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大結局分兩天播,不少網友吐槽怕爛尾,編劇曾這樣回覆

6月30日晚間,湖南衛視播出電視劇《少年派》的第39集和第40集。根據這部電視劇在各處正規影視劇資訊平臺標註的集數來看,當晚的第40集應該是最後的大結局。不過,依據湖南臺當晚的真實播出內容來看,《少年派》的最後大結局要留到了7月1日晚間。

《少年派》大結局分兩天播,不少網友吐槽怕爛尾,編劇曾這樣回覆

而7月1日晚間播出的大結局當中,才會正式給出林妙妙、錢三一、鄧小琪和江天昊四位考生的大學去向。今晚將會看到《少年派》以及《流淌的美好時光》的順利接檔。

但從之前網上根據小說劇透的內容,林妙妙、錢三一併未有所進展,這也讓不少觀眾揪心。這種結局大家也感到失落,結局本是美好的,這樣看來結局並不怎麼滿意。

不管網上的爆料的結局有多少種,林妙妙高考失利這一點確實是真的,撒謊翹課、上課不聽、下課不刷題。編劇最後讓她高考失利可能算是對所有學生的警告吧,畢竟在高考面前沒有人可以打馬虎眼,這或多或少會決定你的命運。

寫這本書的編者這樣回覆的“一個不美好的結局,才能讓更多人體會到真諦和成長,遺憾和不美好正是體現了現實的殘酷和成長”,結局本應該很幸福才能讓大家滿懷期待,如果按照小說這樣改編的話,那結果太令觀眾失望了,大家都期待著錢三一和林妙妙的感情有好的發展。看來要徹底崩潰了。

這部成長劇也面臨著中期,每一位孩子都會隨著家庭的變故產生不一樣的人生,也許通過重重考驗,才能真正的體會到成長的價值。

延伸閱讀:

《少年派》裡的中國家長,憑什麼要求孩子過得比你好?

《少年派》講述的是四個高中生和他們的父母在備戰高考過程中發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中二”少女林妙妙意外考入重點高中,在半軍事化管理的高中校園,掙脫媽媽王勝男掌控的她結交了三個好友:校花鄧小琪、學霸錢三一和體育特長生江天昊。生活於不同家庭模式裡的四個少年面對成長的變化甚至變故,分享、分擔著歡樂與煩惱。

高考和離婚雙重倒計時的重壓之下,林妙妙的青春期遭遇王勝男的更年期,矛盾衝突不斷升級。隱忍著父母名存實亡婚姻的錢三一卻羨慕林妙妙熱鬧的家庭;江天昊突遭父母企業破產,“小爺”成為送餐“小哥”;鄧小琪因為媽媽的祕密被曝光情緒一度跌入谷底,虛榮心被擊碎後也理解了母親的不易。

四個家庭各有笑淚,各有脆弱,也各有完滿。讀完小說會發現,六六表面寫青春期孩子的成長,實則通過孩子的視角記錄下成年人的每一步掙扎和妥協。“大孩子了,要讓著更年期婦女”“虛偽勢利實用主義的大人們”“喪偶式育兒,踐踏式仰望”……僅看小說的目錄,就已讓人忍俊不禁,進而撫卷沉思:成年人是比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成長的脆弱群體。

其實這一主題在六六作品中是一以貫之的,從《蝸居》中在江州從租房到終於買了蝸居的海萍,到《寶貝》中事業家庭兼顧的女強人靜波,再到《女不強大天不容》中從傳統媒體成功轉型的鄭雨晴,直到《少年派》中每個家庭中父母角色收穫曾經缺失的成長。六六本人的人設更是直到中年都未曾放慢成長的腳步,甚至跨度更大。

“我記得伏明霞當世界冠軍時才14歲,我爹媽總說你看看人家14歲在幹嗎,你14歲在幹嗎。其實是家長把他們的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是無憂無慮的,他們對未來的幻想也好、希望也好,是非常美好的,按照正常的步伐去做,不會都是世界冠軍,我們的爹媽也不是世界冠軍,可是他們不會過得比我們差。”六六成績不好,高考後成了安徽大學的委培生;畢業後赴新加坡,從家庭老師做起,不想找到了自己的優長,成了專業幼兒教師;閒暇時在網上寫作,不想竟成就編輯與作家事業;之後考取中歐商學院的EMBA碩士學位,畢業後竟然又對中醫產生了濃厚興趣,用三年時間讀完了中醫方面的碩士學位。她對自己未來的興趣點和方向並不確定,但時刻享受著投入這種不確定帶來的巨大收穫。

因為自己足夠優秀和自信,對兒子偶得的學業和前途她便十分淡定從容。“我覺得能夠混到一個好的中學的中等,我就是個普通人,幹自己喜歡的事業,有自己的特長,收入水平可以養家餬口,我做到了。偶得也做到了至少目前為止不差,那還怎樣?”因此,六六筆下便有了《少年派》中林妙妙這個可愛灑脫不焦慮的女生。

六六也坦承自己為兒子上學買了學區房,孩子畢業以後就把房子給賣了,因為那不是一個正常的生活環境,特別擁擠,每天早上堵車,小區裡的家長都打雞血一樣,這不是中國獨有的,全球都一樣。在美國好的學區,房價也貴、地稅也高,還是有家長不遺餘力地想把孩子送去。要進好的私立學校,更不僅僅是買房子的問題了,還跟家長的背景有極大關係。“什麼是孩子的起跑線?你是孩子的起跑線,你自己沒有混到精英,你想進好的私立學校幾乎沒有可能性。所以其實這個社會每一天都在考驗我們。但我不會把我的壓力轉嫁給孩子,因為我也沒什麼生活的壓力,不會像孩子們說的那樣,一隻鳥自己不想飛,就孵個蛋,讓孵出的小鳥去飛。我兒子跟我差不多,過得也沒什麼壓力的,沒有考學的壓力,因為他知道無論考哪個大學,他媽都覺得挺好的,我不就是安徽大學委培生嗎,我兒子只要考得比安徽大學委培生強一點兒,那就說明他比我進步了嘛。”

在《少年派》中,六六借林妙妙、鄧小琪、錢三一和江天昊四個家庭的故事提醒中國家長們:家長逼著孩子進步,首先要看看自己有沒有進步,你在這個社會上處於什麼樣的階層?你每天還在被老闆訓,你每天工作還覺得完成不了,你每一天都覺得活得很累,卻要求你的孩子過得比你好,你還沒解決自己的問題呢,你怎麼帶領孩子進步?

林妙妙的媽媽王勝男每天扛著很大的壓力,以致在教育問題上顯得喜怒無常,朝令夕改,簡直就是中國家長尤其是母親的典型代表。而六六剖析這一現象,確定地說,家長的壓力本質上並非來自孩子,而是自我壓力,是能力與希望、能力與慾望的不匹配。“如果成績不好,我過這樣的日子是很正常的,我就沒有什麼壓力;可是你成績不好,你還想過得好,或者是說你覺得看著周圍的這些生活環境啊,物價的上漲可是你又沒有能力提高自己的工資,你壓力就很大。所以我們生活在芸芸眾生中,感覺到壓力,就是因為我們的能力沒有跳脫常規。”你自己都不是精英,你憑什麼希望你孩子是精英啊,他也是你的種子結晶啊,你像什麼樣兒,他的基因不會逃脫這個範圍之外。

作為孩子的起跑線,六六想在《少年派》中對中國家長們說:養育是一場與過去的自己的遭遇戰,我們這一生,在有了孩子以後,是重新與我們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相處。“我們氣的,是當年的自己;我們忍耐的,是當年的自己;我們妥協的,是當年的自己。而最終,我們成長的,是現在的自己。”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海峽網 人民網 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