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規模“海歸潮”來襲,去年近52萬人!國家發佈新政 海歸落戶北上廣深或更輕鬆

章曉曾就讀於美國的一所常青藤名校,畢業後她放棄了在美國工作的機會,選擇直接回國,進入一家世界500強公司上班。剛回國時,總會有人問她,美國不好嗎?為什麼選擇回國?面對這樣的疑問,她總是一帶而過。

章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國外的月亮沒有比國內的圓。在國外,黃種人沒有天時、地理、人和等有利因素,職場“天花板”很高,職業生涯的發展沒有比國內快,因此她選擇回國。“出國留學,冷暖自知,“她笑著說。

其實,像章曉一樣這樣選擇回國的留學生不在少數。根據教育部的統計,2018年度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51.94萬人,首度突破50萬人,創改革開放以來最高。其中,國家公派2.53萬人,單位公派2.65萬人,自費留學46.76萬人。留學回國總人數比2017年增加3.85萬人,增長了8.00%。從改革開放至2018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71萬人。

顯然,新一輪的“歸國潮”已經到來。那麼,回國之後,海歸們會選擇哪個城市生活呢?在這一次“歸國潮”中,各個城市又是如何吸引留學生呢?

北上廣深備受青睞

作為特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有著其他城市無可比擬的優勢,深受留學生的歡迎。獵聘《2018年海外留學生歸國趨勢報告》顯示,2018年北上廣深的海歸人才總佔比達到46%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超過36%的海歸人才聚集在上海和北京。

記者調查發現,從事的行業、天氣、社交圈、物價等因素都影響著留學生的決定。金融業的海歸選擇上海居多。王磊回國後從事金融行業,他對記者表示,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工作選擇比較多,沒多糾結就決定在上海發展。另外,他覺得上海比較洋氣,與紐約、倫敦等國際都市比較像,無需經歷反向的文化衝突。

葉子在北京、上海、深圳都曾經待過一段時間,不過回國之後還是選擇上海。在她看來,北京的氣候太乾、冬天的空氣時好時壞,廣東的氣候偏潮溼,上海的氣候最舒服。再加上大部分朋友都在上海生活,她也選擇了上海。

不過,也有留學生對上海的高消費望而卻步。李一恆畢業後就選擇了深圳。“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對外地人比較包容。大型的企業多,工作機會也不少,最重要的物價和房價不像北京、上海那麼高,”她說。

“搶人”政策哪家強?

除了上文提及的因素以外,落戶政策也成為海歸們重點關注的焦點。諸多留學生放棄北京,就是因為其嚴格的落戶要求。李蘭對記者抱怨,北京落戶太難了,即使在北京工作都不一定能拿到戶口。因此,她選擇了上海作為回國後的第一站。

最大規模“海歸潮”來襲,去年近52萬人!國家發佈新政 海歸落戶北上廣深或更輕鬆

(請點擊圖片放大觀看)

對此,記者將四個城市的留學生落戶政策進行比較,發現北京與上海都有比較嚴格的落戶政策。北京每年都會對留學生落戶名額進行調控,對申報企業的要求也很嚴格,每個能夠落戶的企業一年只有2-3個名額。這就意味著即使留學生自身條件符合,也不一定能夠在第一時間落戶。此外,留學生必須在回國兩年內進行戶口申報,否則就無法落戶。

相比起北京,上海沒有落戶名額的調控,也沒有落戶時間的規定,只要求留學生回國之後第一份工作一定要在上海,且待業時間不能超過2年。換句話說,只要回國後不要遊手好閒的時間超過兩年,都有落戶的資格。不過,上海有薪資要求,根據學歷的不同,留學生每個月的社保基數必須高於上一年度上海市的職工社會平均工資1倍或者1.5倍。

與北京和上海比較,廣州和深圳的落戶政策就寬鬆很多,沒有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在廣州,留學生只要自身的學歷滿足要求,找一家廣州市的企事業單位,就可以落戶。而深圳呢,更為輕鬆,不管有沒有工作,只要有學士以上學位的留學生就可以擁有深圳戶口。

憑藉著寬鬆的落戶政策,廣州和深圳在搶人方面收穫頗豐。數據顯示,2018年廣州、深圳的人口分別比上年淨增 40.60 萬人和 49.83 萬人,名列全國前兩位。

隨著國家發改委發文提出超大特城市要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的新政,北、上、廣、深等城市的搶人大戰必定會更激烈。屆時不知上海與北京是否會放鬆關於留學人員的落戶政策,吸引更多海歸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