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芳投東吳原因考:為何劉備落魄之際不離不棄興盛之時卻不顧而去

建安二十四年(219),東吳都督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在軍事行動之外,呂蒙也全面展開誘降行動,他先讓原騎都尉虞翻寫信誘降駐守公安(今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北)的蜀將傅士仁,蜀南郡太守麋芳開始堅守江陵,但看到傅士仁投降後的局勢也開城投降,呂蒙遂率大軍進據江陵,從而一舉奪回蜀長期佔據的荊州部分核心地區。

後世讀史者多有疑竇,那就是糜芳為什麼在劉備顛沛流離走投無路的時候不離不棄,等到劉備同時取得荊州和益州,事業前途蒸蒸日上現出王者相的時候卻反而不顧而去,背叛劉備投奔了東吳,這顯而易見是不合常理的,要背叛另攀高枝也應該是在劉備落魄無助的時候背叛,在劉備興旺發達的時候歸附,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於是這自然成為後世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麋芳投東吳原因考:為何劉備落魄之際不離不棄興盛之時卻不顧而去

糜芳的姓實際上應該是麋,麋竺、麋夫人自然也是如此。

麋芳投東吳原因考:為何劉備落魄之際不離不棄興盛之時卻不顧而去

士仁、麋芳投降可以說導致關公失去了退路而敗走麥城。

麋芳投東吳原因考:為何劉備落魄之際不離不棄興盛之時卻不顧而去

這兩個形象妥妥的反派無疑。

要搞清楚這件事,或許得從麋竺家族的背景細說根由。

麋芳與他的哥哥麋竺是東海國朐縣(今江蘇省連雲港市)人,是富可敵國的大商人,史稱他們的家族『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產鉅億』,也就是說從祖上開始就經商營利,門下有僮僕、食客近萬人,資產億萬之巨,雖然在東漢末年,商人的地位不算很高,但是客觀上巨大實力與勢力的存在,使得麋家不容忽視,徐州牧陶謙徵辟麋竺為別駕從事史之官,別駕是刺史屬吏之長,可以說就是州府中總理眾務之官,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州牧的副手,地位不低,權柄也不小。興平二年(195),陶謙病重彌留之際對麋竺說:『非劉備不能使徐州安定(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陶謙去世之後,麋竺便率領徐州官民迎接劉備來做徐州牧,劉備一開始不敢接受這個燙手山芋,但在廣陵太守陳登、北海相孔融等的再三勸說下,劉備遂自任徐州牧。

麋芳投東吳原因考:為何劉備落魄之際不離不棄興盛之時卻不顧而去

有一種觀點認為劉備成為徐州牧起因就是麋竺輸誠推戴,陶謙並沒有臨終遺命。

麋芳投東吳原因考:為何劉備落魄之際不離不棄興盛之時卻不顧而去

三國殺中麋竺的技能是資援、巨賈,概括了其對劉備的鼎力相助。

劉備的這個徐州牧雖然有陶謙臨終遺命、徐州官民擁戴,但是由於自身軍事實力有限,先後因為呂布的偷襲和與袁術作戰的失利,陷入困頓難堪的境地,只好龜縮在廣陵郡海西縣(今江蘇省灌南縣),正在這時,麋竺麋芳來到劉備身邊跟隨,他們特意將妹妹(即麋夫人)嫁給劉備,又將2000名僮客與金銀貨帛交給,有了錢有了人,面對危難的劉備重新振作起來。

後來,劉備再次被呂布擊敗於小沛,麋竺麋芳跟隨劉備逃到曹操那裡,曹操上表薦麋竺為嬴郡(曹操特別析泰山郡置嬴郡)太守,麋芳為彭城國相,麋竺與麋芳在劉備留在曹操這兒的時候其實是接受了這兩個官職的,但是一旦劉備決意離開,兄弟兩人便放棄了官位,死心塌地地跟隨劉備,之後先後跟隨劉備到徐州、鄴城、汝南、荊州(劉備具體是在新野)、長阪坡、江夏,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劉備顛沛流離走投無路的時候麋竺麋芳始終不離不棄、忠心跟隨。

麋芳投東吳原因考:為何劉備落魄之際不離不棄興盛之時卻不顧而去

麋夫人衣帶詔事發後與關羽一起被曹操俘虜,此後事蹟不詳。

劉備也對得起麋竺麋芳,劉備入主益州後論功行賞,拜麋竺為安漢將軍,地位在軍師將軍諸葛亮之上,『賞賜優寵,無與為比』,麋芳任南郡太守屯守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也是一個重要的職守。

史稱麋竺『便弓馬,善射御』,說起來有一些武藝,但是史書又說他『雍容敦雅,而幹翮非所長』,也就是說麋竺缺乏理事的才能,因此劉備『待之以上賓之禮,未嘗有所統御』,用現代的說法就是創業元老麋竺逼格非常高,實務不怎麼參與,主要參加一些重大場合外交場合,露露面,剪剪綵,碰碰杯,對比之下,麋芳能夠當地方行政官員,通常來說理事的才能應該更強一些,然而我們不難發現,他主要的工作是為關公提供軍資,說起來主要還是負責後勤工作,也多少與商人的本色當行有關。

從這個角度入手,糜芳在劉備落魄無助的時候不離不棄等到劉備蓬勃發展日益強大的時候卻反而背叛劉備另攀高枝這個反常的現象或許能夠得到解釋。

上世紀80年代,考古學家曾在連雲港市發現刻著『糜竺井』字樣的井圈石欄,並在那裡蒐集到一塊煮鹽的盤鐵。根據歷史記載,至少早在吳王闔閭時代,現在的江蘇沿海地區就開始煮海為鹽,西漢時期,漢武帝招募民眾從事鹽業,刈草供煎,燃熱盤鐵,煮海為鹽,據說晝夜可產千斤。麋竺糜芳他們家族的主業之一就是鹽業,之所以能夠『僮客萬人,貲產鉅億』,生意做得豁豁,鈔票賺得麼佬佬,主要就是從事淮鹽(江蘇中部北部海岸產出的鹽)的生產銷售,也兼及吳越地區(江蘇南部與浙江)產出的鹽的銷售(含販運走私)——說起來,『僮客萬人』既是生意成功的結果,也是維持生意的剛需,這些僮僕、食客中既有大量的生產人員,也有大量的武裝人員或者一身二任的人員,從事武裝販運武裝走私,因此在劉備需要人手的時候,麋家的2000下人能夠直接變身劉備的軍隊成員。

麋芳投東吳原因考:為何劉備落魄之際不離不棄興盛之時卻不顧而去

《煮海為鹽圖》

陶謙曹操先後徵辟麋竺糜芳,就是因為麋氏家族是一個實力雄厚的土豪家族,麋竺糜芳始終忠心耿耿地跟隨劉備,固然是投資的姿態,但是他們奉獻給劉備的光是忠誠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財力上的支援,隨著其根本重地徐州落入曹操之手,東吳地區的鹽業的支撐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當關公的行為破壞孫劉同盟的時候,麋家的經濟利益受到根本性的威脅,因此糜芳就在形勢的變化下投降了東吳。

西晉左思在《三都賦·蜀都賦》中曾對蜀地的製鹽業有過十分生動的描繪:『火井沈熒於幽泉,高焰飛煽於天垂。』確實,蜀地盛產井鹽,東起雲陽西到邛崍,自北向南汶川到西昌一帶,到處都分佈有豐富的井鹽產區。東漢和帝時,蜀地取消了鹽鐵官營,鹽業被地主和商人為代表的民間資本控制,劉備入川之後鹽業又收歸官營,因此麋竺只能享受『賞賜優寵,無與為比』的基於體制身份的利益分配,不能真正成為劉備的『宋子文』。

麋芳投東吳原因考:為何劉備落魄之際不離不棄興盛之時卻不顧而去

至少在戰國末年,成都平原已經有人開鑿鹽井,汲滷煎鹽。

麋芳投東吳原因考:為何劉備落魄之際不離不棄興盛之時卻不顧而去

《天工開物》中描繪的煮鹽場景。

從這個意義上,麋芳與麋竺存在著類似『程嬰杵臼,月照西鄉,吾與足下分任之』的不同角色定位關係,換一種說法,作為士族的諸葛家族,存在著『蜀得其龍,吳得其虎』的有意無意間的宏觀安排,作為土豪的麋氏家族,則更加主動地兩面下注。

說下注也許苛刻了一些,麋芳投吳可能是實在沒有辦法,他必須保住家族來自東方的利益,也因此,劉備一來顧念麋家的舊情,二來或許也理解其中的不得已,在麋芳叛降之後,劉備用兄弟之間罪不應該株連來安慰面縛請罪的麋竺,待之如初,只是麋竺自己羞慚憤怒,一年多就去世了,後來麋竺之子麋威,官至負責管理宮廷禁衛軍的虎賁中郎將,麋威之子麋照,官至率領禁衛騎兵的虎騎監,可見留在蜀漢的麋氏家族幾代繼續富貴尊榮,也繼續大受信任。

麋芳投東吳原因考:為何劉備落魄之際不離不棄興盛之時卻不顧而去

影視作品中的麋芳形象是多少有一些醜化的。

而與吳鹽重新建立起經濟聯繫的麋芳也受到孫權的重視和重用,雖然後來麋芳在東吳的歷史記錄只有一些簡單的被虞翻懟『你丫這降將還有臉稱呼什麼將軍』後只能尷尬無語,以及跟隨賀齊與曹魏作戰等,但是這些記錄反映出麋芳的官職是獨當一面的將軍,以及他還是受到了一定的實際重用,我們不難設想,麋芳也讓麋氏家族在東吳又達到了『僮客萬人,貲產鉅億』的狀態,還官商兩棲,紅頂商人做得非常滋潤——麋芳並沒有像《三國演義》中那樣再投劉備而被劉備殺死祭奠關公英靈。

而事實上麋氏家族西支(麋竺後代)在蜀漢繼續受到優遇與信任,和麋氏家族東支(糜芳及糜芳後代)在東吳的地位或許也有關係,吳蜀聯盟恢復之後,『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的麋氏家族東西呼應,家族政經實力達到了一個新的狀態——總體而言,這支來自徐州的神祕勢力可謂取得了預期的『投資收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