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一位獸醫,多了一位病毒微生物學家!就是他帶領團隊阻擊埃博拉、MERS、寨卡病毒侵襲

流感 埃博拉病毒 傳染病 韓國 科協改革進行時 2017-06-17

SARS、MERS、H5N1、H7N9、埃博拉、寨卡……近年來,隨著各種新生突發病原接踵而至,奮戰在抗病毒一線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高福也逐漸為公眾所熟知。

2004年,43歲的高福放棄英國牛津大學教職回國,開始帶領他的科研團隊面對一波又一波突如其來的新病毒,爭分奪秒地和新病毒搶時間,一次次阻擊新病毒的襲擊,為民眾建立起牢固的防疫屏障。

少了一位獸醫,多了一位病毒微生物學家!就是他帶領團隊阻擊埃博拉、MERS、寨卡病毒侵襲

領域內世界最高水平

高福從小就有做科研的夢想,他清晰地記得《山西科技報》上曾刊登過一組漫畫,畫面上,有結滿西紅柿的大樹和長得像大象一樣壯碩的肥豬。這些天馬行空、充滿想象氣息的“科普”漫畫,讓年少的高福對先進的科學技術充滿了嚮往。

高考過後,高福的成績雖然並不錯,但還是跟自己的第一志願擦肩而過。幾經輾轉走進了山西農業大學的校門,然而卻被分配到了自己並不感興趣的“獸醫”專業。於是,他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就給自己定下目標:改投傳染病學專業。在完成本專業學習任務的前提下,他節省出大量的時間學習英語、傳染病學和微生物學。

在大學畢業那年,他如願考上了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生。1991年,高福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博士。2001年,他在牛津大學謀到職位,擔任博士生導師。回國前,他已經有了6個人的實驗室,發展前途可謂一片光明。

少了一位獸醫,多了一位病毒微生物學家!就是他帶領團隊阻擊埃博拉、MERS、寨卡病毒侵襲

但就在這時,高福做了個決定——回國開拓科研新天地。2004年,他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同時也成為中科院直接從國外公開招聘的研究所所長之一。主要從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傳播、感染機制與宿主細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衛生政策與全球健康策略研究。

“要弄清楚病毒是怎麼進入細胞裡的,就要深入研究細胞的表面——這就是我們做的‘表面文章’。”高福常常開玩笑說,自己這麼多年做的都是些“表面文章”。但實際情況是,多年來,他所帶領的研究組系統性地研究了包括H5N1、H7N9、甲型流感及新型蝙蝠流感在內的不同亞型流感病毒,及新型冠狀病毒囊膜蛋白與受體的結合、病毒釋放及病毒耐藥機制,代表了這一領域研究的世界最高水平。

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

“衛生部門和農業部門解答what(病毒是什麼)的問題,我的課題組解答的是why(為什麼感染病毒)和how(如何感染病毒)的問題。”高福說,“回答了這兩個問題,接下來的預防控制就好辦了”。

2015年4月,韓國暴發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而早在2012年,中東首次出現這個病毒時,高福團隊就已經開始了相關的研究,並很快發現了遏制病毒的抗體。

為了深入研究病毒抵抗病毒,高福和他的同事們總是出現在病毒最凶猛的前線:“我們是專門研究傳染病的,如果連我們都害怕,那還怎麼談戰勝病毒?”

少了一位獸醫,多了一位病毒微生物學家!就是他帶領團隊阻擊埃博拉、MERS、寨卡病毒侵襲

2014年9月16日,高福一早和家人告別,從北京國際機場登機前往西非,即將和另外62人組成的P3移動實驗室檢測隊奔赴一片沒有硝煙的戰場。

埃博拉病毒的傳染性如何,會不會蔓延到中國,以何種方式傳播?高福團隊鼓起對未知科學探索的勇氣選擇前往最前線,而就在他們出發的同時,由於擔心感染,美歐和日本的援助組織卻正在撤走大批醫務人員及志願者——此行多少有了些壯烈的意味。

出發前一晚,高福回家才跟家人說,已經報名去塞拉利昂,明早啟程。還在上學的女兒,撒嬌地說要跟爸爸一起去。當時的塞拉利昂不僅埃博拉病毒肆掠,而且醫療衛生條件相當落後。此行出遠門,高福還特意叮囑家人,“不要告訴年邁的父母”。

面對人生中的眾多角色,他盡力做好每一個。

“我們這些研究傳染病的人,每逢重大自然災害,總是衝在第一線,‘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很正常,沒什麼好恐慌的。”事後,高福淡然地表示。在塞拉利昂的兩個月裡,高福帶領的檢測隊累計監測血液樣本1635份,佔到塞拉利昂全國檢測量的1/4,收治留觀病例274例,在埃博拉病毒入侵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為應對埃博拉病毒疫情及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

被朋友稱為“完美先生”

“回國給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在高福看來,科學家也是一個演員,只不過是站在了科技的舞臺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13年前沒回國,我的發展肯定沒有這麼好。”

“競聘所長的時候,自己沒有提什麼條件。在當時的條件下,中科院給我的條件很好。”他笑著回憶,“工資該怎麼發就怎麼發,當時房價大約是六七千一平,中科院分配了我一套大的經濟適用房,儘管自己也要花錢買,但相對還是便宜很多。”

“不要小富即安,微生物所要立足做大事。”這是高福剛剛回國就任所長時,時任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對他的叮囑。這句話,高福至今銘記於心。

少了一位獸醫,多了一位病毒微生物學家!就是他帶領團隊阻擊埃博拉、MERS、寨卡病毒侵襲

為了“做大事”,高福當所長的4年裡,搞改革,搞建設,有經驗,也有教訓。“科研貴在‘頂天立地’。”高福說,“要做與國家需求匹配,與世界接軌的‘頂天’的科研,誰也別拿幾篇論文來交差,做國際一流,就不能去重複別人的研究。技術求同,科學求異。”

海外13年的求學經歷,也深深地影響了他。“他們的理念是做科研=Marry to Science,意思是女的嫁給了科學,男的娶了科學,這種對科學的態度思想,對未知科學的探索與執著對我影響很大。”因此,在他領導的重點實驗室和團隊中,高福要求大家不八卦,只談科學。

生活中,高福的一些朋友戲稱他為“Mr.perfect(完美先生)”。無論從外表還是內在來講,高福都很符合“完美主義者”的特徵。除了作為一位科學家對學術上的執著外,他也很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得體的著裝和莊重的風度總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綜合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