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把學法看成唯一的興趣,就會成功

六祖壇經 安祥禪 安祥禪 2017-09-13

只要把學法看成唯一的興趣,就會成功

行,就是實行、實踐,去做才會有結果,才會成功。所謂“行者常至,為者常成”,一切的創新、發明,都是做出來的結果。你若是隻說不做,怎麼可能有成呢?

學法是唯一的興趣

我常說:“學法不難,你只要把學法看成唯一的興趣,就會成功。”對自己的工作,不管有沒有興趣,你都得做,人是活在責任義務裡,不工作怎麼行呢?你有了家庭、孩子,不管你願不願意,你都得照顧,那是你的責任嘛!

除了責任以外,你如果還有時間,還有別的興趣──有人喜歡下圍棋,有人喜歡打保齡球……有的人興趣更多,喜歡美術、書法、唱歌、跳舞、游泳、打棒球……那表示他的精力很旺盛。假如有一個人,他把學禪當作他唯一的興趣,學禪就可以使他改變氣質、改變心態,感覺很舒暢、很自在,沒有任何興趣可以取代,那他這一生就能成佛。什麼是“上上根器”?這個就是,“上上根器”就是他有心力、有意志力,他能夠全身心、全感情、全理智的投入。

所以“行”就是去做,而且是恆常不斷地做。有些會友有時間就抄寫老師的講詞,越抄精神越好,安祥度加深。有人打電話問我:“老師啊!這件事我很難理解!”我說:“我也不知道,你做了,你就有體會,這與我無關;你如果不做,就不會有這種感受。”所以“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知道了而不去做,那和不知道有什麼兩樣呢?

修行,保持安祥的唯一要領就是“不著相”,注意自己的責任、義務,應該做的就去做,那不會影響安祥;如果不該想的你去想,安祥遭到了破壞,它就消失了。

常見自己過

“行”可以從近處、小處著手,有些人眼高手低地說:“我要救蒼生於水深火熱。”愛說笑!你沒有那個力量,你不如從救自己做起。我記得幾年前,我把《六祖壇經》摘錄了一段,現在已譜成安祥禪曲了: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你要學道的話,沒有什麼妨礙,你昨天怎麼過,今天還是怎麼過,過去吃什麼,現在還是吃什麼,無須改變,沒有關係的。

“常見自己過,與道即相當”──學道要常見自己的錯誤,不要挑剔別人的毛病,你常說別人的不是,會給你自己帶來煩惱;如果常常發現自己不對、改正自己的錯誤,自己便會減少煩惱,丟掉一個錯誤,就減少一分煩惱;你發現別人一個錯誤,你就增加一分煩惱,你發現所有的人都錯,那你煩惱大了,簡直就活不下去了。

“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把一切是是非非的心都去掉,煩惱就沒有了。你很多年沒有反省,累積的錯誤沒有消除,煩惱一大堆。你如果老早把錯誤改正的話,既不耽誤你的工作,也不影響你的正常人生,你何必自尋煩惱呢?

力行杜漏

我們修學安祥禪,雖然不講戒定慧、貪嗔痴,不制定很多戒條,但我認為只要做到“不可告人之事,斷然不為”,這個就足夠了。

曾經有人對我說:“老師啊!安祥真難保持!”我說:“你會不會生氣?”他說:“會!”我說:“生氣,怎麼能保有安祥呢?在《杜漏》歌詞裡講:‘怒火能燒功德林’,你知道了,就不應該生氣才是。你叫我老師,就要如說而行──我怎麼說,你就怎麼做。你照著我的話去做,若是吃了虧,你可以向我抗議。你沒有依照我的話去做,你也不必叫我老師了,你叫老師幹什麼呢?”

你們回想一下,當你生了氣以後,照照鏡子看,你的相貌都改變了,身上也好像加重了東西,走起路來,絕不會輕飄飄的,而且呼吸粗濁,吃飯沒有味道,說話不對勁,看什麼都不順眼,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那多難過啊!

生氣、發怒,會使生命力立刻降低,對自己、對別人都沒有好處。生氣能改變什麼?什麼也不能改變;不如注重調和,保持安祥,發揮佛性,學習包容,去掉個性,不和任何人作對;只要自己心態能夠改變,外在的一切就會跟著改變。我這樣說,是實在話,一點都不誇張,你自己改變了多少,就會發覺別人變了多少。你用安祥心態去看當初你所討厭的人,看起來也變得很可愛、不討厭了,做了就會知道。所以“行”是很重要的。

(選自耕雲先生《信願行證——修行成佛的四個指標》,1992年,臺北)

只要把學法看成唯一的興趣,就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