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恨白帝城,劉備一生最後10個月是如何度過的,他心裡在想什麼?

蜀漢章武二年(222年)夏,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狼狽逃入白帝城(今重慶奉節),東吳一些“激進派”將領主張繼續追擊,然此時趙雲已率援軍趕到,加之孫權忌憚曹魏,故停止追擊,主動撤兵。

次年四月,劉備因病去世,在白帝城,劉備一共待了十個月,這是劉備的最後時光,而在這期間其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白帝城託孤”

“白帝城託孤”,劉備舉國相托諸葛亮,甚至連“君可自取”這句話都說出來了,這在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但也正因此,這件事現在也有部分人懷疑是一個“陰謀”,認為劉備是在試探諸葛亮的真心,甚至有些極端者認為“帳外已經埋伏了刀斧手”。

遺恨白帝城,劉備一生最後10個月是如何度過的,他心裡在想什麼?

那麼這種觀點有沒有道理呢?當然也不能說沒有,畢竟歷史上帝王為了保住自家基業而殘殺功臣的事情也不少見,但是如果仔細分析的話,把這種邏輯放在劉備和諸葛亮的身上是行不通的。

首先這種“陰謀論”不符合當時的現實,夷陵之戰後的蜀漢與其說是一份基業還不如說是一個“爛攤子”,按照諸葛亮在《出師表》的說法,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

遺恨白帝城,劉備一生最後10個月是如何度過的,他心裡在想什麼?

蜀漢當時是啥局面?從地盤來看,荊州全喪,“隆中對”徹底成泡影;劉封孟達內訌,上庸被曹魏佔領,漢中面臨沉重壓力;後方南中地區反叛,蜀漢能穩定控制的地區幾乎只剩成都平原一隅,不及鼎盛時期的1/3。

人才上呢?關羽,張飛,黃忠,馬超以全死,善出奇謀的參謀長法正死亡,南中都督鄧芳,司徒許靖,尚書令劉巴全死,駐紮江北的黃權集團由於歸路斷絕,被迫全部投降曹魏,劉備為荊州準備的領導班子全完了,荊州,夷陵兩大敗,蜀漢損失的兵力大概在8萬到10萬之間,佔全部實力的一半以上…..

而內政外交上,吳魏兩大強鄰虎視眈眈,蜀漢政權的威信嚴重下降,益州本土勢力抬頭……

遺恨白帝城,劉備一生最後10個月是如何度過的,他心裡在想什麼?

這種情況下,蜀漢中央領導班子面臨的最迫切的目標是安穩局勢!,內部的團結自然是重中之重!此時內訌那就是覆巢之下無完卵!劉備是何等人物?怎麼可能犯這種錯誤!

此外,這種“陰謀論”也不符合劉備本人平日一貫的作風,歷史上的劉備和《三國演義》中那個只會哭鼻子的人不一樣,他可是到了六十歲還壯心不改,努力奮鬥的一代豪傑,劉備此人兼有帝王和遊俠的氣質,重情義又有仁德,陳壽在《三國志》 中總結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

在大局已經危如累卵的情況下,如果劉備真的還是為了一家之私搞內訌,那隻能說明其本人心胸狹隘且無大局意識,但這顯然不是歷史上“白手打造一個蜀漢帝國,又深得民心的劉皇叔”。

那麼,劉備的最後十個月,到底幹了什麼呢?

劉備主要做了這些事情:“寬宥黃權之室”“詔丞相亮營南、北郊於成都”(祭祀上天)結束蜀、吳敵對狀態,重建雙方友好讓李嚴接替劉巴“尚書令”的位置追諡(甘夫人為)皇思夫人,遷葬於蜀223年二月,召集諸葛亮前來並“託孤”,同時囑咐“喪事從簡”。

從這些行動分析一下劉備的心理狀態:一個62歲的老人最後的努力宣告失敗,身經百戰,軍事經驗豐富的劉備輸給小將陸遜,其心中憤懣可想可知。

遺恨白帝城,劉備一生最後10個月是如何度過的,他心裡在想什麼?

歷史記載:“(劉)備因夜遁,僅得入白帝城,備大慚恚曰:‘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耶!

於是劉備下詔讓諸葛亮祭祀上天,這符合一個失敗者的心理邏輯。

之後劉備又展現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的一面,其非常清楚的認識到,此時吳蜀兩方同時面臨魏國沉重的壓力,有共同的戰略需求,所以其毅然放棄前仇,主動修復吳蜀關係。

遺恨白帝城,劉備一生最後10個月是如何度過的,他心裡在想什麼?

接下來又是“講義氣”的一面,劉備知道黃權的投降是無路可退,而且黃權之前勸阻自己伐吳,自己沒聽,最終因自己的戰敗使得黃權陷入險境,黃權的投降完全是不得已,所以即使是黃權投降,其也善待黃權家屬,這件事可謂是深得民心。

“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劉備

此外追諡(甘夫人為)皇思夫人,遷葬於蜀,則體現出一種常人情感——老人思念亡故的妻室。

遺恨白帝城,劉備一生最後10個月是如何度過的,他心裡在想什麼?

此時劉備的形象是什麼呢?一個遲暮的英雄,一個落魄的俠士,一個眷戀親情的老人。

但劉備是有英雄之魂的,其還要為自己的理想盡最後的努力——託孤

劉備託孤給諸葛亮,可是說是當時能夠保住基業的唯一可能的選擇,劉備說出了“君可自取”這句話,陳壽評價劉備此時是:“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但無論劉備如何信任諸葛亮,這句話還是很危險的,他到底想向諸葛亮表達什麼呢?

遺恨白帝城,劉備一生最後10個月是如何度過的,他心裡在想什麼?

也許,劉備是這個意思:有機會收拾殘局的只有你了,我兒子劉禪就這樣,實在不行你廢了再立一個吧,大事都是你做出,如果你自己想當帝王,我說了“君可自取”,那就當吧,幾個兒子和李嚴都在旁邊可以作證,但是,請好好守護我們的基業!不要忘了我們當初的理想同時,請善待我的兒子們!

遺恨白帝城,劉備一生最後10個月是如何度過的,他心裡在想什麼?

三國之前,沒有出現後繼者血腥屠戮前任統治者全家的事情,在這亂世,能保住富貴就不錯了,劉備就是告訴諸葛亮:我兒子就拜託你了。

遺恨白帝城,劉備一生最後10個月是如何度過的,他心裡在想什麼?

對了,這個劉備託付的副手李嚴是什麼人?李嚴是益州本土派的代表人物,新政權需要益州本地人士參與,所以劉備託孤時讓李嚴為副,但劉備當李嚴的面給了諸葛亮如此大權,等於是在李嚴面前確立了諸葛亮的權威。

而之後呢?《三國志》記載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劉備對自己兒子的水平是有數的, 他直接警告劉禪:以後有事情,大事小事都由你亮叔說了算,你小子什麼水平你自己心裡也有數,不要亂整么蛾子,亮叔讓你做皇帝,你就好好做,亮叔哪天想自己登基了,你麻溜的讓出來,不要做無意義的抵抗。

遺恨白帝城,劉備一生最後10個月是如何度過的,他心裡在想什麼?

這江山本來就是我們一幫老兄弟打下來的,我們共同奮鬥過,理想也相通,他能當皇帝,我也沒什麼很大的遺憾。

劉備為諸葛亮擺平了內部可能的阻力,他就是要讓諸葛亮成為新政權毫無疑問的核心!

劉備的理想到底是什麼呢?是統一江山,復興大漢,但他們想復興的,是一個統一的,繁榮的漢朝;絕不是桓帝靈帝之時的漢朝。

遺恨白帝城,劉備一生最後10個月是如何度過的,他心裡在想什麼?

劉備是政治家,而不是陰謀家,陰謀家眼中只有利益,但政治家眼中雖然也有利益,甚至有時候會使用一些陰謀手段,但政治家是有理想的。

東漢末年亂世,國家頹靡,民不聊生,很多人都希望結束這個局面,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這些人中包括了劉備,甚至還包括了 曹操和袁紹!

當年討伐暴虐的董卓,曹操為聯軍眾將各心懷鬼胎不滿,又看著北方連年受災的慘狀,心情沉痛憤懣,寫了《蒿里行》。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曹操《蒿里行》

也許曹操後期成了權臣,但是,此時曹操憂國憂民的心境,誰又能說不真誠呢?

遺恨白帝城,劉備一生最後10個月是如何度過的,他心裡在想什麼?

當年董卓要廢漢少帝,滿堂文武噤若寒蟬,只有袁紹一人反對,其拔劍大喊:

”大膽,董卓老賊,你何德何能?竟敢擅自廢黜皇帝?”

袁紹後來成為軍閥,萬事都要優先考慮自己集團的利益,但此時他的義憤,他反抗暴虐的董卓的勇氣,也不是假的。

遺恨白帝城,劉備一生最後10個月是如何度過的,他心裡在想什麼?

劉備一生坎坷,大半輩子顛沛流離,40多歲感嘆“髀肉復生”,近50歲時才大業初成,其對理想信念的堅韌可見一般!其掃平亂世的理想,一直都在。

夷陵之戰前,諸葛亮並未公開反對,也許是因為孫吳方面派來求和的是他哥哥諸葛瑾,他要避嫌;也有可能是他作為集團二把手,不好公開發表反對意見;也有可能,他已經和劉備達成了默契:贏了,那最好;輸了,我來收拾殘局。

儘管諸葛亮內心並不贊同此戰,也知道吳蜀的反目對統一大局更不利,但他還是讓自己這個已經六十多歲的老夥計劉備再拼一把,他知道這是劉備最後的機會

後來的事情我們知道,劉備賭輸了,其“舉國相托”諸葛亮,希望諸葛亮將這理想繼續下去,而諸葛亮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花了數年時間平定各路叛亂,恢復了蜀漢國力,窮其一生為了一個很難成功的目標而奮鬥,最終還是功敗垂成。

諸葛亮終身沒什麼僭越之舉…

遺恨白帝城,劉備一生最後10個月是如何度過的,他心裡在想什麼?

想必,這也不僅僅是出於一種“忠君報主”的價值信條,也有個人的情感因素,這是他對自己跟隨了近二十年的主公的最後報答。

正統不慚傳萬古,莫將成敗說三分”,儘管三國最後的贏家不是蜀漢,但蜀漢政權和諸葛亮這個失敗者卻一直受後世所尊重,想必,這正是後人對理想主義的崇敬;對這份君臣相知的欣賞。畢竟,雖然歷史有其鐵律,但後世看前史時,卻總會將自己的感情代入其中。

作者:雲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