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下崗工人,為了討生活賣起鴨脖,誰也沒想到她一年收入12億

柳先說 柳先說 2017-10-05

41歲下崗工人,為了討生活賣起鴨脖,誰也沒想到她一年收入12億

1951年10月,徐桂芬出生在江西南昌,兄弟姐妹八個,徐桂芬排行老四,好在父親在蔬菜公司任職,肉雖然沒有,蔬菜還是管夠的。

17歲花季之年,她下放到農村插隊落戶當農民,種過田,插過秧,幾乎幹遍了所有的農活,在偏僻落後的小山村一呆就是5年。

剛回南昌時,徐桂芬工作沒有著落,生活極為寒苦,但她是個能吃苦的人,那段時間,徐桂芬曾給人帶過小孩,到工廠做過臨時工,甚至幹過搬運工。

1976,因父親單位補員,徐桂芬有了第一份固定工作——分配到蔬菜公司下屬一個菜市場當營業員。

當時,徐桂芬所在的食品公司因效益連續下滑,開始大規模裁員。在3月份的下崗名單裡,徐桂芬看見了自己的名字。雖然在這之前也有一些預感,可在得知下崗的那一刻,徐桂芬還是驚呆了,她的心裡就像灌了鉛一樣沉重。就這樣,41歲的徐桂芬下崗了。

徐桂芬說,自己在艱苦環境下,這些年來磨練出的堅強意志讓她有了重頭來過的信心,“下崗並不可怕。我想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徐桂芬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她從小生意做起。“那時什麼生意能賺錢我都會去做。”徐桂芬回憶起創業之初的情景仍歷歷在目,“最早做的是加工肉皮的生意。我每天天沒亮就到市場上收購肉皮,運回家後用開水煮,再颳去油脂,用冷水浸泡後晾晒。記得那是在寒冬臘月,水特別冷,手泡在刺骨的冷水裡疼得鑽心,10根手指凍得像胡蘿蔔樣粗……以後我又加工香腸、絞餡子肉、賣拆骨肉。”

41歲下崗工人,為了討生活賣起鴨脖,誰也沒想到她一年收入12億

1993年2月,徐桂芬用全部家當在繩金塔附近創辦了南昌“煌上煌烤禽社”,烤禽社面積不過二三十平方米,員工也只有兩三人。

徐桂芬做的滷菜口味符合南昌人嗜辣的習慣,因此在開張的近半年時間裡烤禽社生意一直不錯。

那時南昌的滷菜店已有很多家,相互之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在煌上煌烤禽社附近就開了好幾家滷菜店。徐桂芬意識到,自己的店應該推出獨家的拳頭產品才能吸引更多的顧客,才能在競爭中取勝。

1993年夏,徐桂芬遠赴浙江、廣東等地,登門求教技術精湛的滷菜師傅和技術名家,請他們傳授配料祕方和烹調技法。回到南昌後,她作出一個選擇———把醬鴨作為煌上煌烤禽社的主打產品。

免費品嚐這招以前還沒有哪家滷菜店做過,徐桂芬的做法不但完善了醬鴨的口味,還讓路人吃過後留下深刻印象,很快提高了醬鴨的知名度。

1998年,“煌上煌”連鎖店發展到130多家,銷售收入達到1350萬元,南昌市場佔有率超過80%,品種也發展到燒烤、滷製、煎炒、涼拌4大系列60多個。

煌上煌烤禽社在穩步發展,但僅憑煌上煌醬鴨這“一招鮮”不可能永遠“吃”遍天下,徐桂芬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在不斷開發烤滷熟食新品種的同時,徐桂芬還開始嘗試進入熟食產業的相關領域,利用多元化增強競爭力。

41歲下崗工人,為了討生活賣起鴨脖,誰也沒想到她一年收入12億

2016年,煌上煌全年營收12億元,公司市值高達120億元,徐桂芬全家身價也一舉突破70億。如今煌上煌在全國已經有3000多家連鎖店。

雖已年過花甲,可徐桂芬創業的壯志仍在凌雲:“我下一步追求的目標就是打造百年企業,再造一個煌上煌,把我們的煌上煌打造成中國的第一品牌,我們的具體目標是實現五個百,擴展省外100個省市區的市場,創造營業額100個億,打造1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進入中國餐飲100強,進入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為振興中華民族食品工作做出我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