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

劉備剛拿下漢中,兵力疲憊短缺,需要一段時間安定人心,本身劉備入蜀時間不長,大後方極不穩定,奪下漢中後,蜀中門戶優勢已在劉備手中,如果安定3年,將內部過渡一下,再由關羽佯攻牽制魏和吳,主攻長安,這不就增大成功的機率。漢中勝利,使蜀國高層衝昏了頭腦,其實漢中勝利充滿了偶然性,但是蜀國高層把它當作必然。關羽雖然厲害但是不但看不起敵人還看不起自己人,黃忠和魏延在漢中之戰中大放異彩,使關羽有立更大功績的想法。事實上連曹仁的幾千兵都搞不定。政治上也是極大的失敗,弄得呂蒙偷襲成功。

"

劉備剛拿下漢中,兵力疲憊短缺,需要一段時間安定人心,本身劉備入蜀時間不長,大後方極不穩定,奪下漢中後,蜀中門戶優勢已在劉備手中,如果安定3年,將內部過渡一下,再由關羽佯攻牽制魏和吳,主攻長安,這不就增大成功的機率。漢中勝利,使蜀國高層衝昏了頭腦,其實漢中勝利充滿了偶然性,但是蜀國高層把它當作必然。關羽雖然厲害但是不但看不起敵人還看不起自己人,黃忠和魏延在漢中之戰中大放異彩,使關羽有立更大功績的想法。事實上連曹仁的幾千兵都搞不定。政治上也是極大的失敗,弄得呂蒙偷襲成功。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關羽太輕敵,蜀還沒強大到在漢中荊州兩線用兵的程度,或者說荊州用兵意在牽制防止曹操增援漢中即可,說白了漢中是主攻方向荊州是輔攻,即使荊州有所收穫也不應該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擴大戰爭,以數萬之眾就想攻下有援兵的堅城襄陽實在冒險,即使沒有孫吳偷襲也是在冒險。關羽並非是戰術失敗,而是戰略失敗,因為攻取襄陽,受到最大威脅的不是曹操,而是東吳。因為佔據襄陽之後,想要進軍中原,就要進入山區,曹操可以進入戰略防禦,即便真的進入中原,實際上也是進入到曹操的優勢區,因為曹操當時掌握著最強大的騎兵軍團。而對於東吳而言,一旦讓蜀漢掌握了襄陽,蜀漢隨時都可以順流而下,東吳相對於蜀漢而言,將無險可守。所以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對於東吳的戰略傷害,遠遠大於曹操,這一點無論是關羽,還是諸葛亮,都是不可能化解的,除非蜀漢與東吳一同發兵,並在攻取襄樊之後讓出管轄權,否則東吳必定會攻打蜀漢。

"

劉備剛拿下漢中,兵力疲憊短缺,需要一段時間安定人心,本身劉備入蜀時間不長,大後方極不穩定,奪下漢中後,蜀中門戶優勢已在劉備手中,如果安定3年,將內部過渡一下,再由關羽佯攻牽制魏和吳,主攻長安,這不就增大成功的機率。漢中勝利,使蜀國高層衝昏了頭腦,其實漢中勝利充滿了偶然性,但是蜀國高層把它當作必然。關羽雖然厲害但是不但看不起敵人還看不起自己人,黃忠和魏延在漢中之戰中大放異彩,使關羽有立更大功績的想法。事實上連曹仁的幾千兵都搞不定。政治上也是極大的失敗,弄得呂蒙偷襲成功。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關羽太輕敵,蜀還沒強大到在漢中荊州兩線用兵的程度,或者說荊州用兵意在牽制防止曹操增援漢中即可,說白了漢中是主攻方向荊州是輔攻,即使荊州有所收穫也不應該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擴大戰爭,以數萬之眾就想攻下有援兵的堅城襄陽實在冒險,即使沒有孫吳偷襲也是在冒險。關羽並非是戰術失敗,而是戰略失敗,因為攻取襄陽,受到最大威脅的不是曹操,而是東吳。因為佔據襄陽之後,想要進軍中原,就要進入山區,曹操可以進入戰略防禦,即便真的進入中原,實際上也是進入到曹操的優勢區,因為曹操當時掌握著最強大的騎兵軍團。而對於東吳而言,一旦讓蜀漢掌握了襄陽,蜀漢隨時都可以順流而下,東吳相對於蜀漢而言,將無險可守。所以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對於東吳的戰略傷害,遠遠大於曹操,這一點無論是關羽,還是諸葛亮,都是不可能化解的,除非蜀漢與東吳一同發兵,並在攻取襄樊之後讓出管轄權,否則東吳必定會攻打蜀漢。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戰爭方面劉備可能沒預料到關羽會敗得那麼快,來不及增援。也說明關羽這5年的時間沒經營好荊州地盤,沒選拔出像樣的人才,幾萬人馬瞬間就潰散可能是因為未得人心。荊州地盤三家咬的很緊,誰都不敢輕舉妄動,結果關羽先動手了。另外劉備集團不是很善於搞內政,可能呂蒙來偷襲的時候,荊州本土勢力是配合的,因為關羽相當於軍閥,並不妥協於荊襄士族,而江東集團已經士族化了,對待士族的問題處理的還不錯。三國鼎立的好玩之處就是,生怕另外兩國聯合起來把自己滅了,孫吳對此是最擔憂的。

"

劉備剛拿下漢中,兵力疲憊短缺,需要一段時間安定人心,本身劉備入蜀時間不長,大後方極不穩定,奪下漢中後,蜀中門戶優勢已在劉備手中,如果安定3年,將內部過渡一下,再由關羽佯攻牽制魏和吳,主攻長安,這不就增大成功的機率。漢中勝利,使蜀國高層衝昏了頭腦,其實漢中勝利充滿了偶然性,但是蜀國高層把它當作必然。關羽雖然厲害但是不但看不起敵人還看不起自己人,黃忠和魏延在漢中之戰中大放異彩,使關羽有立更大功績的想法。事實上連曹仁的幾千兵都搞不定。政治上也是極大的失敗,弄得呂蒙偷襲成功。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關羽太輕敵,蜀還沒強大到在漢中荊州兩線用兵的程度,或者說荊州用兵意在牽制防止曹操增援漢中即可,說白了漢中是主攻方向荊州是輔攻,即使荊州有所收穫也不應該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擴大戰爭,以數萬之眾就想攻下有援兵的堅城襄陽實在冒險,即使沒有孫吳偷襲也是在冒險。關羽並非是戰術失敗,而是戰略失敗,因為攻取襄陽,受到最大威脅的不是曹操,而是東吳。因為佔據襄陽之後,想要進軍中原,就要進入山區,曹操可以進入戰略防禦,即便真的進入中原,實際上也是進入到曹操的優勢區,因為曹操當時掌握著最強大的騎兵軍團。而對於東吳而言,一旦讓蜀漢掌握了襄陽,蜀漢隨時都可以順流而下,東吳相對於蜀漢而言,將無險可守。所以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對於東吳的戰略傷害,遠遠大於曹操,這一點無論是關羽,還是諸葛亮,都是不可能化解的,除非蜀漢與東吳一同發兵,並在攻取襄樊之後讓出管轄權,否則東吳必定會攻打蜀漢。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戰爭方面劉備可能沒預料到關羽會敗得那麼快,來不及增援。也說明關羽這5年的時間沒經營好荊州地盤,沒選拔出像樣的人才,幾萬人馬瞬間就潰散可能是因為未得人心。荊州地盤三家咬的很緊,誰都不敢輕舉妄動,結果關羽先動手了。另外劉備集團不是很善於搞內政,可能呂蒙來偷襲的時候,荊州本土勢力是配合的,因為關羽相當於軍閥,並不妥協於荊襄士族,而江東集團已經士族化了,對待士族的問題處理的還不錯。三國鼎立的好玩之處就是,生怕另外兩國聯合起來把自己滅了,孫吳對此是最擔憂的。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蜀漢掌控了長江中游,一旦順江而下,北方曹魏也藉機南攻,吳國很可能滅亡。而蜀漢為何敢屢次發動戰爭,去取漢中,攻襄樊,是因為就算失敗不至於亡國,因為他有益州盆地可以固守。但孫吳就不行,一旦兩面受敵,就要亡國,這是孫吳襲取荊州的重要原因。如果孫吳不襲取荊州,孫劉此時聯合攻曹,滅掉曹操一方,瓜分其地,結果是,長江中上游依然都在劉備手中,孫吳完全處於戰略劣勢。終極結果還是蜀漢滅掉孫吳。襄樊大戰期間,益州和江陵關羽肯定是有軍情訊息往來的,關鍵卻是吳國提前祕密從水路發動佔領秭歸的斷喉戰術,讓關羽和益州的所有通路被截,其中也肯定有內鬼配合,即使在核心區的公安傅仕仁,江陵糜芳也早早投降就可以知道,吳國對關羽治下的荊州運籌帷幄,戰略戰術極其精妙,勝利水到渠成。所有的失算和失控的原因都出在關羽自己身上,性格高傲自大,目中無人,為什麼呂蒙能輕而易舉地拿下荊州,他只不過攻下了一部分城池,結果整個荊州城防全部投降。

"

劉備剛拿下漢中,兵力疲憊短缺,需要一段時間安定人心,本身劉備入蜀時間不長,大後方極不穩定,奪下漢中後,蜀中門戶優勢已在劉備手中,如果安定3年,將內部過渡一下,再由關羽佯攻牽制魏和吳,主攻長安,這不就增大成功的機率。漢中勝利,使蜀國高層衝昏了頭腦,其實漢中勝利充滿了偶然性,但是蜀國高層把它當作必然。關羽雖然厲害但是不但看不起敵人還看不起自己人,黃忠和魏延在漢中之戰中大放異彩,使關羽有立更大功績的想法。事實上連曹仁的幾千兵都搞不定。政治上也是極大的失敗,弄得呂蒙偷襲成功。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關羽太輕敵,蜀還沒強大到在漢中荊州兩線用兵的程度,或者說荊州用兵意在牽制防止曹操增援漢中即可,說白了漢中是主攻方向荊州是輔攻,即使荊州有所收穫也不應該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擴大戰爭,以數萬之眾就想攻下有援兵的堅城襄陽實在冒險,即使沒有孫吳偷襲也是在冒險。關羽並非是戰術失敗,而是戰略失敗,因為攻取襄陽,受到最大威脅的不是曹操,而是東吳。因為佔據襄陽之後,想要進軍中原,就要進入山區,曹操可以進入戰略防禦,即便真的進入中原,實際上也是進入到曹操的優勢區,因為曹操當時掌握著最強大的騎兵軍團。而對於東吳而言,一旦讓蜀漢掌握了襄陽,蜀漢隨時都可以順流而下,東吳相對於蜀漢而言,將無險可守。所以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對於東吳的戰略傷害,遠遠大於曹操,這一點無論是關羽,還是諸葛亮,都是不可能化解的,除非蜀漢與東吳一同發兵,並在攻取襄樊之後讓出管轄權,否則東吳必定會攻打蜀漢。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戰爭方面劉備可能沒預料到關羽會敗得那麼快,來不及增援。也說明關羽這5年的時間沒經營好荊州地盤,沒選拔出像樣的人才,幾萬人馬瞬間就潰散可能是因為未得人心。荊州地盤三家咬的很緊,誰都不敢輕舉妄動,結果關羽先動手了。另外劉備集團不是很善於搞內政,可能呂蒙來偷襲的時候,荊州本土勢力是配合的,因為關羽相當於軍閥,並不妥協於荊襄士族,而江東集團已經士族化了,對待士族的問題處理的還不錯。三國鼎立的好玩之處就是,生怕另外兩國聯合起來把自己滅了,孫吳對此是最擔憂的。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蜀漢掌控了長江中游,一旦順江而下,北方曹魏也藉機南攻,吳國很可能滅亡。而蜀漢為何敢屢次發動戰爭,去取漢中,攻襄樊,是因為就算失敗不至於亡國,因為他有益州盆地可以固守。但孫吳就不行,一旦兩面受敵,就要亡國,這是孫吳襲取荊州的重要原因。如果孫吳不襲取荊州,孫劉此時聯合攻曹,滅掉曹操一方,瓜分其地,結果是,長江中上游依然都在劉備手中,孫吳完全處於戰略劣勢。終極結果還是蜀漢滅掉孫吳。襄樊大戰期間,益州和江陵關羽肯定是有軍情訊息往來的,關鍵卻是吳國提前祕密從水路發動佔領秭歸的斷喉戰術,讓關羽和益州的所有通路被截,其中也肯定有內鬼配合,即使在核心區的公安傅仕仁,江陵糜芳也早早投降就可以知道,吳國對關羽治下的荊州運籌帷幄,戰略戰術極其精妙,勝利水到渠成。所有的失算和失控的原因都出在關羽自己身上,性格高傲自大,目中無人,為什麼呂蒙能輕而易舉地拿下荊州,他只不過攻下了一部分城池,結果整個荊州城防全部投降。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就是因為荊州派集體倒戈,導致關羽四面楚歌,對鎮守荊州各城池的郡守來說,面對吳國的全面進攻,而且部分地方和咽喉要道已經被佔領。給這些郡守的選擇有三個,一是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死守,守到城門被破自己被殺為止。二也是死守,守到關羽回來然後被降罪。三是投降吳國,既保住了命,又保住了榮華富貴,因為在他們心裡,關羽比敵人還要可怕,呂蒙偷襲荊州他們本可以一致對外,卻各顧各的,害怕事後被關羽殺頭才選擇投降,關羽只適合做一個將軍不適合做統帥,馬超比關羽更適合做荊州統帥,只是劉備不信任這個外人。

"

劉備剛拿下漢中,兵力疲憊短缺,需要一段時間安定人心,本身劉備入蜀時間不長,大後方極不穩定,奪下漢中後,蜀中門戶優勢已在劉備手中,如果安定3年,將內部過渡一下,再由關羽佯攻牽制魏和吳,主攻長安,這不就增大成功的機率。漢中勝利,使蜀國高層衝昏了頭腦,其實漢中勝利充滿了偶然性,但是蜀國高層把它當作必然。關羽雖然厲害但是不但看不起敵人還看不起自己人,黃忠和魏延在漢中之戰中大放異彩,使關羽有立更大功績的想法。事實上連曹仁的幾千兵都搞不定。政治上也是極大的失敗,弄得呂蒙偷襲成功。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關羽太輕敵,蜀還沒強大到在漢中荊州兩線用兵的程度,或者說荊州用兵意在牽制防止曹操增援漢中即可,說白了漢中是主攻方向荊州是輔攻,即使荊州有所收穫也不應該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擴大戰爭,以數萬之眾就想攻下有援兵的堅城襄陽實在冒險,即使沒有孫吳偷襲也是在冒險。關羽並非是戰術失敗,而是戰略失敗,因為攻取襄陽,受到最大威脅的不是曹操,而是東吳。因為佔據襄陽之後,想要進軍中原,就要進入山區,曹操可以進入戰略防禦,即便真的進入中原,實際上也是進入到曹操的優勢區,因為曹操當時掌握著最強大的騎兵軍團。而對於東吳而言,一旦讓蜀漢掌握了襄陽,蜀漢隨時都可以順流而下,東吳相對於蜀漢而言,將無險可守。所以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對於東吳的戰略傷害,遠遠大於曹操,這一點無論是關羽,還是諸葛亮,都是不可能化解的,除非蜀漢與東吳一同發兵,並在攻取襄樊之後讓出管轄權,否則東吳必定會攻打蜀漢。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戰爭方面劉備可能沒預料到關羽會敗得那麼快,來不及增援。也說明關羽這5年的時間沒經營好荊州地盤,沒選拔出像樣的人才,幾萬人馬瞬間就潰散可能是因為未得人心。荊州地盤三家咬的很緊,誰都不敢輕舉妄動,結果關羽先動手了。另外劉備集團不是很善於搞內政,可能呂蒙來偷襲的時候,荊州本土勢力是配合的,因為關羽相當於軍閥,並不妥協於荊襄士族,而江東集團已經士族化了,對待士族的問題處理的還不錯。三國鼎立的好玩之處就是,生怕另外兩國聯合起來把自己滅了,孫吳對此是最擔憂的。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蜀漢掌控了長江中游,一旦順江而下,北方曹魏也藉機南攻,吳國很可能滅亡。而蜀漢為何敢屢次發動戰爭,去取漢中,攻襄樊,是因為就算失敗不至於亡國,因為他有益州盆地可以固守。但孫吳就不行,一旦兩面受敵,就要亡國,這是孫吳襲取荊州的重要原因。如果孫吳不襲取荊州,孫劉此時聯合攻曹,滅掉曹操一方,瓜分其地,結果是,長江中上游依然都在劉備手中,孫吳完全處於戰略劣勢。終極結果還是蜀漢滅掉孫吳。襄樊大戰期間,益州和江陵關羽肯定是有軍情訊息往來的,關鍵卻是吳國提前祕密從水路發動佔領秭歸的斷喉戰術,讓關羽和益州的所有通路被截,其中也肯定有內鬼配合,即使在核心區的公安傅仕仁,江陵糜芳也早早投降就可以知道,吳國對關羽治下的荊州運籌帷幄,戰略戰術極其精妙,勝利水到渠成。所有的失算和失控的原因都出在關羽自己身上,性格高傲自大,目中無人,為什麼呂蒙能輕而易舉地拿下荊州,他只不過攻下了一部分城池,結果整個荊州城防全部投降。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就是因為荊州派集體倒戈,導致關羽四面楚歌,對鎮守荊州各城池的郡守來說,面對吳國的全面進攻,而且部分地方和咽喉要道已經被佔領。給這些郡守的選擇有三個,一是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死守,守到城門被破自己被殺為止。二也是死守,守到關羽回來然後被降罪。三是投降吳國,既保住了命,又保住了榮華富貴,因為在他們心裡,關羽比敵人還要可怕,呂蒙偷襲荊州他們本可以一致對外,卻各顧各的,害怕事後被關羽殺頭才選擇投降,關羽只適合做一個將軍不適合做統帥,馬超比關羽更適合做荊州統帥,只是劉備不信任這個外人。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縱觀全局,劉備若要攻魏只有兩路,漢中東進或荊州北上,其實可選的只有從漢中出發,若從荊州北上,那孫權會感到威脅,吳國就是最大的隱患。若是再取得一點勝利,吳國肯定會和魏國聯盟,那就形成腹背受敵的態勢,穩定荊州,牽制吳魏。從漢中進軍的優勢是馬超是西涼大將,就意味著可以做西涼馬超舊部的工作,若能攻下長安,涼州不戰而降,到時荊州和函谷關就形成兩顆釘子,到那時真是進可攻退可守了,關羽身為荊州鎮守,完全看不出在三方勢力下一定要保持平衡,而不是過於冒進,造成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局面。

"

劉備剛拿下漢中,兵力疲憊短缺,需要一段時間安定人心,本身劉備入蜀時間不長,大後方極不穩定,奪下漢中後,蜀中門戶優勢已在劉備手中,如果安定3年,將內部過渡一下,再由關羽佯攻牽制魏和吳,主攻長安,這不就增大成功的機率。漢中勝利,使蜀國高層衝昏了頭腦,其實漢中勝利充滿了偶然性,但是蜀國高層把它當作必然。關羽雖然厲害但是不但看不起敵人還看不起自己人,黃忠和魏延在漢中之戰中大放異彩,使關羽有立更大功績的想法。事實上連曹仁的幾千兵都搞不定。政治上也是極大的失敗,弄得呂蒙偷襲成功。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關羽太輕敵,蜀還沒強大到在漢中荊州兩線用兵的程度,或者說荊州用兵意在牽制防止曹操增援漢中即可,說白了漢中是主攻方向荊州是輔攻,即使荊州有所收穫也不應該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擴大戰爭,以數萬之眾就想攻下有援兵的堅城襄陽實在冒險,即使沒有孫吳偷襲也是在冒險。關羽並非是戰術失敗,而是戰略失敗,因為攻取襄陽,受到最大威脅的不是曹操,而是東吳。因為佔據襄陽之後,想要進軍中原,就要進入山區,曹操可以進入戰略防禦,即便真的進入中原,實際上也是進入到曹操的優勢區,因為曹操當時掌握著最強大的騎兵軍團。而對於東吳而言,一旦讓蜀漢掌握了襄陽,蜀漢隨時都可以順流而下,東吳相對於蜀漢而言,將無險可守。所以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對於東吳的戰略傷害,遠遠大於曹操,這一點無論是關羽,還是諸葛亮,都是不可能化解的,除非蜀漢與東吳一同發兵,並在攻取襄樊之後讓出管轄權,否則東吳必定會攻打蜀漢。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戰爭方面劉備可能沒預料到關羽會敗得那麼快,來不及增援。也說明關羽這5年的時間沒經營好荊州地盤,沒選拔出像樣的人才,幾萬人馬瞬間就潰散可能是因為未得人心。荊州地盤三家咬的很緊,誰都不敢輕舉妄動,結果關羽先動手了。另外劉備集團不是很善於搞內政,可能呂蒙來偷襲的時候,荊州本土勢力是配合的,因為關羽相當於軍閥,並不妥協於荊襄士族,而江東集團已經士族化了,對待士族的問題處理的還不錯。三國鼎立的好玩之處就是,生怕另外兩國聯合起來把自己滅了,孫吳對此是最擔憂的。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蜀漢掌控了長江中游,一旦順江而下,北方曹魏也藉機南攻,吳國很可能滅亡。而蜀漢為何敢屢次發動戰爭,去取漢中,攻襄樊,是因為就算失敗不至於亡國,因為他有益州盆地可以固守。但孫吳就不行,一旦兩面受敵,就要亡國,這是孫吳襲取荊州的重要原因。如果孫吳不襲取荊州,孫劉此時聯合攻曹,滅掉曹操一方,瓜分其地,結果是,長江中上游依然都在劉備手中,孫吳完全處於戰略劣勢。終極結果還是蜀漢滅掉孫吳。襄樊大戰期間,益州和江陵關羽肯定是有軍情訊息往來的,關鍵卻是吳國提前祕密從水路發動佔領秭歸的斷喉戰術,讓關羽和益州的所有通路被截,其中也肯定有內鬼配合,即使在核心區的公安傅仕仁,江陵糜芳也早早投降就可以知道,吳國對關羽治下的荊州運籌帷幄,戰略戰術極其精妙,勝利水到渠成。所有的失算和失控的原因都出在關羽自己身上,性格高傲自大,目中無人,為什麼呂蒙能輕而易舉地拿下荊州,他只不過攻下了一部分城池,結果整個荊州城防全部投降。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就是因為荊州派集體倒戈,導致關羽四面楚歌,對鎮守荊州各城池的郡守來說,面對吳國的全面進攻,而且部分地方和咽喉要道已經被佔領。給這些郡守的選擇有三個,一是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死守,守到城門被破自己被殺為止。二也是死守,守到關羽回來然後被降罪。三是投降吳國,既保住了命,又保住了榮華富貴,因為在他們心裡,關羽比敵人還要可怕,呂蒙偷襲荊州他們本可以一致對外,卻各顧各的,害怕事後被關羽殺頭才選擇投降,關羽只適合做一個將軍不適合做統帥,馬超比關羽更適合做荊州統帥,只是劉備不信任這個外人。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縱觀全局,劉備若要攻魏只有兩路,漢中東進或荊州北上,其實可選的只有從漢中出發,若從荊州北上,那孫權會感到威脅,吳國就是最大的隱患。若是再取得一點勝利,吳國肯定會和魏國聯盟,那就形成腹背受敵的態勢,穩定荊州,牽制吳魏。從漢中進軍的優勢是馬超是西涼大將,就意味著可以做西涼馬超舊部的工作,若能攻下長安,涼州不戰而降,到時荊州和函谷關就形成兩顆釘子,到那時真是進可攻退可守了,關羽身為荊州鎮守,完全看不出在三方勢力下一定要保持平衡,而不是過於冒進,造成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局面。

劉備如果早做準備,完成這幾個策應點,隆中對是有機會實現的

小編認為:如果蜀漢一定要發動襄樊之戰,但是需要幾個策應點,因為此時已經滿足隆中對的主要條件了。第一是劉備剛剛戰勝曹操,兵鋒正盛,可以出漢中,一路掠隴右一路出斜谷襲陳倉,以當時蜀國的戰力來看,拿下長安以西問題不大。關羽出兵荊州攻取襄陽,可牽制曹操大部分兵力,因為襄陽離許昌太近了。同時約定孫權一路出兵合肥,一路出濡須口攻擊涴城。五路大軍同時伐魏,估計夠老曹喝一壺了。這五路大軍無論哪一路得勝,均可對許昌早晨巨大威脅,尤其是關羽這一路。如果進軍順利,保守估計曹操會放棄許昌和洛陽,退守黃河以北的鄴城,這樣一來,曹操原本的攻擊型地理位置就變成被動防守的位置了,黃河以南就不姓曹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