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九河之馬頰河一龍灣夜月

劉長卿 顧祖禹 旅遊 碣石觀滄 2017-06-06

記憶裡的龍灣夜月

“龍灣夜月”是無棣古邑八大景之一。

第一次聽說龍灣夜月的故事,還是人民公社的時候。在公社生產隊的飼養處裡,那裡既是人民公社的小隊部辦公的地方,也是生產隊對大牲畜集中餵養的地方,勞動了一天的人們記完工分,就互相拉呱,講話最多的人就算我的二伯父了。他平時少言寡語,但卻飽讀詩書,通曉四書五經,對孔孟之道研究頗深。每當吃過晚飯,就是他顯山露水的時候了,恨不得傾其所學,把自己知道的都講出來。

他有一次說起,黃龍灣王姓家族是明永樂二年從浙江永嘉烏衣巷遷來的,(在族譜上也有記載)不是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的。有的人問,南方那麼富有,咋上這麼個窮地方來。二伯父接著說了王姓家族遷徙無棣縣的事。說是當年從永嘉乘船而來,船到武定府海豐縣,進入馬頰河黃龍灣後,已是掌燈時分,本欲順河而下,另找遷徙地。不料狂風大作,河浪滔滔,不辨東西,大船隻得拋錨靠岸。風平浪靜後,天陰的漆黑。但在船靠岸的地方,卻有著一大片泛著白光的地帶,如月似盤,煙雨朦朦,有樓閣亭臺,裊裊炊煙,還有騾馬的嘶鳴,仔細聽來,還有朗朗讀書聲。待到天明之後,發現船靠岸的地方,竟然是河中心的一個陸地小島。老人們很迷信,覺得這裡很吉祥,是一塊王象龍脈之地,就在這裡居住下來。村名就叫王家黃龍灣了。

儘管二伯父也沒有身臨其境,他說的故事,卻常讓我記憶猶新。老是有著那麼一種憧憬。馬頰河在村南,傍村而過,有時遇上晚上刮過大風後,我就跑到河邊尋找二伯父說的那種景觀。二伯父比我更執著,他肯定看過《無棣縣誌》,乾脆把“龍灣夜月”“馬谷朝雲”(碣石山原名馬谷山),這兩個姊妹景觀寫成了對聯。上聯是“戶臨龍灣觀夜月”,下聯是“地近馬谷望朝雲”。橫批乾脆寫上“身居福地”。讀小學的時候,有個嗜好,每逢春節,別人都在拜年,我習慣於到人家讀對聯,對字和內容寫得好的,就寫在筆記本上。所以,對二伯父寫得這幅對聯一直默記在心。

王家黃龍灣,在馬頰河之陰,(現名德惠新河)清顧祖禹《讀史方興紀要》說:“黃龍灣,在海豐縣北六十里,其水雖旱不涸”。位於今碣石山鎮西南四公里處。《山東通志》言其地理特徵曰:“龍灣引無棣而入海”。此言印證了《爾雅﹒釋水》中的“九河”之說,縣境內的老馬頰河是“九河”之一,境內諸流由此入海。馬頰河呈西南東北流向到王家黃龍灣後成為東西流向,經村南而直接入海,是近海魚米之鄉。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的《晚泊無棣溝》曰:“無棣何年邑,長城做楚關。河通星宿海,雲近馬谷山。僧寺白雲外,人家綠渚間。晚來潮正滿,處處落帆還”。唐代無棣以北的馬頰河應該就是一條蜿蜒入海的“海溝”。文人墨客的詞賦,盛讚了這裡的山寺、海潮、漁帆的自然景色。獨立碣石山巔,南眺夕陽下的無棣溝,煙霧繚繞,漁歌唱晚;紅日西墜,雲蒸霞蔚;不難想象出劉長卿詩詞中的深刻意境。

二伯父講的“龍灣夜月”的故事,雖然與縣誌記載,不相一致,但卻反映了上輩人的遷徙奇遇。那時,文化科技都很落後,不能把那種“海市蜃樓”的現象解釋為某種光的條件折射。只是人們心態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已。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滄桑更迭,景觀易變。由勞動人民親手打造的和諧家園,應該是不斷更新,不斷完美的。相信兩三代人看不到的“龍灣夜月”神話,會由人民的勤勞雙手創造出來。二伯父念念不忘的“戶臨龍灣觀夜月,地近馬谷望朝雲”夙願,會如願以償的。(王廷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