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楷:身為李嘉誠之子,是優勢也是“枷鎖”,且看他如何掙脫?

說起李澤楷,人們都知道他是李嘉誠的兒子,這是他的優勢,也是他極力掙脫的“枷鎖”。從進入商場第一刻起,李澤楷就沒有想著去仰仗父親的財勢和地位,而是大膽地選擇自己創業,成立了盈科公司,果斷進軍高科技,儘量與父親所在的行業減少關係。不過,在當時的香港,要徹底不受父親李嘉誠這座大山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至少,李澤楷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且做到了盡力而為,僅此一點,就強過大部分富二代了。

李澤楷:身為李嘉誠之子,是優勢也是“枷鎖”,且看他如何掙脫?

那麼,李澤楷是如何努力掙脫身為李嘉誠之子的這個“枷鎖”呢?從他初入商場的選擇和行動,我們就可以看出一二。

在進入商場的最初幾年,李澤楷做過一些高科技項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1998年《時代雜誌》評選的全球五十名資訊科技精英中,他就被列入其中,名列第三十名。這個成績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李澤楷卻並不滿足,他決心做一個更大的項目,擴大盈科的影響,也讓人們知道,他不止是李嘉誠的兒子。

就在此時,香港特區政府成立了創新科技委員會,這引起了李澤楷的極大關注。李澤楷心想,香港正在努力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科技,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作為國際化大都市,香港也應該建造一個硅谷式的高科技園地,而自己正好可以藉機大顯身手,創造輝煌。

通過考察,李澤楷決定在香港大學附近徵地二十六公頃,建設香港的“數碼港”,以容納至少一百五十家高科技公司人駐。

李澤楷:身為李嘉誠之子,是優勢也是“枷鎖”,且看他如何掙脫?

打定主意後,李澤楷四處奔走,與國際多家高科技公司的領導人協商,謀求多方合作。結果,惠普、雅虎、IBM等八家著名高科技公司對此表現了濃厚的興趣,使李澤楷信心倍增。

隨後,李澤楷起草了一份開發“數碼港”的建議書,親手遞交給時任香港資訊科技局局長的鄺其志。不過,當時正值亞洲金融風暴愈演愈烈之時,鄺其志認為風險太大,所以,對此建議書並沒有表現出什麼熱情。

雖說碰了個釘子,但李澤楷卻毫不氣餒。過了三個月,他又一次向鄺其志提交建議書,提出由盈科公司動用自己的資金進行建設,只要政府把開發權交給他就行了。鄺其志見他如此熱心,終於鬆了口風,答應將他的建議書交給顧問公司進行研究,以確定該項目的可行性。

一個月後,也就是1998年10月,當時剛擔任香港特首不久的董建華做了新的施政報告,提出香港要大力發展高科技。李澤楷聽了報告後,非常興奮,立刻又把建議書向董建華和政府要員曾蔭權各遞交一份。曾蔭權看了,很感興趣,立刻指派專家前去協助鄺其志,以便儘快落實這一項目。

李澤楷:身為李嘉誠之子,是優勢也是“枷鎖”,且看他如何掙脫?

不久,特區政府開始和李澤楷就這一項目舉行談判。經過反覆的研究、論證和談判,李澤楷終於把“數碼港”的建設項目爭取到了自己手裡。1999年9月,“數碼港”第一期工程破土動工,隨後就有一批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陸續進駐。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對此也極其關注,專程到香港訪問,與李澤楷進行了會談,對“數碼港”的前景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數碼港”建設項目的初步成功給了李澤楷很大的信心,也讓香港商界乃至國際商界的一些商業大佬對這位年輕人有了一定的認可,不再只是將他當做李嘉誠的兒子。此後,李澤楷在商場開始了更大的動作,漸漸成就了“小超人”的威名,也慢慢地掙脫了李嘉誠之子這個枷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