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1944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沿兩條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一條是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盟軍採取“蛙跳”戰術,沿新幾內亞海岸千里躍進菲律賓;另一條是由尼米茲將軍指揮的中太平洋美軍採取“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12月,美軍即開始為實施硫黃島登陸戰役而進行航空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整74天,但效果欠佳。1945年2月14日,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第52特混艦隊開始向硫黃島挺進,以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師為主力的6萬餘登陸部隊乘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隨後跟進。自2月19日上午9時硫黃島戰役打響至3月26日結束,美軍先後投入總兵力約2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空軍飛機2000多架,持續作戰36天,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萬多人,最終奪佔硫黃島。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付出代價最高昂的戰役之一,美軍雖然取勝但損失慘重,其經驗教訓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1944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沿兩條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一條是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盟軍採取“蛙跳”戰術,沿新幾內亞海岸千里躍進菲律賓;另一條是由尼米茲將軍指揮的中太平洋美軍採取“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12月,美軍即開始為實施硫黃島登陸戰役而進行航空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整74天,但效果欠佳。1945年2月14日,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第52特混艦隊開始向硫黃島挺進,以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師為主力的6萬餘登陸部隊乘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隨後跟進。自2月19日上午9時硫黃島戰役打響至3月26日結束,美軍先後投入總兵力約2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空軍飛機2000多架,持續作戰36天,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萬多人,最終奪佔硫黃島。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付出代價最高昂的戰役之一,美軍雖然取勝但損失慘重,其經驗教訓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各方兵力:美國,70000,日本,22000

傷亡情況:美國,6,821陣亡,26,000受傷,日本,21800陣亡,200俘虜。

主要指揮官:霍蘭·史密斯,慄林忠道、西竹一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1944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沿兩條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一條是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盟軍採取“蛙跳”戰術,沿新幾內亞海岸千里躍進菲律賓;另一條是由尼米茲將軍指揮的中太平洋美軍採取“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12月,美軍即開始為實施硫黃島登陸戰役而進行航空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整74天,但效果欠佳。1945年2月14日,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第52特混艦隊開始向硫黃島挺進,以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師為主力的6萬餘登陸部隊乘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隨後跟進。自2月19日上午9時硫黃島戰役打響至3月26日結束,美軍先後投入總兵力約2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空軍飛機2000多架,持續作戰36天,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萬多人,最終奪佔硫黃島。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付出代價最高昂的戰役之一,美軍雖然取勝但損失慘重,其經驗教訓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各方兵力:美國,70000,日本,22000

傷亡情況:美國,6,821陣亡,26,000受傷,日本,21800陣亡,200俘虜。

主要指揮官:霍蘭·史密斯,慄林忠道、西竹一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成功做法

(一)周密計劃、充分準備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

勝利的前提

1944年10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接到攻佔硫黃

島的作戰指令後,立即展開工作,先是擬定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爾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戰前準備。

一是用較長時間進行航空和艦炮火力準備,以摧毀島上主要的防禦工事和機場。從1944年6月起,美軍艦載機和艦炮就開始轟炸硫黃島。8月起,美軍B -24戰略轟炸機第一次對硫黃島進行轟炸,以後平均每月出擊10次,並隨著登陸日的臨近而加大了轟炸力度。在戰役直接準備期間,僅在70天內就出動了戰略轟炸機2700架次,艦載機1000餘架次,投彈6800噸;5次艦炮射擊共發射各種炮彈2119萬發;在登陸日前3天的預先艦炮火力準備中,共投放炮彈7500噸;在登陸前實施2小時20分鐘的直接艦炮火力準備中,共發射炮彈3185萬發。如此猛烈的火力突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島嶼作戰中絕無僅有的。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1944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沿兩條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一條是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盟軍採取“蛙跳”戰術,沿新幾內亞海岸千里躍進菲律賓;另一條是由尼米茲將軍指揮的中太平洋美軍採取“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12月,美軍即開始為實施硫黃島登陸戰役而進行航空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整74天,但效果欠佳。1945年2月14日,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第52特混艦隊開始向硫黃島挺進,以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師為主力的6萬餘登陸部隊乘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隨後跟進。自2月19日上午9時硫黃島戰役打響至3月26日結束,美軍先後投入總兵力約2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空軍飛機2000多架,持續作戰36天,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萬多人,最終奪佔硫黃島。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付出代價最高昂的戰役之一,美軍雖然取勝但損失慘重,其經驗教訓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各方兵力:美國,70000,日本,22000

傷亡情況:美國,6,821陣亡,26,000受傷,日本,21800陣亡,200俘虜。

主要指揮官:霍蘭·史密斯,慄林忠道、西竹一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成功做法

(一)周密計劃、充分準備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

勝利的前提

1944年10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接到攻佔硫黃

島的作戰指令後,立即展開工作,先是擬定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爾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戰前準備。

一是用較長時間進行航空和艦炮火力準備,以摧毀島上主要的防禦工事和機場。從1944年6月起,美軍艦載機和艦炮就開始轟炸硫黃島。8月起,美軍B -24戰略轟炸機第一次對硫黃島進行轟炸,以後平均每月出擊10次,並隨著登陸日的臨近而加大了轟炸力度。在戰役直接準備期間,僅在70天內就出動了戰略轟炸機2700架次,艦載機1000餘架次,投彈6800噸;5次艦炮射擊共發射各種炮彈2119萬發;在登陸日前3天的預先艦炮火力準備中,共投放炮彈7500噸;在登陸前實施2小時20分鐘的直接艦炮火力準備中,共發射炮彈3185萬發。如此猛烈的火力突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島嶼作戰中絕無僅有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是出動飛機、潛艇突襲日本本土並封鎖航道,孤立硫黃島。硫黃島距日本本土較近,為防止日軍增援,美軍從登陸前3天開始,以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空襲日本本土,在2天時間內共出動轟炸機和戰鬥機2761架次,主要突擊飛機制造廠、機場和海軍基地等目標。同時,美軍在日本港灣內佈雷並實施海上封鎖。美軍還出動32艘潛艇,以3~6艘為一群分別展開於日本南部、琉球群島和呂宋海峽的各水道以及東海,擔任戰役偵察、封鎖港口與航道等任務。到美軍登陸時,硫黃島已陷於完全孤立,再沒有得到任何兵員及物資的補充。

三是進行充分的後勤保障準備。在這次戰役中,登陸部隊數量龐大,配有大量兵器,海上航渡也需要較長時間。為保證戰役需要,美軍為作戰部隊增加了作戰物資的配給。按人均計算,作戰物資比前幾次戰役增加了50%,達16噸之多;1945年2月8日~3月5日,27艘油船共運送27817萬桶燃油、71216萬加侖航空汽油和1015萬桶輕柴油;5艘飛機運輸艦共運送254架新飛機、65名駕駛員和空勤人員。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1944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沿兩條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一條是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盟軍採取“蛙跳”戰術,沿新幾內亞海岸千里躍進菲律賓;另一條是由尼米茲將軍指揮的中太平洋美軍採取“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12月,美軍即開始為實施硫黃島登陸戰役而進行航空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整74天,但效果欠佳。1945年2月14日,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第52特混艦隊開始向硫黃島挺進,以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師為主力的6萬餘登陸部隊乘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隨後跟進。自2月19日上午9時硫黃島戰役打響至3月26日結束,美軍先後投入總兵力約2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空軍飛機2000多架,持續作戰36天,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萬多人,最終奪佔硫黃島。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付出代價最高昂的戰役之一,美軍雖然取勝但損失慘重,其經驗教訓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各方兵力:美國,70000,日本,22000

傷亡情況:美國,6,821陣亡,26,000受傷,日本,21800陣亡,200俘虜。

主要指揮官:霍蘭·史密斯,慄林忠道、西竹一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成功做法

(一)周密計劃、充分準備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

勝利的前提

1944年10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接到攻佔硫黃

島的作戰指令後,立即展開工作,先是擬定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爾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戰前準備。

一是用較長時間進行航空和艦炮火力準備,以摧毀島上主要的防禦工事和機場。從1944年6月起,美軍艦載機和艦炮就開始轟炸硫黃島。8月起,美軍B -24戰略轟炸機第一次對硫黃島進行轟炸,以後平均每月出擊10次,並隨著登陸日的臨近而加大了轟炸力度。在戰役直接準備期間,僅在70天內就出動了戰略轟炸機2700架次,艦載機1000餘架次,投彈6800噸;5次艦炮射擊共發射各種炮彈2119萬發;在登陸日前3天的預先艦炮火力準備中,共投放炮彈7500噸;在登陸前實施2小時20分鐘的直接艦炮火力準備中,共發射炮彈3185萬發。如此猛烈的火力突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島嶼作戰中絕無僅有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是出動飛機、潛艇突襲日本本土並封鎖航道,孤立硫黃島。硫黃島距日本本土較近,為防止日軍增援,美軍從登陸前3天開始,以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空襲日本本土,在2天時間內共出動轟炸機和戰鬥機2761架次,主要突擊飛機制造廠、機場和海軍基地等目標。同時,美軍在日本港灣內佈雷並實施海上封鎖。美軍還出動32艘潛艇,以3~6艘為一群分別展開於日本南部、琉球群島和呂宋海峽的各水道以及東海,擔任戰役偵察、封鎖港口與航道等任務。到美軍登陸時,硫黃島已陷於完全孤立,再沒有得到任何兵員及物資的補充。

三是進行充分的後勤保障準備。在這次戰役中,登陸部隊數量龐大,配有大量兵器,海上航渡也需要較長時間。為保證戰役需要,美軍為作戰部隊增加了作戰物資的配給。按人均計算,作戰物資比前幾次戰役增加了50%,達16噸之多;1945年2月8日~3月5日,27艘油船共運送27817萬桶燃油、71216萬加侖航空汽油和1015萬桶輕柴油;5艘飛機運輸艦共運送254架新飛機、65名駕駛員和空勤人員。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投入絕對優勢的兵力兵器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基礎

1945年初,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連續攻島成功,日本已陷於日暮途窮的困境。然而,美軍並未因這種有利的戰略態勢而掉以輕心。考慮到攻島作戰具有背水攻堅的特殊性,數量、質量佔優勢的兵力兵器就成為戰役成功的基礎。當時駐守硫黃島日軍兵力2.3萬人,為確保兵力兵器的絕對優勢,美軍先後投入兩棲登陸部隊11萬餘人,加上海空軍和各種勤務保障部隊等總兵力達22萬人,美日兩軍作戰艦艇比例為800:12(67:1),飛機2000:40(50:1)。美軍在最初的突擊上陸中投入了1個軍的龐大兵力;第一梯隊營幾乎相當於1個師的兵力。登陸日第一天就有大約3萬人上了陸。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1944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沿兩條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一條是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盟軍採取“蛙跳”戰術,沿新幾內亞海岸千里躍進菲律賓;另一條是由尼米茲將軍指揮的中太平洋美軍採取“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12月,美軍即開始為實施硫黃島登陸戰役而進行航空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整74天,但效果欠佳。1945年2月14日,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第52特混艦隊開始向硫黃島挺進,以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師為主力的6萬餘登陸部隊乘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隨後跟進。自2月19日上午9時硫黃島戰役打響至3月26日結束,美軍先後投入總兵力約2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空軍飛機2000多架,持續作戰36天,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萬多人,最終奪佔硫黃島。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付出代價最高昂的戰役之一,美軍雖然取勝但損失慘重,其經驗教訓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各方兵力:美國,70000,日本,22000

傷亡情況:美國,6,821陣亡,26,000受傷,日本,21800陣亡,200俘虜。

主要指揮官:霍蘭·史密斯,慄林忠道、西竹一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成功做法

(一)周密計劃、充分準備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

勝利的前提

1944年10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接到攻佔硫黃

島的作戰指令後,立即展開工作,先是擬定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爾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戰前準備。

一是用較長時間進行航空和艦炮火力準備,以摧毀島上主要的防禦工事和機場。從1944年6月起,美軍艦載機和艦炮就開始轟炸硫黃島。8月起,美軍B -24戰略轟炸機第一次對硫黃島進行轟炸,以後平均每月出擊10次,並隨著登陸日的臨近而加大了轟炸力度。在戰役直接準備期間,僅在70天內就出動了戰略轟炸機2700架次,艦載機1000餘架次,投彈6800噸;5次艦炮射擊共發射各種炮彈2119萬發;在登陸日前3天的預先艦炮火力準備中,共投放炮彈7500噸;在登陸前實施2小時20分鐘的直接艦炮火力準備中,共發射炮彈3185萬發。如此猛烈的火力突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島嶼作戰中絕無僅有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是出動飛機、潛艇突襲日本本土並封鎖航道,孤立硫黃島。硫黃島距日本本土較近,為防止日軍增援,美軍從登陸前3天開始,以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空襲日本本土,在2天時間內共出動轟炸機和戰鬥機2761架次,主要突擊飛機制造廠、機場和海軍基地等目標。同時,美軍在日本港灣內佈雷並實施海上封鎖。美軍還出動32艘潛艇,以3~6艘為一群分別展開於日本南部、琉球群島和呂宋海峽的各水道以及東海,擔任戰役偵察、封鎖港口與航道等任務。到美軍登陸時,硫黃島已陷於完全孤立,再沒有得到任何兵員及物資的補充。

三是進行充分的後勤保障準備。在這次戰役中,登陸部隊數量龐大,配有大量兵器,海上航渡也需要較長時間。為保證戰役需要,美軍為作戰部隊增加了作戰物資的配給。按人均計算,作戰物資比前幾次戰役增加了50%,達16噸之多;1945年2月8日~3月5日,27艘油船共運送27817萬桶燃油、71216萬加侖航空汽油和1015萬桶輕柴油;5艘飛機運輸艦共運送254架新飛機、65名駕駛員和空勤人員。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投入絕對優勢的兵力兵器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基礎

1945年初,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連續攻島成功,日本已陷於日暮途窮的困境。然而,美軍並未因這種有利的戰略態勢而掉以輕心。考慮到攻島作戰具有背水攻堅的特殊性,數量、質量佔優勢的兵力兵器就成為戰役成功的基礎。當時駐守硫黃島日軍兵力2.3萬人,為確保兵力兵器的絕對優勢,美軍先後投入兩棲登陸部隊11萬餘人,加上海空軍和各種勤務保障部隊等總兵力達22萬人,美日兩軍作戰艦艇比例為800:12(67:1),飛機2000:40(50:1)。美軍在最初的突擊上陸中投入了1個軍的龐大兵力;第一梯隊營幾乎相當於1個師的兵力。登陸日第一天就有大約3萬人上了陸。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選擇正確的登陸方向和登陸地段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關鍵

硫黃島地勢複雜,南端是一座名為折缽山的死火山,海拔168米,是全島的制高點;北部為丘陵和峽谷地帶。全島沒有可供船隻停泊的錨地或港灣,只有兩個可供登陸的灘頭,即西部海灘和東南部海灘,便於登陸地段均為3200米。在海灘兩端和翼側均受到部署在北部高地和南端折缽山守軍的火力控制。在兩岸登陸條件大致相當的情況下,考慮到西部海灘受西北風的影響風浪較大,美軍決定在避風的東南部海灘實施登陸。由於登陸點的選擇出乎日軍意料,登陸日那天海上風平浪靜。日軍的防禦是根據同時抗擊美軍在東、西海岸登陸的設想組織的。得知美軍真實的登陸地域後,日軍才慌忙將全部兵力調往所需要的方向;日軍守島司令又怕過早暴露炮兵陣地而未及時下達炮擊命令,使得美軍登陸後獲得了1小時的寶貴時間,搶佔了灘頭陣地,奪取了登陸作戰主動權。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1944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沿兩條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一條是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盟軍採取“蛙跳”戰術,沿新幾內亞海岸千里躍進菲律賓;另一條是由尼米茲將軍指揮的中太平洋美軍採取“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12月,美軍即開始為實施硫黃島登陸戰役而進行航空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整74天,但效果欠佳。1945年2月14日,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第52特混艦隊開始向硫黃島挺進,以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師為主力的6萬餘登陸部隊乘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隨後跟進。自2月19日上午9時硫黃島戰役打響至3月26日結束,美軍先後投入總兵力約2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空軍飛機2000多架,持續作戰36天,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萬多人,最終奪佔硫黃島。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付出代價最高昂的戰役之一,美軍雖然取勝但損失慘重,其經驗教訓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各方兵力:美國,70000,日本,22000

傷亡情況:美國,6,821陣亡,26,000受傷,日本,21800陣亡,200俘虜。

主要指揮官:霍蘭·史密斯,慄林忠道、西竹一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成功做法

(一)周密計劃、充分準備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

勝利的前提

1944年10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接到攻佔硫黃

島的作戰指令後,立即展開工作,先是擬定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爾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戰前準備。

一是用較長時間進行航空和艦炮火力準備,以摧毀島上主要的防禦工事和機場。從1944年6月起,美軍艦載機和艦炮就開始轟炸硫黃島。8月起,美軍B -24戰略轟炸機第一次對硫黃島進行轟炸,以後平均每月出擊10次,並隨著登陸日的臨近而加大了轟炸力度。在戰役直接準備期間,僅在70天內就出動了戰略轟炸機2700架次,艦載機1000餘架次,投彈6800噸;5次艦炮射擊共發射各種炮彈2119萬發;在登陸日前3天的預先艦炮火力準備中,共投放炮彈7500噸;在登陸前實施2小時20分鐘的直接艦炮火力準備中,共發射炮彈3185萬發。如此猛烈的火力突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島嶼作戰中絕無僅有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是出動飛機、潛艇突襲日本本土並封鎖航道,孤立硫黃島。硫黃島距日本本土較近,為防止日軍增援,美軍從登陸前3天開始,以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空襲日本本土,在2天時間內共出動轟炸機和戰鬥機2761架次,主要突擊飛機制造廠、機場和海軍基地等目標。同時,美軍在日本港灣內佈雷並實施海上封鎖。美軍還出動32艘潛艇,以3~6艘為一群分別展開於日本南部、琉球群島和呂宋海峽的各水道以及東海,擔任戰役偵察、封鎖港口與航道等任務。到美軍登陸時,硫黃島已陷於完全孤立,再沒有得到任何兵員及物資的補充。

三是進行充分的後勤保障準備。在這次戰役中,登陸部隊數量龐大,配有大量兵器,海上航渡也需要較長時間。為保證戰役需要,美軍為作戰部隊增加了作戰物資的配給。按人均計算,作戰物資比前幾次戰役增加了50%,達16噸之多;1945年2月8日~3月5日,27艘油船共運送27817萬桶燃油、71216萬加侖航空汽油和1015萬桶輕柴油;5艘飛機運輸艦共運送254架新飛機、65名駕駛員和空勤人員。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投入絕對優勢的兵力兵器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基礎

1945年初,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連續攻島成功,日本已陷於日暮途窮的困境。然而,美軍並未因這種有利的戰略態勢而掉以輕心。考慮到攻島作戰具有背水攻堅的特殊性,數量、質量佔優勢的兵力兵器就成為戰役成功的基礎。當時駐守硫黃島日軍兵力2.3萬人,為確保兵力兵器的絕對優勢,美軍先後投入兩棲登陸部隊11萬餘人,加上海空軍和各種勤務保障部隊等總兵力達22萬人,美日兩軍作戰艦艇比例為800:12(67:1),飛機2000:40(50:1)。美軍在最初的突擊上陸中投入了1個軍的龐大兵力;第一梯隊營幾乎相當於1個師的兵力。登陸日第一天就有大約3萬人上了陸。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選擇正確的登陸方向和登陸地段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關鍵

硫黃島地勢複雜,南端是一座名為折缽山的死火山,海拔168米,是全島的制高點;北部為丘陵和峽谷地帶。全島沒有可供船隻停泊的錨地或港灣,只有兩個可供登陸的灘頭,即西部海灘和東南部海灘,便於登陸地段均為3200米。在海灘兩端和翼側均受到部署在北部高地和南端折缽山守軍的火力控制。在兩岸登陸條件大致相當的情況下,考慮到西部海灘受西北風的影響風浪較大,美軍決定在避風的東南部海灘實施登陸。由於登陸點的選擇出乎日軍意料,登陸日那天海上風平浪靜。日軍的防禦是根據同時抗擊美軍在東、西海岸登陸的設想組織的。得知美軍真實的登陸地域後,日軍才慌忙將全部兵力調往所需要的方向;日軍守島司令又怕過早暴露炮兵陣地而未及時下達炮擊命令,使得美軍登陸後獲得了1小時的寶貴時間,搶佔了灘頭陣地,奪取了登陸作戰主動權。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四)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並對登島部隊實施有效支援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保證

為確保登陸作戰順利實施,美軍早在1944年6~7月即出動7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實施空中突擊,將駐守硫黃島和小笠原群島上的日軍217架飛機全部擊毀;登陸前夕,美軍艦載機對東京及其周圍進行了一系列空中襲擊;登陸開始時,美軍已在日本本土至硫黃島之間部署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強大的封鎖部隊,使日軍飛機難以通過,僅有的大約40架根本無力抵擋美軍2000餘架飛機的攻擊,最後只得以自殺方式攻擊美航空母艦,美軍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權。在海上,日本聯合艦隊只派出一支擁有12艘艦艇的艦隊支援硫黃島作戰,根本無法應對美海軍800餘艘艦艇的強大攻勢。日軍的艦隊實際上已喪失戰鬥能力,只能利用人控魚雷做徒勞無益的掙扎。在6艘運載這種魚雷的潛艇中,有3艘被美軍反潛搜索大隊的艦載機發現後擊沉,另外3艘因經常受到美軍反潛飛機和水面艦艇的阻撓,最後不得不一無所獲地返回基地。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1944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沿兩條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一條是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盟軍採取“蛙跳”戰術,沿新幾內亞海岸千里躍進菲律賓;另一條是由尼米茲將軍指揮的中太平洋美軍採取“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12月,美軍即開始為實施硫黃島登陸戰役而進行航空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整74天,但效果欠佳。1945年2月14日,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第52特混艦隊開始向硫黃島挺進,以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師為主力的6萬餘登陸部隊乘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隨後跟進。自2月19日上午9時硫黃島戰役打響至3月26日結束,美軍先後投入總兵力約2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空軍飛機2000多架,持續作戰36天,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萬多人,最終奪佔硫黃島。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付出代價最高昂的戰役之一,美軍雖然取勝但損失慘重,其經驗教訓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各方兵力:美國,70000,日本,22000

傷亡情況:美國,6,821陣亡,26,000受傷,日本,21800陣亡,200俘虜。

主要指揮官:霍蘭·史密斯,慄林忠道、西竹一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成功做法

(一)周密計劃、充分準備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

勝利的前提

1944年10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接到攻佔硫黃

島的作戰指令後,立即展開工作,先是擬定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爾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戰前準備。

一是用較長時間進行航空和艦炮火力準備,以摧毀島上主要的防禦工事和機場。從1944年6月起,美軍艦載機和艦炮就開始轟炸硫黃島。8月起,美軍B -24戰略轟炸機第一次對硫黃島進行轟炸,以後平均每月出擊10次,並隨著登陸日的臨近而加大了轟炸力度。在戰役直接準備期間,僅在70天內就出動了戰略轟炸機2700架次,艦載機1000餘架次,投彈6800噸;5次艦炮射擊共發射各種炮彈2119萬發;在登陸日前3天的預先艦炮火力準備中,共投放炮彈7500噸;在登陸前實施2小時20分鐘的直接艦炮火力準備中,共發射炮彈3185萬發。如此猛烈的火力突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島嶼作戰中絕無僅有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是出動飛機、潛艇突襲日本本土並封鎖航道,孤立硫黃島。硫黃島距日本本土較近,為防止日軍增援,美軍從登陸前3天開始,以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空襲日本本土,在2天時間內共出動轟炸機和戰鬥機2761架次,主要突擊飛機制造廠、機場和海軍基地等目標。同時,美軍在日本港灣內佈雷並實施海上封鎖。美軍還出動32艘潛艇,以3~6艘為一群分別展開於日本南部、琉球群島和呂宋海峽的各水道以及東海,擔任戰役偵察、封鎖港口與航道等任務。到美軍登陸時,硫黃島已陷於完全孤立,再沒有得到任何兵員及物資的補充。

三是進行充分的後勤保障準備。在這次戰役中,登陸部隊數量龐大,配有大量兵器,海上航渡也需要較長時間。為保證戰役需要,美軍為作戰部隊增加了作戰物資的配給。按人均計算,作戰物資比前幾次戰役增加了50%,達16噸之多;1945年2月8日~3月5日,27艘油船共運送27817萬桶燃油、71216萬加侖航空汽油和1015萬桶輕柴油;5艘飛機運輸艦共運送254架新飛機、65名駕駛員和空勤人員。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投入絕對優勢的兵力兵器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基礎

1945年初,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連續攻島成功,日本已陷於日暮途窮的困境。然而,美軍並未因這種有利的戰略態勢而掉以輕心。考慮到攻島作戰具有背水攻堅的特殊性,數量、質量佔優勢的兵力兵器就成為戰役成功的基礎。當時駐守硫黃島日軍兵力2.3萬人,為確保兵力兵器的絕對優勢,美軍先後投入兩棲登陸部隊11萬餘人,加上海空軍和各種勤務保障部隊等總兵力達22萬人,美日兩軍作戰艦艇比例為800:12(67:1),飛機2000:40(50:1)。美軍在最初的突擊上陸中投入了1個軍的龐大兵力;第一梯隊營幾乎相當於1個師的兵力。登陸日第一天就有大約3萬人上了陸。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選擇正確的登陸方向和登陸地段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關鍵

硫黃島地勢複雜,南端是一座名為折缽山的死火山,海拔168米,是全島的制高點;北部為丘陵和峽谷地帶。全島沒有可供船隻停泊的錨地或港灣,只有兩個可供登陸的灘頭,即西部海灘和東南部海灘,便於登陸地段均為3200米。在海灘兩端和翼側均受到部署在北部高地和南端折缽山守軍的火力控制。在兩岸登陸條件大致相當的情況下,考慮到西部海灘受西北風的影響風浪較大,美軍決定在避風的東南部海灘實施登陸。由於登陸點的選擇出乎日軍意料,登陸日那天海上風平浪靜。日軍的防禦是根據同時抗擊美軍在東、西海岸登陸的設想組織的。得知美軍真實的登陸地域後,日軍才慌忙將全部兵力調往所需要的方向;日軍守島司令又怕過早暴露炮兵陣地而未及時下達炮擊命令,使得美軍登陸後獲得了1小時的寶貴時間,搶佔了灘頭陣地,奪取了登陸作戰主動權。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四)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並對登島部隊實施有效支援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保證

為確保登陸作戰順利實施,美軍早在1944年6~7月即出動7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實施空中突擊,將駐守硫黃島和小笠原群島上的日軍217架飛機全部擊毀;登陸前夕,美軍艦載機對東京及其周圍進行了一系列空中襲擊;登陸開始時,美軍已在日本本土至硫黃島之間部署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強大的封鎖部隊,使日軍飛機難以通過,僅有的大約40架根本無力抵擋美軍2000餘架飛機的攻擊,最後只得以自殺方式攻擊美航空母艦,美軍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權。在海上,日本聯合艦隊只派出一支擁有12艘艦艇的艦隊支援硫黃島作戰,根本無法應對美海軍800餘艘艦艇的強大攻勢。日軍的艦隊實際上已喪失戰鬥能力,只能利用人控魚雷做徒勞無益的掙扎。在6艘運載這種魚雷的潛艇中,有3艘被美軍反潛搜索大隊的艦載機發現後擊沉,另外3艘因經常受到美軍反潛飛機和水面艦艇的阻撓,最後不得不一無所獲地返回基地。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美軍在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的情況下,又以積極行動有效地支援了登陸部隊作戰。特別是戰役中的艦炮支援為太平洋諸戰役中最成功的一次。美軍在艦炮支援計劃中規定,驅逐艦配屬陸戰營,重型艦或配屬於陸戰師,或實施面積射擊;每艘驅逐艦設有1名聯絡軍官,每個陸戰營設有1個艦炮火力岸上控制組,隨陸戰營一起行動,召喚艦炮火力打擊新發現的目標。此外,艦炮支援還採用了陸軍炮兵的戰術,實施彈幕徐進射擊,為登島美軍提供掩護:當先頭部隊開始向灘頭推進時,艦炮支援火力便向前延伸180米左右,以後每過一定時間就向前移動一定距離,配合登陸兵向內陸的推進。面對美軍海上、空中的猛烈攻勢,日軍守島司令慄林中將不得不承認:“艦炮和飛機的轟擊使我們面臨困境,否則我絲毫無懼於3個陸戰師的戰鬥力。”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1944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沿兩條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一條是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盟軍採取“蛙跳”戰術,沿新幾內亞海岸千里躍進菲律賓;另一條是由尼米茲將軍指揮的中太平洋美軍採取“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12月,美軍即開始為實施硫黃島登陸戰役而進行航空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整74天,但效果欠佳。1945年2月14日,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第52特混艦隊開始向硫黃島挺進,以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師為主力的6萬餘登陸部隊乘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隨後跟進。自2月19日上午9時硫黃島戰役打響至3月26日結束,美軍先後投入總兵力約2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空軍飛機2000多架,持續作戰36天,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萬多人,最終奪佔硫黃島。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付出代價最高昂的戰役之一,美軍雖然取勝但損失慘重,其經驗教訓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各方兵力:美國,70000,日本,22000

傷亡情況:美國,6,821陣亡,26,000受傷,日本,21800陣亡,200俘虜。

主要指揮官:霍蘭·史密斯,慄林忠道、西竹一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成功做法

(一)周密計劃、充分準備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

勝利的前提

1944年10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接到攻佔硫黃

島的作戰指令後,立即展開工作,先是擬定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爾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戰前準備。

一是用較長時間進行航空和艦炮火力準備,以摧毀島上主要的防禦工事和機場。從1944年6月起,美軍艦載機和艦炮就開始轟炸硫黃島。8月起,美軍B -24戰略轟炸機第一次對硫黃島進行轟炸,以後平均每月出擊10次,並隨著登陸日的臨近而加大了轟炸力度。在戰役直接準備期間,僅在70天內就出動了戰略轟炸機2700架次,艦載機1000餘架次,投彈6800噸;5次艦炮射擊共發射各種炮彈2119萬發;在登陸日前3天的預先艦炮火力準備中,共投放炮彈7500噸;在登陸前實施2小時20分鐘的直接艦炮火力準備中,共發射炮彈3185萬發。如此猛烈的火力突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島嶼作戰中絕無僅有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是出動飛機、潛艇突襲日本本土並封鎖航道,孤立硫黃島。硫黃島距日本本土較近,為防止日軍增援,美軍從登陸前3天開始,以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空襲日本本土,在2天時間內共出動轟炸機和戰鬥機2761架次,主要突擊飛機制造廠、機場和海軍基地等目標。同時,美軍在日本港灣內佈雷並實施海上封鎖。美軍還出動32艘潛艇,以3~6艘為一群分別展開於日本南部、琉球群島和呂宋海峽的各水道以及東海,擔任戰役偵察、封鎖港口與航道等任務。到美軍登陸時,硫黃島已陷於完全孤立,再沒有得到任何兵員及物資的補充。

三是進行充分的後勤保障準備。在這次戰役中,登陸部隊數量龐大,配有大量兵器,海上航渡也需要較長時間。為保證戰役需要,美軍為作戰部隊增加了作戰物資的配給。按人均計算,作戰物資比前幾次戰役增加了50%,達16噸之多;1945年2月8日~3月5日,27艘油船共運送27817萬桶燃油、71216萬加侖航空汽油和1015萬桶輕柴油;5艘飛機運輸艦共運送254架新飛機、65名駕駛員和空勤人員。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投入絕對優勢的兵力兵器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基礎

1945年初,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連續攻島成功,日本已陷於日暮途窮的困境。然而,美軍並未因這種有利的戰略態勢而掉以輕心。考慮到攻島作戰具有背水攻堅的特殊性,數量、質量佔優勢的兵力兵器就成為戰役成功的基礎。當時駐守硫黃島日軍兵力2.3萬人,為確保兵力兵器的絕對優勢,美軍先後投入兩棲登陸部隊11萬餘人,加上海空軍和各種勤務保障部隊等總兵力達22萬人,美日兩軍作戰艦艇比例為800:12(67:1),飛機2000:40(50:1)。美軍在最初的突擊上陸中投入了1個軍的龐大兵力;第一梯隊營幾乎相當於1個師的兵力。登陸日第一天就有大約3萬人上了陸。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選擇正確的登陸方向和登陸地段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關鍵

硫黃島地勢複雜,南端是一座名為折缽山的死火山,海拔168米,是全島的制高點;北部為丘陵和峽谷地帶。全島沒有可供船隻停泊的錨地或港灣,只有兩個可供登陸的灘頭,即西部海灘和東南部海灘,便於登陸地段均為3200米。在海灘兩端和翼側均受到部署在北部高地和南端折缽山守軍的火力控制。在兩岸登陸條件大致相當的情況下,考慮到西部海灘受西北風的影響風浪較大,美軍決定在避風的東南部海灘實施登陸。由於登陸點的選擇出乎日軍意料,登陸日那天海上風平浪靜。日軍的防禦是根據同時抗擊美軍在東、西海岸登陸的設想組織的。得知美軍真實的登陸地域後,日軍才慌忙將全部兵力調往所需要的方向;日軍守島司令又怕過早暴露炮兵陣地而未及時下達炮擊命令,使得美軍登陸後獲得了1小時的寶貴時間,搶佔了灘頭陣地,奪取了登陸作戰主動權。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四)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並對登島部隊實施有效支援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保證

為確保登陸作戰順利實施,美軍早在1944年6~7月即出動7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實施空中突擊,將駐守硫黃島和小笠原群島上的日軍217架飛機全部擊毀;登陸前夕,美軍艦載機對東京及其周圍進行了一系列空中襲擊;登陸開始時,美軍已在日本本土至硫黃島之間部署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強大的封鎖部隊,使日軍飛機難以通過,僅有的大約40架根本無力抵擋美軍2000餘架飛機的攻擊,最後只得以自殺方式攻擊美航空母艦,美軍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權。在海上,日本聯合艦隊只派出一支擁有12艘艦艇的艦隊支援硫黃島作戰,根本無法應對美海軍800餘艘艦艇的強大攻勢。日軍的艦隊實際上已喪失戰鬥能力,只能利用人控魚雷做徒勞無益的掙扎。在6艘運載這種魚雷的潛艇中,有3艘被美軍反潛搜索大隊的艦載機發現後擊沉,另外3艘因經常受到美軍反潛飛機和水面艦艇的阻撓,最後不得不一無所獲地返回基地。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美軍在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的情況下,又以積極行動有效地支援了登陸部隊作戰。特別是戰役中的艦炮支援為太平洋諸戰役中最成功的一次。美軍在艦炮支援計劃中規定,驅逐艦配屬陸戰營,重型艦或配屬於陸戰師,或實施面積射擊;每艘驅逐艦設有1名聯絡軍官,每個陸戰營設有1個艦炮火力岸上控制組,隨陸戰營一起行動,召喚艦炮火力打擊新發現的目標。此外,艦炮支援還採用了陸軍炮兵的戰術,實施彈幕徐進射擊,為登島美軍提供掩護:當先頭部隊開始向灘頭推進時,艦炮支援火力便向前延伸180米左右,以後每過一定時間就向前移動一定距離,配合登陸兵向內陸的推進。面對美軍海上、空中的猛烈攻勢,日軍守島司令慄林中將不得不承認:“艦炮和飛機的轟擊使我們面臨困境,否則我絲毫無懼於3個陸戰師的戰鬥力。”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主要教訓

硫黃島登陸戰役,美軍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兵器,原計劃5天內奪取全島,結果卻用了36天才基本結束戰鬥,並付出了巨大代價。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1944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沿兩條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一條是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盟軍採取“蛙跳”戰術,沿新幾內亞海岸千里躍進菲律賓;另一條是由尼米茲將軍指揮的中太平洋美軍採取“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12月,美軍即開始為實施硫黃島登陸戰役而進行航空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整74天,但效果欠佳。1945年2月14日,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第52特混艦隊開始向硫黃島挺進,以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師為主力的6萬餘登陸部隊乘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隨後跟進。自2月19日上午9時硫黃島戰役打響至3月26日結束,美軍先後投入總兵力約2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空軍飛機2000多架,持續作戰36天,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萬多人,最終奪佔硫黃島。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付出代價最高昂的戰役之一,美軍雖然取勝但損失慘重,其經驗教訓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各方兵力:美國,70000,日本,22000

傷亡情況:美國,6,821陣亡,26,000受傷,日本,21800陣亡,200俘虜。

主要指揮官:霍蘭·史密斯,慄林忠道、西竹一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成功做法

(一)周密計劃、充分準備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

勝利的前提

1944年10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接到攻佔硫黃

島的作戰指令後,立即展開工作,先是擬定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爾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戰前準備。

一是用較長時間進行航空和艦炮火力準備,以摧毀島上主要的防禦工事和機場。從1944年6月起,美軍艦載機和艦炮就開始轟炸硫黃島。8月起,美軍B -24戰略轟炸機第一次對硫黃島進行轟炸,以後平均每月出擊10次,並隨著登陸日的臨近而加大了轟炸力度。在戰役直接準備期間,僅在70天內就出動了戰略轟炸機2700架次,艦載機1000餘架次,投彈6800噸;5次艦炮射擊共發射各種炮彈2119萬發;在登陸日前3天的預先艦炮火力準備中,共投放炮彈7500噸;在登陸前實施2小時20分鐘的直接艦炮火力準備中,共發射炮彈3185萬發。如此猛烈的火力突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島嶼作戰中絕無僅有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是出動飛機、潛艇突襲日本本土並封鎖航道,孤立硫黃島。硫黃島距日本本土較近,為防止日軍增援,美軍從登陸前3天開始,以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空襲日本本土,在2天時間內共出動轟炸機和戰鬥機2761架次,主要突擊飛機制造廠、機場和海軍基地等目標。同時,美軍在日本港灣內佈雷並實施海上封鎖。美軍還出動32艘潛艇,以3~6艘為一群分別展開於日本南部、琉球群島和呂宋海峽的各水道以及東海,擔任戰役偵察、封鎖港口與航道等任務。到美軍登陸時,硫黃島已陷於完全孤立,再沒有得到任何兵員及物資的補充。

三是進行充分的後勤保障準備。在這次戰役中,登陸部隊數量龐大,配有大量兵器,海上航渡也需要較長時間。為保證戰役需要,美軍為作戰部隊增加了作戰物資的配給。按人均計算,作戰物資比前幾次戰役增加了50%,達16噸之多;1945年2月8日~3月5日,27艘油船共運送27817萬桶燃油、71216萬加侖航空汽油和1015萬桶輕柴油;5艘飛機運輸艦共運送254架新飛機、65名駕駛員和空勤人員。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投入絕對優勢的兵力兵器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基礎

1945年初,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連續攻島成功,日本已陷於日暮途窮的困境。然而,美軍並未因這種有利的戰略態勢而掉以輕心。考慮到攻島作戰具有背水攻堅的特殊性,數量、質量佔優勢的兵力兵器就成為戰役成功的基礎。當時駐守硫黃島日軍兵力2.3萬人,為確保兵力兵器的絕對優勢,美軍先後投入兩棲登陸部隊11萬餘人,加上海空軍和各種勤務保障部隊等總兵力達22萬人,美日兩軍作戰艦艇比例為800:12(67:1),飛機2000:40(50:1)。美軍在最初的突擊上陸中投入了1個軍的龐大兵力;第一梯隊營幾乎相當於1個師的兵力。登陸日第一天就有大約3萬人上了陸。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選擇正確的登陸方向和登陸地段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關鍵

硫黃島地勢複雜,南端是一座名為折缽山的死火山,海拔168米,是全島的制高點;北部為丘陵和峽谷地帶。全島沒有可供船隻停泊的錨地或港灣,只有兩個可供登陸的灘頭,即西部海灘和東南部海灘,便於登陸地段均為3200米。在海灘兩端和翼側均受到部署在北部高地和南端折缽山守軍的火力控制。在兩岸登陸條件大致相當的情況下,考慮到西部海灘受西北風的影響風浪較大,美軍決定在避風的東南部海灘實施登陸。由於登陸點的選擇出乎日軍意料,登陸日那天海上風平浪靜。日軍的防禦是根據同時抗擊美軍在東、西海岸登陸的設想組織的。得知美軍真實的登陸地域後,日軍才慌忙將全部兵力調往所需要的方向;日軍守島司令又怕過早暴露炮兵陣地而未及時下達炮擊命令,使得美軍登陸後獲得了1小時的寶貴時間,搶佔了灘頭陣地,奪取了登陸作戰主動權。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四)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並對登島部隊實施有效支援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保證

為確保登陸作戰順利實施,美軍早在1944年6~7月即出動7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實施空中突擊,將駐守硫黃島和小笠原群島上的日軍217架飛機全部擊毀;登陸前夕,美軍艦載機對東京及其周圍進行了一系列空中襲擊;登陸開始時,美軍已在日本本土至硫黃島之間部署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強大的封鎖部隊,使日軍飛機難以通過,僅有的大約40架根本無力抵擋美軍2000餘架飛機的攻擊,最後只得以自殺方式攻擊美航空母艦,美軍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權。在海上,日本聯合艦隊只派出一支擁有12艘艦艇的艦隊支援硫黃島作戰,根本無法應對美海軍800餘艘艦艇的強大攻勢。日軍的艦隊實際上已喪失戰鬥能力,只能利用人控魚雷做徒勞無益的掙扎。在6艘運載這種魚雷的潛艇中,有3艘被美軍反潛搜索大隊的艦載機發現後擊沉,另外3艘因經常受到美軍反潛飛機和水面艦艇的阻撓,最後不得不一無所獲地返回基地。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美軍在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的情況下,又以積極行動有效地支援了登陸部隊作戰。特別是戰役中的艦炮支援為太平洋諸戰役中最成功的一次。美軍在艦炮支援計劃中規定,驅逐艦配屬陸戰營,重型艦或配屬於陸戰師,或實施面積射擊;每艘驅逐艦設有1名聯絡軍官,每個陸戰營設有1個艦炮火力岸上控制組,隨陸戰營一起行動,召喚艦炮火力打擊新發現的目標。此外,艦炮支援還採用了陸軍炮兵的戰術,實施彈幕徐進射擊,為登島美軍提供掩護:當先頭部隊開始向灘頭推進時,艦炮支援火力便向前延伸180米左右,以後每過一定時間就向前移動一定距離,配合登陸兵向內陸的推進。面對美軍海上、空中的猛烈攻勢,日軍守島司令慄林中將不得不承認:“艦炮和飛機的轟擊使我們面臨困境,否則我絲毫無懼於3個陸戰師的戰鬥力。”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主要教訓

硫黃島登陸戰役,美軍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兵器,原計劃5天內奪取全島,結果卻用了36天才基本結束戰鬥,並付出了巨大代價。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對島上地形特徵和土質特點未能預先察明,致使登陸兵在水際灘頭陷入被動

硫黃島是座死火山,南部東、西海灘和海灘之間的陸地以及島上大部分地方都覆蓋著厚厚的火山灰。這些灰燼看起來像沙子但比沙子輕得多,人員在上面行走十分困難。輪式和履帶式車輛也必須鋪上墊板才能通過。另外,島上登陸地帶的海岸呈陡峭的臺階狀,阻礙了登陸者的行動,並限制了其射界。美軍數十年未曾上過硫黃島,在戰役準備期間,也只進行了空中偵察和水下攝影,並沒有親臨實地搞清土質特點。結果,以壓倒優勢的兵力快速突擊上岸向前推進的計劃落空了。登陸部隊在水際灘頭即受阻而無法前進。鬆軟的土質承受不住履帶式車輛的重量,車底部一著地即陷入泥沙,擋住了後續登陸艇,使之無法搶灘上岸。一波波的登陸艇相互碰撞,擠成一團。已上岸的登陸兵又面臨陡峭的臺階狀海岸。他們負重數十公斤的裝備,艱難地一級級爬上火山灰構成的陡坡,在日軍猛烈火力打擊下損失慘重。由於土質鬆軟,坦克和重型火器行動緩慢,不能跟進支援,成為日軍打擊的靶子。登陸日第一天,美軍就有2400人戰死。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1944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沿兩條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一條是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盟軍採取“蛙跳”戰術,沿新幾內亞海岸千里躍進菲律賓;另一條是由尼米茲將軍指揮的中太平洋美軍採取“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12月,美軍即開始為實施硫黃島登陸戰役而進行航空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整74天,但效果欠佳。1945年2月14日,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第52特混艦隊開始向硫黃島挺進,以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師為主力的6萬餘登陸部隊乘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隨後跟進。自2月19日上午9時硫黃島戰役打響至3月26日結束,美軍先後投入總兵力約2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空軍飛機2000多架,持續作戰36天,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萬多人,最終奪佔硫黃島。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付出代價最高昂的戰役之一,美軍雖然取勝但損失慘重,其經驗教訓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各方兵力:美國,70000,日本,22000

傷亡情況:美國,6,821陣亡,26,000受傷,日本,21800陣亡,200俘虜。

主要指揮官:霍蘭·史密斯,慄林忠道、西竹一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成功做法

(一)周密計劃、充分準備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

勝利的前提

1944年10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接到攻佔硫黃

島的作戰指令後,立即展開工作,先是擬定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爾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戰前準備。

一是用較長時間進行航空和艦炮火力準備,以摧毀島上主要的防禦工事和機場。從1944年6月起,美軍艦載機和艦炮就開始轟炸硫黃島。8月起,美軍B -24戰略轟炸機第一次對硫黃島進行轟炸,以後平均每月出擊10次,並隨著登陸日的臨近而加大了轟炸力度。在戰役直接準備期間,僅在70天內就出動了戰略轟炸機2700架次,艦載機1000餘架次,投彈6800噸;5次艦炮射擊共發射各種炮彈2119萬發;在登陸日前3天的預先艦炮火力準備中,共投放炮彈7500噸;在登陸前實施2小時20分鐘的直接艦炮火力準備中,共發射炮彈3185萬發。如此猛烈的火力突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島嶼作戰中絕無僅有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是出動飛機、潛艇突襲日本本土並封鎖航道,孤立硫黃島。硫黃島距日本本土較近,為防止日軍增援,美軍從登陸前3天開始,以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空襲日本本土,在2天時間內共出動轟炸機和戰鬥機2761架次,主要突擊飛機制造廠、機場和海軍基地等目標。同時,美軍在日本港灣內佈雷並實施海上封鎖。美軍還出動32艘潛艇,以3~6艘為一群分別展開於日本南部、琉球群島和呂宋海峽的各水道以及東海,擔任戰役偵察、封鎖港口與航道等任務。到美軍登陸時,硫黃島已陷於完全孤立,再沒有得到任何兵員及物資的補充。

三是進行充分的後勤保障準備。在這次戰役中,登陸部隊數量龐大,配有大量兵器,海上航渡也需要較長時間。為保證戰役需要,美軍為作戰部隊增加了作戰物資的配給。按人均計算,作戰物資比前幾次戰役增加了50%,達16噸之多;1945年2月8日~3月5日,27艘油船共運送27817萬桶燃油、71216萬加侖航空汽油和1015萬桶輕柴油;5艘飛機運輸艦共運送254架新飛機、65名駕駛員和空勤人員。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投入絕對優勢的兵力兵器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基礎

1945年初,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連續攻島成功,日本已陷於日暮途窮的困境。然而,美軍並未因這種有利的戰略態勢而掉以輕心。考慮到攻島作戰具有背水攻堅的特殊性,數量、質量佔優勢的兵力兵器就成為戰役成功的基礎。當時駐守硫黃島日軍兵力2.3萬人,為確保兵力兵器的絕對優勢,美軍先後投入兩棲登陸部隊11萬餘人,加上海空軍和各種勤務保障部隊等總兵力達22萬人,美日兩軍作戰艦艇比例為800:12(67:1),飛機2000:40(50:1)。美軍在最初的突擊上陸中投入了1個軍的龐大兵力;第一梯隊營幾乎相當於1個師的兵力。登陸日第一天就有大約3萬人上了陸。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選擇正確的登陸方向和登陸地段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關鍵

硫黃島地勢複雜,南端是一座名為折缽山的死火山,海拔168米,是全島的制高點;北部為丘陵和峽谷地帶。全島沒有可供船隻停泊的錨地或港灣,只有兩個可供登陸的灘頭,即西部海灘和東南部海灘,便於登陸地段均為3200米。在海灘兩端和翼側均受到部署在北部高地和南端折缽山守軍的火力控制。在兩岸登陸條件大致相當的情況下,考慮到西部海灘受西北風的影響風浪較大,美軍決定在避風的東南部海灘實施登陸。由於登陸點的選擇出乎日軍意料,登陸日那天海上風平浪靜。日軍的防禦是根據同時抗擊美軍在東、西海岸登陸的設想組織的。得知美軍真實的登陸地域後,日軍才慌忙將全部兵力調往所需要的方向;日軍守島司令又怕過早暴露炮兵陣地而未及時下達炮擊命令,使得美軍登陸後獲得了1小時的寶貴時間,搶佔了灘頭陣地,奪取了登陸作戰主動權。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四)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並對登島部隊實施有效支援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保證

為確保登陸作戰順利實施,美軍早在1944年6~7月即出動7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實施空中突擊,將駐守硫黃島和小笠原群島上的日軍217架飛機全部擊毀;登陸前夕,美軍艦載機對東京及其周圍進行了一系列空中襲擊;登陸開始時,美軍已在日本本土至硫黃島之間部署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強大的封鎖部隊,使日軍飛機難以通過,僅有的大約40架根本無力抵擋美軍2000餘架飛機的攻擊,最後只得以自殺方式攻擊美航空母艦,美軍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權。在海上,日本聯合艦隊只派出一支擁有12艘艦艇的艦隊支援硫黃島作戰,根本無法應對美海軍800餘艘艦艇的強大攻勢。日軍的艦隊實際上已喪失戰鬥能力,只能利用人控魚雷做徒勞無益的掙扎。在6艘運載這種魚雷的潛艇中,有3艘被美軍反潛搜索大隊的艦載機發現後擊沉,另外3艘因經常受到美軍反潛飛機和水面艦艇的阻撓,最後不得不一無所獲地返回基地。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美軍在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的情況下,又以積極行動有效地支援了登陸部隊作戰。特別是戰役中的艦炮支援為太平洋諸戰役中最成功的一次。美軍在艦炮支援計劃中規定,驅逐艦配屬陸戰營,重型艦或配屬於陸戰師,或實施面積射擊;每艘驅逐艦設有1名聯絡軍官,每個陸戰營設有1個艦炮火力岸上控制組,隨陸戰營一起行動,召喚艦炮火力打擊新發現的目標。此外,艦炮支援還採用了陸軍炮兵的戰術,實施彈幕徐進射擊,為登島美軍提供掩護:當先頭部隊開始向灘頭推進時,艦炮支援火力便向前延伸180米左右,以後每過一定時間就向前移動一定距離,配合登陸兵向內陸的推進。面對美軍海上、空中的猛烈攻勢,日軍守島司令慄林中將不得不承認:“艦炮和飛機的轟擊使我們面臨困境,否則我絲毫無懼於3個陸戰師的戰鬥力。”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主要教訓

硫黃島登陸戰役,美軍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兵器,原計劃5天內奪取全島,結果卻用了36天才基本結束戰鬥,並付出了巨大代價。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對島上地形特徵和土質特點未能預先察明,致使登陸兵在水際灘頭陷入被動

硫黃島是座死火山,南部東、西海灘和海灘之間的陸地以及島上大部分地方都覆蓋著厚厚的火山灰。這些灰燼看起來像沙子但比沙子輕得多,人員在上面行走十分困難。輪式和履帶式車輛也必須鋪上墊板才能通過。另外,島上登陸地帶的海岸呈陡峭的臺階狀,阻礙了登陸者的行動,並限制了其射界。美軍數十年未曾上過硫黃島,在戰役準備期間,也只進行了空中偵察和水下攝影,並沒有親臨實地搞清土質特點。結果,以壓倒優勢的兵力快速突擊上岸向前推進的計劃落空了。登陸部隊在水際灘頭即受阻而無法前進。鬆軟的土質承受不住履帶式車輛的重量,車底部一著地即陷入泥沙,擋住了後續登陸艇,使之無法搶灘上岸。一波波的登陸艇相互碰撞,擠成一團。已上岸的登陸兵又面臨陡峭的臺階狀海岸。他們負重數十公斤的裝備,艱難地一級級爬上火山灰構成的陡坡,在日軍猛烈火力打擊下損失慘重。由於土質鬆軟,坦克和重型火器行動緩慢,不能跟進支援,成為日軍打擊的靶子。登陸日第一天,美軍就有2400人戰死。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對日軍防禦體系和工事構築情況的掌握欠準確,導致火力突襲效果不佳

硫黃島獨特的土質和地形使之易守難攻。日軍正是充分利用島上鬆軟的土質、比比皆是的混凝土原料並結合懸崖峭壁、高山岩洞、起伏丘陵等地形構築成堅固而隱蔽的防禦體系和防禦工事。據統計,日軍修築有10米深屯兵坑1000多條,戰鬥、物資屯集坑道各1千米,地道間交通壕3千米,折缽山內蜂窩式坑道6千米。許多工事的牆壁和頂部用鋼筋加固,主要工事和大型坑道掩蔽部以及巖洞都有地下網道連接,各陣地間的火力均能互相支援。尤其是火炮陣地掩蔽良好,如高射炮設在凹入地下的掩體內;迫擊炮可在巖洞口或坑道口發射並能隨時撤離,120和155毫米岸炮炮位構築在混凝土掩體內。這些複雜而隱蔽的防禦工事使美軍僅通過空中攝影根本無法準確掌握詳細情況。因此,美軍的預先火力準備儘管時間長、強度大,但日軍深藏地下的防禦工事不可能被空襲和炮擊所壓制。特別是像在只有915米長、460米寬的面積內日軍就構築有300多個明碉暗堡,大部分是美軍航空、艦炮火力所無法達到的。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1944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沿兩條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一條是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盟軍採取“蛙跳”戰術,沿新幾內亞海岸千里躍進菲律賓;另一條是由尼米茲將軍指揮的中太平洋美軍採取“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12月,美軍即開始為實施硫黃島登陸戰役而進行航空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整74天,但效果欠佳。1945年2月14日,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第52特混艦隊開始向硫黃島挺進,以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師為主力的6萬餘登陸部隊乘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隨後跟進。自2月19日上午9時硫黃島戰役打響至3月26日結束,美軍先後投入總兵力約2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空軍飛機2000多架,持續作戰36天,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萬多人,最終奪佔硫黃島。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付出代價最高昂的戰役之一,美軍雖然取勝但損失慘重,其經驗教訓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各方兵力:美國,70000,日本,22000

傷亡情況:美國,6,821陣亡,26,000受傷,日本,21800陣亡,200俘虜。

主要指揮官:霍蘭·史密斯,慄林忠道、西竹一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成功做法

(一)周密計劃、充分準備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

勝利的前提

1944年10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接到攻佔硫黃

島的作戰指令後,立即展開工作,先是擬定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爾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戰前準備。

一是用較長時間進行航空和艦炮火力準備,以摧毀島上主要的防禦工事和機場。從1944年6月起,美軍艦載機和艦炮就開始轟炸硫黃島。8月起,美軍B -24戰略轟炸機第一次對硫黃島進行轟炸,以後平均每月出擊10次,並隨著登陸日的臨近而加大了轟炸力度。在戰役直接準備期間,僅在70天內就出動了戰略轟炸機2700架次,艦載機1000餘架次,投彈6800噸;5次艦炮射擊共發射各種炮彈2119萬發;在登陸日前3天的預先艦炮火力準備中,共投放炮彈7500噸;在登陸前實施2小時20分鐘的直接艦炮火力準備中,共發射炮彈3185萬發。如此猛烈的火力突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島嶼作戰中絕無僅有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是出動飛機、潛艇突襲日本本土並封鎖航道,孤立硫黃島。硫黃島距日本本土較近,為防止日軍增援,美軍從登陸前3天開始,以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空襲日本本土,在2天時間內共出動轟炸機和戰鬥機2761架次,主要突擊飛機制造廠、機場和海軍基地等目標。同時,美軍在日本港灣內佈雷並實施海上封鎖。美軍還出動32艘潛艇,以3~6艘為一群分別展開於日本南部、琉球群島和呂宋海峽的各水道以及東海,擔任戰役偵察、封鎖港口與航道等任務。到美軍登陸時,硫黃島已陷於完全孤立,再沒有得到任何兵員及物資的補充。

三是進行充分的後勤保障準備。在這次戰役中,登陸部隊數量龐大,配有大量兵器,海上航渡也需要較長時間。為保證戰役需要,美軍為作戰部隊增加了作戰物資的配給。按人均計算,作戰物資比前幾次戰役增加了50%,達16噸之多;1945年2月8日~3月5日,27艘油船共運送27817萬桶燃油、71216萬加侖航空汽油和1015萬桶輕柴油;5艘飛機運輸艦共運送254架新飛機、65名駕駛員和空勤人員。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投入絕對優勢的兵力兵器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基礎

1945年初,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連續攻島成功,日本已陷於日暮途窮的困境。然而,美軍並未因這種有利的戰略態勢而掉以輕心。考慮到攻島作戰具有背水攻堅的特殊性,數量、質量佔優勢的兵力兵器就成為戰役成功的基礎。當時駐守硫黃島日軍兵力2.3萬人,為確保兵力兵器的絕對優勢,美軍先後投入兩棲登陸部隊11萬餘人,加上海空軍和各種勤務保障部隊等總兵力達22萬人,美日兩軍作戰艦艇比例為800:12(67:1),飛機2000:40(50:1)。美軍在最初的突擊上陸中投入了1個軍的龐大兵力;第一梯隊營幾乎相當於1個師的兵力。登陸日第一天就有大約3萬人上了陸。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選擇正確的登陸方向和登陸地段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關鍵

硫黃島地勢複雜,南端是一座名為折缽山的死火山,海拔168米,是全島的制高點;北部為丘陵和峽谷地帶。全島沒有可供船隻停泊的錨地或港灣,只有兩個可供登陸的灘頭,即西部海灘和東南部海灘,便於登陸地段均為3200米。在海灘兩端和翼側均受到部署在北部高地和南端折缽山守軍的火力控制。在兩岸登陸條件大致相當的情況下,考慮到西部海灘受西北風的影響風浪較大,美軍決定在避風的東南部海灘實施登陸。由於登陸點的選擇出乎日軍意料,登陸日那天海上風平浪靜。日軍的防禦是根據同時抗擊美軍在東、西海岸登陸的設想組織的。得知美軍真實的登陸地域後,日軍才慌忙將全部兵力調往所需要的方向;日軍守島司令又怕過早暴露炮兵陣地而未及時下達炮擊命令,使得美軍登陸後獲得了1小時的寶貴時間,搶佔了灘頭陣地,奪取了登陸作戰主動權。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四)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並對登島部隊實施有效支援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保證

為確保登陸作戰順利實施,美軍早在1944年6~7月即出動7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實施空中突擊,將駐守硫黃島和小笠原群島上的日軍217架飛機全部擊毀;登陸前夕,美軍艦載機對東京及其周圍進行了一系列空中襲擊;登陸開始時,美軍已在日本本土至硫黃島之間部署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強大的封鎖部隊,使日軍飛機難以通過,僅有的大約40架根本無力抵擋美軍2000餘架飛機的攻擊,最後只得以自殺方式攻擊美航空母艦,美軍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權。在海上,日本聯合艦隊只派出一支擁有12艘艦艇的艦隊支援硫黃島作戰,根本無法應對美海軍800餘艘艦艇的強大攻勢。日軍的艦隊實際上已喪失戰鬥能力,只能利用人控魚雷做徒勞無益的掙扎。在6艘運載這種魚雷的潛艇中,有3艘被美軍反潛搜索大隊的艦載機發現後擊沉,另外3艘因經常受到美軍反潛飛機和水面艦艇的阻撓,最後不得不一無所獲地返回基地。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美軍在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的情況下,又以積極行動有效地支援了登陸部隊作戰。特別是戰役中的艦炮支援為太平洋諸戰役中最成功的一次。美軍在艦炮支援計劃中規定,驅逐艦配屬陸戰營,重型艦或配屬於陸戰師,或實施面積射擊;每艘驅逐艦設有1名聯絡軍官,每個陸戰營設有1個艦炮火力岸上控制組,隨陸戰營一起行動,召喚艦炮火力打擊新發現的目標。此外,艦炮支援還採用了陸軍炮兵的戰術,實施彈幕徐進射擊,為登島美軍提供掩護:當先頭部隊開始向灘頭推進時,艦炮支援火力便向前延伸180米左右,以後每過一定時間就向前移動一定距離,配合登陸兵向內陸的推進。面對美軍海上、空中的猛烈攻勢,日軍守島司令慄林中將不得不承認:“艦炮和飛機的轟擊使我們面臨困境,否則我絲毫無懼於3個陸戰師的戰鬥力。”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主要教訓

硫黃島登陸戰役,美軍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兵器,原計劃5天內奪取全島,結果卻用了36天才基本結束戰鬥,並付出了巨大代價。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對島上地形特徵和土質特點未能預先察明,致使登陸兵在水際灘頭陷入被動

硫黃島是座死火山,南部東、西海灘和海灘之間的陸地以及島上大部分地方都覆蓋著厚厚的火山灰。這些灰燼看起來像沙子但比沙子輕得多,人員在上面行走十分困難。輪式和履帶式車輛也必須鋪上墊板才能通過。另外,島上登陸地帶的海岸呈陡峭的臺階狀,阻礙了登陸者的行動,並限制了其射界。美軍數十年未曾上過硫黃島,在戰役準備期間,也只進行了空中偵察和水下攝影,並沒有親臨實地搞清土質特點。結果,以壓倒優勢的兵力快速突擊上岸向前推進的計劃落空了。登陸部隊在水際灘頭即受阻而無法前進。鬆軟的土質承受不住履帶式車輛的重量,車底部一著地即陷入泥沙,擋住了後續登陸艇,使之無法搶灘上岸。一波波的登陸艇相互碰撞,擠成一團。已上岸的登陸兵又面臨陡峭的臺階狀海岸。他們負重數十公斤的裝備,艱難地一級級爬上火山灰構成的陡坡,在日軍猛烈火力打擊下損失慘重。由於土質鬆軟,坦克和重型火器行動緩慢,不能跟進支援,成為日軍打擊的靶子。登陸日第一天,美軍就有2400人戰死。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對日軍防禦體系和工事構築情況的掌握欠準確,導致火力突襲效果不佳

硫黃島獨特的土質和地形使之易守難攻。日軍正是充分利用島上鬆軟的土質、比比皆是的混凝土原料並結合懸崖峭壁、高山岩洞、起伏丘陵等地形構築成堅固而隱蔽的防禦體系和防禦工事。據統計,日軍修築有10米深屯兵坑1000多條,戰鬥、物資屯集坑道各1千米,地道間交通壕3千米,折缽山內蜂窩式坑道6千米。許多工事的牆壁和頂部用鋼筋加固,主要工事和大型坑道掩蔽部以及巖洞都有地下網道連接,各陣地間的火力均能互相支援。尤其是火炮陣地掩蔽良好,如高射炮設在凹入地下的掩體內;迫擊炮可在巖洞口或坑道口發射並能隨時撤離,120和155毫米岸炮炮位構築在混凝土掩體內。這些複雜而隱蔽的防禦工事使美軍僅通過空中攝影根本無法準確掌握詳細情況。因此,美軍的預先火力準備儘管時間長、強度大,但日軍深藏地下的防禦工事不可能被空襲和炮擊所壓制。特別是像在只有915米長、460米寬的面積內日軍就構築有300多個明碉暗堡,大部分是美軍航空、艦炮火力所無法達到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對日軍採用的新戰術估計不足,造成進攻速度緩慢,人員傷亡慘重

日軍守島司令主張在美軍登陸部隊上岸後,以堅固的縱深築壘陣地,逐次阻滯和消耗美軍;守島海軍陸戰隊卻堅持要在灘頭重創美軍。最後日軍採取了折衷方案:以縱深防禦為主,灘岸防禦為輔實施抗登陸作戰;既在水際灘頭構築規模較小的據點陣地,配置部分陸軍防守,又在島上構築縱深配置的主陣地和要塞陣地,力爭將美軍殲滅在主陣地之前。對此美軍毫無覺察,甚至沒有根據前幾次島嶼作戰的經驗推斷日軍仍可能採取這一戰術。結果美軍登陸部隊不僅在灘岸遭到意想不到的猛烈炮擊,在整個奪島戰鬥中也打得十分艱苦,進展緩慢。如美陸戰第4師右翼部隊,一天內僅前進180~270米,而中路和左翼部隊幾乎寸步未行。面對日軍縱深密集的火力防禦,美軍缺乏靈活的應變能力,導致部隊傷亡激增。而日軍則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和工事,採取縱深防禦戰術,牽制美軍22萬人達1個多月,遲滯了美軍對日本本土的進攻。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1944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沿兩條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一條是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盟軍採取“蛙跳”戰術,沿新幾內亞海岸千里躍進菲律賓;另一條是由尼米茲將軍指揮的中太平洋美軍採取“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12月,美軍即開始為實施硫黃島登陸戰役而進行航空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整74天,但效果欠佳。1945年2月14日,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第52特混艦隊開始向硫黃島挺進,以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師為主力的6萬餘登陸部隊乘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隨後跟進。自2月19日上午9時硫黃島戰役打響至3月26日結束,美軍先後投入總兵力約2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空軍飛機2000多架,持續作戰36天,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萬多人,最終奪佔硫黃島。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付出代價最高昂的戰役之一,美軍雖然取勝但損失慘重,其經驗教訓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各方兵力:美國,70000,日本,22000

傷亡情況:美國,6,821陣亡,26,000受傷,日本,21800陣亡,200俘虜。

主要指揮官:霍蘭·史密斯,慄林忠道、西竹一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成功做法

(一)周密計劃、充分準備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

勝利的前提

1944年10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接到攻佔硫黃

島的作戰指令後,立即展開工作,先是擬定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爾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戰前準備。

一是用較長時間進行航空和艦炮火力準備,以摧毀島上主要的防禦工事和機場。從1944年6月起,美軍艦載機和艦炮就開始轟炸硫黃島。8月起,美軍B -24戰略轟炸機第一次對硫黃島進行轟炸,以後平均每月出擊10次,並隨著登陸日的臨近而加大了轟炸力度。在戰役直接準備期間,僅在70天內就出動了戰略轟炸機2700架次,艦載機1000餘架次,投彈6800噸;5次艦炮射擊共發射各種炮彈2119萬發;在登陸日前3天的預先艦炮火力準備中,共投放炮彈7500噸;在登陸前實施2小時20分鐘的直接艦炮火力準備中,共發射炮彈3185萬發。如此猛烈的火力突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島嶼作戰中絕無僅有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是出動飛機、潛艇突襲日本本土並封鎖航道,孤立硫黃島。硫黃島距日本本土較近,為防止日軍增援,美軍從登陸前3天開始,以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空襲日本本土,在2天時間內共出動轟炸機和戰鬥機2761架次,主要突擊飛機制造廠、機場和海軍基地等目標。同時,美軍在日本港灣內佈雷並實施海上封鎖。美軍還出動32艘潛艇,以3~6艘為一群分別展開於日本南部、琉球群島和呂宋海峽的各水道以及東海,擔任戰役偵察、封鎖港口與航道等任務。到美軍登陸時,硫黃島已陷於完全孤立,再沒有得到任何兵員及物資的補充。

三是進行充分的後勤保障準備。在這次戰役中,登陸部隊數量龐大,配有大量兵器,海上航渡也需要較長時間。為保證戰役需要,美軍為作戰部隊增加了作戰物資的配給。按人均計算,作戰物資比前幾次戰役增加了50%,達16噸之多;1945年2月8日~3月5日,27艘油船共運送27817萬桶燃油、71216萬加侖航空汽油和1015萬桶輕柴油;5艘飛機運輸艦共運送254架新飛機、65名駕駛員和空勤人員。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投入絕對優勢的兵力兵器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基礎

1945年初,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連續攻島成功,日本已陷於日暮途窮的困境。然而,美軍並未因這種有利的戰略態勢而掉以輕心。考慮到攻島作戰具有背水攻堅的特殊性,數量、質量佔優勢的兵力兵器就成為戰役成功的基礎。當時駐守硫黃島日軍兵力2.3萬人,為確保兵力兵器的絕對優勢,美軍先後投入兩棲登陸部隊11萬餘人,加上海空軍和各種勤務保障部隊等總兵力達22萬人,美日兩軍作戰艦艇比例為800:12(67:1),飛機2000:40(50:1)。美軍在最初的突擊上陸中投入了1個軍的龐大兵力;第一梯隊營幾乎相當於1個師的兵力。登陸日第一天就有大約3萬人上了陸。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選擇正確的登陸方向和登陸地段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關鍵

硫黃島地勢複雜,南端是一座名為折缽山的死火山,海拔168米,是全島的制高點;北部為丘陵和峽谷地帶。全島沒有可供船隻停泊的錨地或港灣,只有兩個可供登陸的灘頭,即西部海灘和東南部海灘,便於登陸地段均為3200米。在海灘兩端和翼側均受到部署在北部高地和南端折缽山守軍的火力控制。在兩岸登陸條件大致相當的情況下,考慮到西部海灘受西北風的影響風浪較大,美軍決定在避風的東南部海灘實施登陸。由於登陸點的選擇出乎日軍意料,登陸日那天海上風平浪靜。日軍的防禦是根據同時抗擊美軍在東、西海岸登陸的設想組織的。得知美軍真實的登陸地域後,日軍才慌忙將全部兵力調往所需要的方向;日軍守島司令又怕過早暴露炮兵陣地而未及時下達炮擊命令,使得美軍登陸後獲得了1小時的寶貴時間,搶佔了灘頭陣地,奪取了登陸作戰主動權。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四)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並對登島部隊實施有效支援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保證

為確保登陸作戰順利實施,美軍早在1944年6~7月即出動7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實施空中突擊,將駐守硫黃島和小笠原群島上的日軍217架飛機全部擊毀;登陸前夕,美軍艦載機對東京及其周圍進行了一系列空中襲擊;登陸開始時,美軍已在日本本土至硫黃島之間部署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強大的封鎖部隊,使日軍飛機難以通過,僅有的大約40架根本無力抵擋美軍2000餘架飛機的攻擊,最後只得以自殺方式攻擊美航空母艦,美軍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權。在海上,日本聯合艦隊只派出一支擁有12艘艦艇的艦隊支援硫黃島作戰,根本無法應對美海軍800餘艘艦艇的強大攻勢。日軍的艦隊實際上已喪失戰鬥能力,只能利用人控魚雷做徒勞無益的掙扎。在6艘運載這種魚雷的潛艇中,有3艘被美軍反潛搜索大隊的艦載機發現後擊沉,另外3艘因經常受到美軍反潛飛機和水面艦艇的阻撓,最後不得不一無所獲地返回基地。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美軍在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的情況下,又以積極行動有效地支援了登陸部隊作戰。特別是戰役中的艦炮支援為太平洋諸戰役中最成功的一次。美軍在艦炮支援計劃中規定,驅逐艦配屬陸戰營,重型艦或配屬於陸戰師,或實施面積射擊;每艘驅逐艦設有1名聯絡軍官,每個陸戰營設有1個艦炮火力岸上控制組,隨陸戰營一起行動,召喚艦炮火力打擊新發現的目標。此外,艦炮支援還採用了陸軍炮兵的戰術,實施彈幕徐進射擊,為登島美軍提供掩護:當先頭部隊開始向灘頭推進時,艦炮支援火力便向前延伸180米左右,以後每過一定時間就向前移動一定距離,配合登陸兵向內陸的推進。面對美軍海上、空中的猛烈攻勢,日軍守島司令慄林中將不得不承認:“艦炮和飛機的轟擊使我們面臨困境,否則我絲毫無懼於3個陸戰師的戰鬥力。”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主要教訓

硫黃島登陸戰役,美軍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兵器,原計劃5天內奪取全島,結果卻用了36天才基本結束戰鬥,並付出了巨大代價。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對島上地形特徵和土質特點未能預先察明,致使登陸兵在水際灘頭陷入被動

硫黃島是座死火山,南部東、西海灘和海灘之間的陸地以及島上大部分地方都覆蓋著厚厚的火山灰。這些灰燼看起來像沙子但比沙子輕得多,人員在上面行走十分困難。輪式和履帶式車輛也必須鋪上墊板才能通過。另外,島上登陸地帶的海岸呈陡峭的臺階狀,阻礙了登陸者的行動,並限制了其射界。美軍數十年未曾上過硫黃島,在戰役準備期間,也只進行了空中偵察和水下攝影,並沒有親臨實地搞清土質特點。結果,以壓倒優勢的兵力快速突擊上岸向前推進的計劃落空了。登陸部隊在水際灘頭即受阻而無法前進。鬆軟的土質承受不住履帶式車輛的重量,車底部一著地即陷入泥沙,擋住了後續登陸艇,使之無法搶灘上岸。一波波的登陸艇相互碰撞,擠成一團。已上岸的登陸兵又面臨陡峭的臺階狀海岸。他們負重數十公斤的裝備,艱難地一級級爬上火山灰構成的陡坡,在日軍猛烈火力打擊下損失慘重。由於土質鬆軟,坦克和重型火器行動緩慢,不能跟進支援,成為日軍打擊的靶子。登陸日第一天,美軍就有2400人戰死。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對日軍防禦體系和工事構築情況的掌握欠準確,導致火力突襲效果不佳

硫黃島獨特的土質和地形使之易守難攻。日軍正是充分利用島上鬆軟的土質、比比皆是的混凝土原料並結合懸崖峭壁、高山岩洞、起伏丘陵等地形構築成堅固而隱蔽的防禦體系和防禦工事。據統計,日軍修築有10米深屯兵坑1000多條,戰鬥、物資屯集坑道各1千米,地道間交通壕3千米,折缽山內蜂窩式坑道6千米。許多工事的牆壁和頂部用鋼筋加固,主要工事和大型坑道掩蔽部以及巖洞都有地下網道連接,各陣地間的火力均能互相支援。尤其是火炮陣地掩蔽良好,如高射炮設在凹入地下的掩體內;迫擊炮可在巖洞口或坑道口發射並能隨時撤離,120和155毫米岸炮炮位構築在混凝土掩體內。這些複雜而隱蔽的防禦工事使美軍僅通過空中攝影根本無法準確掌握詳細情況。因此,美軍的預先火力準備儘管時間長、強度大,但日軍深藏地下的防禦工事不可能被空襲和炮擊所壓制。特別是像在只有915米長、460米寬的面積內日軍就構築有300多個明碉暗堡,大部分是美軍航空、艦炮火力所無法達到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對日軍採用的新戰術估計不足,造成進攻速度緩慢,人員傷亡慘重

日軍守島司令主張在美軍登陸部隊上岸後,以堅固的縱深築壘陣地,逐次阻滯和消耗美軍;守島海軍陸戰隊卻堅持要在灘頭重創美軍。最後日軍採取了折衷方案:以縱深防禦為主,灘岸防禦為輔實施抗登陸作戰;既在水際灘頭構築規模較小的據點陣地,配置部分陸軍防守,又在島上構築縱深配置的主陣地和要塞陣地,力爭將美軍殲滅在主陣地之前。對此美軍毫無覺察,甚至沒有根據前幾次島嶼作戰的經驗推斷日軍仍可能採取這一戰術。結果美軍登陸部隊不僅在灘岸遭到意想不到的猛烈炮擊,在整個奪島戰鬥中也打得十分艱苦,進展緩慢。如美陸戰第4師右翼部隊,一天內僅前進180~270米,而中路和左翼部隊幾乎寸步未行。面對日軍縱深密集的火力防禦,美軍缺乏靈活的應變能力,導致部隊傷亡激增。而日軍則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和工事,採取縱深防禦戰術,牽制美軍22萬人達1個多月,遲滯了美軍對日本本土的進攻。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日軍硫黃島防禦作戰失敗的原因

(一)日本面臨的戰爭總體形勢已經全面惡化

早在美軍發起硫黃島登陸戰役之前,日本面臨的戰爭總體形勢已經全面惡化。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廣闊戰場上,日軍處處限於被動挨打並完全喪失了戰爭主動權。在印度洋方向,自1944年春的英帕爾戰役起,中、美、英盟軍連續重創日軍,於1945年初收復緬甸,從而撕開了日軍的西線屏障,威逼整個東南亞地區。在中國大陸,抗日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也已轉入反攻。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經歷1944年的猛烈攻勢後,連續在馬里亞納群島、菲律賓等地實施大規模兩棲登陸和海、空作戰。到1945年初,美軍基本切斷了日本與其南方佔領區的聯繫,迫近了日本本土防禦圈,並對日本本土展開了日益猛烈的戰略轟炸。

1945年1月10日,日軍大本營對今後的戰爭形勢進行了評估,認為今後5個月內盟軍的進攻將達到高潮,其大致步驟為:1月是印度洋上的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1或2月是小笠原群島;2月是馬來、蘇門答臘、香港;2、3月是中國華東;3、4月是臺灣和日本西南諸島;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1944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沿兩條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一條是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盟軍採取“蛙跳”戰術,沿新幾內亞海岸千里躍進菲律賓;另一條是由尼米茲將軍指揮的中太平洋美軍採取“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12月,美軍即開始為實施硫黃島登陸戰役而進行航空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整74天,但效果欠佳。1945年2月14日,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第52特混艦隊開始向硫黃島挺進,以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師為主力的6萬餘登陸部隊乘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隨後跟進。自2月19日上午9時硫黃島戰役打響至3月26日結束,美軍先後投入總兵力約2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空軍飛機2000多架,持續作戰36天,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萬多人,最終奪佔硫黃島。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付出代價最高昂的戰役之一,美軍雖然取勝但損失慘重,其經驗教訓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各方兵力:美國,70000,日本,22000

傷亡情況:美國,6,821陣亡,26,000受傷,日本,21800陣亡,200俘虜。

主要指揮官:霍蘭·史密斯,慄林忠道、西竹一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成功做法

(一)周密計劃、充分準備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

勝利的前提

1944年10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接到攻佔硫黃

島的作戰指令後,立即展開工作,先是擬定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爾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戰前準備。

一是用較長時間進行航空和艦炮火力準備,以摧毀島上主要的防禦工事和機場。從1944年6月起,美軍艦載機和艦炮就開始轟炸硫黃島。8月起,美軍B -24戰略轟炸機第一次對硫黃島進行轟炸,以後平均每月出擊10次,並隨著登陸日的臨近而加大了轟炸力度。在戰役直接準備期間,僅在70天內就出動了戰略轟炸機2700架次,艦載機1000餘架次,投彈6800噸;5次艦炮射擊共發射各種炮彈2119萬發;在登陸日前3天的預先艦炮火力準備中,共投放炮彈7500噸;在登陸前實施2小時20分鐘的直接艦炮火力準備中,共發射炮彈3185萬發。如此猛烈的火力突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島嶼作戰中絕無僅有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是出動飛機、潛艇突襲日本本土並封鎖航道,孤立硫黃島。硫黃島距日本本土較近,為防止日軍增援,美軍從登陸前3天開始,以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空襲日本本土,在2天時間內共出動轟炸機和戰鬥機2761架次,主要突擊飛機制造廠、機場和海軍基地等目標。同時,美軍在日本港灣內佈雷並實施海上封鎖。美軍還出動32艘潛艇,以3~6艘為一群分別展開於日本南部、琉球群島和呂宋海峽的各水道以及東海,擔任戰役偵察、封鎖港口與航道等任務。到美軍登陸時,硫黃島已陷於完全孤立,再沒有得到任何兵員及物資的補充。

三是進行充分的後勤保障準備。在這次戰役中,登陸部隊數量龐大,配有大量兵器,海上航渡也需要較長時間。為保證戰役需要,美軍為作戰部隊增加了作戰物資的配給。按人均計算,作戰物資比前幾次戰役增加了50%,達16噸之多;1945年2月8日~3月5日,27艘油船共運送27817萬桶燃油、71216萬加侖航空汽油和1015萬桶輕柴油;5艘飛機運輸艦共運送254架新飛機、65名駕駛員和空勤人員。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投入絕對優勢的兵力兵器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基礎

1945年初,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連續攻島成功,日本已陷於日暮途窮的困境。然而,美軍並未因這種有利的戰略態勢而掉以輕心。考慮到攻島作戰具有背水攻堅的特殊性,數量、質量佔優勢的兵力兵器就成為戰役成功的基礎。當時駐守硫黃島日軍兵力2.3萬人,為確保兵力兵器的絕對優勢,美軍先後投入兩棲登陸部隊11萬餘人,加上海空軍和各種勤務保障部隊等總兵力達22萬人,美日兩軍作戰艦艇比例為800:12(67:1),飛機2000:40(50:1)。美軍在最初的突擊上陸中投入了1個軍的龐大兵力;第一梯隊營幾乎相當於1個師的兵力。登陸日第一天就有大約3萬人上了陸。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選擇正確的登陸方向和登陸地段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關鍵

硫黃島地勢複雜,南端是一座名為折缽山的死火山,海拔168米,是全島的制高點;北部為丘陵和峽谷地帶。全島沒有可供船隻停泊的錨地或港灣,只有兩個可供登陸的灘頭,即西部海灘和東南部海灘,便於登陸地段均為3200米。在海灘兩端和翼側均受到部署在北部高地和南端折缽山守軍的火力控制。在兩岸登陸條件大致相當的情況下,考慮到西部海灘受西北風的影響風浪較大,美軍決定在避風的東南部海灘實施登陸。由於登陸點的選擇出乎日軍意料,登陸日那天海上風平浪靜。日軍的防禦是根據同時抗擊美軍在東、西海岸登陸的設想組織的。得知美軍真實的登陸地域後,日軍才慌忙將全部兵力調往所需要的方向;日軍守島司令又怕過早暴露炮兵陣地而未及時下達炮擊命令,使得美軍登陸後獲得了1小時的寶貴時間,搶佔了灘頭陣地,奪取了登陸作戰主動權。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四)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並對登島部隊實施有效支援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保證

為確保登陸作戰順利實施,美軍早在1944年6~7月即出動7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實施空中突擊,將駐守硫黃島和小笠原群島上的日軍217架飛機全部擊毀;登陸前夕,美軍艦載機對東京及其周圍進行了一系列空中襲擊;登陸開始時,美軍已在日本本土至硫黃島之間部署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強大的封鎖部隊,使日軍飛機難以通過,僅有的大約40架根本無力抵擋美軍2000餘架飛機的攻擊,最後只得以自殺方式攻擊美航空母艦,美軍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權。在海上,日本聯合艦隊只派出一支擁有12艘艦艇的艦隊支援硫黃島作戰,根本無法應對美海軍800餘艘艦艇的強大攻勢。日軍的艦隊實際上已喪失戰鬥能力,只能利用人控魚雷做徒勞無益的掙扎。在6艘運載這種魚雷的潛艇中,有3艘被美軍反潛搜索大隊的艦載機發現後擊沉,另外3艘因經常受到美軍反潛飛機和水面艦艇的阻撓,最後不得不一無所獲地返回基地。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美軍在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的情況下,又以積極行動有效地支援了登陸部隊作戰。特別是戰役中的艦炮支援為太平洋諸戰役中最成功的一次。美軍在艦炮支援計劃中規定,驅逐艦配屬陸戰營,重型艦或配屬於陸戰師,或實施面積射擊;每艘驅逐艦設有1名聯絡軍官,每個陸戰營設有1個艦炮火力岸上控制組,隨陸戰營一起行動,召喚艦炮火力打擊新發現的目標。此外,艦炮支援還採用了陸軍炮兵的戰術,實施彈幕徐進射擊,為登島美軍提供掩護:當先頭部隊開始向灘頭推進時,艦炮支援火力便向前延伸180米左右,以後每過一定時間就向前移動一定距離,配合登陸兵向內陸的推進。面對美軍海上、空中的猛烈攻勢,日軍守島司令慄林中將不得不承認:“艦炮和飛機的轟擊使我們面臨困境,否則我絲毫無懼於3個陸戰師的戰鬥力。”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主要教訓

硫黃島登陸戰役,美軍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兵器,原計劃5天內奪取全島,結果卻用了36天才基本結束戰鬥,並付出了巨大代價。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對島上地形特徵和土質特點未能預先察明,致使登陸兵在水際灘頭陷入被動

硫黃島是座死火山,南部東、西海灘和海灘之間的陸地以及島上大部分地方都覆蓋著厚厚的火山灰。這些灰燼看起來像沙子但比沙子輕得多,人員在上面行走十分困難。輪式和履帶式車輛也必須鋪上墊板才能通過。另外,島上登陸地帶的海岸呈陡峭的臺階狀,阻礙了登陸者的行動,並限制了其射界。美軍數十年未曾上過硫黃島,在戰役準備期間,也只進行了空中偵察和水下攝影,並沒有親臨實地搞清土質特點。結果,以壓倒優勢的兵力快速突擊上岸向前推進的計劃落空了。登陸部隊在水際灘頭即受阻而無法前進。鬆軟的土質承受不住履帶式車輛的重量,車底部一著地即陷入泥沙,擋住了後續登陸艇,使之無法搶灘上岸。一波波的登陸艇相互碰撞,擠成一團。已上岸的登陸兵又面臨陡峭的臺階狀海岸。他們負重數十公斤的裝備,艱難地一級級爬上火山灰構成的陡坡,在日軍猛烈火力打擊下損失慘重。由於土質鬆軟,坦克和重型火器行動緩慢,不能跟進支援,成為日軍打擊的靶子。登陸日第一天,美軍就有2400人戰死。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對日軍防禦體系和工事構築情況的掌握欠準確,導致火力突襲效果不佳

硫黃島獨特的土質和地形使之易守難攻。日軍正是充分利用島上鬆軟的土質、比比皆是的混凝土原料並結合懸崖峭壁、高山岩洞、起伏丘陵等地形構築成堅固而隱蔽的防禦體系和防禦工事。據統計,日軍修築有10米深屯兵坑1000多條,戰鬥、物資屯集坑道各1千米,地道間交通壕3千米,折缽山內蜂窩式坑道6千米。許多工事的牆壁和頂部用鋼筋加固,主要工事和大型坑道掩蔽部以及巖洞都有地下網道連接,各陣地間的火力均能互相支援。尤其是火炮陣地掩蔽良好,如高射炮設在凹入地下的掩體內;迫擊炮可在巖洞口或坑道口發射並能隨時撤離,120和155毫米岸炮炮位構築在混凝土掩體內。這些複雜而隱蔽的防禦工事使美軍僅通過空中攝影根本無法準確掌握詳細情況。因此,美軍的預先火力準備儘管時間長、強度大,但日軍深藏地下的防禦工事不可能被空襲和炮擊所壓制。特別是像在只有915米長、460米寬的面積內日軍就構築有300多個明碉暗堡,大部分是美軍航空、艦炮火力所無法達到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對日軍採用的新戰術估計不足,造成進攻速度緩慢,人員傷亡慘重

日軍守島司令主張在美軍登陸部隊上岸後,以堅固的縱深築壘陣地,逐次阻滯和消耗美軍;守島海軍陸戰隊卻堅持要在灘頭重創美軍。最後日軍採取了折衷方案:以縱深防禦為主,灘岸防禦為輔實施抗登陸作戰;既在水際灘頭構築規模較小的據點陣地,配置部分陸軍防守,又在島上構築縱深配置的主陣地和要塞陣地,力爭將美軍殲滅在主陣地之前。對此美軍毫無覺察,甚至沒有根據前幾次島嶼作戰的經驗推斷日軍仍可能採取這一戰術。結果美軍登陸部隊不僅在灘岸遭到意想不到的猛烈炮擊,在整個奪島戰鬥中也打得十分艱苦,進展緩慢。如美陸戰第4師右翼部隊,一天內僅前進180~270米,而中路和左翼部隊幾乎寸步未行。面對日軍縱深密集的火力防禦,美軍缺乏靈活的應變能力,導致部隊傷亡激增。而日軍則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和工事,採取縱深防禦戰術,牽制美軍22萬人達1個多月,遲滯了美軍對日本本土的進攻。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日軍硫黃島防禦作戰失敗的原因

(一)日本面臨的戰爭總體形勢已經全面惡化

早在美軍發起硫黃島登陸戰役之前,日本面臨的戰爭總體形勢已經全面惡化。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廣闊戰場上,日軍處處限於被動挨打並完全喪失了戰爭主動權。在印度洋方向,自1944年春的英帕爾戰役起,中、美、英盟軍連續重創日軍,於1945年初收復緬甸,從而撕開了日軍的西線屏障,威逼整個東南亞地區。在中國大陸,抗日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也已轉入反攻。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經歷1944年的猛烈攻勢後,連續在馬里亞納群島、菲律賓等地實施大規模兩棲登陸和海、空作戰。到1945年初,美軍基本切斷了日本與其南方佔領區的聯繫,迫近了日本本土防禦圈,並對日本本土展開了日益猛烈的戰略轟炸。

1945年1月10日,日軍大本營對今後的戰爭形勢進行了評估,認為今後5個月內盟軍的進攻將達到高潮,其大致步驟為:1月是印度洋上的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1或2月是小笠原群島;2月是馬來、蘇門答臘、香港;2、3月是中國華東;3、4月是臺灣和日本西南諸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4、5月是上海、新加坡和千島群島。雖然這個時間表不可能完全準確,但卻足以反映出1945年初日本戰略態勢的破綻百出。尤其是在太平洋戰場上,佔盡優勢的美軍所向披靡、幾乎達到了隨心所欲的程度。

(二)日本海、空軍實力已遭重創,無力在島嶼作戰中與美軍爭鋒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發展,日本的海、空軍實力每況愈下,由最初對美軍的相對均衡,逐步轉變為絕對劣勢。據資料統計,珍珠港事件後的1941年12月10日,日本海軍主要作戰力量(航母、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潛水艦)的對美比例大約為1:1132;中途島海戰後的1942年6月7日為1:1145;瓜島爭奪戰後的1943年2月8日為1:1179;1944年6月21日馬里亞納海戰後又驟降至1:3158。1944年10月,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和艦隊主力幾乎傾巢出動,在菲律賓海上與美軍進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海空決戰。經此一戰,日本海空力量遭到毀滅性打擊,4支主要力量中的水面艦艇部隊被徹底打垮,殘餘船隻已無法編組為一支像樣的艦隊;艦載航空兵則全部覆滅;尚可一用的僅剩下遭到重創的潛艇部隊和陸海軍岸基航空兵。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1944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沿兩條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一條是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盟軍採取“蛙跳”戰術,沿新幾內亞海岸千里躍進菲律賓;另一條是由尼米茲將軍指揮的中太平洋美軍採取“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12月,美軍即開始為實施硫黃島登陸戰役而進行航空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整74天,但效果欠佳。1945年2月14日,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第52特混艦隊開始向硫黃島挺進,以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師為主力的6萬餘登陸部隊乘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隨後跟進。自2月19日上午9時硫黃島戰役打響至3月26日結束,美軍先後投入總兵力約2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空軍飛機2000多架,持續作戰36天,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萬多人,最終奪佔硫黃島。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付出代價最高昂的戰役之一,美軍雖然取勝但損失慘重,其經驗教訓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各方兵力:美國,70000,日本,22000

傷亡情況:美國,6,821陣亡,26,000受傷,日本,21800陣亡,200俘虜。

主要指揮官:霍蘭·史密斯,慄林忠道、西竹一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成功做法

(一)周密計劃、充分準備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

勝利的前提

1944年10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接到攻佔硫黃

島的作戰指令後,立即展開工作,先是擬定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爾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戰前準備。

一是用較長時間進行航空和艦炮火力準備,以摧毀島上主要的防禦工事和機場。從1944年6月起,美軍艦載機和艦炮就開始轟炸硫黃島。8月起,美軍B -24戰略轟炸機第一次對硫黃島進行轟炸,以後平均每月出擊10次,並隨著登陸日的臨近而加大了轟炸力度。在戰役直接準備期間,僅在70天內就出動了戰略轟炸機2700架次,艦載機1000餘架次,投彈6800噸;5次艦炮射擊共發射各種炮彈2119萬發;在登陸日前3天的預先艦炮火力準備中,共投放炮彈7500噸;在登陸前實施2小時20分鐘的直接艦炮火力準備中,共發射炮彈3185萬發。如此猛烈的火力突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島嶼作戰中絕無僅有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是出動飛機、潛艇突襲日本本土並封鎖航道,孤立硫黃島。硫黃島距日本本土較近,為防止日軍增援,美軍從登陸前3天開始,以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空襲日本本土,在2天時間內共出動轟炸機和戰鬥機2761架次,主要突擊飛機制造廠、機場和海軍基地等目標。同時,美軍在日本港灣內佈雷並實施海上封鎖。美軍還出動32艘潛艇,以3~6艘為一群分別展開於日本南部、琉球群島和呂宋海峽的各水道以及東海,擔任戰役偵察、封鎖港口與航道等任務。到美軍登陸時,硫黃島已陷於完全孤立,再沒有得到任何兵員及物資的補充。

三是進行充分的後勤保障準備。在這次戰役中,登陸部隊數量龐大,配有大量兵器,海上航渡也需要較長時間。為保證戰役需要,美軍為作戰部隊增加了作戰物資的配給。按人均計算,作戰物資比前幾次戰役增加了50%,達16噸之多;1945年2月8日~3月5日,27艘油船共運送27817萬桶燃油、71216萬加侖航空汽油和1015萬桶輕柴油;5艘飛機運輸艦共運送254架新飛機、65名駕駛員和空勤人員。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投入絕對優勢的兵力兵器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基礎

1945年初,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連續攻島成功,日本已陷於日暮途窮的困境。然而,美軍並未因這種有利的戰略態勢而掉以輕心。考慮到攻島作戰具有背水攻堅的特殊性,數量、質量佔優勢的兵力兵器就成為戰役成功的基礎。當時駐守硫黃島日軍兵力2.3萬人,為確保兵力兵器的絕對優勢,美軍先後投入兩棲登陸部隊11萬餘人,加上海空軍和各種勤務保障部隊等總兵力達22萬人,美日兩軍作戰艦艇比例為800:12(67:1),飛機2000:40(50:1)。美軍在最初的突擊上陸中投入了1個軍的龐大兵力;第一梯隊營幾乎相當於1個師的兵力。登陸日第一天就有大約3萬人上了陸。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選擇正確的登陸方向和登陸地段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關鍵

硫黃島地勢複雜,南端是一座名為折缽山的死火山,海拔168米,是全島的制高點;北部為丘陵和峽谷地帶。全島沒有可供船隻停泊的錨地或港灣,只有兩個可供登陸的灘頭,即西部海灘和東南部海灘,便於登陸地段均為3200米。在海灘兩端和翼側均受到部署在北部高地和南端折缽山守軍的火力控制。在兩岸登陸條件大致相當的情況下,考慮到西部海灘受西北風的影響風浪較大,美軍決定在避風的東南部海灘實施登陸。由於登陸點的選擇出乎日軍意料,登陸日那天海上風平浪靜。日軍的防禦是根據同時抗擊美軍在東、西海岸登陸的設想組織的。得知美軍真實的登陸地域後,日軍才慌忙將全部兵力調往所需要的方向;日軍守島司令又怕過早暴露炮兵陣地而未及時下達炮擊命令,使得美軍登陸後獲得了1小時的寶貴時間,搶佔了灘頭陣地,奪取了登陸作戰主動權。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四)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並對登島部隊實施有效支援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保證

為確保登陸作戰順利實施,美軍早在1944年6~7月即出動7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實施空中突擊,將駐守硫黃島和小笠原群島上的日軍217架飛機全部擊毀;登陸前夕,美軍艦載機對東京及其周圍進行了一系列空中襲擊;登陸開始時,美軍已在日本本土至硫黃島之間部署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強大的封鎖部隊,使日軍飛機難以通過,僅有的大約40架根本無力抵擋美軍2000餘架飛機的攻擊,最後只得以自殺方式攻擊美航空母艦,美軍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權。在海上,日本聯合艦隊只派出一支擁有12艘艦艇的艦隊支援硫黃島作戰,根本無法應對美海軍800餘艘艦艇的強大攻勢。日軍的艦隊實際上已喪失戰鬥能力,只能利用人控魚雷做徒勞無益的掙扎。在6艘運載這種魚雷的潛艇中,有3艘被美軍反潛搜索大隊的艦載機發現後擊沉,另外3艘因經常受到美軍反潛飛機和水面艦艇的阻撓,最後不得不一無所獲地返回基地。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美軍在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的情況下,又以積極行動有效地支援了登陸部隊作戰。特別是戰役中的艦炮支援為太平洋諸戰役中最成功的一次。美軍在艦炮支援計劃中規定,驅逐艦配屬陸戰營,重型艦或配屬於陸戰師,或實施面積射擊;每艘驅逐艦設有1名聯絡軍官,每個陸戰營設有1個艦炮火力岸上控制組,隨陸戰營一起行動,召喚艦炮火力打擊新發現的目標。此外,艦炮支援還採用了陸軍炮兵的戰術,實施彈幕徐進射擊,為登島美軍提供掩護:當先頭部隊開始向灘頭推進時,艦炮支援火力便向前延伸180米左右,以後每過一定時間就向前移動一定距離,配合登陸兵向內陸的推進。面對美軍海上、空中的猛烈攻勢,日軍守島司令慄林中將不得不承認:“艦炮和飛機的轟擊使我們面臨困境,否則我絲毫無懼於3個陸戰師的戰鬥力。”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主要教訓

硫黃島登陸戰役,美軍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兵器,原計劃5天內奪取全島,結果卻用了36天才基本結束戰鬥,並付出了巨大代價。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對島上地形特徵和土質特點未能預先察明,致使登陸兵在水際灘頭陷入被動

硫黃島是座死火山,南部東、西海灘和海灘之間的陸地以及島上大部分地方都覆蓋著厚厚的火山灰。這些灰燼看起來像沙子但比沙子輕得多,人員在上面行走十分困難。輪式和履帶式車輛也必須鋪上墊板才能通過。另外,島上登陸地帶的海岸呈陡峭的臺階狀,阻礙了登陸者的行動,並限制了其射界。美軍數十年未曾上過硫黃島,在戰役準備期間,也只進行了空中偵察和水下攝影,並沒有親臨實地搞清土質特點。結果,以壓倒優勢的兵力快速突擊上岸向前推進的計劃落空了。登陸部隊在水際灘頭即受阻而無法前進。鬆軟的土質承受不住履帶式車輛的重量,車底部一著地即陷入泥沙,擋住了後續登陸艇,使之無法搶灘上岸。一波波的登陸艇相互碰撞,擠成一團。已上岸的登陸兵又面臨陡峭的臺階狀海岸。他們負重數十公斤的裝備,艱難地一級級爬上火山灰構成的陡坡,在日軍猛烈火力打擊下損失慘重。由於土質鬆軟,坦克和重型火器行動緩慢,不能跟進支援,成為日軍打擊的靶子。登陸日第一天,美軍就有2400人戰死。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對日軍防禦體系和工事構築情況的掌握欠準確,導致火力突襲效果不佳

硫黃島獨特的土質和地形使之易守難攻。日軍正是充分利用島上鬆軟的土質、比比皆是的混凝土原料並結合懸崖峭壁、高山岩洞、起伏丘陵等地形構築成堅固而隱蔽的防禦體系和防禦工事。據統計,日軍修築有10米深屯兵坑1000多條,戰鬥、物資屯集坑道各1千米,地道間交通壕3千米,折缽山內蜂窩式坑道6千米。許多工事的牆壁和頂部用鋼筋加固,主要工事和大型坑道掩蔽部以及巖洞都有地下網道連接,各陣地間的火力均能互相支援。尤其是火炮陣地掩蔽良好,如高射炮設在凹入地下的掩體內;迫擊炮可在巖洞口或坑道口發射並能隨時撤離,120和155毫米岸炮炮位構築在混凝土掩體內。這些複雜而隱蔽的防禦工事使美軍僅通過空中攝影根本無法準確掌握詳細情況。因此,美軍的預先火力準備儘管時間長、強度大,但日軍深藏地下的防禦工事不可能被空襲和炮擊所壓制。特別是像在只有915米長、460米寬的面積內日軍就構築有300多個明碉暗堡,大部分是美軍航空、艦炮火力所無法達到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對日軍採用的新戰術估計不足,造成進攻速度緩慢,人員傷亡慘重

日軍守島司令主張在美軍登陸部隊上岸後,以堅固的縱深築壘陣地,逐次阻滯和消耗美軍;守島海軍陸戰隊卻堅持要在灘頭重創美軍。最後日軍採取了折衷方案:以縱深防禦為主,灘岸防禦為輔實施抗登陸作戰;既在水際灘頭構築規模較小的據點陣地,配置部分陸軍防守,又在島上構築縱深配置的主陣地和要塞陣地,力爭將美軍殲滅在主陣地之前。對此美軍毫無覺察,甚至沒有根據前幾次島嶼作戰的經驗推斷日軍仍可能採取這一戰術。結果美軍登陸部隊不僅在灘岸遭到意想不到的猛烈炮擊,在整個奪島戰鬥中也打得十分艱苦,進展緩慢。如美陸戰第4師右翼部隊,一天內僅前進180~270米,而中路和左翼部隊幾乎寸步未行。面對日軍縱深密集的火力防禦,美軍缺乏靈活的應變能力,導致部隊傷亡激增。而日軍則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和工事,採取縱深防禦戰術,牽制美軍22萬人達1個多月,遲滯了美軍對日本本土的進攻。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日軍硫黃島防禦作戰失敗的原因

(一)日本面臨的戰爭總體形勢已經全面惡化

早在美軍發起硫黃島登陸戰役之前,日本面臨的戰爭總體形勢已經全面惡化。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廣闊戰場上,日軍處處限於被動挨打並完全喪失了戰爭主動權。在印度洋方向,自1944年春的英帕爾戰役起,中、美、英盟軍連續重創日軍,於1945年初收復緬甸,從而撕開了日軍的西線屏障,威逼整個東南亞地區。在中國大陸,抗日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也已轉入反攻。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經歷1944年的猛烈攻勢後,連續在馬里亞納群島、菲律賓等地實施大規模兩棲登陸和海、空作戰。到1945年初,美軍基本切斷了日本與其南方佔領區的聯繫,迫近了日本本土防禦圈,並對日本本土展開了日益猛烈的戰略轟炸。

1945年1月10日,日軍大本營對今後的戰爭形勢進行了評估,認為今後5個月內盟軍的進攻將達到高潮,其大致步驟為:1月是印度洋上的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1或2月是小笠原群島;2月是馬來、蘇門答臘、香港;2、3月是中國華東;3、4月是臺灣和日本西南諸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4、5月是上海、新加坡和千島群島。雖然這個時間表不可能完全準確,但卻足以反映出1945年初日本戰略態勢的破綻百出。尤其是在太平洋戰場上,佔盡優勢的美軍所向披靡、幾乎達到了隨心所欲的程度。

(二)日本海、空軍實力已遭重創,無力在島嶼作戰中與美軍爭鋒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發展,日本的海、空軍實力每況愈下,由最初對美軍的相對均衡,逐步轉變為絕對劣勢。據資料統計,珍珠港事件後的1941年12月10日,日本海軍主要作戰力量(航母、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潛水艦)的對美比例大約為1:1132;中途島海戰後的1942年6月7日為1:1145;瓜島爭奪戰後的1943年2月8日為1:1179;1944年6月21日馬里亞納海戰後又驟降至1:3158。1944年10月,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和艦隊主力幾乎傾巢出動,在菲律賓海上與美軍進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海空決戰。經此一戰,日本海空力量遭到毀滅性打擊,4支主要力量中的水面艦艇部隊被徹底打垮,殘餘船隻已無法編組為一支像樣的艦隊;艦載航空兵則全部覆滅;尚可一用的僅剩下遭到重創的潛艇部隊和陸海軍岸基航空兵。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日軍對硫黃島戰役作戰指導無策,作戰手段

貧乏

日軍統帥部本來對硫黃島的戰略價值認識十分深刻,尤其是1944年馬里亞納失守後,硫黃島在拱衛日本本土的重要性上進一步凸顯。為此,日軍統帥部一度將該島列為必須全力確保的要域之一,決定採取積極作戰的方針,投入相當數量的陸海軍航空兵和潛艇部隊,在大規模作戰中與美軍一決雌雄。然而,隨著1944年下半年戰略態勢的急劇惡化和海空兵力的嚴重損失,日軍統帥部在硫黃島實施積極作戰的意志發生了動搖。陸軍認為,菲律賓失守後,美軍經由日本西南諸島進攻日本本土的危險急劇上升,主張將包括陸海軍航空兵在內的主要力量投入西南方向,力求在本土防禦圈的前緣拒止美軍的進攻。海軍則認為,元氣大傷的日本海空力量正在忙於重建,5月底之前無力實施大規模作戰,在此期間應著重涵養兵力,力避在外圍前緣分散消耗寶貴的航空兵力。正是在這種窘迫的情況下,1945年2月上旬,日軍統帥部被迫放棄了積極作戰的企圖,決定把西南諸島作為防禦重點,在硫黃島地區則以節約航空兵力為原則,由地面部隊充當主力,僅以少量的陸海軍航空兵輔助地面部隊作戰,目的也由確保該島,變為儘量遲滯美軍的進攻速度。按照這個新的方針,陸軍航空兵計劃,戰役期間每次挑選1~2架飛機相機攻擊美軍。海軍則決定,以少數潛艇分散出擊,岸基航空兵每次出動1~2架,利用黎明、薄暮和夜暗實施機動奇襲。至於戰役期間向島上的補給任務,則規定由4艘潛艇和2架運輸機相機實施。誠如日本戰史所述,這種“不成體統的作戰指導”事先就決定了硫黃島守軍的結局。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1944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沿兩條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一條是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盟軍採取“蛙跳”戰術,沿新幾內亞海岸千里躍進菲律賓;另一條是由尼米茲將軍指揮的中太平洋美軍採取“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12月,美軍即開始為實施硫黃島登陸戰役而進行航空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整74天,但效果欠佳。1945年2月14日,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第52特混艦隊開始向硫黃島挺進,以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師為主力的6萬餘登陸部隊乘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隨後跟進。自2月19日上午9時硫黃島戰役打響至3月26日結束,美軍先後投入總兵力約2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空軍飛機2000多架,持續作戰36天,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萬多人,最終奪佔硫黃島。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付出代價最高昂的戰役之一,美軍雖然取勝但損失慘重,其經驗教訓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各方兵力:美國,70000,日本,22000

傷亡情況:美國,6,821陣亡,26,000受傷,日本,21800陣亡,200俘虜。

主要指揮官:霍蘭·史密斯,慄林忠道、西竹一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成功做法

(一)周密計劃、充分準備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

勝利的前提

1944年10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接到攻佔硫黃

島的作戰指令後,立即展開工作,先是擬定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爾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戰前準備。

一是用較長時間進行航空和艦炮火力準備,以摧毀島上主要的防禦工事和機場。從1944年6月起,美軍艦載機和艦炮就開始轟炸硫黃島。8月起,美軍B -24戰略轟炸機第一次對硫黃島進行轟炸,以後平均每月出擊10次,並隨著登陸日的臨近而加大了轟炸力度。在戰役直接準備期間,僅在70天內就出動了戰略轟炸機2700架次,艦載機1000餘架次,投彈6800噸;5次艦炮射擊共發射各種炮彈2119萬發;在登陸日前3天的預先艦炮火力準備中,共投放炮彈7500噸;在登陸前實施2小時20分鐘的直接艦炮火力準備中,共發射炮彈3185萬發。如此猛烈的火力突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島嶼作戰中絕無僅有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是出動飛機、潛艇突襲日本本土並封鎖航道,孤立硫黃島。硫黃島距日本本土較近,為防止日軍增援,美軍從登陸前3天開始,以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空襲日本本土,在2天時間內共出動轟炸機和戰鬥機2761架次,主要突擊飛機制造廠、機場和海軍基地等目標。同時,美軍在日本港灣內佈雷並實施海上封鎖。美軍還出動32艘潛艇,以3~6艘為一群分別展開於日本南部、琉球群島和呂宋海峽的各水道以及東海,擔任戰役偵察、封鎖港口與航道等任務。到美軍登陸時,硫黃島已陷於完全孤立,再沒有得到任何兵員及物資的補充。

三是進行充分的後勤保障準備。在這次戰役中,登陸部隊數量龐大,配有大量兵器,海上航渡也需要較長時間。為保證戰役需要,美軍為作戰部隊增加了作戰物資的配給。按人均計算,作戰物資比前幾次戰役增加了50%,達16噸之多;1945年2月8日~3月5日,27艘油船共運送27817萬桶燃油、71216萬加侖航空汽油和1015萬桶輕柴油;5艘飛機運輸艦共運送254架新飛機、65名駕駛員和空勤人員。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投入絕對優勢的兵力兵器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基礎

1945年初,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連續攻島成功,日本已陷於日暮途窮的困境。然而,美軍並未因這種有利的戰略態勢而掉以輕心。考慮到攻島作戰具有背水攻堅的特殊性,數量、質量佔優勢的兵力兵器就成為戰役成功的基礎。當時駐守硫黃島日軍兵力2.3萬人,為確保兵力兵器的絕對優勢,美軍先後投入兩棲登陸部隊11萬餘人,加上海空軍和各種勤務保障部隊等總兵力達22萬人,美日兩軍作戰艦艇比例為800:12(67:1),飛機2000:40(50:1)。美軍在最初的突擊上陸中投入了1個軍的龐大兵力;第一梯隊營幾乎相當於1個師的兵力。登陸日第一天就有大約3萬人上了陸。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選擇正確的登陸方向和登陸地段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關鍵

硫黃島地勢複雜,南端是一座名為折缽山的死火山,海拔168米,是全島的制高點;北部為丘陵和峽谷地帶。全島沒有可供船隻停泊的錨地或港灣,只有兩個可供登陸的灘頭,即西部海灘和東南部海灘,便於登陸地段均為3200米。在海灘兩端和翼側均受到部署在北部高地和南端折缽山守軍的火力控制。在兩岸登陸條件大致相當的情況下,考慮到西部海灘受西北風的影響風浪較大,美軍決定在避風的東南部海灘實施登陸。由於登陸點的選擇出乎日軍意料,登陸日那天海上風平浪靜。日軍的防禦是根據同時抗擊美軍在東、西海岸登陸的設想組織的。得知美軍真實的登陸地域後,日軍才慌忙將全部兵力調往所需要的方向;日軍守島司令又怕過早暴露炮兵陣地而未及時下達炮擊命令,使得美軍登陸後獲得了1小時的寶貴時間,搶佔了灘頭陣地,奪取了登陸作戰主動權。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四)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並對登島部隊實施有效支援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保證

為確保登陸作戰順利實施,美軍早在1944年6~7月即出動7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實施空中突擊,將駐守硫黃島和小笠原群島上的日軍217架飛機全部擊毀;登陸前夕,美軍艦載機對東京及其周圍進行了一系列空中襲擊;登陸開始時,美軍已在日本本土至硫黃島之間部署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強大的封鎖部隊,使日軍飛機難以通過,僅有的大約40架根本無力抵擋美軍2000餘架飛機的攻擊,最後只得以自殺方式攻擊美航空母艦,美軍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權。在海上,日本聯合艦隊只派出一支擁有12艘艦艇的艦隊支援硫黃島作戰,根本無法應對美海軍800餘艘艦艇的強大攻勢。日軍的艦隊實際上已喪失戰鬥能力,只能利用人控魚雷做徒勞無益的掙扎。在6艘運載這種魚雷的潛艇中,有3艘被美軍反潛搜索大隊的艦載機發現後擊沉,另外3艘因經常受到美軍反潛飛機和水面艦艇的阻撓,最後不得不一無所獲地返回基地。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美軍在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的情況下,又以積極行動有效地支援了登陸部隊作戰。特別是戰役中的艦炮支援為太平洋諸戰役中最成功的一次。美軍在艦炮支援計劃中規定,驅逐艦配屬陸戰營,重型艦或配屬於陸戰師,或實施面積射擊;每艘驅逐艦設有1名聯絡軍官,每個陸戰營設有1個艦炮火力岸上控制組,隨陸戰營一起行動,召喚艦炮火力打擊新發現的目標。此外,艦炮支援還採用了陸軍炮兵的戰術,實施彈幕徐進射擊,為登島美軍提供掩護:當先頭部隊開始向灘頭推進時,艦炮支援火力便向前延伸180米左右,以後每過一定時間就向前移動一定距離,配合登陸兵向內陸的推進。面對美軍海上、空中的猛烈攻勢,日軍守島司令慄林中將不得不承認:“艦炮和飛機的轟擊使我們面臨困境,否則我絲毫無懼於3個陸戰師的戰鬥力。”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主要教訓

硫黃島登陸戰役,美軍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兵器,原計劃5天內奪取全島,結果卻用了36天才基本結束戰鬥,並付出了巨大代價。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對島上地形特徵和土質特點未能預先察明,致使登陸兵在水際灘頭陷入被動

硫黃島是座死火山,南部東、西海灘和海灘之間的陸地以及島上大部分地方都覆蓋著厚厚的火山灰。這些灰燼看起來像沙子但比沙子輕得多,人員在上面行走十分困難。輪式和履帶式車輛也必須鋪上墊板才能通過。另外,島上登陸地帶的海岸呈陡峭的臺階狀,阻礙了登陸者的行動,並限制了其射界。美軍數十年未曾上過硫黃島,在戰役準備期間,也只進行了空中偵察和水下攝影,並沒有親臨實地搞清土質特點。結果,以壓倒優勢的兵力快速突擊上岸向前推進的計劃落空了。登陸部隊在水際灘頭即受阻而無法前進。鬆軟的土質承受不住履帶式車輛的重量,車底部一著地即陷入泥沙,擋住了後續登陸艇,使之無法搶灘上岸。一波波的登陸艇相互碰撞,擠成一團。已上岸的登陸兵又面臨陡峭的臺階狀海岸。他們負重數十公斤的裝備,艱難地一級級爬上火山灰構成的陡坡,在日軍猛烈火力打擊下損失慘重。由於土質鬆軟,坦克和重型火器行動緩慢,不能跟進支援,成為日軍打擊的靶子。登陸日第一天,美軍就有2400人戰死。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對日軍防禦體系和工事構築情況的掌握欠準確,導致火力突襲效果不佳

硫黃島獨特的土質和地形使之易守難攻。日軍正是充分利用島上鬆軟的土質、比比皆是的混凝土原料並結合懸崖峭壁、高山岩洞、起伏丘陵等地形構築成堅固而隱蔽的防禦體系和防禦工事。據統計,日軍修築有10米深屯兵坑1000多條,戰鬥、物資屯集坑道各1千米,地道間交通壕3千米,折缽山內蜂窩式坑道6千米。許多工事的牆壁和頂部用鋼筋加固,主要工事和大型坑道掩蔽部以及巖洞都有地下網道連接,各陣地間的火力均能互相支援。尤其是火炮陣地掩蔽良好,如高射炮設在凹入地下的掩體內;迫擊炮可在巖洞口或坑道口發射並能隨時撤離,120和155毫米岸炮炮位構築在混凝土掩體內。這些複雜而隱蔽的防禦工事使美軍僅通過空中攝影根本無法準確掌握詳細情況。因此,美軍的預先火力準備儘管時間長、強度大,但日軍深藏地下的防禦工事不可能被空襲和炮擊所壓制。特別是像在只有915米長、460米寬的面積內日軍就構築有300多個明碉暗堡,大部分是美軍航空、艦炮火力所無法達到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對日軍採用的新戰術估計不足,造成進攻速度緩慢,人員傷亡慘重

日軍守島司令主張在美軍登陸部隊上岸後,以堅固的縱深築壘陣地,逐次阻滯和消耗美軍;守島海軍陸戰隊卻堅持要在灘頭重創美軍。最後日軍採取了折衷方案:以縱深防禦為主,灘岸防禦為輔實施抗登陸作戰;既在水際灘頭構築規模較小的據點陣地,配置部分陸軍防守,又在島上構築縱深配置的主陣地和要塞陣地,力爭將美軍殲滅在主陣地之前。對此美軍毫無覺察,甚至沒有根據前幾次島嶼作戰的經驗推斷日軍仍可能採取這一戰術。結果美軍登陸部隊不僅在灘岸遭到意想不到的猛烈炮擊,在整個奪島戰鬥中也打得十分艱苦,進展緩慢。如美陸戰第4師右翼部隊,一天內僅前進180~270米,而中路和左翼部隊幾乎寸步未行。面對日軍縱深密集的火力防禦,美軍缺乏靈活的應變能力,導致部隊傷亡激增。而日軍則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和工事,採取縱深防禦戰術,牽制美軍22萬人達1個多月,遲滯了美軍對日本本土的進攻。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日軍硫黃島防禦作戰失敗的原因

(一)日本面臨的戰爭總體形勢已經全面惡化

早在美軍發起硫黃島登陸戰役之前,日本面臨的戰爭總體形勢已經全面惡化。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廣闊戰場上,日軍處處限於被動挨打並完全喪失了戰爭主動權。在印度洋方向,自1944年春的英帕爾戰役起,中、美、英盟軍連續重創日軍,於1945年初收復緬甸,從而撕開了日軍的西線屏障,威逼整個東南亞地區。在中國大陸,抗日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也已轉入反攻。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經歷1944年的猛烈攻勢後,連續在馬里亞納群島、菲律賓等地實施大規模兩棲登陸和海、空作戰。到1945年初,美軍基本切斷了日本與其南方佔領區的聯繫,迫近了日本本土防禦圈,並對日本本土展開了日益猛烈的戰略轟炸。

1945年1月10日,日軍大本營對今後的戰爭形勢進行了評估,認為今後5個月內盟軍的進攻將達到高潮,其大致步驟為:1月是印度洋上的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1或2月是小笠原群島;2月是馬來、蘇門答臘、香港;2、3月是中國華東;3、4月是臺灣和日本西南諸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4、5月是上海、新加坡和千島群島。雖然這個時間表不可能完全準確,但卻足以反映出1945年初日本戰略態勢的破綻百出。尤其是在太平洋戰場上,佔盡優勢的美軍所向披靡、幾乎達到了隨心所欲的程度。

(二)日本海、空軍實力已遭重創,無力在島嶼作戰中與美軍爭鋒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發展,日本的海、空軍實力每況愈下,由最初對美軍的相對均衡,逐步轉變為絕對劣勢。據資料統計,珍珠港事件後的1941年12月10日,日本海軍主要作戰力量(航母、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潛水艦)的對美比例大約為1:1132;中途島海戰後的1942年6月7日為1:1145;瓜島爭奪戰後的1943年2月8日為1:1179;1944年6月21日馬里亞納海戰後又驟降至1:3158。1944年10月,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和艦隊主力幾乎傾巢出動,在菲律賓海上與美軍進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海空決戰。經此一戰,日本海空力量遭到毀滅性打擊,4支主要力量中的水面艦艇部隊被徹底打垮,殘餘船隻已無法編組為一支像樣的艦隊;艦載航空兵則全部覆滅;尚可一用的僅剩下遭到重創的潛艇部隊和陸海軍岸基航空兵。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日軍對硫黃島戰役作戰指導無策,作戰手段

貧乏

日軍統帥部本來對硫黃島的戰略價值認識十分深刻,尤其是1944年馬里亞納失守後,硫黃島在拱衛日本本土的重要性上進一步凸顯。為此,日軍統帥部一度將該島列為必須全力確保的要域之一,決定採取積極作戰的方針,投入相當數量的陸海軍航空兵和潛艇部隊,在大規模作戰中與美軍一決雌雄。然而,隨著1944年下半年戰略態勢的急劇惡化和海空兵力的嚴重損失,日軍統帥部在硫黃島實施積極作戰的意志發生了動搖。陸軍認為,菲律賓失守後,美軍經由日本西南諸島進攻日本本土的危險急劇上升,主張將包括陸海軍航空兵在內的主要力量投入西南方向,力求在本土防禦圈的前緣拒止美軍的進攻。海軍則認為,元氣大傷的日本海空力量正在忙於重建,5月底之前無力實施大規模作戰,在此期間應著重涵養兵力,力避在外圍前緣分散消耗寶貴的航空兵力。正是在這種窘迫的情況下,1945年2月上旬,日軍統帥部被迫放棄了積極作戰的企圖,決定把西南諸島作為防禦重點,在硫黃島地區則以節約航空兵力為原則,由地面部隊充當主力,僅以少量的陸海軍航空兵輔助地面部隊作戰,目的也由確保該島,變為儘量遲滯美軍的進攻速度。按照這個新的方針,陸軍航空兵計劃,戰役期間每次挑選1~2架飛機相機攻擊美軍。海軍則決定,以少數潛艇分散出擊,岸基航空兵每次出動1~2架,利用黎明、薄暮和夜暗實施機動奇襲。至於戰役期間向島上的補給任務,則規定由4艘潛艇和2架運輸機相機實施。誠如日本戰史所述,這種“不成體統的作戰指導”事先就決定了硫黃島守軍的結局。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就美日雙方的作戰手段而言,整個戰役期間,美軍作戰手段多、方法靈活,而日軍則相當貧乏。美軍除了陸戰隊的地面作戰之外,還包括岸基航空兵的遠程轟炸、艦載航空兵的機動打擊、水面艦隊的近距離艦炮支援,以及全面的海空封鎖等等;打擊範圍也不僅僅限於硫黃島一隅,而是包括日本本土和硫黃島周邊島嶼的海空基地,是一種全方位的立體進攻。而喪失了制空、制海權的日軍,在硫黃島戰役所能選擇的作戰手段相當貧乏,基本上是地面部隊的孤軍作戰。戰役期間,日軍僅出動了6艘潛艇和幾十架飛機,採取的是遊擊性的分散襲擾戰術,不僅無法對美軍構成真正的威脅,甚至無力突破美軍的海空封鎖。雖然戰前日軍曾準備以4艘潛艇和2架運輸機向島上進行戰時補給,但直到戰役結束,島上守軍也未得到一槍一彈的補充。

(四)日軍守島部隊防禦體系存在嚴重缺陷

硫黃島日軍守備部隊由陸軍和海軍陸戰部隊組成,最高指揮官由陸軍將領擔任。由於雙方的軍種背景和作戰理念不同,在如何實施防禦作戰的問題上存在很大分歧。海軍人員按照島嶼戰的規律和原則,主張注重水際灘頭作戰,至少也要做到縱深和水際灘頭均衡配置。陸軍則以塞班島守軍在水際灘頭遭受嚴重火力打擊為鑑,堅持以縱深配置為主的地面作戰原則,甚至主張放棄灘頭。折衷之後,採取了重縱深、輕灘頭的防禦配置,未在水際設置必要的障礙物,在灘頭也僅僅構築了少量工事。結果,戰役開始後,美軍7個營的突擊波僅用45分鐘就完成了登陸,順利的程度超乎美軍想象。稍後,坦克、挖掘機、火炮等各種重裝備也源源不斷上陸。只花了1小時,美軍登陸部隊就具備了獨立作戰的能力。

"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實施“越島進攻”、突破日本“本土防禦圈”的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硫黃島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以南、日本本土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北距東京675海里,南距塞班島594海里,是日本“本土防禦圈”東南方向的前緣要點。硫黃島是一座由熔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島嶼,面積只有20平方千米。美軍奪取硫黃島,既可以解除該島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又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進基地,從而為美軍重型、中型轟炸機有效地空襲日本本土提供便利條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1944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沿兩條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一條是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盟軍採取“蛙跳”戰術,沿新幾內亞海岸千里躍進菲律賓;另一條是由尼米茲將軍指揮的中太平洋美軍採取“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12月,美軍即開始為實施硫黃島登陸戰役而進行航空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整74天,但效果欠佳。1945年2月14日,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第52特混艦隊開始向硫黃島挺進,以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師為主力的6萬餘登陸部隊乘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隨後跟進。自2月19日上午9時硫黃島戰役打響至3月26日結束,美軍先後投入總兵力約2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空軍飛機2000多架,持續作戰36天,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消滅日軍2萬多人,最終奪佔硫黃島。

硫黃島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付出代價最高昂的戰役之一,美軍雖然取勝但損失慘重,其經驗教訓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各方兵力:美國,70000,日本,22000

傷亡情況:美國,6,821陣亡,26,000受傷,日本,21800陣亡,200俘虜。

主要指揮官:霍蘭·史密斯,慄林忠道、西竹一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成功做法

(一)周密計劃、充分準備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

勝利的前提

1944年10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接到攻佔硫黃

島的作戰指令後,立即展開工作,先是擬定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爾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戰前準備。

一是用較長時間進行航空和艦炮火力準備,以摧毀島上主要的防禦工事和機場。從1944年6月起,美軍艦載機和艦炮就開始轟炸硫黃島。8月起,美軍B -24戰略轟炸機第一次對硫黃島進行轟炸,以後平均每月出擊10次,並隨著登陸日的臨近而加大了轟炸力度。在戰役直接準備期間,僅在70天內就出動了戰略轟炸機2700架次,艦載機1000餘架次,投彈6800噸;5次艦炮射擊共發射各種炮彈2119萬發;在登陸日前3天的預先艦炮火力準備中,共投放炮彈7500噸;在登陸前實施2小時20分鐘的直接艦炮火力準備中,共發射炮彈3185萬發。如此猛烈的火力突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島嶼作戰中絕無僅有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是出動飛機、潛艇突襲日本本土並封鎖航道,孤立硫黃島。硫黃島距日本本土較近,為防止日軍增援,美軍從登陸前3天開始,以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空襲日本本土,在2天時間內共出動轟炸機和戰鬥機2761架次,主要突擊飛機制造廠、機場和海軍基地等目標。同時,美軍在日本港灣內佈雷並實施海上封鎖。美軍還出動32艘潛艇,以3~6艘為一群分別展開於日本南部、琉球群島和呂宋海峽的各水道以及東海,擔任戰役偵察、封鎖港口與航道等任務。到美軍登陸時,硫黃島已陷於完全孤立,再沒有得到任何兵員及物資的補充。

三是進行充分的後勤保障準備。在這次戰役中,登陸部隊數量龐大,配有大量兵器,海上航渡也需要較長時間。為保證戰役需要,美軍為作戰部隊增加了作戰物資的配給。按人均計算,作戰物資比前幾次戰役增加了50%,達16噸之多;1945年2月8日~3月5日,27艘油船共運送27817萬桶燃油、71216萬加侖航空汽油和1015萬桶輕柴油;5艘飛機運輸艦共運送254架新飛機、65名駕駛員和空勤人員。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投入絕對優勢的兵力兵器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基礎

1945年初,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連續攻島成功,日本已陷於日暮途窮的困境。然而,美軍並未因這種有利的戰略態勢而掉以輕心。考慮到攻島作戰具有背水攻堅的特殊性,數量、質量佔優勢的兵力兵器就成為戰役成功的基礎。當時駐守硫黃島日軍兵力2.3萬人,為確保兵力兵器的絕對優勢,美軍先後投入兩棲登陸部隊11萬餘人,加上海空軍和各種勤務保障部隊等總兵力達22萬人,美日兩軍作戰艦艇比例為800:12(67:1),飛機2000:40(50:1)。美軍在最初的突擊上陸中投入了1個軍的龐大兵力;第一梯隊營幾乎相當於1個師的兵力。登陸日第一天就有大約3萬人上了陸。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選擇正確的登陸方向和登陸地段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關鍵

硫黃島地勢複雜,南端是一座名為折缽山的死火山,海拔168米,是全島的制高點;北部為丘陵和峽谷地帶。全島沒有可供船隻停泊的錨地或港灣,只有兩個可供登陸的灘頭,即西部海灘和東南部海灘,便於登陸地段均為3200米。在海灘兩端和翼側均受到部署在北部高地和南端折缽山守軍的火力控制。在兩岸登陸條件大致相當的情況下,考慮到西部海灘受西北風的影響風浪較大,美軍決定在避風的東南部海灘實施登陸。由於登陸點的選擇出乎日軍意料,登陸日那天海上風平浪靜。日軍的防禦是根據同時抗擊美軍在東、西海岸登陸的設想組織的。得知美軍真實的登陸地域後,日軍才慌忙將全部兵力調往所需要的方向;日軍守島司令又怕過早暴露炮兵陣地而未及時下達炮擊命令,使得美軍登陸後獲得了1小時的寶貴時間,搶佔了灘頭陣地,奪取了登陸作戰主動權。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四)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並對登島部隊實施有效支援是奪取硫黃島登陸戰役勝利的保證

為確保登陸作戰順利實施,美軍早在1944年6~7月即出動7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實施空中突擊,將駐守硫黃島和小笠原群島上的日軍217架飛機全部擊毀;登陸前夕,美軍艦載機對東京及其周圍進行了一系列空中襲擊;登陸開始時,美軍已在日本本土至硫黃島之間部署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強大的封鎖部隊,使日軍飛機難以通過,僅有的大約40架根本無力抵擋美軍2000餘架飛機的攻擊,最後只得以自殺方式攻擊美航空母艦,美軍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權。在海上,日本聯合艦隊只派出一支擁有12艘艦艇的艦隊支援硫黃島作戰,根本無法應對美海軍800餘艘艦艇的強大攻勢。日軍的艦隊實際上已喪失戰鬥能力,只能利用人控魚雷做徒勞無益的掙扎。在6艘運載這種魚雷的潛艇中,有3艘被美軍反潛搜索大隊的艦載機發現後擊沉,另外3艘因經常受到美軍反潛飛機和水面艦艇的阻撓,最後不得不一無所獲地返回基地。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美軍在牢牢掌握制空、制海權的情況下,又以積極行動有效地支援了登陸部隊作戰。特別是戰役中的艦炮支援為太平洋諸戰役中最成功的一次。美軍在艦炮支援計劃中規定,驅逐艦配屬陸戰營,重型艦或配屬於陸戰師,或實施面積射擊;每艘驅逐艦設有1名聯絡軍官,每個陸戰營設有1個艦炮火力岸上控制組,隨陸戰營一起行動,召喚艦炮火力打擊新發現的目標。此外,艦炮支援還採用了陸軍炮兵的戰術,實施彈幕徐進射擊,為登島美軍提供掩護:當先頭部隊開始向灘頭推進時,艦炮支援火力便向前延伸180米左右,以後每過一定時間就向前移動一定距離,配合登陸兵向內陸的推進。面對美軍海上、空中的猛烈攻勢,日軍守島司令慄林中將不得不承認:“艦炮和飛機的轟擊使我們面臨困境,否則我絲毫無懼於3個陸戰師的戰鬥力。”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美軍在硫黃島登陸戰役中的主要教訓

硫黃島登陸戰役,美軍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兵器,原計劃5天內奪取全島,結果卻用了36天才基本結束戰鬥,並付出了巨大代價。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一)對島上地形特徵和土質特點未能預先察明,致使登陸兵在水際灘頭陷入被動

硫黃島是座死火山,南部東、西海灘和海灘之間的陸地以及島上大部分地方都覆蓋著厚厚的火山灰。這些灰燼看起來像沙子但比沙子輕得多,人員在上面行走十分困難。輪式和履帶式車輛也必須鋪上墊板才能通過。另外,島上登陸地帶的海岸呈陡峭的臺階狀,阻礙了登陸者的行動,並限制了其射界。美軍數十年未曾上過硫黃島,在戰役準備期間,也只進行了空中偵察和水下攝影,並沒有親臨實地搞清土質特點。結果,以壓倒優勢的兵力快速突擊上岸向前推進的計劃落空了。登陸部隊在水際灘頭即受阻而無法前進。鬆軟的土質承受不住履帶式車輛的重量,車底部一著地即陷入泥沙,擋住了後續登陸艇,使之無法搶灘上岸。一波波的登陸艇相互碰撞,擠成一團。已上岸的登陸兵又面臨陡峭的臺階狀海岸。他們負重數十公斤的裝備,艱難地一級級爬上火山灰構成的陡坡,在日軍猛烈火力打擊下損失慘重。由於土質鬆軟,坦克和重型火器行動緩慢,不能跟進支援,成為日軍打擊的靶子。登陸日第一天,美軍就有2400人戰死。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二)對日軍防禦體系和工事構築情況的掌握欠準確,導致火力突襲效果不佳

硫黃島獨特的土質和地形使之易守難攻。日軍正是充分利用島上鬆軟的土質、比比皆是的混凝土原料並結合懸崖峭壁、高山岩洞、起伏丘陵等地形構築成堅固而隱蔽的防禦體系和防禦工事。據統計,日軍修築有10米深屯兵坑1000多條,戰鬥、物資屯集坑道各1千米,地道間交通壕3千米,折缽山內蜂窩式坑道6千米。許多工事的牆壁和頂部用鋼筋加固,主要工事和大型坑道掩蔽部以及巖洞都有地下網道連接,各陣地間的火力均能互相支援。尤其是火炮陣地掩蔽良好,如高射炮設在凹入地下的掩體內;迫擊炮可在巖洞口或坑道口發射並能隨時撤離,120和155毫米岸炮炮位構築在混凝土掩體內。這些複雜而隱蔽的防禦工事使美軍僅通過空中攝影根本無法準確掌握詳細情況。因此,美軍的預先火力準備儘管時間長、強度大,但日軍深藏地下的防禦工事不可能被空襲和炮擊所壓制。特別是像在只有915米長、460米寬的面積內日軍就構築有300多個明碉暗堡,大部分是美軍航空、艦炮火力所無法達到的。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對日軍採用的新戰術估計不足,造成進攻速度緩慢,人員傷亡慘重

日軍守島司令主張在美軍登陸部隊上岸後,以堅固的縱深築壘陣地,逐次阻滯和消耗美軍;守島海軍陸戰隊卻堅持要在灘頭重創美軍。最後日軍採取了折衷方案:以縱深防禦為主,灘岸防禦為輔實施抗登陸作戰;既在水際灘頭構築規模較小的據點陣地,配置部分陸軍防守,又在島上構築縱深配置的主陣地和要塞陣地,力爭將美軍殲滅在主陣地之前。對此美軍毫無覺察,甚至沒有根據前幾次島嶼作戰的經驗推斷日軍仍可能採取這一戰術。結果美軍登陸部隊不僅在灘岸遭到意想不到的猛烈炮擊,在整個奪島戰鬥中也打得十分艱苦,進展緩慢。如美陸戰第4師右翼部隊,一天內僅前進180~270米,而中路和左翼部隊幾乎寸步未行。面對日軍縱深密集的火力防禦,美軍缺乏靈活的應變能力,導致部隊傷亡激增。而日軍則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和工事,採取縱深防禦戰術,牽制美軍22萬人達1個多月,遲滯了美軍對日本本土的進攻。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日軍硫黃島防禦作戰失敗的原因

(一)日本面臨的戰爭總體形勢已經全面惡化

早在美軍發起硫黃島登陸戰役之前,日本面臨的戰爭總體形勢已經全面惡化。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廣闊戰場上,日軍處處限於被動挨打並完全喪失了戰爭主動權。在印度洋方向,自1944年春的英帕爾戰役起,中、美、英盟軍連續重創日軍,於1945年初收復緬甸,從而撕開了日軍的西線屏障,威逼整個東南亞地區。在中國大陸,抗日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也已轉入反攻。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經歷1944年的猛烈攻勢後,連續在馬里亞納群島、菲律賓等地實施大規模兩棲登陸和海、空作戰。到1945年初,美軍基本切斷了日本與其南方佔領區的聯繫,迫近了日本本土防禦圈,並對日本本土展開了日益猛烈的戰略轟炸。

1945年1月10日,日軍大本營對今後的戰爭形勢進行了評估,認為今後5個月內盟軍的進攻將達到高潮,其大致步驟為:1月是印度洋上的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1或2月是小笠原群島;2月是馬來、蘇門答臘、香港;2、3月是中國華東;3、4月是臺灣和日本西南諸島;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4、5月是上海、新加坡和千島群島。雖然這個時間表不可能完全準確,但卻足以反映出1945年初日本戰略態勢的破綻百出。尤其是在太平洋戰場上,佔盡優勢的美軍所向披靡、幾乎達到了隨心所欲的程度。

(二)日本海、空軍實力已遭重創,無力在島嶼作戰中與美軍爭鋒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發展,日本的海、空軍實力每況愈下,由最初對美軍的相對均衡,逐步轉變為絕對劣勢。據資料統計,珍珠港事件後的1941年12月10日,日本海軍主要作戰力量(航母、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潛水艦)的對美比例大約為1:1132;中途島海戰後的1942年6月7日為1:1145;瓜島爭奪戰後的1943年2月8日為1:1179;1944年6月21日馬里亞納海戰後又驟降至1:3158。1944年10月,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和艦隊主力幾乎傾巢出動,在菲律賓海上與美軍進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海空決戰。經此一戰,日本海空力量遭到毀滅性打擊,4支主要力量中的水面艦艇部隊被徹底打垮,殘餘船隻已無法編組為一支像樣的艦隊;艦載航空兵則全部覆滅;尚可一用的僅剩下遭到重創的潛艇部隊和陸海軍岸基航空兵。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三)日軍對硫黃島戰役作戰指導無策,作戰手段

貧乏

日軍統帥部本來對硫黃島的戰略價值認識十分深刻,尤其是1944年馬里亞納失守後,硫黃島在拱衛日本本土的重要性上進一步凸顯。為此,日軍統帥部一度將該島列為必須全力確保的要域之一,決定採取積極作戰的方針,投入相當數量的陸海軍航空兵和潛艇部隊,在大規模作戰中與美軍一決雌雄。然而,隨著1944年下半年戰略態勢的急劇惡化和海空兵力的嚴重損失,日軍統帥部在硫黃島實施積極作戰的意志發生了動搖。陸軍認為,菲律賓失守後,美軍經由日本西南諸島進攻日本本土的危險急劇上升,主張將包括陸海軍航空兵在內的主要力量投入西南方向,力求在本土防禦圈的前緣拒止美軍的進攻。海軍則認為,元氣大傷的日本海空力量正在忙於重建,5月底之前無力實施大規模作戰,在此期間應著重涵養兵力,力避在外圍前緣分散消耗寶貴的航空兵力。正是在這種窘迫的情況下,1945年2月上旬,日軍統帥部被迫放棄了積極作戰的企圖,決定把西南諸島作為防禦重點,在硫黃島地區則以節約航空兵力為原則,由地面部隊充當主力,僅以少量的陸海軍航空兵輔助地面部隊作戰,目的也由確保該島,變為儘量遲滯美軍的進攻速度。按照這個新的方針,陸軍航空兵計劃,戰役期間每次挑選1~2架飛機相機攻擊美軍。海軍則決定,以少數潛艇分散出擊,岸基航空兵每次出動1~2架,利用黎明、薄暮和夜暗實施機動奇襲。至於戰役期間向島上的補給任務,則規定由4艘潛艇和2架運輸機相機實施。誠如日本戰史所述,這種“不成體統的作戰指導”事先就決定了硫黃島守軍的結局。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就美日雙方的作戰手段而言,整個戰役期間,美軍作戰手段多、方法靈活,而日軍則相當貧乏。美軍除了陸戰隊的地面作戰之外,還包括岸基航空兵的遠程轟炸、艦載航空兵的機動打擊、水面艦隊的近距離艦炮支援,以及全面的海空封鎖等等;打擊範圍也不僅僅限於硫黃島一隅,而是包括日本本土和硫黃島周邊島嶼的海空基地,是一種全方位的立體進攻。而喪失了制空、制海權的日軍,在硫黃島戰役所能選擇的作戰手段相當貧乏,基本上是地面部隊的孤軍作戰。戰役期間,日軍僅出動了6艘潛艇和幾十架飛機,採取的是遊擊性的分散襲擾戰術,不僅無法對美軍構成真正的威脅,甚至無力突破美軍的海空封鎖。雖然戰前日軍曾準備以4艘潛艇和2架運輸機向島上進行戰時補給,但直到戰役結束,島上守軍也未得到一槍一彈的補充。

(四)日軍守島部隊防禦體系存在嚴重缺陷

硫黃島日軍守備部隊由陸軍和海軍陸戰部隊組成,最高指揮官由陸軍將領擔任。由於雙方的軍種背景和作戰理念不同,在如何實施防禦作戰的問題上存在很大分歧。海軍人員按照島嶼戰的規律和原則,主張注重水際灘頭作戰,至少也要做到縱深和水際灘頭均衡配置。陸軍則以塞班島守軍在水際灘頭遭受嚴重火力打擊為鑑,堅持以縱深配置為主的地面作戰原則,甚至主張放棄灘頭。折衷之後,採取了重縱深、輕灘頭的防禦配置,未在水際設置必要的障礙物,在灘頭也僅僅構築了少量工事。結果,戰役開始後,美軍7個營的突擊波僅用45分鐘就完成了登陸,順利的程度超乎美軍想象。稍後,坦克、挖掘機、火炮等各種重裝備也源源不斷上陸。只花了1小時,美軍登陸部隊就具備了獨立作戰的能力。

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此外,硫黃島面積僅20平方千米,地勢比較平緩,美軍的艦炮火力可以覆蓋全島。為克服這些不利因素,日軍守備部隊一方面花了很大力氣挖掘坑道、改造地形,竭力要把該島建成一個體系完備的要塞;另一方面又按照統帥部的要求,從有限的人力物力中抽出相當的力量修築島上的3個大型機場(其中1個未完工)。然而,在實戰過程中,日軍沒有能力,也不敢向炮火覆蓋下的機場派駐哪怕是1架飛機。這些開闊、平坦的飛機場不僅沒有在防禦戰中發揮絲毫的積極作用,相反,卻破壞了整個地面防禦體系的完整性,成為日軍守備部隊的包袱和全島防禦的薄弱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