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

西漢自開國以來,就飽受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的侵擾。西漢初年,因國力微弱,百廢待興,自漢高祖劉邦直至景帝時期,對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一直採取“和親”政策——將漢皇室公主嫁給胡族部落首領,換取邊境的暫時和平。

"

西漢自開國以來,就飽受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的侵擾。西漢初年,因國力微弱,百廢待興,自漢高祖劉邦直至景帝時期,對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一直採取“和親”政策——將漢皇室公主嫁給胡族部落首領,換取邊境的暫時和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昭君出塞

說到和親,最出名的莫過於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種種原因,在宮中不受賞識。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朝晉見漢元帝,請求和親。漢元帝將本是普通宮女的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賜給呼韓邪單于為妻。王昭君嫁到匈奴後,傳播中原文化,維護匈漢關係,為匈漢邊境的和平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昭君出塞也成為後世人皆盡知的歷史故事。

在漢朝,還有一位和親公主,雖然名氣沒有王昭君大,但和親卻比王昭君早近70年。她50年如一日,致力於民族團結、融合,論能力、論貢獻都遠在王昭君之上,被稱為漢朝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之一。

她叫劉解憂,史稱解憂公主,又稱烏孫公主。

"

西漢自開國以來,就飽受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的侵擾。西漢初年,因國力微弱,百廢待興,自漢高祖劉邦直至景帝時期,對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一直採取“和親”政策——將漢皇室公主嫁給胡族部落首領,換取邊境的暫時和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昭君出塞

說到和親,最出名的莫過於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種種原因,在宮中不受賞識。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朝晉見漢元帝,請求和親。漢元帝將本是普通宮女的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賜給呼韓邪單于為妻。王昭君嫁到匈奴後,傳播中原文化,維護匈漢關係,為匈漢邊境的和平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昭君出塞也成為後世人皆盡知的歷史故事。

在漢朝,還有一位和親公主,雖然名氣沒有王昭君大,但和親卻比王昭君早近70年。她50年如一日,致力於民族團結、融合,論能力、論貢獻都遠在王昭君之上,被稱為漢朝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之一。

她叫劉解憂,史稱解憂公主,又稱烏孫公主。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解憂公主聰慧善良

1、罪臣之女,和親嫁西域

漢朝自實行和親政策以來,總體保持了邊境上的穩定,但以匈奴為主的邊夷部族,仍不時侵擾漢境。漢武帝即位後,重用衛青、霍去病等大將,對匈奴開展了幾次大規模的出擊,將匈奴趕往漠北,基本解除了匈奴自漢初以來對中原的威脅。

匈奴北逃後,並沒有死心,經常聯繫西域其他部族,伺機侵犯中原。為進一步鞏固戰果,漢武帝採納出使西域歸來的張騫的建議,與西域最強大的烏孫國聯盟,於公元前105年將侄子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嫁與烏孫國王獵驕縻,採取和親結盟、斷其右臂策略,聯手烏孫對抗匈奴。

但劉細君性情憂鬱,難以適應西域環境,丈夫獵驕縻年老,很快去世。按當地風俗,又嫁給獵驕縻的孫子軍須縻(官號岑陬),心情更加憂鬱,幾年後就病逝了。“昆莫(即獵驕縻)年老,語言不通,公主悲愁”。(《漢書·西域傳》)

"

西漢自開國以來,就飽受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的侵擾。西漢初年,因國力微弱,百廢待興,自漢高祖劉邦直至景帝時期,對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一直採取“和親”政策——將漢皇室公主嫁給胡族部落首領,換取邊境的暫時和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昭君出塞

說到和親,最出名的莫過於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種種原因,在宮中不受賞識。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朝晉見漢元帝,請求和親。漢元帝將本是普通宮女的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賜給呼韓邪單于為妻。王昭君嫁到匈奴後,傳播中原文化,維護匈漢關係,為匈漢邊境的和平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昭君出塞也成為後世人皆盡知的歷史故事。

在漢朝,還有一位和親公主,雖然名氣沒有王昭君大,但和親卻比王昭君早近70年。她50年如一日,致力於民族團結、融合,論能力、論貢獻都遠在王昭君之上,被稱為漢朝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之一。

她叫劉解憂,史稱解憂公主,又稱烏孫公主。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解憂公主聰慧善良

1、罪臣之女,和親嫁西域

漢朝自實行和親政策以來,總體保持了邊境上的穩定,但以匈奴為主的邊夷部族,仍不時侵擾漢境。漢武帝即位後,重用衛青、霍去病等大將,對匈奴開展了幾次大規模的出擊,將匈奴趕往漠北,基本解除了匈奴自漢初以來對中原的威脅。

匈奴北逃後,並沒有死心,經常聯繫西域其他部族,伺機侵犯中原。為進一步鞏固戰果,漢武帝採納出使西域歸來的張騫的建議,與西域最強大的烏孫國聯盟,於公元前105年將侄子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嫁與烏孫國王獵驕縻,採取和親結盟、斷其右臂策略,聯手烏孫對抗匈奴。

但劉細君性情憂鬱,難以適應西域環境,丈夫獵驕縻年老,很快去世。按當地風俗,又嫁給獵驕縻的孫子軍須縻(官號岑陬),心情更加憂鬱,幾年後就病逝了。“昆莫(即獵驕縻)年老,語言不通,公主悲愁”。(《漢書·西域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遠嫁西域的解憂公主

為鞏固漢烏聯盟,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又將原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烏孫國王軍須縻。“公主死,漢復以楚王戊之孫解憂為公主,妻岑陬”(《漢書·西域傳》)。

劉戊祖父劉交是漢高祖劉邦之弟,因功被封楚王,到劉戊已經是三代世襲。但劉戊因性情驕狂,行為放縱,因為犯錯被急於削藩的漢景帝藉機削去了兩個郡,從此心懷不滿,後來參加七國之亂,叛亂失敗自殺,家族從此衰落。

其孫女劉解憂作為罪臣之女,在貧困的家境中成長,養成了堅韌不屈、剛強潑辣的性格。作為皇室子孫,接到和親西域的詔令,她毅然告別了親友,踏上了人煙稀少、陌生而遙遠的西域之路。

"

西漢自開國以來,就飽受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的侵擾。西漢初年,因國力微弱,百廢待興,自漢高祖劉邦直至景帝時期,對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一直採取“和親”政策——將漢皇室公主嫁給胡族部落首領,換取邊境的暫時和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昭君出塞

說到和親,最出名的莫過於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種種原因,在宮中不受賞識。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朝晉見漢元帝,請求和親。漢元帝將本是普通宮女的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賜給呼韓邪單于為妻。王昭君嫁到匈奴後,傳播中原文化,維護匈漢關係,為匈漢邊境的和平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昭君出塞也成為後世人皆盡知的歷史故事。

在漢朝,還有一位和親公主,雖然名氣沒有王昭君大,但和親卻比王昭君早近70年。她50年如一日,致力於民族團結、融合,論能力、論貢獻都遠在王昭君之上,被稱為漢朝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之一。

她叫劉解憂,史稱解憂公主,又稱烏孫公主。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解憂公主聰慧善良

1、罪臣之女,和親嫁西域

漢朝自實行和親政策以來,總體保持了邊境上的穩定,但以匈奴為主的邊夷部族,仍不時侵擾漢境。漢武帝即位後,重用衛青、霍去病等大將,對匈奴開展了幾次大規模的出擊,將匈奴趕往漠北,基本解除了匈奴自漢初以來對中原的威脅。

匈奴北逃後,並沒有死心,經常聯繫西域其他部族,伺機侵犯中原。為進一步鞏固戰果,漢武帝採納出使西域歸來的張騫的建議,與西域最強大的烏孫國聯盟,於公元前105年將侄子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嫁與烏孫國王獵驕縻,採取和親結盟、斷其右臂策略,聯手烏孫對抗匈奴。

但劉細君性情憂鬱,難以適應西域環境,丈夫獵驕縻年老,很快去世。按當地風俗,又嫁給獵驕縻的孫子軍須縻(官號岑陬),心情更加憂鬱,幾年後就病逝了。“昆莫(即獵驕縻)年老,語言不通,公主悲愁”。(《漢書·西域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遠嫁西域的解憂公主

為鞏固漢烏聯盟,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又將原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烏孫國王軍須縻。“公主死,漢復以楚王戊之孫解憂為公主,妻岑陬”(《漢書·西域傳》)。

劉戊祖父劉交是漢高祖劉邦之弟,因功被封楚王,到劉戊已經是三代世襲。但劉戊因性情驕狂,行為放縱,因為犯錯被急於削藩的漢景帝藉機削去了兩個郡,從此心懷不滿,後來參加七國之亂,叛亂失敗自殺,家族從此衰落。

其孫女劉解憂作為罪臣之女,在貧困的家境中成長,養成了堅韌不屈、剛強潑辣的性格。作為皇室子孫,接到和親西域的詔令,她毅然告別了親友,踏上了人煙稀少、陌生而遙遠的西域之路。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漢武帝雄才大略

2、忍辱負重,柔肩擔使命

劉解憂和親之時,匈奴勢力開始復甦,烏孫作為西域強國,是匈奴極力籠絡的對象。烏孫國內對聯漢、還是聯匈也意見不一。匈奴此前已將一位公主嫁給烏孫國王軍須縻,封為左夫人,而劉解憂被封為右夫人,當地以左為大,劉解憂地位低下,誰能贏得國王的歡心,就意味著有更大的機會,拉近自己國家與烏孫的關係,兩個女人的爭鬥成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匈奴左夫人和烏孫國王同為北方民族,語言溝通、生活習俗等佔有先天優勢,很受國王寵愛,不久就生下了兒子泥縻,並立為王儲,而此時,匈奴又開始不時侵犯中原,並勝多敗少,烏孫國內親匈遠漢的聲音高漲,身負結盟重任的劉解憂心急如焚。

"

西漢自開國以來,就飽受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的侵擾。西漢初年,因國力微弱,百廢待興,自漢高祖劉邦直至景帝時期,對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一直採取“和親”政策——將漢皇室公主嫁給胡族部落首領,換取邊境的暫時和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昭君出塞

說到和親,最出名的莫過於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種種原因,在宮中不受賞識。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朝晉見漢元帝,請求和親。漢元帝將本是普通宮女的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賜給呼韓邪單于為妻。王昭君嫁到匈奴後,傳播中原文化,維護匈漢關係,為匈漢邊境的和平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昭君出塞也成為後世人皆盡知的歷史故事。

在漢朝,還有一位和親公主,雖然名氣沒有王昭君大,但和親卻比王昭君早近70年。她50年如一日,致力於民族團結、融合,論能力、論貢獻都遠在王昭君之上,被稱為漢朝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之一。

她叫劉解憂,史稱解憂公主,又稱烏孫公主。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解憂公主聰慧善良

1、罪臣之女,和親嫁西域

漢朝自實行和親政策以來,總體保持了邊境上的穩定,但以匈奴為主的邊夷部族,仍不時侵擾漢境。漢武帝即位後,重用衛青、霍去病等大將,對匈奴開展了幾次大規模的出擊,將匈奴趕往漠北,基本解除了匈奴自漢初以來對中原的威脅。

匈奴北逃後,並沒有死心,經常聯繫西域其他部族,伺機侵犯中原。為進一步鞏固戰果,漢武帝採納出使西域歸來的張騫的建議,與西域最強大的烏孫國聯盟,於公元前105年將侄子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嫁與烏孫國王獵驕縻,採取和親結盟、斷其右臂策略,聯手烏孫對抗匈奴。

但劉細君性情憂鬱,難以適應西域環境,丈夫獵驕縻年老,很快去世。按當地風俗,又嫁給獵驕縻的孫子軍須縻(官號岑陬),心情更加憂鬱,幾年後就病逝了。“昆莫(即獵驕縻)年老,語言不通,公主悲愁”。(《漢書·西域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遠嫁西域的解憂公主

為鞏固漢烏聯盟,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又將原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烏孫國王軍須縻。“公主死,漢復以楚王戊之孫解憂為公主,妻岑陬”(《漢書·西域傳》)。

劉戊祖父劉交是漢高祖劉邦之弟,因功被封楚王,到劉戊已經是三代世襲。但劉戊因性情驕狂,行為放縱,因為犯錯被急於削藩的漢景帝藉機削去了兩個郡,從此心懷不滿,後來參加七國之亂,叛亂失敗自殺,家族從此衰落。

其孫女劉解憂作為罪臣之女,在貧困的家境中成長,養成了堅韌不屈、剛強潑辣的性格。作為皇室子孫,接到和親西域的詔令,她毅然告別了親友,踏上了人煙稀少、陌生而遙遠的西域之路。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漢武帝雄才大略

2、忍辱負重,柔肩擔使命

劉解憂和親之時,匈奴勢力開始復甦,烏孫作為西域強國,是匈奴極力籠絡的對象。烏孫國內對聯漢、還是聯匈也意見不一。匈奴此前已將一位公主嫁給烏孫國王軍須縻,封為左夫人,而劉解憂被封為右夫人,當地以左為大,劉解憂地位低下,誰能贏得國王的歡心,就意味著有更大的機會,拉近自己國家與烏孫的關係,兩個女人的爭鬥成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匈奴左夫人和烏孫國王同為北方民族,語言溝通、生活習俗等佔有先天優勢,很受國王寵愛,不久就生下了兒子泥縻,並立為王儲,而此時,匈奴又開始不時侵犯中原,並勝多敗少,烏孫國內親匈遠漢的聲音高漲,身負結盟重任的劉解憂心急如焚。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劉解憂和丈夫

天無絕人之路,關鍵時刻轉機出現,烏孫國王軍須縻病危,因兒子太小,遺詔立堂弟翁歸縻(號肥王)繼位,按照風俗,匈奴公主和劉解憂又分別成了肥王的左、右夫人。

肥王對劉解憂極為寵愛,兩人相親相愛,先後生了三男兩女,劉解憂的地位越來越高。史載:“翁歸靡既立,號肥王,復尚楚主解憂,生三男兩女”(《漢書·西域傳》)。這期間,劉解憂充分利用丈夫的寵愛和信任,積極參與國事,經常到各部落視察民情,訪貧問苦;輔佐丈夫發展林業和農牧業生產,建立通商口岸,烏孫經濟快速發展,呈現出國富民強的興盛局面。

劉解憂的威望日益提升,周邊各國都為大漢公主的聰慧善良、體恤民情所折服,主動和烏孫、大漢交好。烏孫和大漢更是往來頻繁,關係越發密切,有力促進了邊境穩定。

"

西漢自開國以來,就飽受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的侵擾。西漢初年,因國力微弱,百廢待興,自漢高祖劉邦直至景帝時期,對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一直採取“和親”政策——將漢皇室公主嫁給胡族部落首領,換取邊境的暫時和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昭君出塞

說到和親,最出名的莫過於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種種原因,在宮中不受賞識。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朝晉見漢元帝,請求和親。漢元帝將本是普通宮女的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賜給呼韓邪單于為妻。王昭君嫁到匈奴後,傳播中原文化,維護匈漢關係,為匈漢邊境的和平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昭君出塞也成為後世人皆盡知的歷史故事。

在漢朝,還有一位和親公主,雖然名氣沒有王昭君大,但和親卻比王昭君早近70年。她50年如一日,致力於民族團結、融合,論能力、論貢獻都遠在王昭君之上,被稱為漢朝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之一。

她叫劉解憂,史稱解憂公主,又稱烏孫公主。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解憂公主聰慧善良

1、罪臣之女,和親嫁西域

漢朝自實行和親政策以來,總體保持了邊境上的穩定,但以匈奴為主的邊夷部族,仍不時侵擾漢境。漢武帝即位後,重用衛青、霍去病等大將,對匈奴開展了幾次大規模的出擊,將匈奴趕往漠北,基本解除了匈奴自漢初以來對中原的威脅。

匈奴北逃後,並沒有死心,經常聯繫西域其他部族,伺機侵犯中原。為進一步鞏固戰果,漢武帝採納出使西域歸來的張騫的建議,與西域最強大的烏孫國聯盟,於公元前105年將侄子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嫁與烏孫國王獵驕縻,採取和親結盟、斷其右臂策略,聯手烏孫對抗匈奴。

但劉細君性情憂鬱,難以適應西域環境,丈夫獵驕縻年老,很快去世。按當地風俗,又嫁給獵驕縻的孫子軍須縻(官號岑陬),心情更加憂鬱,幾年後就病逝了。“昆莫(即獵驕縻)年老,語言不通,公主悲愁”。(《漢書·西域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遠嫁西域的解憂公主

為鞏固漢烏聯盟,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又將原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烏孫國王軍須縻。“公主死,漢復以楚王戊之孫解憂為公主,妻岑陬”(《漢書·西域傳》)。

劉戊祖父劉交是漢高祖劉邦之弟,因功被封楚王,到劉戊已經是三代世襲。但劉戊因性情驕狂,行為放縱,因為犯錯被急於削藩的漢景帝藉機削去了兩個郡,從此心懷不滿,後來參加七國之亂,叛亂失敗自殺,家族從此衰落。

其孫女劉解憂作為罪臣之女,在貧困的家境中成長,養成了堅韌不屈、剛強潑辣的性格。作為皇室子孫,接到和親西域的詔令,她毅然告別了親友,踏上了人煙稀少、陌生而遙遠的西域之路。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漢武帝雄才大略

2、忍辱負重,柔肩擔使命

劉解憂和親之時,匈奴勢力開始復甦,烏孫作為西域強國,是匈奴極力籠絡的對象。烏孫國內對聯漢、還是聯匈也意見不一。匈奴此前已將一位公主嫁給烏孫國王軍須縻,封為左夫人,而劉解憂被封為右夫人,當地以左為大,劉解憂地位低下,誰能贏得國王的歡心,就意味著有更大的機會,拉近自己國家與烏孫的關係,兩個女人的爭鬥成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匈奴左夫人和烏孫國王同為北方民族,語言溝通、生活習俗等佔有先天優勢,很受國王寵愛,不久就生下了兒子泥縻,並立為王儲,而此時,匈奴又開始不時侵犯中原,並勝多敗少,烏孫國內親匈遠漢的聲音高漲,身負結盟重任的劉解憂心急如焚。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劉解憂和丈夫

天無絕人之路,關鍵時刻轉機出現,烏孫國王軍須縻病危,因兒子太小,遺詔立堂弟翁歸縻(號肥王)繼位,按照風俗,匈奴公主和劉解憂又分別成了肥王的左、右夫人。

肥王對劉解憂極為寵愛,兩人相親相愛,先後生了三男兩女,劉解憂的地位越來越高。史載:“翁歸靡既立,號肥王,復尚楚主解憂,生三男兩女”(《漢書·西域傳》)。這期間,劉解憂充分利用丈夫的寵愛和信任,積極參與國事,經常到各部落視察民情,訪貧問苦;輔佐丈夫發展林業和農牧業生產,建立通商口岸,烏孫經濟快速發展,呈現出國富民強的興盛局面。

劉解憂的威望日益提升,周邊各國都為大漢公主的聰慧善良、體恤民情所折服,主動和烏孫、大漢交好。烏孫和大漢更是往來頻繁,關係越發密切,有力促進了邊境穩定。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解憂公主體察民情

3、臨危不懼,奮力挽狂瀾

劉解憂的威望和烏孫的親漢之舉,激奴了匈奴。為斷絕匈漢聯盟,匈奴發兵攻打烏孫,並佔領了烏孫的車延、惡師等地,威逼烏孫交出解憂公主。“匈奴復連發大兵侵擊烏孫,取車延、惡師地,收人民去,使使謂烏孫趣持公主來,欲隔絕漢。”(《漢書·西域傳》)

面對嚴峻局勢,劉解憂臨危險不懼,充分發揮自己的政治智慧,一邊勸說烏孫王公大臣,珍惜漢烏聯盟,一邊和丈夫共同上書漢宣帝,請求漢帝出兵鎮壓匈奴,並說服丈夫徵發精兵五萬,烏、漢合力征討匈奴。

公元前71年,漢朝發兵15萬,兵分五路,與烏孫大軍共擊匈奴,匈奴聞風而逃,被早有準備的烏孫大軍半路截殺,匈奴軍死傷慘重,不僅生擒好幾個匈奴部落王,連匈奴壺衍鞮單于的叔、嫂、女兒都被俘虜。史載,“獲單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汗都尉、千長、騎將以下四萬級,馬牛羊驢橐(駱)駝七十餘萬頭,烏孫皆自取所虜獲” (《漢書·西域傳》),一舉收回了被匈奴侵奪的土地。

"

西漢自開國以來,就飽受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的侵擾。西漢初年,因國力微弱,百廢待興,自漢高祖劉邦直至景帝時期,對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一直採取“和親”政策——將漢皇室公主嫁給胡族部落首領,換取邊境的暫時和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昭君出塞

說到和親,最出名的莫過於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種種原因,在宮中不受賞識。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朝晉見漢元帝,請求和親。漢元帝將本是普通宮女的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賜給呼韓邪單于為妻。王昭君嫁到匈奴後,傳播中原文化,維護匈漢關係,為匈漢邊境的和平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昭君出塞也成為後世人皆盡知的歷史故事。

在漢朝,還有一位和親公主,雖然名氣沒有王昭君大,但和親卻比王昭君早近70年。她50年如一日,致力於民族團結、融合,論能力、論貢獻都遠在王昭君之上,被稱為漢朝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之一。

她叫劉解憂,史稱解憂公主,又稱烏孫公主。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解憂公主聰慧善良

1、罪臣之女,和親嫁西域

漢朝自實行和親政策以來,總體保持了邊境上的穩定,但以匈奴為主的邊夷部族,仍不時侵擾漢境。漢武帝即位後,重用衛青、霍去病等大將,對匈奴開展了幾次大規模的出擊,將匈奴趕往漠北,基本解除了匈奴自漢初以來對中原的威脅。

匈奴北逃後,並沒有死心,經常聯繫西域其他部族,伺機侵犯中原。為進一步鞏固戰果,漢武帝採納出使西域歸來的張騫的建議,與西域最強大的烏孫國聯盟,於公元前105年將侄子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嫁與烏孫國王獵驕縻,採取和親結盟、斷其右臂策略,聯手烏孫對抗匈奴。

但劉細君性情憂鬱,難以適應西域環境,丈夫獵驕縻年老,很快去世。按當地風俗,又嫁給獵驕縻的孫子軍須縻(官號岑陬),心情更加憂鬱,幾年後就病逝了。“昆莫(即獵驕縻)年老,語言不通,公主悲愁”。(《漢書·西域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遠嫁西域的解憂公主

為鞏固漢烏聯盟,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又將原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烏孫國王軍須縻。“公主死,漢復以楚王戊之孫解憂為公主,妻岑陬”(《漢書·西域傳》)。

劉戊祖父劉交是漢高祖劉邦之弟,因功被封楚王,到劉戊已經是三代世襲。但劉戊因性情驕狂,行為放縱,因為犯錯被急於削藩的漢景帝藉機削去了兩個郡,從此心懷不滿,後來參加七國之亂,叛亂失敗自殺,家族從此衰落。

其孫女劉解憂作為罪臣之女,在貧困的家境中成長,養成了堅韌不屈、剛強潑辣的性格。作為皇室子孫,接到和親西域的詔令,她毅然告別了親友,踏上了人煙稀少、陌生而遙遠的西域之路。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漢武帝雄才大略

2、忍辱負重,柔肩擔使命

劉解憂和親之時,匈奴勢力開始復甦,烏孫作為西域強國,是匈奴極力籠絡的對象。烏孫國內對聯漢、還是聯匈也意見不一。匈奴此前已將一位公主嫁給烏孫國王軍須縻,封為左夫人,而劉解憂被封為右夫人,當地以左為大,劉解憂地位低下,誰能贏得國王的歡心,就意味著有更大的機會,拉近自己國家與烏孫的關係,兩個女人的爭鬥成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匈奴左夫人和烏孫國王同為北方民族,語言溝通、生活習俗等佔有先天優勢,很受國王寵愛,不久就生下了兒子泥縻,並立為王儲,而此時,匈奴又開始不時侵犯中原,並勝多敗少,烏孫國內親匈遠漢的聲音高漲,身負結盟重任的劉解憂心急如焚。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劉解憂和丈夫

天無絕人之路,關鍵時刻轉機出現,烏孫國王軍須縻病危,因兒子太小,遺詔立堂弟翁歸縻(號肥王)繼位,按照風俗,匈奴公主和劉解憂又分別成了肥王的左、右夫人。

肥王對劉解憂極為寵愛,兩人相親相愛,先後生了三男兩女,劉解憂的地位越來越高。史載:“翁歸靡既立,號肥王,復尚楚主解憂,生三男兩女”(《漢書·西域傳》)。這期間,劉解憂充分利用丈夫的寵愛和信任,積極參與國事,經常到各部落視察民情,訪貧問苦;輔佐丈夫發展林業和農牧業生產,建立通商口岸,烏孫經濟快速發展,呈現出國富民強的興盛局面。

劉解憂的威望日益提升,周邊各國都為大漢公主的聰慧善良、體恤民情所折服,主動和烏孫、大漢交好。烏孫和大漢更是往來頻繁,關係越發密切,有力促進了邊境穩定。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解憂公主體察民情

3、臨危不懼,奮力挽狂瀾

劉解憂的威望和烏孫的親漢之舉,激奴了匈奴。為斷絕匈漢聯盟,匈奴發兵攻打烏孫,並佔領了烏孫的車延、惡師等地,威逼烏孫交出解憂公主。“匈奴復連發大兵侵擊烏孫,取車延、惡師地,收人民去,使使謂烏孫趣持公主來,欲隔絕漢。”(《漢書·西域傳》)

面對嚴峻局勢,劉解憂臨危險不懼,充分發揮自己的政治智慧,一邊勸說烏孫王公大臣,珍惜漢烏聯盟,一邊和丈夫共同上書漢宣帝,請求漢帝出兵鎮壓匈奴,並說服丈夫徵發精兵五萬,烏、漢合力征討匈奴。

公元前71年,漢朝發兵15萬,兵分五路,與烏孫大軍共擊匈奴,匈奴聞風而逃,被早有準備的烏孫大軍半路截殺,匈奴軍死傷慘重,不僅生擒好幾個匈奴部落王,連匈奴壺衍鞮單于的叔、嫂、女兒都被俘虜。史載,“獲單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汗都尉、千長、騎將以下四萬級,馬牛羊驢橐(駱)駝七十餘萬頭,烏孫皆自取所虜獲” (《漢書·西域傳》),一舉收回了被匈奴侵奪的土地。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漢朝出擊匈奴

此後幾年,在劉解憂的積極斡旋下,烏孫軍乘勝反擊,又先後幾次大敗匈奴,終於將稱雄百年的匈奴擊潰,從此一蹶不振,徹底扭轉了漢弱匈強的局面,也奠定了烏孫在西域諸國的霸主地位。

4、再遇險境,智勇平叛亂

上天似乎有意考驗劉解憂,剛平定匈奴不幾年,情深恩愛的丈夫不幸去世。雖然生前確立其長子元貴縻為王儲,但上任丈夫軍須縻曾有遺詔:肥王去世後應把王位還給其匈奴夫人之子泥縻。烏孫貴族遵從前王遺言,擁立號稱狂王的泥縻繼位新國王。按照舊俗,劉解憂忍辱負重,只好又做了狂王的妻子,併為其生下一女。

狂王是匈奴外孫,性格殘暴無情,繼任後又暗通匈奴,且暴虐無道,朝政黑暗,烏孫全國上下怨聲載道。劉解憂辛苦創下的漢、烏聯盟隨時面臨瓦解風險。“狂王復尚楚主解憂,生一男鴟靡,不與主和,又暴惡失眾。”(《漢書》)

"

西漢自開國以來,就飽受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的侵擾。西漢初年,因國力微弱,百廢待興,自漢高祖劉邦直至景帝時期,對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一直採取“和親”政策——將漢皇室公主嫁給胡族部落首領,換取邊境的暫時和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昭君出塞

說到和親,最出名的莫過於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種種原因,在宮中不受賞識。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朝晉見漢元帝,請求和親。漢元帝將本是普通宮女的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賜給呼韓邪單于為妻。王昭君嫁到匈奴後,傳播中原文化,維護匈漢關係,為匈漢邊境的和平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昭君出塞也成為後世人皆盡知的歷史故事。

在漢朝,還有一位和親公主,雖然名氣沒有王昭君大,但和親卻比王昭君早近70年。她50年如一日,致力於民族團結、融合,論能力、論貢獻都遠在王昭君之上,被稱為漢朝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之一。

她叫劉解憂,史稱解憂公主,又稱烏孫公主。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解憂公主聰慧善良

1、罪臣之女,和親嫁西域

漢朝自實行和親政策以來,總體保持了邊境上的穩定,但以匈奴為主的邊夷部族,仍不時侵擾漢境。漢武帝即位後,重用衛青、霍去病等大將,對匈奴開展了幾次大規模的出擊,將匈奴趕往漠北,基本解除了匈奴自漢初以來對中原的威脅。

匈奴北逃後,並沒有死心,經常聯繫西域其他部族,伺機侵犯中原。為進一步鞏固戰果,漢武帝採納出使西域歸來的張騫的建議,與西域最強大的烏孫國聯盟,於公元前105年將侄子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嫁與烏孫國王獵驕縻,採取和親結盟、斷其右臂策略,聯手烏孫對抗匈奴。

但劉細君性情憂鬱,難以適應西域環境,丈夫獵驕縻年老,很快去世。按當地風俗,又嫁給獵驕縻的孫子軍須縻(官號岑陬),心情更加憂鬱,幾年後就病逝了。“昆莫(即獵驕縻)年老,語言不通,公主悲愁”。(《漢書·西域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遠嫁西域的解憂公主

為鞏固漢烏聯盟,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又將原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烏孫國王軍須縻。“公主死,漢復以楚王戊之孫解憂為公主,妻岑陬”(《漢書·西域傳》)。

劉戊祖父劉交是漢高祖劉邦之弟,因功被封楚王,到劉戊已經是三代世襲。但劉戊因性情驕狂,行為放縱,因為犯錯被急於削藩的漢景帝藉機削去了兩個郡,從此心懷不滿,後來參加七國之亂,叛亂失敗自殺,家族從此衰落。

其孫女劉解憂作為罪臣之女,在貧困的家境中成長,養成了堅韌不屈、剛強潑辣的性格。作為皇室子孫,接到和親西域的詔令,她毅然告別了親友,踏上了人煙稀少、陌生而遙遠的西域之路。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漢武帝雄才大略

2、忍辱負重,柔肩擔使命

劉解憂和親之時,匈奴勢力開始復甦,烏孫作為西域強國,是匈奴極力籠絡的對象。烏孫國內對聯漢、還是聯匈也意見不一。匈奴此前已將一位公主嫁給烏孫國王軍須縻,封為左夫人,而劉解憂被封為右夫人,當地以左為大,劉解憂地位低下,誰能贏得國王的歡心,就意味著有更大的機會,拉近自己國家與烏孫的關係,兩個女人的爭鬥成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匈奴左夫人和烏孫國王同為北方民族,語言溝通、生活習俗等佔有先天優勢,很受國王寵愛,不久就生下了兒子泥縻,並立為王儲,而此時,匈奴又開始不時侵犯中原,並勝多敗少,烏孫國內親匈遠漢的聲音高漲,身負結盟重任的劉解憂心急如焚。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劉解憂和丈夫

天無絕人之路,關鍵時刻轉機出現,烏孫國王軍須縻病危,因兒子太小,遺詔立堂弟翁歸縻(號肥王)繼位,按照風俗,匈奴公主和劉解憂又分別成了肥王的左、右夫人。

肥王對劉解憂極為寵愛,兩人相親相愛,先後生了三男兩女,劉解憂的地位越來越高。史載:“翁歸靡既立,號肥王,復尚楚主解憂,生三男兩女”(《漢書·西域傳》)。這期間,劉解憂充分利用丈夫的寵愛和信任,積極參與國事,經常到各部落視察民情,訪貧問苦;輔佐丈夫發展林業和農牧業生產,建立通商口岸,烏孫經濟快速發展,呈現出國富民強的興盛局面。

劉解憂的威望日益提升,周邊各國都為大漢公主的聰慧善良、體恤民情所折服,主動和烏孫、大漢交好。烏孫和大漢更是往來頻繁,關係越發密切,有力促進了邊境穩定。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解憂公主體察民情

3、臨危不懼,奮力挽狂瀾

劉解憂的威望和烏孫的親漢之舉,激奴了匈奴。為斷絕匈漢聯盟,匈奴發兵攻打烏孫,並佔領了烏孫的車延、惡師等地,威逼烏孫交出解憂公主。“匈奴復連發大兵侵擊烏孫,取車延、惡師地,收人民去,使使謂烏孫趣持公主來,欲隔絕漢。”(《漢書·西域傳》)

面對嚴峻局勢,劉解憂臨危險不懼,充分發揮自己的政治智慧,一邊勸說烏孫王公大臣,珍惜漢烏聯盟,一邊和丈夫共同上書漢宣帝,請求漢帝出兵鎮壓匈奴,並說服丈夫徵發精兵五萬,烏、漢合力征討匈奴。

公元前71年,漢朝發兵15萬,兵分五路,與烏孫大軍共擊匈奴,匈奴聞風而逃,被早有準備的烏孫大軍半路截殺,匈奴軍死傷慘重,不僅生擒好幾個匈奴部落王,連匈奴壺衍鞮單于的叔、嫂、女兒都被俘虜。史載,“獲單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汗都尉、千長、騎將以下四萬級,馬牛羊驢橐(駱)駝七十餘萬頭,烏孫皆自取所虜獲” (《漢書·西域傳》),一舉收回了被匈奴侵奪的土地。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漢朝出擊匈奴

此後幾年,在劉解憂的積極斡旋下,烏孫軍乘勝反擊,又先後幾次大敗匈奴,終於將稱雄百年的匈奴擊潰,從此一蹶不振,徹底扭轉了漢弱匈強的局面,也奠定了烏孫在西域諸國的霸主地位。

4、再遇險境,智勇平叛亂

上天似乎有意考驗劉解憂,剛平定匈奴不幾年,情深恩愛的丈夫不幸去世。雖然生前確立其長子元貴縻為王儲,但上任丈夫軍須縻曾有遺詔:肥王去世後應把王位還給其匈奴夫人之子泥縻。烏孫貴族遵從前王遺言,擁立號稱狂王的泥縻繼位新國王。按照舊俗,劉解憂忍辱負重,只好又做了狂王的妻子,併為其生下一女。

狂王是匈奴外孫,性格殘暴無情,繼任後又暗通匈奴,且暴虐無道,朝政黑暗,烏孫全國上下怨聲載道。劉解憂辛苦創下的漢、烏聯盟隨時面臨瓦解風險。“狂王復尚楚主解憂,生一男鴟靡,不與主和,又暴惡失眾。”(《漢書》)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劉解憂和丈夫

為杜絕後患,劉解憂再次施展自己的智慧和膽識,針對匈奴夫人與肥王所生之子烏就屠歷來對狂王不滿的現狀,聯合漢朝使者,設宴刺殺狂王。結果刺殺失誤,狂王負傷逃跑,烏就屠倉皇出逃。狂王的兒子細沈瘦發兵將劉解憂等人重重包圍,劉解憂團結烏孫軍民,沉著應對,雙方僵持了幾個月,終於等來漢朝救兵,沈細瘦退兵而去。

一波剛平,另一波又起。烏就屠逃走後,揚言聯合匈奴軍回國平亂,烏孫國中的親匈派也積極響應烏就屠,一輪大戰即將爆發。關鍵時刻,陪同劉解憂出嫁的侍女馮嫽挺身而出,冒著生命危險前往勸說烏就屠。

馮嫽雖為侍女,但史載其“能史書,習事,嘗持漢節為公主使,行賞賜於城郭諸國,敬信之,號曰馮夫人。”(《漢書》)此人有智有識,曾因出色的外交才能被漢帝委任為使者,代表漢朝在西域各國往來出使,深受各國敬重,被尊稱為馮夫人,後來嫁給烏孫國右大將(高級將領)為妻,和劉解憂情同姐妹。

"

西漢自開國以來,就飽受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的侵擾。西漢初年,因國力微弱,百廢待興,自漢高祖劉邦直至景帝時期,對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一直採取“和親”政策——將漢皇室公主嫁給胡族部落首領,換取邊境的暫時和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昭君出塞

說到和親,最出名的莫過於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種種原因,在宮中不受賞識。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朝晉見漢元帝,請求和親。漢元帝將本是普通宮女的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賜給呼韓邪單于為妻。王昭君嫁到匈奴後,傳播中原文化,維護匈漢關係,為匈漢邊境的和平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昭君出塞也成為後世人皆盡知的歷史故事。

在漢朝,還有一位和親公主,雖然名氣沒有王昭君大,但和親卻比王昭君早近70年。她50年如一日,致力於民族團結、融合,論能力、論貢獻都遠在王昭君之上,被稱為漢朝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之一。

她叫劉解憂,史稱解憂公主,又稱烏孫公主。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解憂公主聰慧善良

1、罪臣之女,和親嫁西域

漢朝自實行和親政策以來,總體保持了邊境上的穩定,但以匈奴為主的邊夷部族,仍不時侵擾漢境。漢武帝即位後,重用衛青、霍去病等大將,對匈奴開展了幾次大規模的出擊,將匈奴趕往漠北,基本解除了匈奴自漢初以來對中原的威脅。

匈奴北逃後,並沒有死心,經常聯繫西域其他部族,伺機侵犯中原。為進一步鞏固戰果,漢武帝採納出使西域歸來的張騫的建議,與西域最強大的烏孫國聯盟,於公元前105年將侄子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嫁與烏孫國王獵驕縻,採取和親結盟、斷其右臂策略,聯手烏孫對抗匈奴。

但劉細君性情憂鬱,難以適應西域環境,丈夫獵驕縻年老,很快去世。按當地風俗,又嫁給獵驕縻的孫子軍須縻(官號岑陬),心情更加憂鬱,幾年後就病逝了。“昆莫(即獵驕縻)年老,語言不通,公主悲愁”。(《漢書·西域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遠嫁西域的解憂公主

為鞏固漢烏聯盟,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又將原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烏孫國王軍須縻。“公主死,漢復以楚王戊之孫解憂為公主,妻岑陬”(《漢書·西域傳》)。

劉戊祖父劉交是漢高祖劉邦之弟,因功被封楚王,到劉戊已經是三代世襲。但劉戊因性情驕狂,行為放縱,因為犯錯被急於削藩的漢景帝藉機削去了兩個郡,從此心懷不滿,後來參加七國之亂,叛亂失敗自殺,家族從此衰落。

其孫女劉解憂作為罪臣之女,在貧困的家境中成長,養成了堅韌不屈、剛強潑辣的性格。作為皇室子孫,接到和親西域的詔令,她毅然告別了親友,踏上了人煙稀少、陌生而遙遠的西域之路。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漢武帝雄才大略

2、忍辱負重,柔肩擔使命

劉解憂和親之時,匈奴勢力開始復甦,烏孫作為西域強國,是匈奴極力籠絡的對象。烏孫國內對聯漢、還是聯匈也意見不一。匈奴此前已將一位公主嫁給烏孫國王軍須縻,封為左夫人,而劉解憂被封為右夫人,當地以左為大,劉解憂地位低下,誰能贏得國王的歡心,就意味著有更大的機會,拉近自己國家與烏孫的關係,兩個女人的爭鬥成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匈奴左夫人和烏孫國王同為北方民族,語言溝通、生活習俗等佔有先天優勢,很受國王寵愛,不久就生下了兒子泥縻,並立為王儲,而此時,匈奴又開始不時侵犯中原,並勝多敗少,烏孫國內親匈遠漢的聲音高漲,身負結盟重任的劉解憂心急如焚。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劉解憂和丈夫

天無絕人之路,關鍵時刻轉機出現,烏孫國王軍須縻病危,因兒子太小,遺詔立堂弟翁歸縻(號肥王)繼位,按照風俗,匈奴公主和劉解憂又分別成了肥王的左、右夫人。

肥王對劉解憂極為寵愛,兩人相親相愛,先後生了三男兩女,劉解憂的地位越來越高。史載:“翁歸靡既立,號肥王,復尚楚主解憂,生三男兩女”(《漢書·西域傳》)。這期間,劉解憂充分利用丈夫的寵愛和信任,積極參與國事,經常到各部落視察民情,訪貧問苦;輔佐丈夫發展林業和農牧業生產,建立通商口岸,烏孫經濟快速發展,呈現出國富民強的興盛局面。

劉解憂的威望日益提升,周邊各國都為大漢公主的聰慧善良、體恤民情所折服,主動和烏孫、大漢交好。烏孫和大漢更是往來頻繁,關係越發密切,有力促進了邊境穩定。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解憂公主體察民情

3、臨危不懼,奮力挽狂瀾

劉解憂的威望和烏孫的親漢之舉,激奴了匈奴。為斷絕匈漢聯盟,匈奴發兵攻打烏孫,並佔領了烏孫的車延、惡師等地,威逼烏孫交出解憂公主。“匈奴復連發大兵侵擊烏孫,取車延、惡師地,收人民去,使使謂烏孫趣持公主來,欲隔絕漢。”(《漢書·西域傳》)

面對嚴峻局勢,劉解憂臨危險不懼,充分發揮自己的政治智慧,一邊勸說烏孫王公大臣,珍惜漢烏聯盟,一邊和丈夫共同上書漢宣帝,請求漢帝出兵鎮壓匈奴,並說服丈夫徵發精兵五萬,烏、漢合力征討匈奴。

公元前71年,漢朝發兵15萬,兵分五路,與烏孫大軍共擊匈奴,匈奴聞風而逃,被早有準備的烏孫大軍半路截殺,匈奴軍死傷慘重,不僅生擒好幾個匈奴部落王,連匈奴壺衍鞮單于的叔、嫂、女兒都被俘虜。史載,“獲單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汗都尉、千長、騎將以下四萬級,馬牛羊驢橐(駱)駝七十餘萬頭,烏孫皆自取所虜獲” (《漢書·西域傳》),一舉收回了被匈奴侵奪的土地。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漢朝出擊匈奴

此後幾年,在劉解憂的積極斡旋下,烏孫軍乘勝反擊,又先後幾次大敗匈奴,終於將稱雄百年的匈奴擊潰,從此一蹶不振,徹底扭轉了漢弱匈強的局面,也奠定了烏孫在西域諸國的霸主地位。

4、再遇險境,智勇平叛亂

上天似乎有意考驗劉解憂,剛平定匈奴不幾年,情深恩愛的丈夫不幸去世。雖然生前確立其長子元貴縻為王儲,但上任丈夫軍須縻曾有遺詔:肥王去世後應把王位還給其匈奴夫人之子泥縻。烏孫貴族遵從前王遺言,擁立號稱狂王的泥縻繼位新國王。按照舊俗,劉解憂忍辱負重,只好又做了狂王的妻子,併為其生下一女。

狂王是匈奴外孫,性格殘暴無情,繼任後又暗通匈奴,且暴虐無道,朝政黑暗,烏孫全國上下怨聲載道。劉解憂辛苦創下的漢、烏聯盟隨時面臨瓦解風險。“狂王復尚楚主解憂,生一男鴟靡,不與主和,又暴惡失眾。”(《漢書》)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劉解憂和丈夫

為杜絕後患,劉解憂再次施展自己的智慧和膽識,針對匈奴夫人與肥王所生之子烏就屠歷來對狂王不滿的現狀,聯合漢朝使者,設宴刺殺狂王。結果刺殺失誤,狂王負傷逃跑,烏就屠倉皇出逃。狂王的兒子細沈瘦發兵將劉解憂等人重重包圍,劉解憂團結烏孫軍民,沉著應對,雙方僵持了幾個月,終於等來漢朝救兵,沈細瘦退兵而去。

一波剛平,另一波又起。烏就屠逃走後,揚言聯合匈奴軍回國平亂,烏孫國中的親匈派也積極響應烏就屠,一輪大戰即將爆發。關鍵時刻,陪同劉解憂出嫁的侍女馮嫽挺身而出,冒著生命危險前往勸說烏就屠。

馮嫽雖為侍女,但史載其“能史書,習事,嘗持漢節為公主使,行賞賜於城郭諸國,敬信之,號曰馮夫人。”(《漢書》)此人有智有識,曾因出色的外交才能被漢帝委任為使者,代表漢朝在西域各國往來出使,深受各國敬重,被尊稱為馮夫人,後來嫁給烏孫國右大將(高級將領)為妻,和劉解憂情同姐妹。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劉解憂

馮嫽以自己豐富的經驗智慧和才學膽識,剛柔並施,向烏就屠剖析利害關係,勸其歸順漢朝,“馮夫人說烏就屠,以漢兵方出,必見滅,不如降,烏就屠恐,曰:願得小號。”(《漢書》)烏就屠迫於種種壓力,最終回心轉意,提出只要漢朝封其一個稱號,就馬上退兵。

公元前53年,漢宣帝下詔,烏孫國一分為二,劉解憂之子元貴縻任大烏孫國王,烏就屠任小烏孫國王。一場干戈就此平息,烏孫國內和邊境隱患再次解除。

5、晚年思歸,功名垂青史

兩年後,劉解憂的長子元貴縻和幼子鴟縻相繼亡故,其孫星縻即位。年愈七十、年老多病的劉解憂上書漢帝,請求歸國。“元貴靡、鴟靡皆病死,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閔(憫)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漢書》)

"

西漢自開國以來,就飽受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的侵擾。西漢初年,因國力微弱,百廢待興,自漢高祖劉邦直至景帝時期,對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一直採取“和親”政策——將漢皇室公主嫁給胡族部落首領,換取邊境的暫時和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昭君出塞

說到和親,最出名的莫過於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種種原因,在宮中不受賞識。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朝晉見漢元帝,請求和親。漢元帝將本是普通宮女的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賜給呼韓邪單于為妻。王昭君嫁到匈奴後,傳播中原文化,維護匈漢關係,為匈漢邊境的和平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昭君出塞也成為後世人皆盡知的歷史故事。

在漢朝,還有一位和親公主,雖然名氣沒有王昭君大,但和親卻比王昭君早近70年。她50年如一日,致力於民族團結、融合,論能力、論貢獻都遠在王昭君之上,被稱為漢朝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和親公主之一。

她叫劉解憂,史稱解憂公主,又稱烏孫公主。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解憂公主聰慧善良

1、罪臣之女,和親嫁西域

漢朝自實行和親政策以來,總體保持了邊境上的穩定,但以匈奴為主的邊夷部族,仍不時侵擾漢境。漢武帝即位後,重用衛青、霍去病等大將,對匈奴開展了幾次大規模的出擊,將匈奴趕往漠北,基本解除了匈奴自漢初以來對中原的威脅。

匈奴北逃後,並沒有死心,經常聯繫西域其他部族,伺機侵犯中原。為進一步鞏固戰果,漢武帝採納出使西域歸來的張騫的建議,與西域最強大的烏孫國聯盟,於公元前105年將侄子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嫁與烏孫國王獵驕縻,採取和親結盟、斷其右臂策略,聯手烏孫對抗匈奴。

但劉細君性情憂鬱,難以適應西域環境,丈夫獵驕縻年老,很快去世。按當地風俗,又嫁給獵驕縻的孫子軍須縻(官號岑陬),心情更加憂鬱,幾年後就病逝了。“昆莫(即獵驕縻)年老,語言不通,公主悲愁”。(《漢書·西域傳》)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遠嫁西域的解憂公主

為鞏固漢烏聯盟,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又將原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烏孫國王軍須縻。“公主死,漢復以楚王戊之孫解憂為公主,妻岑陬”(《漢書·西域傳》)。

劉戊祖父劉交是漢高祖劉邦之弟,因功被封楚王,到劉戊已經是三代世襲。但劉戊因性情驕狂,行為放縱,因為犯錯被急於削藩的漢景帝藉機削去了兩個郡,從此心懷不滿,後來參加七國之亂,叛亂失敗自殺,家族從此衰落。

其孫女劉解憂作為罪臣之女,在貧困的家境中成長,養成了堅韌不屈、剛強潑辣的性格。作為皇室子孫,接到和親西域的詔令,她毅然告別了親友,踏上了人煙稀少、陌生而遙遠的西域之路。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漢武帝雄才大略

2、忍辱負重,柔肩擔使命

劉解憂和親之時,匈奴勢力開始復甦,烏孫作為西域強國,是匈奴極力籠絡的對象。烏孫國內對聯漢、還是聯匈也意見不一。匈奴此前已將一位公主嫁給烏孫國王軍須縻,封為左夫人,而劉解憂被封為右夫人,當地以左為大,劉解憂地位低下,誰能贏得國王的歡心,就意味著有更大的機會,拉近自己國家與烏孫的關係,兩個女人的爭鬥成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匈奴左夫人和烏孫國王同為北方民族,語言溝通、生活習俗等佔有先天優勢,很受國王寵愛,不久就生下了兒子泥縻,並立為王儲,而此時,匈奴又開始不時侵犯中原,並勝多敗少,烏孫國內親匈遠漢的聲音高漲,身負結盟重任的劉解憂心急如焚。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劉解憂和丈夫

天無絕人之路,關鍵時刻轉機出現,烏孫國王軍須縻病危,因兒子太小,遺詔立堂弟翁歸縻(號肥王)繼位,按照風俗,匈奴公主和劉解憂又分別成了肥王的左、右夫人。

肥王對劉解憂極為寵愛,兩人相親相愛,先後生了三男兩女,劉解憂的地位越來越高。史載:“翁歸靡既立,號肥王,復尚楚主解憂,生三男兩女”(《漢書·西域傳》)。這期間,劉解憂充分利用丈夫的寵愛和信任,積極參與國事,經常到各部落視察民情,訪貧問苦;輔佐丈夫發展林業和農牧業生產,建立通商口岸,烏孫經濟快速發展,呈現出國富民強的興盛局面。

劉解憂的威望日益提升,周邊各國都為大漢公主的聰慧善良、體恤民情所折服,主動和烏孫、大漢交好。烏孫和大漢更是往來頻繁,關係越發密切,有力促進了邊境穩定。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解憂公主體察民情

3、臨危不懼,奮力挽狂瀾

劉解憂的威望和烏孫的親漢之舉,激奴了匈奴。為斷絕匈漢聯盟,匈奴發兵攻打烏孫,並佔領了烏孫的車延、惡師等地,威逼烏孫交出解憂公主。“匈奴復連發大兵侵擊烏孫,取車延、惡師地,收人民去,使使謂烏孫趣持公主來,欲隔絕漢。”(《漢書·西域傳》)

面對嚴峻局勢,劉解憂臨危險不懼,充分發揮自己的政治智慧,一邊勸說烏孫王公大臣,珍惜漢烏聯盟,一邊和丈夫共同上書漢宣帝,請求漢帝出兵鎮壓匈奴,並說服丈夫徵發精兵五萬,烏、漢合力征討匈奴。

公元前71年,漢朝發兵15萬,兵分五路,與烏孫大軍共擊匈奴,匈奴聞風而逃,被早有準備的烏孫大軍半路截殺,匈奴軍死傷慘重,不僅生擒好幾個匈奴部落王,連匈奴壺衍鞮單于的叔、嫂、女兒都被俘虜。史載,“獲單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汗都尉、千長、騎將以下四萬級,馬牛羊驢橐(駱)駝七十餘萬頭,烏孫皆自取所虜獲” (《漢書·西域傳》),一舉收回了被匈奴侵奪的土地。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漢朝出擊匈奴

此後幾年,在劉解憂的積極斡旋下,烏孫軍乘勝反擊,又先後幾次大敗匈奴,終於將稱雄百年的匈奴擊潰,從此一蹶不振,徹底扭轉了漢弱匈強的局面,也奠定了烏孫在西域諸國的霸主地位。

4、再遇險境,智勇平叛亂

上天似乎有意考驗劉解憂,剛平定匈奴不幾年,情深恩愛的丈夫不幸去世。雖然生前確立其長子元貴縻為王儲,但上任丈夫軍須縻曾有遺詔:肥王去世後應把王位還給其匈奴夫人之子泥縻。烏孫貴族遵從前王遺言,擁立號稱狂王的泥縻繼位新國王。按照舊俗,劉解憂忍辱負重,只好又做了狂王的妻子,併為其生下一女。

狂王是匈奴外孫,性格殘暴無情,繼任後又暗通匈奴,且暴虐無道,朝政黑暗,烏孫全國上下怨聲載道。劉解憂辛苦創下的漢、烏聯盟隨時面臨瓦解風險。“狂王復尚楚主解憂,生一男鴟靡,不與主和,又暴惡失眾。”(《漢書》)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劉解憂和丈夫

為杜絕後患,劉解憂再次施展自己的智慧和膽識,針對匈奴夫人與肥王所生之子烏就屠歷來對狂王不滿的現狀,聯合漢朝使者,設宴刺殺狂王。結果刺殺失誤,狂王負傷逃跑,烏就屠倉皇出逃。狂王的兒子細沈瘦發兵將劉解憂等人重重包圍,劉解憂團結烏孫軍民,沉著應對,雙方僵持了幾個月,終於等來漢朝救兵,沈細瘦退兵而去。

一波剛平,另一波又起。烏就屠逃走後,揚言聯合匈奴軍回國平亂,烏孫國中的親匈派也積極響應烏就屠,一輪大戰即將爆發。關鍵時刻,陪同劉解憂出嫁的侍女馮嫽挺身而出,冒著生命危險前往勸說烏就屠。

馮嫽雖為侍女,但史載其“能史書,習事,嘗持漢節為公主使,行賞賜於城郭諸國,敬信之,號曰馮夫人。”(《漢書》)此人有智有識,曾因出色的外交才能被漢帝委任為使者,代表漢朝在西域各國往來出使,深受各國敬重,被尊稱為馮夫人,後來嫁給烏孫國右大將(高級將領)為妻,和劉解憂情同姐妹。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劉解憂

馮嫽以自己豐富的經驗智慧和才學膽識,剛柔並施,向烏就屠剖析利害關係,勸其歸順漢朝,“馮夫人說烏就屠,以漢兵方出,必見滅,不如降,烏就屠恐,曰:願得小號。”(《漢書》)烏就屠迫於種種壓力,最終回心轉意,提出只要漢朝封其一個稱號,就馬上退兵。

公元前53年,漢宣帝下詔,烏孫國一分為二,劉解憂之子元貴縻任大烏孫國王,烏就屠任小烏孫國王。一場干戈就此平息,烏孫國內和邊境隱患再次解除。

5、晚年思歸,功名垂青史

兩年後,劉解憂的長子元貴縻和幼子鴟縻相繼亡故,其孫星縻即位。年愈七十、年老多病的劉解憂上書漢帝,請求歸國。“元貴靡、鴟靡皆病死,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閔(憫)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漢書》)

西漢罪臣之女劉解憂:忍辱負重五十載,西域“和親”解國憂

劉解憂先後嫁給父子兄弟三人

漢宣帝感念她的卓越貢獻,馬上批准,並以極高的規格迎接和安置這位大漢功臣。大漠和親五十載,劉解憂帶著三個孫子終於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國,在長安度過了幸福安祥的最後兩年,於公元前49年溘然長逝。

五十載和親西域,雖不曾征戰沙場,但劉解憂——這個曾經的罪臣之女,以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為烏孫國的興盛發展、為西域各國的和平相處、為大漢制衡並最終平定匈奴、為促進民族團結,奉獻了畢生精力,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

和平穩定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劉解憂西域和親五十年,先後嫁給烏孫國父子兄弟三人,忍辱負重,不忘初心,以自己出色的智慧才能,穩定邊境,解除了西漢前期北方邊境變亂頻生的不安定局面,被稱“一人堪抵十萬兵”,為昭帝、宣帝時期維護邊境和平、實施休養生息政策、開創“昭宣中興”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後人稱劉解憂為西漢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和親公主,實在名不虛傳。

(參考史料:《漢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