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告訴你:真正的成功人士都是智慧而知性,靠點兒小聰明沒鳥用'

"

作者:李小喵

導讀:劉邦是平民做皇帝,他做到了極致。先說結論,當皇帝其實靠的不是什麼雄才偉略,而是生存率——誰活下來,誰才是大爺!
"

作者:李小喵

導讀:劉邦是平民做皇帝,他做到了極致。先說結論,當皇帝其實靠的不是什麼雄才偉略,而是生存率——誰活下來,誰才是大爺!
劉邦告訴你:真正的成功人士都是智慧而知性,靠點兒小聰明沒鳥用

——長——文——預——警——

1.

劉邦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平民百姓當上王,更別說皇帝。

百姓可以為王賣命,甚至指導王,但一輩子當不了王。

劉邦改變了這一切。

劉邦將一種中國人的特質發揮到了極致:

活下去!

死皮賴臉,不擇手段,不顧一切地活下去!

這一點很了不起。

劉邦只比秦始皇小三歲。

可他的機會是在秦始皇死後才出現的。

這意味著什麼了?

劉邦最年輕力壯的歲月裡,他一直失敗,不,他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

他什麼也不是。

他就是沛縣劉老三。他最大的夢想是做一個遊俠,做一名門客。

可是他做不成。因為秦統一六國,貴族不是被押到了咸陽,就是被通緝,門客都散了。劉邦就是其中一個。

所以他回來了,備受奚落。他沒說什麼,因為他要活。為了討生活,他做了亭長。為了吃頓好的,他謊報禮金,做好了被人揍一頓的覺悟。

劉季在這個時候,他都沒有接觸過兵法,他見過最大的官就是縣官。

所以,當他第一次看到秦始皇的時候,他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很多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句話透露的是劉邦的野心,想做皇帝。

這個就難免有點先入為主了。

劉邦當時真不敢想。

大丈夫這個詞來自《孟子·滕文公下》,說的是能成事有作為的男子,但這句話,是孟子對滕文公說的。所以,大丈夫其實指的是有作為能成事的國君,文中有一句說大丈夫該做的事。

那就是“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當劉邦看到秦始皇的時候,他知道為什麼六國輸了,為什麼秦國的國君征服了六國。

在史記,整句話是這樣的:(劉邦)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大家因為知道劉邦後來當了皇帝,都非常默契地忽視他前面的情緒,認為他很興奮,說:做男人要做秦始皇那樣的。

這得多二才能說這樣的話?

怎麼可能呢?做男人就要做秦始皇那樣的?做不到就不是男人啦?

那天下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的男人都是太監,包括劉邦自己。

他這不是拐著彎罵自己不是男人。他是不是傻?

而且情緒也不對啊。

大家好像都忘了,此時的劉邦是被亡了國的六國遺民之一。因為秦國,他的主人被通緝,他被逼回家鄉討生活。

秦軍在劉邦這樣的六國遺民眼裡,和抗日戰爭裡的日軍是一樣的。他看到秦軍,還很興奮說:“做男人要做秦始皇那樣的。”這相當於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男人看得日軍“八嘎牙路”在村裡耀武揚威地撅屁股走路,他還很興奮地來一句“做男人就要做龜田小隊長那樣的。”

這已經不是傻缺了,而是沒心沒肺沒三觀加腦殘的漢奸啦!

劉邦再怎麼三觀不正,他不是傻缺,更不是腦殘啊!

其實,當時劉邦是在嘆息,在難過。因為嗟在古文裡表示憂感的意思。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他看到秦始皇,他想起過去,是很傷心感慨的。為什麼我的國家會被滅呢?

大丈夫當如此也。

能成事的國君就該是秦國國君這樣的。我們六國的國君不爭氣啊。

這句話反映的不是劉邦的野心,而是劉邦的觀察力。他通過秦始皇出遊,他看到的不是秦始皇有多氣派,而且秦始皇治理國家的能力。龐大的巡遊隊伍井然有序,接待的官員不急不忙,一切盡在掌握中。

這不就是孟子說的“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嗎?

征服六國的人就應該是秦國國君啊。

可見劉邦眼光的敏銳,思考問題的透徹和大局觀已經很厲害了。

同樣是看到秦始皇出行,項羽說的是“彼可取而代也!”

因為項羽是貴族,貴族取代王,戰國時期發生很多。不稀奇。他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

可和劉邦對比,你會發現項羽很狹隘。

他只想到了彼此,自身和始皇帝。他沒有想過六國。他沒想過六國為什麼輸。他只看到了對方的不足,沒有看到對方的好。這也反應了他自身驕傲自大的性格。

從見秦始皇第一面的不同決定了劉邦和項羽的結局也會很不一樣。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劉邦當時還是一個鄉野村夫,但他思考問題的方式已經在項羽之上了。


2.

很長一段時間,劉邦都是認命的。他娶妻生子,維持家計。大家看電視裡,劉邦總是一副很懶散的樣子,好像天天不幹活,一副街頭混混的樣子。其實並不是。

其實那是說他年輕的時候,一心想出去當遊俠,所以不屑去做農活。

劉邦不幹農活,不代表他就是懶啊。劉邦也沒閒著啊。劉邦的學識其實是不錯的,史記中,他和像張良這樣的有學之士對話,都是有問有答,有理有據,對方引經據典,他也全部知道。

是,劉邦做亭長,單身漢的時候,是喜歡喝酒聚樂,天天有家不回,玩得暢快。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說的就是他總是作弄一起共事的官吏。

可是沒有說過他辦事闖過什麼禍,甚至他還被派去送徭役去首都咸陽。可見他工作能力還是很不錯的。

有人說,蕭何說過他好講大話,少成事。

這是為了給劉邦打圓場,因為劉邦報了禮金,沒錢給。所以蕭何為他打掩護。並不是真的說他不成事。

劉邦工作能力還是很不錯的。他戲弄這,戲弄那,都沒被治罪,可見他是有兩把刷子的。他戲耍那些秦吏,也是他看不慣他們,自己又沒辦法,只能這樣發洩咯。

好酒還好色,這個不假。有個私生子什麼的,對他來說也不是個事

怎麼說呢?劉老三沒錢還是很有魅力的。無論是電視還是電影,劉邦的形象總是邋里邋遢,其實並不是。

我對陳道明老師演技沒意見,但歷史上,劉邦不但乾乾淨淨的,甚至還可能是個窮講究。想想那個時代他不但自己設計帽子,還特地拜託同事幫他去薛縣訂做。別說在他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就現在有幾個直男像他這麼好打扮!

事實上,他更有可能是這麼個狀態。

想象一下,一個家裡都是種地的出了這麼一個愛裝逼的貨,你會不會有種想打死他的衝動。所以也別怪劉老三的二嫂嫌棄他,是我也煩他!

窮歸窮!

劉邦收拾得乾淨漂亮,又會玩又會浪,肚子裡還有些墨水,肯定勾得小姑娘一個個往家跑。所以有女人沒錢也願意給他生孩子。當時娶老婆是要花錢的!因為按照秦律,只有登記了,才算結婚,否則不算!而這個登記是要給錢的,打點官吏的錢。劉邦沒娶那個女人,估計就是沒錢登記。


可劉邦結婚以後,有了家庭,他還是非常努力幹活的。

史記中也說,高祖為亭長時,常告歸之田。

就是說他做亭長的時候,就常常請假回去種地。並不是像很多電視劇裡演的,都是呂雉在幹活,養著劉邦這個老流氓和他三個小崽子。

劉邦還是一個很有擔當的男人。大家可以想想,秦朝,亭長的工作是很繁忙的,可他還是經常請假回去幫忙種田,無非是想減輕妻子的辛勞。

所以,劉邦在當時也是一個照顧家庭,愛護妻子兒女,一心想過自己小日子的基層小官吏。也許年輕有過殺馬特的中二歲月,見過了秦始皇那樣的人以後,他也知道天下就這麼著了。

回來洗洗睡,過好日子吧。

這一段,我看了那麼多楚漢電視劇,只有鄭少秋那版《楚漢驕雄》把這段演得很貼切。那個電視劇很多地方(百分之七十)都非常扯,但把劉邦結婚以後的狀態倒是表現得很到位。

其實劉邦是真不願意反的!他當時都四十八歲了。那時的人,七十古來稀,活了大半輩子的劉邦才有了妻子,一對兒女,有了一個家,他反不起啊。

只要老天不下雨,讓他平平安安地送完一次徭役,他就不會反。

他還是沛縣劉老三。


3.

可遇到了事,他也不怕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他直接把犯人放了,然後自己跑進山裡。

他為什麼要逃進山裡,不回家,就是怕連累家裡。一旦回去,他要是被抓,說不定還有連坐,家裡人一起坐牢。

其中一個證明,就是他在芒碭山安頓好以後,他派人知會了呂雉。

不然,你真相信劉邦頭頂七彩雲朵,跟個行走的led燈似的,誰都能瞧見。

咱就不說這七彩雲朵有天停在綠色有多尷尬吧。就說一人腦袋上頂著朵雲,多妨礙打獵啊,多妨礙走路啊。

這跟自帶霧霾有什麼區別?!

呂雉又沒在劉邦身上裝gps定位,除非是他自己說,誰知道他在芒碭山啊!

而當時和他一起逃進山裡的一共有多少人呢?十多個!

這點人不要說起兵了,就是面對深水埗陳浩南,都只能跪下唱征服。

更別說這十多個人經過了從沛縣到驪山,沒吃沒喝的折騰。掐死母雞可以,公雞估計都得舉白旗。

所以劉邦斬白蛇,還是大猛蛇!?

呵呵,你聽他吹牛不上稅!

就當時劉邦被折騰的那股子勁,真遇到猛蛇,只能躺平任吃。

可是劉邦性格很好,很開朗,很講義氣,所以他們很快安頓了下來。

呂雉過來看他以後,就回到沛縣,肯定是把這麼個地方告訴大夥了。

很多人就跑去芒碭山跟著劉邦開荒種地。

你們以為他們有家不回,跑去山裡開荒是為了信仰?是真的是相信那個鬼故事嗎?

中國人迷信,可不傻呀!

你腦袋頂朵雲,我就跟著你?

開什麼玩笑?

為什麼很多沛縣的人會跑去芒碭山跟劉邦?

一、劉邦平時為人還是不錯的。他的亭長做得還是很得人心,大家信任他。

二、當時要服徭役啊!!!大家都是去逃命的!跟著劉邦去服徭役的百餘人,死得只剩下十多個!十個手指頭一算,靠,就小拇指活著!這還不跑?待何時!?

劉邦躲山裡前,沛縣的青壯年不是不跑,只是不知道該往哪裡跑!

呂雉回來就是告訴大家這樣一個消息:

我老公逃徭役,躲在芒碭山上,現在很安全。你們也可以去躲躲。

這比什麼大蛇,大雲有用多了!!!

你可以想象這個消息一出來,基本上是縣上的青壯年都跑劉邦這抱大腿,求收留!

而此時劉邦就帶著大夥在山裡開荒種地。我看有的作者說劉邦在山裡有吃有喝過得很逍遙。這麼何不食肉糜的話,麻煩還是爛肚子裡吧!

大家知道開荒是什麼樣的生活嗎?問問家裡的老人,艱難歲月時,人才去開荒。因為累啊!開荒真不是一把火去燒,其餘人就在旁邊bbq等著。而是先忍著餓砍樹,再耐著飢除野草拔根,然後才進入開地種田環節。

打獵,大家別看電視裡皇上上木蘭圍牆一獵一籮筐。為啥叫圍場,因為裡面的動物都是別人獵了放進去養著給皇上獵。每次皇上出發了,先有先頭部隊把獵物驅趕聚集起來讓皇上爽!

真的要在山裡獵獵物,呵呵→_→大家是沒打過。我打過。動物的警覺性是很高的!你呼吸聲大些,它都能反應過來。甚至你根本看不到它。我跟著我姨夫上山裡打獵,連續去了一個星期,也就看到只兔子。野兔子瘦,估計一個人都吃不飽。我們還是有獵槍呢,劉邦他們估計更難。

所以,山上沒吃沒穿,劉邦他們基本過著野人的生活,苦都快苦死了。我估計劉邦身體素質是不錯的,要不是在山裡這麼折騰,他說不定還能活長點。


4.

直到秦始皇去世,秦二世繼位,天下和秦國翻臉:天天就知道修修修,修你奶奶的腿,老子不幹啦!

蕭何他們也覺得可以把縣令幹掉,也亂一下。要不然周圍都是亂民,發現沛縣還有沒亂的,就搞它!他們就死定了!

於是他們讓樊噲去找劉邦。為啥?

因為樊噲是劉邦的妹夫啊!而劉邦這幾年收留沛縣青壯人口高達數百人。

基本上沛縣可以服徭役的勞動力都在他那了(劉邦表示呵呵,這真不是我的鍋!)

劉邦是個很謹慎的人,妹夫找自己回來,他還是很謹慎,畢竟自己身上還帶著罪呢。要是一進門,就給抓了,還不如回山裡繼續勞動改造呢。

於是,他用帛寫了一封信給牆上的老百姓。很多人因為劉邦尿過儒生的帽子,就說他沒有文化,是老大粗。

其實,他不但識字,會寫,而且寫得相當不錯。大家可以看看劉邦的文采。

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並起,今屠沛。沛令共誅令,擇可立立之,以應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

天下同苦秦久。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劉邦第一句話就點明瞭。

我是你們的朋友,我們的敵人是秦人。我們都是受苦人,一下子,就把對方拉在了自己站隊裡。

然後他和你說,誰又是我們的朋友呢?天下諸侯。但他們現在不是,我們只有幫助他們,才能成為朋友。否則他們就成了我們的敵人,就會殺了我們。

如何能成為他們的朋友,就是殺了縣令,成為諸侯的一員。

也就是殺一人,保全城!

我每次讀完,都覺得劉邦要是活在今天,搞傳銷說不定能搞成亞洲首富。

很簡單明瞭,又非常有說服力。

你沒有理由拒絕他。就是現在這個縣令,不是縣令啦。

於私,他是秦人的代表,仇人啊!

於公,有他,我們就沒辦法和周圍亂民聯盟,絆腳石啊!

只有殺!

所以殺了。

殺了縣令,這個城肯定反啦!劉邦身上放走徭役的事,當然不了了之,他才放心進城。

神人啊!

我實在想不到比他更完美的解決方案。


寫到這,我總結一下,這時的劉邦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劉邦不是一個流氓。相反那時的他是一個壯志未酬,眼見國破山河滅,苦於無能為力,索性嬉遊人間的憤青。當他有了家庭後,他也曾經放下一切,埋頭勞作,老老實實地養活自己的家人。最後秦國給他的一個暴擊,讓他不得不走上一條他想都沒想過的路。

"

作者:李小喵

導讀:劉邦是平民做皇帝,他做到了極致。先說結論,當皇帝其實靠的不是什麼雄才偉略,而是生存率——誰活下來,誰才是大爺!
劉邦告訴你:真正的成功人士都是智慧而知性,靠點兒小聰明沒鳥用

——長——文——預——警——

1.

劉邦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平民百姓當上王,更別說皇帝。

百姓可以為王賣命,甚至指導王,但一輩子當不了王。

劉邦改變了這一切。

劉邦將一種中國人的特質發揮到了極致:

活下去!

死皮賴臉,不擇手段,不顧一切地活下去!

這一點很了不起。

劉邦只比秦始皇小三歲。

可他的機會是在秦始皇死後才出現的。

這意味著什麼了?

劉邦最年輕力壯的歲月裡,他一直失敗,不,他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

他什麼也不是。

他就是沛縣劉老三。他最大的夢想是做一個遊俠,做一名門客。

可是他做不成。因為秦統一六國,貴族不是被押到了咸陽,就是被通緝,門客都散了。劉邦就是其中一個。

所以他回來了,備受奚落。他沒說什麼,因為他要活。為了討生活,他做了亭長。為了吃頓好的,他謊報禮金,做好了被人揍一頓的覺悟。

劉季在這個時候,他都沒有接觸過兵法,他見過最大的官就是縣官。

所以,當他第一次看到秦始皇的時候,他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很多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句話透露的是劉邦的野心,想做皇帝。

這個就難免有點先入為主了。

劉邦當時真不敢想。

大丈夫這個詞來自《孟子·滕文公下》,說的是能成事有作為的男子,但這句話,是孟子對滕文公說的。所以,大丈夫其實指的是有作為能成事的國君,文中有一句說大丈夫該做的事。

那就是“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當劉邦看到秦始皇的時候,他知道為什麼六國輸了,為什麼秦國的國君征服了六國。

在史記,整句話是這樣的:(劉邦)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大家因為知道劉邦後來當了皇帝,都非常默契地忽視他前面的情緒,認為他很興奮,說:做男人要做秦始皇那樣的。

這得多二才能說這樣的話?

怎麼可能呢?做男人就要做秦始皇那樣的?做不到就不是男人啦?

那天下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的男人都是太監,包括劉邦自己。

他這不是拐著彎罵自己不是男人。他是不是傻?

而且情緒也不對啊。

大家好像都忘了,此時的劉邦是被亡了國的六國遺民之一。因為秦國,他的主人被通緝,他被逼回家鄉討生活。

秦軍在劉邦這樣的六國遺民眼裡,和抗日戰爭裡的日軍是一樣的。他看到秦軍,還很興奮說:“做男人要做秦始皇那樣的。”這相當於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男人看得日軍“八嘎牙路”在村裡耀武揚威地撅屁股走路,他還很興奮地來一句“做男人就要做龜田小隊長那樣的。”

這已經不是傻缺了,而是沒心沒肺沒三觀加腦殘的漢奸啦!

劉邦再怎麼三觀不正,他不是傻缺,更不是腦殘啊!

其實,當時劉邦是在嘆息,在難過。因為嗟在古文裡表示憂感的意思。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他看到秦始皇,他想起過去,是很傷心感慨的。為什麼我的國家會被滅呢?

大丈夫當如此也。

能成事的國君就該是秦國國君這樣的。我們六國的國君不爭氣啊。

這句話反映的不是劉邦的野心,而是劉邦的觀察力。他通過秦始皇出遊,他看到的不是秦始皇有多氣派,而且秦始皇治理國家的能力。龐大的巡遊隊伍井然有序,接待的官員不急不忙,一切盡在掌握中。

這不就是孟子說的“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嗎?

征服六國的人就應該是秦國國君啊。

可見劉邦眼光的敏銳,思考問題的透徹和大局觀已經很厲害了。

同樣是看到秦始皇出行,項羽說的是“彼可取而代也!”

因為項羽是貴族,貴族取代王,戰國時期發生很多。不稀奇。他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

可和劉邦對比,你會發現項羽很狹隘。

他只想到了彼此,自身和始皇帝。他沒有想過六國。他沒想過六國為什麼輸。他只看到了對方的不足,沒有看到對方的好。這也反應了他自身驕傲自大的性格。

從見秦始皇第一面的不同決定了劉邦和項羽的結局也會很不一樣。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劉邦當時還是一個鄉野村夫,但他思考問題的方式已經在項羽之上了。


2.

很長一段時間,劉邦都是認命的。他娶妻生子,維持家計。大家看電視裡,劉邦總是一副很懶散的樣子,好像天天不幹活,一副街頭混混的樣子。其實並不是。

其實那是說他年輕的時候,一心想出去當遊俠,所以不屑去做農活。

劉邦不幹農活,不代表他就是懶啊。劉邦也沒閒著啊。劉邦的學識其實是不錯的,史記中,他和像張良這樣的有學之士對話,都是有問有答,有理有據,對方引經據典,他也全部知道。

是,劉邦做亭長,單身漢的時候,是喜歡喝酒聚樂,天天有家不回,玩得暢快。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說的就是他總是作弄一起共事的官吏。

可是沒有說過他辦事闖過什麼禍,甚至他還被派去送徭役去首都咸陽。可見他工作能力還是很不錯的。

有人說,蕭何說過他好講大話,少成事。

這是為了給劉邦打圓場,因為劉邦報了禮金,沒錢給。所以蕭何為他打掩護。並不是真的說他不成事。

劉邦工作能力還是很不錯的。他戲弄這,戲弄那,都沒被治罪,可見他是有兩把刷子的。他戲耍那些秦吏,也是他看不慣他們,自己又沒辦法,只能這樣發洩咯。

好酒還好色,這個不假。有個私生子什麼的,對他來說也不是個事

怎麼說呢?劉老三沒錢還是很有魅力的。無論是電視還是電影,劉邦的形象總是邋里邋遢,其實並不是。

我對陳道明老師演技沒意見,但歷史上,劉邦不但乾乾淨淨的,甚至還可能是個窮講究。想想那個時代他不但自己設計帽子,還特地拜託同事幫他去薛縣訂做。別說在他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就現在有幾個直男像他這麼好打扮!

事實上,他更有可能是這麼個狀態。

想象一下,一個家裡都是種地的出了這麼一個愛裝逼的貨,你會不會有種想打死他的衝動。所以也別怪劉老三的二嫂嫌棄他,是我也煩他!

窮歸窮!

劉邦收拾得乾淨漂亮,又會玩又會浪,肚子裡還有些墨水,肯定勾得小姑娘一個個往家跑。所以有女人沒錢也願意給他生孩子。當時娶老婆是要花錢的!因為按照秦律,只有登記了,才算結婚,否則不算!而這個登記是要給錢的,打點官吏的錢。劉邦沒娶那個女人,估計就是沒錢登記。


可劉邦結婚以後,有了家庭,他還是非常努力幹活的。

史記中也說,高祖為亭長時,常告歸之田。

就是說他做亭長的時候,就常常請假回去種地。並不是像很多電視劇裡演的,都是呂雉在幹活,養著劉邦這個老流氓和他三個小崽子。

劉邦還是一個很有擔當的男人。大家可以想想,秦朝,亭長的工作是很繁忙的,可他還是經常請假回去幫忙種田,無非是想減輕妻子的辛勞。

所以,劉邦在當時也是一個照顧家庭,愛護妻子兒女,一心想過自己小日子的基層小官吏。也許年輕有過殺馬特的中二歲月,見過了秦始皇那樣的人以後,他也知道天下就這麼著了。

回來洗洗睡,過好日子吧。

這一段,我看了那麼多楚漢電視劇,只有鄭少秋那版《楚漢驕雄》把這段演得很貼切。那個電視劇很多地方(百分之七十)都非常扯,但把劉邦結婚以後的狀態倒是表現得很到位。

其實劉邦是真不願意反的!他當時都四十八歲了。那時的人,七十古來稀,活了大半輩子的劉邦才有了妻子,一對兒女,有了一個家,他反不起啊。

只要老天不下雨,讓他平平安安地送完一次徭役,他就不會反。

他還是沛縣劉老三。


3.

可遇到了事,他也不怕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他直接把犯人放了,然後自己跑進山裡。

他為什麼要逃進山裡,不回家,就是怕連累家裡。一旦回去,他要是被抓,說不定還有連坐,家裡人一起坐牢。

其中一個證明,就是他在芒碭山安頓好以後,他派人知會了呂雉。

不然,你真相信劉邦頭頂七彩雲朵,跟個行走的led燈似的,誰都能瞧見。

咱就不說這七彩雲朵有天停在綠色有多尷尬吧。就說一人腦袋上頂著朵雲,多妨礙打獵啊,多妨礙走路啊。

這跟自帶霧霾有什麼區別?!

呂雉又沒在劉邦身上裝gps定位,除非是他自己說,誰知道他在芒碭山啊!

而當時和他一起逃進山裡的一共有多少人呢?十多個!

這點人不要說起兵了,就是面對深水埗陳浩南,都只能跪下唱征服。

更別說這十多個人經過了從沛縣到驪山,沒吃沒喝的折騰。掐死母雞可以,公雞估計都得舉白旗。

所以劉邦斬白蛇,還是大猛蛇!?

呵呵,你聽他吹牛不上稅!

就當時劉邦被折騰的那股子勁,真遇到猛蛇,只能躺平任吃。

可是劉邦性格很好,很開朗,很講義氣,所以他們很快安頓了下來。

呂雉過來看他以後,就回到沛縣,肯定是把這麼個地方告訴大夥了。

很多人就跑去芒碭山跟著劉邦開荒種地。

你們以為他們有家不回,跑去山裡開荒是為了信仰?是真的是相信那個鬼故事嗎?

中國人迷信,可不傻呀!

你腦袋頂朵雲,我就跟著你?

開什麼玩笑?

為什麼很多沛縣的人會跑去芒碭山跟劉邦?

一、劉邦平時為人還是不錯的。他的亭長做得還是很得人心,大家信任他。

二、當時要服徭役啊!!!大家都是去逃命的!跟著劉邦去服徭役的百餘人,死得只剩下十多個!十個手指頭一算,靠,就小拇指活著!這還不跑?待何時!?

劉邦躲山裡前,沛縣的青壯年不是不跑,只是不知道該往哪裡跑!

呂雉回來就是告訴大家這樣一個消息:

我老公逃徭役,躲在芒碭山上,現在很安全。你們也可以去躲躲。

這比什麼大蛇,大雲有用多了!!!

你可以想象這個消息一出來,基本上是縣上的青壯年都跑劉邦這抱大腿,求收留!

而此時劉邦就帶著大夥在山裡開荒種地。我看有的作者說劉邦在山裡有吃有喝過得很逍遙。這麼何不食肉糜的話,麻煩還是爛肚子裡吧!

大家知道開荒是什麼樣的生活嗎?問問家裡的老人,艱難歲月時,人才去開荒。因為累啊!開荒真不是一把火去燒,其餘人就在旁邊bbq等著。而是先忍著餓砍樹,再耐著飢除野草拔根,然後才進入開地種田環節。

打獵,大家別看電視裡皇上上木蘭圍牆一獵一籮筐。為啥叫圍場,因為裡面的動物都是別人獵了放進去養著給皇上獵。每次皇上出發了,先有先頭部隊把獵物驅趕聚集起來讓皇上爽!

真的要在山裡獵獵物,呵呵→_→大家是沒打過。我打過。動物的警覺性是很高的!你呼吸聲大些,它都能反應過來。甚至你根本看不到它。我跟著我姨夫上山裡打獵,連續去了一個星期,也就看到只兔子。野兔子瘦,估計一個人都吃不飽。我們還是有獵槍呢,劉邦他們估計更難。

所以,山上沒吃沒穿,劉邦他們基本過著野人的生活,苦都快苦死了。我估計劉邦身體素質是不錯的,要不是在山裡這麼折騰,他說不定還能活長點。


4.

直到秦始皇去世,秦二世繼位,天下和秦國翻臉:天天就知道修修修,修你奶奶的腿,老子不幹啦!

蕭何他們也覺得可以把縣令幹掉,也亂一下。要不然周圍都是亂民,發現沛縣還有沒亂的,就搞它!他們就死定了!

於是他們讓樊噲去找劉邦。為啥?

因為樊噲是劉邦的妹夫啊!而劉邦這幾年收留沛縣青壯人口高達數百人。

基本上沛縣可以服徭役的勞動力都在他那了(劉邦表示呵呵,這真不是我的鍋!)

劉邦是個很謹慎的人,妹夫找自己回來,他還是很謹慎,畢竟自己身上還帶著罪呢。要是一進門,就給抓了,還不如回山裡繼續勞動改造呢。

於是,他用帛寫了一封信給牆上的老百姓。很多人因為劉邦尿過儒生的帽子,就說他沒有文化,是老大粗。

其實,他不但識字,會寫,而且寫得相當不錯。大家可以看看劉邦的文采。

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並起,今屠沛。沛令共誅令,擇可立立之,以應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

天下同苦秦久。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劉邦第一句話就點明瞭。

我是你們的朋友,我們的敵人是秦人。我們都是受苦人,一下子,就把對方拉在了自己站隊裡。

然後他和你說,誰又是我們的朋友呢?天下諸侯。但他們現在不是,我們只有幫助他們,才能成為朋友。否則他們就成了我們的敵人,就會殺了我們。

如何能成為他們的朋友,就是殺了縣令,成為諸侯的一員。

也就是殺一人,保全城!

我每次讀完,都覺得劉邦要是活在今天,搞傳銷說不定能搞成亞洲首富。

很簡單明瞭,又非常有說服力。

你沒有理由拒絕他。就是現在這個縣令,不是縣令啦。

於私,他是秦人的代表,仇人啊!

於公,有他,我們就沒辦法和周圍亂民聯盟,絆腳石啊!

只有殺!

所以殺了。

殺了縣令,這個城肯定反啦!劉邦身上放走徭役的事,當然不了了之,他才放心進城。

神人啊!

我實在想不到比他更完美的解決方案。


寫到這,我總結一下,這時的劉邦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劉邦不是一個流氓。相反那時的他是一個壯志未酬,眼見國破山河滅,苦於無能為力,索性嬉遊人間的憤青。當他有了家庭後,他也曾經放下一切,埋頭勞作,老老實實地養活自己的家人。最後秦國給他的一個暴擊,讓他不得不走上一條他想都沒想過的路。

劉邦告訴你:真正的成功人士都是智慧而知性,靠點兒小聰明沒鳥用
結語:沒想過為劉邦正名,事實上為不為劉邦正名不重要,重要的是劉邦讓我們重溫了一下常識——真正的成功人士都是智慧而知性,靠點兒小聰明沒鳥用!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