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軍掛像英模由8位增至10位,新增兩位時代英雄,致敬!

李向群 董存瑞 黃繼光 張思德 楊業功 新民晚報 2018-12-02

文 | 笑 飲

1996年以來,經中央軍委批准、在全軍連以上單位先後懸掛了由總政治部統一製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各時期共八位英模的畫像。


全軍掛像英模由8位增至10位,新增兩位時代英雄,致敬!


八大英模掛像

他們是張思德(1915-1944)、董存瑞(1929-1948)、黃繼光(1930-1952)、邱少雲(1926-1952)、雷鋒(1940-1962)、蘇寧(1953-1991)、李向群(1978-1998)、楊業功(1945-2004)。

熟悉中國革命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的人們,對這八大英模,可謂是耳熟能詳。

其中,張思德是抗戰時期,受命在安塞縣燒木炭期間,因炭窯突然崩塌,不幸犧牲,時年29歲。

董存瑞是解放戰爭時期,毅然抱起炸藥包,衝向暗堡,危急關頭,用左手托起炸藥包,炸燬暗堡的解放軍著名戰鬥英雄。犧牲時年僅19歲。

黃繼光和邱少雲,都是1952年犧牲於朝鮮戰場的志願軍戰士。


全軍掛像英模由8位增至10位,新增兩位時代英雄,致敬!


張思德


全軍掛像英模由8位增至10位,新增兩位時代英雄,致敬!


董存瑞


全軍掛像英模由8位增至10位,新增兩位時代英雄,致敬!


黃繼光


全軍掛像英模由8位增至10位,新增兩位時代英雄,致敬!


邱少雲

雷鋒,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

蘇寧、李向群則是上世紀90年代湧現出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英模。其中,某部參謀長蘇寧是被手榴彈炸而犧牲的。1991年4月21日上午,蘇寧現場指揮團隊建制連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時,遇到一名投彈手揮臂過猛,手榴彈沒有投出,反而落在不到一米外的監護員腳下。全神貫注的蘇寧看到已經拉開拉火環的手榴彈冒著白煙,在大喊“快臥倒”的同時,一個箭步衝過去推開監護員,俯身抓起手榴彈,想把手榴彈扔出塹壕。可惜手榴彈還未出手就爆炸了。兩名戰友得救了,蘇寧卻身負重傷,經搶救無效光榮犧牲。


全軍掛像英模由8位增至10位,新增兩位時代英雄,致敬!


以蘇寧為原型的電影《炮兵少校》

李向群的犧牲,源於抗洪救災。1998年8月5日,“塔山守備英雄團”九連一班戰士李向群隨部隊赴湖北荊州抗洪搶險,8月14日在抗洪搶險一線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公安縣南平鎮堤段的抗洪保衛戰中,他帶病堅持搶險,先後4次暈倒在大堤上,終因勞累過度,搶救無效,於1998年8月22日壯烈犧牲,年僅20歲。


全軍掛像英模由8位增至10位,新增兩位時代英雄,致敬!


李向群


全軍掛像英模由8位增至10位,新增兩位時代英雄,致敬!


楊業功

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員楊業功,殫精竭慮,忘我工作,為部隊現代化建設跨越式發展和軍事鬥爭準備嘔心瀝血,拼搏進取,於2004年7月因積勞成疾病逝。

9月20日,從北京傳出消息——經中央軍委批准,增加“獻身國防科技事業傑出科學家”林俊德、“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張超為全軍掛像英模。


全軍掛像英模由8位增至10位,新增兩位時代英雄,致敬!


林俊德

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的林俊德少將,是參加過中國全部45次核試驗的將軍科學家。被查出癌症後,死神只給他留下了27天時間。然而他不肯手術,也不肯休息,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後時刻。


全軍掛像英模由8位增至10位,新增兩位時代英雄,致敬!


張超

比起這些前輩英模,生於1986年8月的張超,如果還活著,也不過年僅32歲。然而,很可惜,2016年,這位海軍少校就犧牲了。


全軍掛像英模由8位增至10位,新增兩位時代英雄,致敬!


1986年出生於湖南嶽陽的張超,畢業於長春空軍航空大學,生前系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殲-15艦載機一級飛行員。

2016年4月27日,張超駕駛的艦載戰鬥機在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急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杆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之後,被追授“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稱號。

張超的家屬隨軍不久,孩子還不滿2歲,最需要的是生活、工作穩定。然而,張超選擇了繼續飛行。壯烈犧牲之後不久,張超的妻子張亞接受採訪時說,她有時夢見張超蹲在地上哭,說“怎麼可能,不可能,我還沒有上艦……”

包含有林俊德、張超的,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統一印製的10位掛像英模畫像,近期將陸續下發至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連級以上單位。

軍委政治工作部下發通知,要求旅團級單位統一組織畫像懸掛工作,對連級單位俱樂部、軍史場館、文化活動中心、文化長廊等場所的懸掛作出了規範和明確。通知強調,懸掛畫像時要專門安排時間進行集中教育,組織官兵重溫英模事蹟,學習英模精神。要結合部隊主題教育和經常性思想教育,廣泛開展“學英雄光輝事蹟、走英雄成長道路”群眾性學習實踐活動,引導官兵傳承紅色基因、聚力練兵備戰,自覺擔當起新時代軍隊使命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