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天下十四州,漢室宗親佔據半壁江山為何卻挽不回敗亡的命運?

劉璋 劉虞 漢獻帝 劉表 劉繇 流雲天下 2018-12-02

東漢時期天下一共設立包括司州(類似直轄之意)兗州,豫州,徐州,青州,涼州,雍州,幷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在內的十四州(原本是十三州,興平元年也就是194年從涼州分出雍州,雍州包括部分涼州之地和長安以及附近的三輔之地),自劉焉提出改刺史為州牧極大的增加了一州之牧的權柄後,一段時期之內州牧和刺史是並存的。熟悉三國曆史的都知道自從184年黃巾起義後,經過董卓進京亂政和遷都長安之後,漢室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威儀蕩然無存,一直到日後漢獻帝東歸曹操迎天子定都許都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室依然日益衰微直至曹丕代漢後天下三分。

漢末天下十四州,漢室宗親佔據半壁江山為何卻挽不回敗亡的命運?

大漢的江山為何這樣一次次淪為權臣之手?作為劉姓的漢室宗親當時又在哪裡?漢室宗親手中難道就沒有掌握足夠的力量可以匡扶漢室?其實並非如此,其中有一人很有希望可以成為漢室的希望,此人就是幽州牧劉虞。當時天下實力派的漢室宗親中就屬劉虞和漢獻帝的血緣關係最近了(劉虞是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劉虞此人不僅對漢室極為忠心(漢獻帝被迫遷都後袁紹想擁立他為帝被他拒絕),而且實力不弱,董卓死後漢獻帝曾“增虞封邑,督六州之事”(六州可能是兗州徐州豫州揚州涼州和司州,因為劉虞死於193年當時還沒有雍州,公孫瓚是“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名義上劉虞的實力是最強的。

漢末天下十四州,漢室宗親佔據半壁江山為何卻挽不回敗亡的命運?

可惜的是劉虞卻在和公孫瓚的爭鬥中敗亡,漢室少了一位肱骨之臣。然而除了劉虞之外,漢室宗親手中掌握的實力其實並不弱:十三州中地盤最大的是益州,揚州和荊州,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三州地處南方而且是連稱一片,加起來幾乎佔據了十四州一半的地盤。撇開死於193年的幽州牧劉虞和死於192年的兗州刺史劉岱不算,漢室宗親掌握的實力在195和196年期間達到最大,當時荊州牧是劉表,益州牧是劉璋,揚州刺史是劉繇,劉備在陶謙三讓徐州後也在這一時期自領徐州牧,天下地盤最大的三個州加上劉備手中起碼有半個徐州,漢末天下十四州,漢室宗親可以說是佔據了半壁江山足可以和各路諸侯抗衡,可是為何卻仍然挽不回敗亡的命運?原因說起來其實很簡單。

漢末天下十四州,漢室宗親佔據半壁江山為何卻挽不回敗亡的命運?

第一,除了劉虞之外,其他人和漢獻帝的血緣關係其實隔得很遠,一直要追溯到漢景帝甚至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身上,比如劉表和劉璋都是漢景帝第四子魯恭王劉餘之後,劉備自稱的也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岱則是劉邦庶長子齊悼惠王劉肥之後隔得更遠;這些實力派的諸侯雖然頭上頂著漢室宗親的帽子,但是血緣關係如此之遠,對漢室的歸屬感未必真有那麼強!

漢末天下十四州,漢室宗親佔據半壁江山為何卻挽不回敗亡的命運?

第二,這幾人私心都比較重,最為明顯的當屬劉焉和劉璋父子。漢末天下大亂其實劉焉是要負上一定責任的,漢靈帝之所以“廢史立牧”就是出自於劉焉的建議,劉焉提出此建議的目的是在於自己想得到一州之牧的地位,“廢史立牧”使得州牧的權柄更大,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群雄割據的局面。劉焉劉璋父子經驗益州二十餘年,益州幾乎成了半獨立王國,眼裡只有自己的利益哪還有匡扶漢室之心?這一點包括劉表劉備在內其實也不例外。

漢末天下十四州,漢室宗親佔據半壁江山為何卻挽不回敗亡的命運?

第三,心繫漢室是一回事,有私心是一回事,在天下紛紛的亂世中有沒能力又是另外一回事:孫策平定江東憑藉幾千兵力就能擊敗劉繇;劉表從他匹馬南下安定荊州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其實不差,只是固步自封缺乏雄心,官渡之戰他本可以分一杯羹卻裹足不前;劉璋比起其父劉焉更是不如,演義中煮酒論英雄時曹操的評價其實很能說明問題: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劉季玉,可為英雄乎?”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一句話即便他們有匡扶漢室之心也無匡扶漢室之能!

不過三分天下劉備有其一,也算是漢室的延續了。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請勿抄襲,抄襲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