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

1946年8月29日,躊躇滿志的蔣介石發佈了作戰命令:“劉伯承部經各部反擊,傷亡慘重,開始向北潰退。徐、鄭兩綏署各部必須予以徹底殲滅,續向三日指定之線推進,以絕匪患而利今後作戰,限七日內完成。”

"

1946年8月29日,躊躇滿志的蔣介石發佈了作戰命令:“劉伯承部經各部反擊,傷亡慘重,開始向北潰退。徐、鄭兩綏署各部必須予以徹底殲滅,續向三日指定之線推進,以絕匪患而利今後作戰,限七日內完成。”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此時正是國民黨軍對我軍的瘋狂進攻時期,我晉冀魯豫野戰軍面臨東西兩面國民黨大軍的夾擊,這令劉鄧一時進退兩難:無論從實力對比上,還是戰略態勢上,都應該避敵退卻,將部隊轉移休整,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

但是一旦撤退到黃河以北,豫東和魯西南這片戰略要地就將迅速失去,這對晉冀魯豫野戰軍未來的作戰發展非常不利。而且,蘇北、山東和晉冀魯豫解放區也將因此被割裂。

"

1946年8月29日,躊躇滿志的蔣介石發佈了作戰命令:“劉伯承部經各部反擊,傷亡慘重,開始向北潰退。徐、鄭兩綏署各部必須予以徹底殲滅,續向三日指定之線推進,以絕匪患而利今後作戰,限七日內完成。”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此時正是國民黨軍對我軍的瘋狂進攻時期,我晉冀魯豫野戰軍面臨東西兩面國民黨大軍的夾擊,這令劉鄧一時進退兩難:無論從實力對比上,還是戰略態勢上,都應該避敵退卻,將部隊轉移休整,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

但是一旦撤退到黃河以北,豫東和魯西南這片戰略要地就將迅速失去,這對晉冀魯豫野戰軍未來的作戰發展非常不利。而且,蘇北、山東和晉冀魯豫解放區也將因此被割裂。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但如果迎敵而上也非常困難,因為剛進行了持續了十二天的隴海路襲擊戰令劉鄧大軍部隊傷亡5000多人。而此時的部隊裝備簡陋,彈藥奇缺,一旦被合圍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那麼部隊只有突圍撤往太行山。

劉伯承元帥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狹路相逢勇者勝。他決定與敵堅決作戰,力求在避免重大損失的前提下取得局部勝利,一來可以扭轉危險的局勢,二來可以奪取敵人的武器彈藥,他看上了趙錫田的整編第3師。剛開始大家都不同意,為此劉伯承擺明了自己的理由:

"

1946年8月29日,躊躇滿志的蔣介石發佈了作戰命令:“劉伯承部經各部反擊,傷亡慘重,開始向北潰退。徐、鄭兩綏署各部必須予以徹底殲滅,續向三日指定之線推進,以絕匪患而利今後作戰,限七日內完成。”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此時正是國民黨軍對我軍的瘋狂進攻時期,我晉冀魯豫野戰軍面臨東西兩面國民黨大軍的夾擊,這令劉鄧一時進退兩難:無論從實力對比上,還是戰略態勢上,都應該避敵退卻,將部隊轉移休整,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

但是一旦撤退到黃河以北,豫東和魯西南這片戰略要地就將迅速失去,這對晉冀魯豫野戰軍未來的作戰發展非常不利。而且,蘇北、山東和晉冀魯豫解放區也將因此被割裂。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但如果迎敵而上也非常困難,因為剛進行了持續了十二天的隴海路襲擊戰令劉鄧大軍部隊傷亡5000多人。而此時的部隊裝備簡陋,彈藥奇缺,一旦被合圍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那麼部隊只有突圍撤往太行山。

劉伯承元帥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狹路相逢勇者勝。他決定與敵堅決作戰,力求在避免重大損失的前提下取得局部勝利,一來可以扭轉危險的局勢,二來可以奪取敵人的武器彈藥,他看上了趙錫田的整編第3師。剛開始大家都不同意,為此劉伯承擺明了自己的理由: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雖然圍攻的敵軍有三十萬之眾,但向魯西南和豫東攻擊的只有二十三個旅,在這二十三個旅當中用於一梯隊作戰的僅十五個旅約十萬人,而這十萬人的部隊分別出自鄭州和徐州兩個攻擊方向,而每個方向又兵分三路,因此每一路的兵力僅為一至兩個整編師。

而且徐州和鄭州的部隊分屬兩個系統,指揮不一,嫡系與雜牌之間存在著複雜的矛盾。徐州方向的部隊屬於蔣介石的嫡系,其中第五軍和整編11師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中的兩支,全副美式裝備,攻擊力強大,我軍暫不具備圍殲能力,還需設法避開。

"

1946年8月29日,躊躇滿志的蔣介石發佈了作戰命令:“劉伯承部經各部反擊,傷亡慘重,開始向北潰退。徐、鄭兩綏署各部必須予以徹底殲滅,續向三日指定之線推進,以絕匪患而利今後作戰,限七日內完成。”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此時正是國民黨軍對我軍的瘋狂進攻時期,我晉冀魯豫野戰軍面臨東西兩面國民黨大軍的夾擊,這令劉鄧一時進退兩難:無論從實力對比上,還是戰略態勢上,都應該避敵退卻,將部隊轉移休整,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

但是一旦撤退到黃河以北,豫東和魯西南這片戰略要地就將迅速失去,這對晉冀魯豫野戰軍未來的作戰發展非常不利。而且,蘇北、山東和晉冀魯豫解放區也將因此被割裂。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但如果迎敵而上也非常困難,因為剛進行了持續了十二天的隴海路襲擊戰令劉鄧大軍部隊傷亡5000多人。而此時的部隊裝備簡陋,彈藥奇缺,一旦被合圍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那麼部隊只有突圍撤往太行山。

劉伯承元帥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狹路相逢勇者勝。他決定與敵堅決作戰,力求在避免重大損失的前提下取得局部勝利,一來可以扭轉危險的局勢,二來可以奪取敵人的武器彈藥,他看上了趙錫田的整編第3師。剛開始大家都不同意,為此劉伯承擺明了自己的理由: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雖然圍攻的敵軍有三十萬之眾,但向魯西南和豫東攻擊的只有二十三個旅,在這二十三個旅當中用於一梯隊作戰的僅十五個旅約十萬人,而這十萬人的部隊分別出自鄭州和徐州兩個攻擊方向,而每個方向又兵分三路,因此每一路的兵力僅為一至兩個整編師。

而且徐州和鄭州的部隊分屬兩個系統,指揮不一,嫡系與雜牌之間存在著複雜的矛盾。徐州方向的部隊屬於蔣介石的嫡系,其中第五軍和整編11師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中的兩支,全副美式裝備,攻擊力強大,我軍暫不具備圍殲能力,還需設法避開。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而鄭州方向的部隊,除了整編第3師外,基本上全都是雜牌,其將兵力分為左中右三路,左路為整編41師,但該師有防禦任務不可能過分深入;右路為整編55師,這個師和我軍作戰過,傷亡慘重,因此存在避戰以保存實力的可能。而中路的兵力最強,為整編第3師和整編47師,兩者相距10公里左右,有圍殲可能。

劉伯承的設想要實現有二個前提,首先是整編第3師確實與其他雜牌部隊存在著派系矛盾見死不救。其次是能夠引誘整編第3師冒進從而將其從戰場上割裂開來。劉伯承非常肯定地認為這二點沒有問題。

"

1946年8月29日,躊躇滿志的蔣介石發佈了作戰命令:“劉伯承部經各部反擊,傷亡慘重,開始向北潰退。徐、鄭兩綏署各部必須予以徹底殲滅,續向三日指定之線推進,以絕匪患而利今後作戰,限七日內完成。”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此時正是國民黨軍對我軍的瘋狂進攻時期,我晉冀魯豫野戰軍面臨東西兩面國民黨大軍的夾擊,這令劉鄧一時進退兩難:無論從實力對比上,還是戰略態勢上,都應該避敵退卻,將部隊轉移休整,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

但是一旦撤退到黃河以北,豫東和魯西南這片戰略要地就將迅速失去,這對晉冀魯豫野戰軍未來的作戰發展非常不利。而且,蘇北、山東和晉冀魯豫解放區也將因此被割裂。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但如果迎敵而上也非常困難,因為剛進行了持續了十二天的隴海路襲擊戰令劉鄧大軍部隊傷亡5000多人。而此時的部隊裝備簡陋,彈藥奇缺,一旦被合圍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那麼部隊只有突圍撤往太行山。

劉伯承元帥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狹路相逢勇者勝。他決定與敵堅決作戰,力求在避免重大損失的前提下取得局部勝利,一來可以扭轉危險的局勢,二來可以奪取敵人的武器彈藥,他看上了趙錫田的整編第3師。剛開始大家都不同意,為此劉伯承擺明了自己的理由: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雖然圍攻的敵軍有三十萬之眾,但向魯西南和豫東攻擊的只有二十三個旅,在這二十三個旅當中用於一梯隊作戰的僅十五個旅約十萬人,而這十萬人的部隊分別出自鄭州和徐州兩個攻擊方向,而每個方向又兵分三路,因此每一路的兵力僅為一至兩個整編師。

而且徐州和鄭州的部隊分屬兩個系統,指揮不一,嫡系與雜牌之間存在著複雜的矛盾。徐州方向的部隊屬於蔣介石的嫡系,其中第五軍和整編11師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中的兩支,全副美式裝備,攻擊力強大,我軍暫不具備圍殲能力,還需設法避開。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而鄭州方向的部隊,除了整編第3師外,基本上全都是雜牌,其將兵力分為左中右三路,左路為整編41師,但該師有防禦任務不可能過分深入;右路為整編55師,這個師和我軍作戰過,傷亡慘重,因此存在避戰以保存實力的可能。而中路的兵力最強,為整編第3師和整編47師,兩者相距10公里左右,有圍殲可能。

劉伯承的設想要實現有二個前提,首先是整編第3師確實與其他雜牌部隊存在著派系矛盾見死不救。其次是能夠引誘整編第3師冒進從而將其從戰場上割裂開來。劉伯承非常肯定地認為這二點沒有問題。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事實也正如劉伯承分析的那樣,整編第3師的師長趙錫田是顧祝同的外甥,又是劉峙的學生,所以他根本不將他的司令官孫震放在眼裡,劉峙一直想取悅顧祝同,所以他認為在劉鄧部隊已經潰敗的情況上讓趙錫田立頭功。

而趙錫田認為他的部隊裝備好、戰鬥力強,劉鄧部隊又在潰敗中,他一定要立得頭功好取代孫震的位置,所以他採取長驅直入的戰法,特別是整編第3師遇到劉鄧部隊時,劉鄧部隊且戰且退,輜重丟得一地都是,他認為劉鄧潰不成軍了。

"

1946年8月29日,躊躇滿志的蔣介石發佈了作戰命令:“劉伯承部經各部反擊,傷亡慘重,開始向北潰退。徐、鄭兩綏署各部必須予以徹底殲滅,續向三日指定之線推進,以絕匪患而利今後作戰,限七日內完成。”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此時正是國民黨軍對我軍的瘋狂進攻時期,我晉冀魯豫野戰軍面臨東西兩面國民黨大軍的夾擊,這令劉鄧一時進退兩難:無論從實力對比上,還是戰略態勢上,都應該避敵退卻,將部隊轉移休整,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

但是一旦撤退到黃河以北,豫東和魯西南這片戰略要地就將迅速失去,這對晉冀魯豫野戰軍未來的作戰發展非常不利。而且,蘇北、山東和晉冀魯豫解放區也將因此被割裂。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但如果迎敵而上也非常困難,因為剛進行了持續了十二天的隴海路襲擊戰令劉鄧大軍部隊傷亡5000多人。而此時的部隊裝備簡陋,彈藥奇缺,一旦被合圍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那麼部隊只有突圍撤往太行山。

劉伯承元帥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狹路相逢勇者勝。他決定與敵堅決作戰,力求在避免重大損失的前提下取得局部勝利,一來可以扭轉危險的局勢,二來可以奪取敵人的武器彈藥,他看上了趙錫田的整編第3師。剛開始大家都不同意,為此劉伯承擺明了自己的理由: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雖然圍攻的敵軍有三十萬之眾,但向魯西南和豫東攻擊的只有二十三個旅,在這二十三個旅當中用於一梯隊作戰的僅十五個旅約十萬人,而這十萬人的部隊分別出自鄭州和徐州兩個攻擊方向,而每個方向又兵分三路,因此每一路的兵力僅為一至兩個整編師。

而且徐州和鄭州的部隊分屬兩個系統,指揮不一,嫡系與雜牌之間存在著複雜的矛盾。徐州方向的部隊屬於蔣介石的嫡系,其中第五軍和整編11師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中的兩支,全副美式裝備,攻擊力強大,我軍暫不具備圍殲能力,還需設法避開。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而鄭州方向的部隊,除了整編第3師外,基本上全都是雜牌,其將兵力分為左中右三路,左路為整編41師,但該師有防禦任務不可能過分深入;右路為整編55師,這個師和我軍作戰過,傷亡慘重,因此存在避戰以保存實力的可能。而中路的兵力最強,為整編第3師和整編47師,兩者相距10公里左右,有圍殲可能。

劉伯承的設想要實現有二個前提,首先是整編第3師確實與其他雜牌部隊存在著派系矛盾見死不救。其次是能夠引誘整編第3師冒進從而將其從戰場上割裂開來。劉伯承非常肯定地認為這二點沒有問題。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事實也正如劉伯承分析的那樣,整編第3師的師長趙錫田是顧祝同的外甥,又是劉峙的學生,所以他根本不將他的司令官孫震放在眼裡,劉峙一直想取悅顧祝同,所以他認為在劉鄧部隊已經潰敗的情況上讓趙錫田立頭功。

而趙錫田認為他的部隊裝備好、戰鬥力強,劉鄧部隊又在潰敗中,他一定要立得頭功好取代孫震的位置,所以他採取長驅直入的戰法,特別是整編第3師遇到劉鄧部隊時,劉鄧部隊且戰且退,輜重丟得一地都是,他認為劉鄧潰不成軍了。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他每佔領一個村莊都向劉峙報一次捷,蔣介石也不斷給其發嘉獎電報,在不斷的大捷和嘉獎電報中,趙錫田帶領他的整編第3師高高興興地進入劉伯承元帥預設的口袋中。當他發現被圍後緊急向友鄰和上級求救,然而沒有一個部隊真心想去救援,最多裝裝樣子給老頭子看。

被俘的趙錫田被帶到劉伯承面前,他問道:“你們從一開始就撤退,輜重丟得到處都是,難道是在騙我嗎?”

"

1946年8月29日,躊躇滿志的蔣介石發佈了作戰命令:“劉伯承部經各部反擊,傷亡慘重,開始向北潰退。徐、鄭兩綏署各部必須予以徹底殲滅,續向三日指定之線推進,以絕匪患而利今後作戰,限七日內完成。”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此時正是國民黨軍對我軍的瘋狂進攻時期,我晉冀魯豫野戰軍面臨東西兩面國民黨大軍的夾擊,這令劉鄧一時進退兩難:無論從實力對比上,還是戰略態勢上,都應該避敵退卻,將部隊轉移休整,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

但是一旦撤退到黃河以北,豫東和魯西南這片戰略要地就將迅速失去,這對晉冀魯豫野戰軍未來的作戰發展非常不利。而且,蘇北、山東和晉冀魯豫解放區也將因此被割裂。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但如果迎敵而上也非常困難,因為剛進行了持續了十二天的隴海路襲擊戰令劉鄧大軍部隊傷亡5000多人。而此時的部隊裝備簡陋,彈藥奇缺,一旦被合圍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那麼部隊只有突圍撤往太行山。

劉伯承元帥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狹路相逢勇者勝。他決定與敵堅決作戰,力求在避免重大損失的前提下取得局部勝利,一來可以扭轉危險的局勢,二來可以奪取敵人的武器彈藥,他看上了趙錫田的整編第3師。剛開始大家都不同意,為此劉伯承擺明了自己的理由: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雖然圍攻的敵軍有三十萬之眾,但向魯西南和豫東攻擊的只有二十三個旅,在這二十三個旅當中用於一梯隊作戰的僅十五個旅約十萬人,而這十萬人的部隊分別出自鄭州和徐州兩個攻擊方向,而每個方向又兵分三路,因此每一路的兵力僅為一至兩個整編師。

而且徐州和鄭州的部隊分屬兩個系統,指揮不一,嫡系與雜牌之間存在著複雜的矛盾。徐州方向的部隊屬於蔣介石的嫡系,其中第五軍和整編11師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中的兩支,全副美式裝備,攻擊力強大,我軍暫不具備圍殲能力,還需設法避開。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而鄭州方向的部隊,除了整編第3師外,基本上全都是雜牌,其將兵力分為左中右三路,左路為整編41師,但該師有防禦任務不可能過分深入;右路為整編55師,這個師和我軍作戰過,傷亡慘重,因此存在避戰以保存實力的可能。而中路的兵力最強,為整編第3師和整編47師,兩者相距10公里左右,有圍殲可能。

劉伯承的設想要實現有二個前提,首先是整編第3師確實與其他雜牌部隊存在著派系矛盾見死不救。其次是能夠引誘整編第3師冒進從而將其從戰場上割裂開來。劉伯承非常肯定地認為這二點沒有問題。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事實也正如劉伯承分析的那樣,整編第3師的師長趙錫田是顧祝同的外甥,又是劉峙的學生,所以他根本不將他的司令官孫震放在眼裡,劉峙一直想取悅顧祝同,所以他認為在劉鄧部隊已經潰敗的情況上讓趙錫田立頭功。

而趙錫田認為他的部隊裝備好、戰鬥力強,劉鄧部隊又在潰敗中,他一定要立得頭功好取代孫震的位置,所以他採取長驅直入的戰法,特別是整編第3師遇到劉鄧部隊時,劉鄧部隊且戰且退,輜重丟得一地都是,他認為劉鄧潰不成軍了。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他每佔領一個村莊都向劉峙報一次捷,蔣介石也不斷給其發嘉獎電報,在不斷的大捷和嘉獎電報中,趙錫田帶領他的整編第3師高高興興地進入劉伯承元帥預設的口袋中。當他發現被圍後緊急向友鄰和上級求救,然而沒有一個部隊真心想去救援,最多裝裝樣子給老頭子看。

被俘的趙錫田被帶到劉伯承面前,他問道:“你們從一開始就撤退,輜重丟得到處都是,難道是在騙我嗎?”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劉伯承說:“你應該讀過兵書,難道不知孫臏減灶賺龐涓的故事?”,趙錫田臉漲得像豬肝一樣說不話來。

這一戰在戰史上被稱為定陶戰役,劉鄧部隊傷亡3500餘人,整編第3師死傷近5000人,被俘達12000人,由於被俘的人實在太多不好看管,在國民黨飛機盤旋轟炸時跑了4000多。

"

1946年8月29日,躊躇滿志的蔣介石發佈了作戰命令:“劉伯承部經各部反擊,傷亡慘重,開始向北潰退。徐、鄭兩綏署各部必須予以徹底殲滅,續向三日指定之線推進,以絕匪患而利今後作戰,限七日內完成。”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此時正是國民黨軍對我軍的瘋狂進攻時期,我晉冀魯豫野戰軍面臨東西兩面國民黨大軍的夾擊,這令劉鄧一時進退兩難:無論從實力對比上,還是戰略態勢上,都應該避敵退卻,將部隊轉移休整,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

但是一旦撤退到黃河以北,豫東和魯西南這片戰略要地就將迅速失去,這對晉冀魯豫野戰軍未來的作戰發展非常不利。而且,蘇北、山東和晉冀魯豫解放區也將因此被割裂。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但如果迎敵而上也非常困難,因為剛進行了持續了十二天的隴海路襲擊戰令劉鄧大軍部隊傷亡5000多人。而此時的部隊裝備簡陋,彈藥奇缺,一旦被合圍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那麼部隊只有突圍撤往太行山。

劉伯承元帥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狹路相逢勇者勝。他決定與敵堅決作戰,力求在避免重大損失的前提下取得局部勝利,一來可以扭轉危險的局勢,二來可以奪取敵人的武器彈藥,他看上了趙錫田的整編第3師。剛開始大家都不同意,為此劉伯承擺明了自己的理由: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雖然圍攻的敵軍有三十萬之眾,但向魯西南和豫東攻擊的只有二十三個旅,在這二十三個旅當中用於一梯隊作戰的僅十五個旅約十萬人,而這十萬人的部隊分別出自鄭州和徐州兩個攻擊方向,而每個方向又兵分三路,因此每一路的兵力僅為一至兩個整編師。

而且徐州和鄭州的部隊分屬兩個系統,指揮不一,嫡系與雜牌之間存在著複雜的矛盾。徐州方向的部隊屬於蔣介石的嫡系,其中第五軍和整編11師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中的兩支,全副美式裝備,攻擊力強大,我軍暫不具備圍殲能力,還需設法避開。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而鄭州方向的部隊,除了整編第3師外,基本上全都是雜牌,其將兵力分為左中右三路,左路為整編41師,但該師有防禦任務不可能過分深入;右路為整編55師,這個師和我軍作戰過,傷亡慘重,因此存在避戰以保存實力的可能。而中路的兵力最強,為整編第3師和整編47師,兩者相距10公里左右,有圍殲可能。

劉伯承的設想要實現有二個前提,首先是整編第3師確實與其他雜牌部隊存在著派系矛盾見死不救。其次是能夠引誘整編第3師冒進從而將其從戰場上割裂開來。劉伯承非常肯定地認為這二點沒有問題。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事實也正如劉伯承分析的那樣,整編第3師的師長趙錫田是顧祝同的外甥,又是劉峙的學生,所以他根本不將他的司令官孫震放在眼裡,劉峙一直想取悅顧祝同,所以他認為在劉鄧部隊已經潰敗的情況上讓趙錫田立頭功。

而趙錫田認為他的部隊裝備好、戰鬥力強,劉鄧部隊又在潰敗中,他一定要立得頭功好取代孫震的位置,所以他採取長驅直入的戰法,特別是整編第3師遇到劉鄧部隊時,劉鄧部隊且戰且退,輜重丟得一地都是,他認為劉鄧潰不成軍了。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他每佔領一個村莊都向劉峙報一次捷,蔣介石也不斷給其發嘉獎電報,在不斷的大捷和嘉獎電報中,趙錫田帶領他的整編第3師高高興興地進入劉伯承元帥預設的口袋中。當他發現被圍後緊急向友鄰和上級求救,然而沒有一個部隊真心想去救援,最多裝裝樣子給老頭子看。

被俘的趙錫田被帶到劉伯承面前,他問道:“你們從一開始就撤退,輜重丟得到處都是,難道是在騙我嗎?”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劉伯承說:“你應該讀過兵書,難道不知孫臏減灶賺龐涓的故事?”,趙錫田臉漲得像豬肝一樣說不話來。

這一戰在戰史上被稱為定陶戰役,劉鄧部隊傷亡3500餘人,整編第3師死傷近5000人,被俘達12000人,由於被俘的人實在太多不好看管,在國民黨飛機盤旋轟炸時跑了4000多。

敵軍大兵壓境,劉伯承卻已看破敵軍軟肋拿強敵開刀,果然大獲全勝

天擇:所謂驕兵必敗,這樣的例子在戰爭史上屢見不鮮,在如今的商業競爭中,這樣的現象每天都在上演,讓我們時刻保持一顆謙虛的心,不斷汲取知識和營養,這樣才能不斷髮展壯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