,師從倪繼德,並且入選過中青隊和國家二隊;1983年進入遼寧足球隊,是“十連冠”時期的球隊中場主力,攻守平衡,善於遠射。1995年退役後,一直擔任遼足梯隊、呼和浩特、瀋陽中澤、瀋陽城市建設等球隊的主教練職位。

前文提要:作為“十連冠”時期遼足主力隊員,李爭指導在少年練球時也遭遇了一些波折,甚至因為年少懵懂險些危及了自己的生命。在自己舅舅吳庭瑞老先生和區市兩級體校教練的帶領下,年少的李爭指導球技增長很快,在1976年的時候他的足球生涯迎來了一個新的轉機。而這一轉機的出現與一位遼寧足球史上的功勳教練有著密切的關係。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這位功勳教練就是遼足“十連冠”的奠基人倪繼德指導。當時退役不久的倪繼德指導受到領導指示開始組建遼寧省體校足球隊,之前在省內少年多項比賽中表現出色的李爭指導早就進入了倪繼德指導的視線之內。不過李爭指導最後能夠進入隊中,其中的過程也有很多阻攔。

倪繼德指導擔責調人

“當時倪指導1976年2月份組隊時,領導確立的思想是‘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所以最開始的人員也是全省各個城市地區的小隊員都選擇了一些,人員跨度也是從1960年到1963年的四個年齡段,像大連市內當時就選來了馬林和柳忠長兩人,大王軍等四名隊員是從旅順挑來的,李春滿是球隊去水源公社拉練時選入隊中的,其他隊員還有從朝陽、丹東和鞍山等等其他地方過來的。”

不過在第一期的名單中,瀋陽體校只有高升和範廣會兩名小隊員進入了這支球隊。李爭指導和隊友魯剛因為政審問題被暫時擋在了球隊的大門之外。不過這兩位隊友的球技在倪繼德指導的那裡早已經心知肚明。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之前參加省裡面的比賽時,剛退役的倪指導就去看比賽了。我還記得他當時穿著很得體的白襯衫,梳著漂亮的頭型。那件衣服看上去就像國外的製作工藝,穿在他的身上特別合體,顯得他氣質不凡。那次比賽組織形式還是很有意思的,各隊要把每個隊員的基本情況,比如年齡、身高、位置和技術特點等都寫在一張大榜單上,然後貼在公告欄上。這樣來選人的教練就能很清晰明瞭地觀察小隊員了,那時估計倪繼德指導就已經對我和魯剛的情況非常瞭解了。”

不過由於當時“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結束,作為資本家出身的魯剛和知識分子家庭的李爭指導,兩人的身份必然成為入隊的最大障礙。但因為非常欣賞兩人的球技,倪繼德指導一直在找領導不斷申請將兩人調過來。“大概等到了1976年年底,球隊的組隊意圖有了一些變化,開始更傾向培養專業的運動員。這時候領導對倪指導的要求也有了鬆動,但對於我們兩個人只能選擇一個入隊,還要簽訂責任書。保證這樣的隊員入隊後不會惹是生非,如果出了問題教練員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得到了這樣的指示後,倪繼德指導權衡幾番後選擇了李爭指導,並且簽訂了相關的責任書。“這些事情都是後來和很多人聊天時我才知道的大概情況,很感謝倪繼德指導能夠選擇了我。當然了,魯剛如果能進入球隊一定也能踢出自己的名堂,因為他身體素質和足球頭腦都非常出色。後來他去考了大學,現在好像去了美國那邊工作。”

兩位隊友的道路從此開始走向了岔路,年少的李爭指導跟隨著倪繼德指導不斷提升的自己的球技,這其中也吃了很多的苦。不過由於自己的年少輕狂,李爭指導也把自己的恩師氣得夠嗆。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打開足球理解的新認識

在李爭指導入隊後,時間來到了1977年初,遼寧體校隊得以去到了廣州進行冬訓,這其中這些隊員也吃了很多的苦頭。“我入隊不到半個月吧,就要去冬訓了。那時坐火車去廣州還沒有直達的車次,需要先到北京再換乘。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大卷的行李,然後到南湖大院集合。結果那次沒聯繫好體訓班的大客車,從大院到瀋陽站只能臨時借來一輛大解放的卡車帶我們過去。”

“那時候已經是三九天了,天黑的特別早。那輛車還沒有高的擋板,倪指導和王洪禮指導就告訴我們都在車斗裡面坐好不許亂動,生怕車一顛簸,再掉下去人就出大事了。就這樣我們這些十來歲的孩子都老老實實地坐在車斗裡,膽戰心驚地到了瀋陽站。”

根據倪繼德指導曾經的回憶,從瀋陽到北京的是夜班火車,這一個晚上大家挺一挺還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北京到廣州需要三天的時間,他就安排隊員們帶了一些結實木板。但北京去到廣州的火車還是夜班車,球隊需要在北京站等待半天的時間。兩位教練就把這些隊員進行了分組,五六個人為一組,年紀大的隊員擔任組長,然後大家輪流看管行李,其他人也是以小組的形式在火車站周邊適當走動。等到上車後大家帶的木板就發揮了作用,可以搭在兩個硬座之間讓小隊員們可以躺著休息。

不過這也只是權宜之計,李爭指導對這段經歷印象特別深刻,“第一次去冬訓感覺真是特別的艱苦。開始大傢伙在火車上還有個新鮮感,但是等到在去廣州火車上的第二天就挺不住了。畢竟我們還都是孩子,最大的才16歲,兩位教練看到這種情況就開始給大家補臥鋪票,大概陸續補了一天吧,才把所有隊員都安排到了臥鋪車廂。那次大院總共才給倪導批了三千元的經費,每花一筆錢都需要仔細的去盤算。”

遼寧體校隊的這次冬訓是在廣州市體校進行,當時那裡也集結了很多國內其他同年齡段的小球員。“那個地方也在廣州算是有點偏的地方,我們和廣州體校隊兩班倒的用一塊場地,那場地也是中間是土兩邊和角上有點草。球場牆外邊就是當時唯一一條能去深圳的火車道,大概就能想象出有多偏僻了,那時牆外邊的草叢裡面還有蛇,我們每次去撿踢出牆外的球時都特別的小心。”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那時候這些小隊員的住宿條件也很艱苦,八個人一間屋子,有共用廁所和負責日常用水的大水池。李爭指導笑著說道:“在廣州的冬天,這樣的大水池裡面的水也挺冰涼的,日常根本洗不到熱水澡,結果大傢伙後來晚上睡覺的時候都不洗頭和腳了。”

儘管條件艱苦,但在倪繼德指導的手下,年少的李爭指導卻發現了足球的新天地,“遼寧足球在歷史上的風格都是猛衝猛打,這也影響了青少年足球培養的方法,我從小練球時也是直來直去的踢法。但是倪繼德指導卻希望能夠改變這一現狀,從我們這屆隊員開始就更加強調各方面的腳下技術,在那個時候才明白足球還需要提前觀察、停球也要為下一步動作做準備等等現在看似很平常的足球技術。”

由於有了小時候舅舅吳庭瑞老先生打下的技術基礎,再加上倪繼德和王洪禮兩位教練的細心培育,李爭指導的球技又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時這支遼寧少年隊的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那時冬天全國的球隊有很多都在廣州冬訓,所以也和相近年齡段的球隊不斷地進行著訓練賽。那時踢的比較多的就是廣州和廣東的兩個隊伍,印象最深的就是趙達裕和冼惠良。趙達裕那時候就完全體現了個人的特點,又矮又粗又壯、冼惠良是因為那邊的隊員很少有像他那樣高個的隊員。在當時少年隊的時候,如果單純的是進行1962年齡段的比賽,我們基本就可以贏他們;對陣1960、61的球隊還是有一兩個球的差距。但是等到兩年之後再打比賽,我們技術優勢和身體優勢就整合到比較好的階段了,再和大一些的隊員踢比賽就互有勝負了。”

心直口快惹惱恩師

在這支遼寧體校足球隊或者說遼寧少年隊建隊之初,有著“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思想,所以隊員年齡段也有些參差不齊。兩年之後,1960、61年齡段的幾名隊員進入了遼寧青年隊,在倪繼德指導的爭取下,李爭、高升、馬林、唐堯東、柳忠長等這批1962年出生的隊員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這支球隊在倪繼德和王洪禮兩位教練員的指導之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系統訓練。1981年開始,遼寧足球隊也開始了人員調整,當時隊內一些優秀的隊員也有機會提前進入一線隊,但在倪繼德指導的堅持下,到了1982年底,這支球隊中的一些隊員才得以進入一線隊備戰1983年的全運會。

由於在小時候接受了舅舅的特訓,在足球風格上,李爭指導也繼承了吳庭瑞老先生防守穩健凶狠,跑動積極的特點,成為了能攻能守、能下能上的全能型隊員。因為防守能力強,倪繼德指導在一段時間內還將李爭指導安排在了中後衛的位置上。結果在一次賽後總結會上,李爭指導當著大傢伙的面直接提出不喜歡打中後衛,還是認為中場的位置更適合自己。

這次直白的發言氣壞了倪繼德指導,因為這無異於當面頂撞和質疑教練的戰術安排。李爭指導自己也能感覺到那次總結會之後,倪繼德指導在一段時間內對他愛答不理的態度。甚至“李爭不懂事”這樣的話都傳到了瀋陽足球隊教練田鳳生指導的耳中,由此可見李爭指導的那次發言真是惹惱了授業恩師。

對此多年以後回想起來,李爭指導也感覺自己有些不懂事,“這件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情商太低,有想法可以私下和教練溝通,當面說出來確實有些不尊重教練。特別是後來知道了倪指導在我入隊時揹負的壓力,也可以理解了他老人家當時的心情。”

同時李爭指導反思,倪繼德指導這樣的安排也確實有道理,“後來自己尋思明白了,那個階段高升狀態有些差,倪指導把我安排在中後衛就是為了能夠穩固好後防線。但我自己那時候想的是,在中前場踢球更加自由,在後場責任太大,再加上身高不夠頭球費勁,所以就當面放炮了。”

好在後來師徒二人在遼足任教期間又有了長時間的接觸,得以重拾師徒情誼。不過遺憾的是,去年倪繼德指導逝世期間,李爭指導在外地出差,沒能見到恩師最後一面,送別老人家最後一程。

“瘦骨仙”射穿球網

1983年,遼寧足球隊開始新老交替,此前奪得全國青年比賽冠軍的遼寧青年隊的優秀隊員李爭、馬林、高升、柳忠長、傅玉彬、李華筠和唐堯東等七人得以進入到成人隊。但由於磨合不夠,在當年的聯賽和全運會中,遼寧足球隊分別得到了北區第四名和全運會第六名的成績。

1983年底,遼寧足球開始徹底換血,楊玉敏、李樹斌和許建平等隊員相繼退役或者離隊分流。1962年出生這批倪繼德指導的子弟兵開始成為了球隊骨幹成員,再輔以李錫才、張光瑩、張增群等老隊員,組成了新的遼寧足球隊。

"

《球報》獨家報道:

人物小傳:李爭,1962年出生於瀋陽,師從倪繼德,並且入選過中青隊和國家二隊;1983年進入遼寧足球隊,是“十連冠”時期的球隊中場主力,攻守平衡,善於遠射。1995年退役後,一直擔任遼足梯隊、呼和浩特、瀋陽中澤、瀋陽城市建設等球隊的主教練職位。

前文提要:作為“十連冠”時期遼足主力隊員,李爭指導在少年練球時也遭遇了一些波折,甚至因為年少懵懂險些危及了自己的生命。在自己舅舅吳庭瑞老先生和區市兩級體校教練的帶領下,年少的李爭指導球技增長很快,在1976年的時候他的足球生涯迎來了一個新的轉機。而這一轉機的出現與一位遼寧足球史上的功勳教練有著密切的關係。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這位功勳教練就是遼足“十連冠”的奠基人倪繼德指導。當時退役不久的倪繼德指導受到領導指示開始組建遼寧省體校足球隊,之前在省內少年多項比賽中表現出色的李爭指導早就進入了倪繼德指導的視線之內。不過李爭指導最後能夠進入隊中,其中的過程也有很多阻攔。

倪繼德指導擔責調人

“當時倪指導1976年2月份組隊時,領導確立的思想是‘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所以最開始的人員也是全省各個城市地區的小隊員都選擇了一些,人員跨度也是從1960年到1963年的四個年齡段,像大連市內當時就選來了馬林和柳忠長兩人,大王軍等四名隊員是從旅順挑來的,李春滿是球隊去水源公社拉練時選入隊中的,其他隊員還有從朝陽、丹東和鞍山等等其他地方過來的。”

不過在第一期的名單中,瀋陽體校只有高升和範廣會兩名小隊員進入了這支球隊。李爭指導和隊友魯剛因為政審問題被暫時擋在了球隊的大門之外。不過這兩位隊友的球技在倪繼德指導的那裡早已經心知肚明。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之前參加省裡面的比賽時,剛退役的倪指導就去看比賽了。我還記得他當時穿著很得體的白襯衫,梳著漂亮的頭型。那件衣服看上去就像國外的製作工藝,穿在他的身上特別合體,顯得他氣質不凡。那次比賽組織形式還是很有意思的,各隊要把每個隊員的基本情況,比如年齡、身高、位置和技術特點等都寫在一張大榜單上,然後貼在公告欄上。這樣來選人的教練就能很清晰明瞭地觀察小隊員了,那時估計倪繼德指導就已經對我和魯剛的情況非常瞭解了。”

不過由於當時“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結束,作為資本家出身的魯剛和知識分子家庭的李爭指導,兩人的身份必然成為入隊的最大障礙。但因為非常欣賞兩人的球技,倪繼德指導一直在找領導不斷申請將兩人調過來。“大概等到了1976年年底,球隊的組隊意圖有了一些變化,開始更傾向培養專業的運動員。這時候領導對倪指導的要求也有了鬆動,但對於我們兩個人只能選擇一個入隊,還要簽訂責任書。保證這樣的隊員入隊後不會惹是生非,如果出了問題教練員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得到了這樣的指示後,倪繼德指導權衡幾番後選擇了李爭指導,並且簽訂了相關的責任書。“這些事情都是後來和很多人聊天時我才知道的大概情況,很感謝倪繼德指導能夠選擇了我。當然了,魯剛如果能進入球隊一定也能踢出自己的名堂,因為他身體素質和足球頭腦都非常出色。後來他去考了大學,現在好像去了美國那邊工作。”

兩位隊友的道路從此開始走向了岔路,年少的李爭指導跟隨著倪繼德指導不斷提升的自己的球技,這其中也吃了很多的苦。不過由於自己的年少輕狂,李爭指導也把自己的恩師氣得夠嗆。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打開足球理解的新認識

在李爭指導入隊後,時間來到了1977年初,遼寧體校隊得以去到了廣州進行冬訓,這其中這些隊員也吃了很多的苦頭。“我入隊不到半個月吧,就要去冬訓了。那時坐火車去廣州還沒有直達的車次,需要先到北京再換乘。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大卷的行李,然後到南湖大院集合。結果那次沒聯繫好體訓班的大客車,從大院到瀋陽站只能臨時借來一輛大解放的卡車帶我們過去。”

“那時候已經是三九天了,天黑的特別早。那輛車還沒有高的擋板,倪指導和王洪禮指導就告訴我們都在車斗裡面坐好不許亂動,生怕車一顛簸,再掉下去人就出大事了。就這樣我們這些十來歲的孩子都老老實實地坐在車斗裡,膽戰心驚地到了瀋陽站。”

根據倪繼德指導曾經的回憶,從瀋陽到北京的是夜班火車,這一個晚上大家挺一挺還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北京到廣州需要三天的時間,他就安排隊員們帶了一些結實木板。但北京去到廣州的火車還是夜班車,球隊需要在北京站等待半天的時間。兩位教練就把這些隊員進行了分組,五六個人為一組,年紀大的隊員擔任組長,然後大家輪流看管行李,其他人也是以小組的形式在火車站周邊適當走動。等到上車後大家帶的木板就發揮了作用,可以搭在兩個硬座之間讓小隊員們可以躺著休息。

不過這也只是權宜之計,李爭指導對這段經歷印象特別深刻,“第一次去冬訓感覺真是特別的艱苦。開始大傢伙在火車上還有個新鮮感,但是等到在去廣州火車上的第二天就挺不住了。畢竟我們還都是孩子,最大的才16歲,兩位教練看到這種情況就開始給大家補臥鋪票,大概陸續補了一天吧,才把所有隊員都安排到了臥鋪車廂。那次大院總共才給倪導批了三千元的經費,每花一筆錢都需要仔細的去盤算。”

遼寧體校隊的這次冬訓是在廣州市體校進行,當時那裡也集結了很多國內其他同年齡段的小球員。“那個地方也在廣州算是有點偏的地方,我們和廣州體校隊兩班倒的用一塊場地,那場地也是中間是土兩邊和角上有點草。球場牆外邊就是當時唯一一條能去深圳的火車道,大概就能想象出有多偏僻了,那時牆外邊的草叢裡面還有蛇,我們每次去撿踢出牆外的球時都特別的小心。”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那時候這些小隊員的住宿條件也很艱苦,八個人一間屋子,有共用廁所和負責日常用水的大水池。李爭指導笑著說道:“在廣州的冬天,這樣的大水池裡面的水也挺冰涼的,日常根本洗不到熱水澡,結果大傢伙後來晚上睡覺的時候都不洗頭和腳了。”

儘管條件艱苦,但在倪繼德指導的手下,年少的李爭指導卻發現了足球的新天地,“遼寧足球在歷史上的風格都是猛衝猛打,這也影響了青少年足球培養的方法,我從小練球時也是直來直去的踢法。但是倪繼德指導卻希望能夠改變這一現狀,從我們這屆隊員開始就更加強調各方面的腳下技術,在那個時候才明白足球還需要提前觀察、停球也要為下一步動作做準備等等現在看似很平常的足球技術。”

由於有了小時候舅舅吳庭瑞老先生打下的技術基礎,再加上倪繼德和王洪禮兩位教練的細心培育,李爭指導的球技又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時這支遼寧少年隊的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那時冬天全國的球隊有很多都在廣州冬訓,所以也和相近年齡段的球隊不斷地進行著訓練賽。那時踢的比較多的就是廣州和廣東的兩個隊伍,印象最深的就是趙達裕和冼惠良。趙達裕那時候就完全體現了個人的特點,又矮又粗又壯、冼惠良是因為那邊的隊員很少有像他那樣高個的隊員。在當時少年隊的時候,如果單純的是進行1962年齡段的比賽,我們基本就可以贏他們;對陣1960、61的球隊還是有一兩個球的差距。但是等到兩年之後再打比賽,我們技術優勢和身體優勢就整合到比較好的階段了,再和大一些的隊員踢比賽就互有勝負了。”

心直口快惹惱恩師

在這支遼寧體校足球隊或者說遼寧少年隊建隊之初,有著“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思想,所以隊員年齡段也有些參差不齊。兩年之後,1960、61年齡段的幾名隊員進入了遼寧青年隊,在倪繼德指導的爭取下,李爭、高升、馬林、唐堯東、柳忠長等這批1962年出生的隊員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這支球隊在倪繼德和王洪禮兩位教練員的指導之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系統訓練。1981年開始,遼寧足球隊也開始了人員調整,當時隊內一些優秀的隊員也有機會提前進入一線隊,但在倪繼德指導的堅持下,到了1982年底,這支球隊中的一些隊員才得以進入一線隊備戰1983年的全運會。

由於在小時候接受了舅舅的特訓,在足球風格上,李爭指導也繼承了吳庭瑞老先生防守穩健凶狠,跑動積極的特點,成為了能攻能守、能下能上的全能型隊員。因為防守能力強,倪繼德指導在一段時間內還將李爭指導安排在了中後衛的位置上。結果在一次賽後總結會上,李爭指導當著大傢伙的面直接提出不喜歡打中後衛,還是認為中場的位置更適合自己。

這次直白的發言氣壞了倪繼德指導,因為這無異於當面頂撞和質疑教練的戰術安排。李爭指導自己也能感覺到那次總結會之後,倪繼德指導在一段時間內對他愛答不理的態度。甚至“李爭不懂事”這樣的話都傳到了瀋陽足球隊教練田鳳生指導的耳中,由此可見李爭指導的那次發言真是惹惱了授業恩師。

對此多年以後回想起來,李爭指導也感覺自己有些不懂事,“這件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情商太低,有想法可以私下和教練溝通,當面說出來確實有些不尊重教練。特別是後來知道了倪指導在我入隊時揹負的壓力,也可以理解了他老人家當時的心情。”

同時李爭指導反思,倪繼德指導這樣的安排也確實有道理,“後來自己尋思明白了,那個階段高升狀態有些差,倪指導把我安排在中後衛就是為了能夠穩固好後防線。但我自己那時候想的是,在中前場踢球更加自由,在後場責任太大,再加上身高不夠頭球費勁,所以就當面放炮了。”

好在後來師徒二人在遼足任教期間又有了長時間的接觸,得以重拾師徒情誼。不過遺憾的是,去年倪繼德指導逝世期間,李爭指導在外地出差,沒能見到恩師最後一面,送別老人家最後一程。

“瘦骨仙”射穿球網

1983年,遼寧足球隊開始新老交替,此前奪得全國青年比賽冠軍的遼寧青年隊的優秀隊員李爭、馬林、高升、柳忠長、傅玉彬、李華筠和唐堯東等七人得以進入到成人隊。但由於磨合不夠,在當年的聯賽和全運會中,遼寧足球隊分別得到了北區第四名和全運會第六名的成績。

1983年底,遼寧足球開始徹底換血,楊玉敏、李樹斌和許建平等隊員相繼退役或者離隊分流。1962年出生這批倪繼德指導的子弟兵開始成為了球隊骨幹成員,再輔以李錫才、張光瑩、張增群等老隊員,組成了新的遼寧足球隊。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1984年初,為了檢驗各隊的冬訓成果,遼寧足球隊參加了在昆明舉辦的“火車杯比賽”。在於東道主雲南隊的比賽中,李爭指導的真正做到了遠射“破網”。

1986年一篇李爭指導的專題報道描述了當時的賽況——“1月30日,遼寧隊在“火車杯”賽中迎戰士氣高昂的東道主雲南隊。是役,遼將主力前衛李爭穿花引蝶般地為隊友輸送“彈藥”,頻頻向主隊大門狂轟濫炸。一有時機,他便開足馬力插入參與進攻,兩隊戰至第40分鐘之際,李爭在禁區外接球后,毫不遲疑地拔起右腿勁射,黑白相間的皮球如離弦的箭一般直飛雲南隊大門左上角,滇隊門將雖飛身撲救,但終歸是鞭長莫及。豈料足球竟穿網而過,驚得全場萬名觀眾目瞪口呆,回憶起當年中華鐵腿孫錦順射穿球網的奇蹟,不由得對眼前這位東北大漢刮目相看,暗挑大拇指盛讚李爭腳頭硬朗,一時在足球界傳為美談!”賽後倪繼德指導也誇獎子弟,認為“全隊也只有李爭能夠把球網射穿!”

根據李爭指導的回憶,那次“破網”遠射能夠被算作進球還應該感謝當場的主裁判王學智。“那時候王學智應該是全國前三名水平的主裁判,他的選位特別到位。我射門的時候他就在我身邊五六米的位置,所以能夠非常清楚地看待皮球入網的位置。那球是我接到對方後衛頂出來的球,停球后直接抽射。大家都知道球門後面還有兩個立杆,用條線吊著後上方的球網,我那個球就是在吊線與球網連接的那個地方穿出去的。並且打穿球網後還飛了挺遠,所以對方門將自己撿球回來後還準備開球門球呢。王學智跑到他跟前鳴哨示意已經進球了,門將為此還和他在場上爭了兩句。”

"

《球報》獨家報道:

人物小傳:李爭,1962年出生於瀋陽,師從倪繼德,並且入選過中青隊和國家二隊;1983年進入遼寧足球隊,是“十連冠”時期的球隊中場主力,攻守平衡,善於遠射。1995年退役後,一直擔任遼足梯隊、呼和浩特、瀋陽中澤、瀋陽城市建設等球隊的主教練職位。

前文提要:作為“十連冠”時期遼足主力隊員,李爭指導在少年練球時也遭遇了一些波折,甚至因為年少懵懂險些危及了自己的生命。在自己舅舅吳庭瑞老先生和區市兩級體校教練的帶領下,年少的李爭指導球技增長很快,在1976年的時候他的足球生涯迎來了一個新的轉機。而這一轉機的出現與一位遼寧足球史上的功勳教練有著密切的關係。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這位功勳教練就是遼足“十連冠”的奠基人倪繼德指導。當時退役不久的倪繼德指導受到領導指示開始組建遼寧省體校足球隊,之前在省內少年多項比賽中表現出色的李爭指導早就進入了倪繼德指導的視線之內。不過李爭指導最後能夠進入隊中,其中的過程也有很多阻攔。

倪繼德指導擔責調人

“當時倪指導1976年2月份組隊時,領導確立的思想是‘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所以最開始的人員也是全省各個城市地區的小隊員都選擇了一些,人員跨度也是從1960年到1963年的四個年齡段,像大連市內當時就選來了馬林和柳忠長兩人,大王軍等四名隊員是從旅順挑來的,李春滿是球隊去水源公社拉練時選入隊中的,其他隊員還有從朝陽、丹東和鞍山等等其他地方過來的。”

不過在第一期的名單中,瀋陽體校只有高升和範廣會兩名小隊員進入了這支球隊。李爭指導和隊友魯剛因為政審問題被暫時擋在了球隊的大門之外。不過這兩位隊友的球技在倪繼德指導的那裡早已經心知肚明。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之前參加省裡面的比賽時,剛退役的倪指導就去看比賽了。我還記得他當時穿著很得體的白襯衫,梳著漂亮的頭型。那件衣服看上去就像國外的製作工藝,穿在他的身上特別合體,顯得他氣質不凡。那次比賽組織形式還是很有意思的,各隊要把每個隊員的基本情況,比如年齡、身高、位置和技術特點等都寫在一張大榜單上,然後貼在公告欄上。這樣來選人的教練就能很清晰明瞭地觀察小隊員了,那時估計倪繼德指導就已經對我和魯剛的情況非常瞭解了。”

不過由於當時“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結束,作為資本家出身的魯剛和知識分子家庭的李爭指導,兩人的身份必然成為入隊的最大障礙。但因為非常欣賞兩人的球技,倪繼德指導一直在找領導不斷申請將兩人調過來。“大概等到了1976年年底,球隊的組隊意圖有了一些變化,開始更傾向培養專業的運動員。這時候領導對倪指導的要求也有了鬆動,但對於我們兩個人只能選擇一個入隊,還要簽訂責任書。保證這樣的隊員入隊後不會惹是生非,如果出了問題教練員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得到了這樣的指示後,倪繼德指導權衡幾番後選擇了李爭指導,並且簽訂了相關的責任書。“這些事情都是後來和很多人聊天時我才知道的大概情況,很感謝倪繼德指導能夠選擇了我。當然了,魯剛如果能進入球隊一定也能踢出自己的名堂,因為他身體素質和足球頭腦都非常出色。後來他去考了大學,現在好像去了美國那邊工作。”

兩位隊友的道路從此開始走向了岔路,年少的李爭指導跟隨著倪繼德指導不斷提升的自己的球技,這其中也吃了很多的苦。不過由於自己的年少輕狂,李爭指導也把自己的恩師氣得夠嗆。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打開足球理解的新認識

在李爭指導入隊後,時間來到了1977年初,遼寧體校隊得以去到了廣州進行冬訓,這其中這些隊員也吃了很多的苦頭。“我入隊不到半個月吧,就要去冬訓了。那時坐火車去廣州還沒有直達的車次,需要先到北京再換乘。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大卷的行李,然後到南湖大院集合。結果那次沒聯繫好體訓班的大客車,從大院到瀋陽站只能臨時借來一輛大解放的卡車帶我們過去。”

“那時候已經是三九天了,天黑的特別早。那輛車還沒有高的擋板,倪指導和王洪禮指導就告訴我們都在車斗裡面坐好不許亂動,生怕車一顛簸,再掉下去人就出大事了。就這樣我們這些十來歲的孩子都老老實實地坐在車斗裡,膽戰心驚地到了瀋陽站。”

根據倪繼德指導曾經的回憶,從瀋陽到北京的是夜班火車,這一個晚上大家挺一挺還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北京到廣州需要三天的時間,他就安排隊員們帶了一些結實木板。但北京去到廣州的火車還是夜班車,球隊需要在北京站等待半天的時間。兩位教練就把這些隊員進行了分組,五六個人為一組,年紀大的隊員擔任組長,然後大家輪流看管行李,其他人也是以小組的形式在火車站周邊適當走動。等到上車後大家帶的木板就發揮了作用,可以搭在兩個硬座之間讓小隊員們可以躺著休息。

不過這也只是權宜之計,李爭指導對這段經歷印象特別深刻,“第一次去冬訓感覺真是特別的艱苦。開始大傢伙在火車上還有個新鮮感,但是等到在去廣州火車上的第二天就挺不住了。畢竟我們還都是孩子,最大的才16歲,兩位教練看到這種情況就開始給大家補臥鋪票,大概陸續補了一天吧,才把所有隊員都安排到了臥鋪車廂。那次大院總共才給倪導批了三千元的經費,每花一筆錢都需要仔細的去盤算。”

遼寧體校隊的這次冬訓是在廣州市體校進行,當時那裡也集結了很多國內其他同年齡段的小球員。“那個地方也在廣州算是有點偏的地方,我們和廣州體校隊兩班倒的用一塊場地,那場地也是中間是土兩邊和角上有點草。球場牆外邊就是當時唯一一條能去深圳的火車道,大概就能想象出有多偏僻了,那時牆外邊的草叢裡面還有蛇,我們每次去撿踢出牆外的球時都特別的小心。”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那時候這些小隊員的住宿條件也很艱苦,八個人一間屋子,有共用廁所和負責日常用水的大水池。李爭指導笑著說道:“在廣州的冬天,這樣的大水池裡面的水也挺冰涼的,日常根本洗不到熱水澡,結果大傢伙後來晚上睡覺的時候都不洗頭和腳了。”

儘管條件艱苦,但在倪繼德指導的手下,年少的李爭指導卻發現了足球的新天地,“遼寧足球在歷史上的風格都是猛衝猛打,這也影響了青少年足球培養的方法,我從小練球時也是直來直去的踢法。但是倪繼德指導卻希望能夠改變這一現狀,從我們這屆隊員開始就更加強調各方面的腳下技術,在那個時候才明白足球還需要提前觀察、停球也要為下一步動作做準備等等現在看似很平常的足球技術。”

由於有了小時候舅舅吳庭瑞老先生打下的技術基礎,再加上倪繼德和王洪禮兩位教練的細心培育,李爭指導的球技又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時這支遼寧少年隊的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那時冬天全國的球隊有很多都在廣州冬訓,所以也和相近年齡段的球隊不斷地進行著訓練賽。那時踢的比較多的就是廣州和廣東的兩個隊伍,印象最深的就是趙達裕和冼惠良。趙達裕那時候就完全體現了個人的特點,又矮又粗又壯、冼惠良是因為那邊的隊員很少有像他那樣高個的隊員。在當時少年隊的時候,如果單純的是進行1962年齡段的比賽,我們基本就可以贏他們;對陣1960、61的球隊還是有一兩個球的差距。但是等到兩年之後再打比賽,我們技術優勢和身體優勢就整合到比較好的階段了,再和大一些的隊員踢比賽就互有勝負了。”

心直口快惹惱恩師

在這支遼寧體校足球隊或者說遼寧少年隊建隊之初,有著“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思想,所以隊員年齡段也有些參差不齊。兩年之後,1960、61年齡段的幾名隊員進入了遼寧青年隊,在倪繼德指導的爭取下,李爭、高升、馬林、唐堯東、柳忠長等這批1962年出生的隊員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這支球隊在倪繼德和王洪禮兩位教練員的指導之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系統訓練。1981年開始,遼寧足球隊也開始了人員調整,當時隊內一些優秀的隊員也有機會提前進入一線隊,但在倪繼德指導的堅持下,到了1982年底,這支球隊中的一些隊員才得以進入一線隊備戰1983年的全運會。

由於在小時候接受了舅舅的特訓,在足球風格上,李爭指導也繼承了吳庭瑞老先生防守穩健凶狠,跑動積極的特點,成為了能攻能守、能下能上的全能型隊員。因為防守能力強,倪繼德指導在一段時間內還將李爭指導安排在了中後衛的位置上。結果在一次賽後總結會上,李爭指導當著大傢伙的面直接提出不喜歡打中後衛,還是認為中場的位置更適合自己。

這次直白的發言氣壞了倪繼德指導,因為這無異於當面頂撞和質疑教練的戰術安排。李爭指導自己也能感覺到那次總結會之後,倪繼德指導在一段時間內對他愛答不理的態度。甚至“李爭不懂事”這樣的話都傳到了瀋陽足球隊教練田鳳生指導的耳中,由此可見李爭指導的那次發言真是惹惱了授業恩師。

對此多年以後回想起來,李爭指導也感覺自己有些不懂事,“這件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情商太低,有想法可以私下和教練溝通,當面說出來確實有些不尊重教練。特別是後來知道了倪指導在我入隊時揹負的壓力,也可以理解了他老人家當時的心情。”

同時李爭指導反思,倪繼德指導這樣的安排也確實有道理,“後來自己尋思明白了,那個階段高升狀態有些差,倪指導把我安排在中後衛就是為了能夠穩固好後防線。但我自己那時候想的是,在中前場踢球更加自由,在後場責任太大,再加上身高不夠頭球費勁,所以就當面放炮了。”

好在後來師徒二人在遼足任教期間又有了長時間的接觸,得以重拾師徒情誼。不過遺憾的是,去年倪繼德指導逝世期間,李爭指導在外地出差,沒能見到恩師最後一面,送別老人家最後一程。

“瘦骨仙”射穿球網

1983年,遼寧足球隊開始新老交替,此前奪得全國青年比賽冠軍的遼寧青年隊的優秀隊員李爭、馬林、高升、柳忠長、傅玉彬、李華筠和唐堯東等七人得以進入到成人隊。但由於磨合不夠,在當年的聯賽和全運會中,遼寧足球隊分別得到了北區第四名和全運會第六名的成績。

1983年底,遼寧足球開始徹底換血,楊玉敏、李樹斌和許建平等隊員相繼退役或者離隊分流。1962年出生這批倪繼德指導的子弟兵開始成為了球隊骨幹成員,再輔以李錫才、張光瑩、張增群等老隊員,組成了新的遼寧足球隊。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1984年初,為了檢驗各隊的冬訓成果,遼寧足球隊參加了在昆明舉辦的“火車杯比賽”。在於東道主雲南隊的比賽中,李爭指導的真正做到了遠射“破網”。

1986年一篇李爭指導的專題報道描述了當時的賽況——“1月30日,遼寧隊在“火車杯”賽中迎戰士氣高昂的東道主雲南隊。是役,遼將主力前衛李爭穿花引蝶般地為隊友輸送“彈藥”,頻頻向主隊大門狂轟濫炸。一有時機,他便開足馬力插入參與進攻,兩隊戰至第40分鐘之際,李爭在禁區外接球后,毫不遲疑地拔起右腿勁射,黑白相間的皮球如離弦的箭一般直飛雲南隊大門左上角,滇隊門將雖飛身撲救,但終歸是鞭長莫及。豈料足球竟穿網而過,驚得全場萬名觀眾目瞪口呆,回憶起當年中華鐵腿孫錦順射穿球網的奇蹟,不由得對眼前這位東北大漢刮目相看,暗挑大拇指盛讚李爭腳頭硬朗,一時在足球界傳為美談!”賽後倪繼德指導也誇獎子弟,認為“全隊也只有李爭能夠把球網射穿!”

根據李爭指導的回憶,那次“破網”遠射能夠被算作進球還應該感謝當場的主裁判王學智。“那時候王學智應該是全國前三名水平的主裁判,他的選位特別到位。我射門的時候他就在我身邊五六米的位置,所以能夠非常清楚地看待皮球入網的位置。那球是我接到對方後衛頂出來的球,停球后直接抽射。大家都知道球門後面還有兩個立杆,用條線吊著後上方的球網,我那個球就是在吊線與球網連接的那個地方穿出去的。並且打穿球網後還飛了挺遠,所以對方門將自己撿球回來後還準備開球門球呢。王學智跑到他跟前鳴哨示意已經進球了,門將為此還和他在場上爭了兩句。”

《球報》綠茵場上的“瘦骨仙”——記“十冠王”功臣李爭

這記進球讓李爭在中國足球名聲鵲起,球迷們還根據他有些偏瘦的身材給了他“瘦骨仙”的綠茵雅號。而更讓李爭指導得意的是他遠射敲開伊朗國家隊球門的那次遠射,談起那個進球,平時表情偏於嚴肅的他也顯得有些眉飛色舞,“大概是1987年或者1988年,伊朗國家隊和遼寧足球隊進行了兩次友誼賽。第一場在大連我們輸了,當時還沒到20歲的阿里代伊就頭球得分了,這次輸了以後遼足還被大連球迷起了哄。第二場比賽在遼陽進行,那天的大風至少是能有五級吧,我們頂風進攻時有時都睜不開眼睛。我那腳射門還是頂風時候,距離球門能有35米開外,那球應該是我自己感覺足球生涯中最漂亮的進球了。”

對於自己為何有如此好的腳頭,李爭指導自己分析道:“應該說我從綜合身體條件上來說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的優勢在於肌肉彈速非常好。比如說兩人同時爭頭球,可能我就能比對方先跳起來;在遠射時從觸球到出腳速度也比其他人快上一點,這一點點的時間有時就會讓門將反應不及。”本報記者躍盟採寫

下集預告:1984年,進行了換血的遼寧足球隊在9月份結束的聯賽中獲得了第三名的成績。而那一年中國足壇最重要的賽事是首次舉辦的中國足協盃比賽,那次比賽集中了全國所有的足球運動員,國家、國二和國青的全部隊員都回到母隊參賽。更重要的是這次賽事的排名還決定著下一年中國足球甲級聯賽的參賽名額,可以說是不亞於全運會的重量級賽事。而遼寧足球隊也是從這項賽事開始拉開了“十連冠”的偉業,這次比賽中李爭指導同樣立下了重大的功勞。

《球報》獨家報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