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爆發於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的還定三秦之戰,是劉邦一生中少有的打的非常迅速又漂亮的一場戰爭,他僅僅歷時四個月即成功從漢中突圍,拿下了關中的大部分地區,並以此為基礎,拉開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的序幕。可以說,“還定三秦”是劉邦正式吹響統一天下號角的第一戰,也是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一戰,因為如果此戰失利,輕則劉邦將永遠被困於僻遠的漢中之地,與奪取天下的夢想失之交臂,重則會召來項羽的軍事打擊,敗亡之日可期。那麼,“還定三秦”的前因後果為何?劉邦又是如何打贏的這場戰爭?本文便來詳細論述一下這一場經典之戰。

"

引言

爆發於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的還定三秦之戰,是劉邦一生中少有的打的非常迅速又漂亮的一場戰爭,他僅僅歷時四個月即成功從漢中突圍,拿下了關中的大部分地區,並以此為基礎,拉開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的序幕。可以說,“還定三秦”是劉邦正式吹響統一天下號角的第一戰,也是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一戰,因為如果此戰失利,輕則劉邦將永遠被困於僻遠的漢中之地,與奪取天下的夢想失之交臂,重則會召來項羽的軍事打擊,敗亡之日可期。那麼,“還定三秦”的前因後果為何?劉邦又是如何打贏的這場戰爭?本文便來詳細論述一下這一場經典之戰。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一、不滿與野心的交織

漢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十月,秦朝以十月為歲首),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正式宣告了秦王朝的覆滅。同年十一月,項羽率領諸侯聯軍進入關中。十二月,發生了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鴻門宴,劉邦迫於項羽的軍事壓力,不得不向項羽臣服,並交出了其對咸陽的控制權。當時的天下何去何從,就完全掌握在了項羽的手中。

而項羽的做法是重新恢復西周的分封制。漢元年二月(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正式冊封各路諸侯為王,據《漢書·高帝紀》載:

二月,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樑、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三分關中,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趙將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都六。懷王柱國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番君吳芮為衡山王,都邾。故齊王建孫田安為濟北王。徙魏王豹為西魏王,都平陽。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為燕王,都薊。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為齊王,都臨菑。徙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為常山王。

包括自己,項羽共冊封了十八個諸侯王。

"

引言

爆發於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的還定三秦之戰,是劉邦一生中少有的打的非常迅速又漂亮的一場戰爭,他僅僅歷時四個月即成功從漢中突圍,拿下了關中的大部分地區,並以此為基礎,拉開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的序幕。可以說,“還定三秦”是劉邦正式吹響統一天下號角的第一戰,也是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一戰,因為如果此戰失利,輕則劉邦將永遠被困於僻遠的漢中之地,與奪取天下的夢想失之交臂,重則會召來項羽的軍事打擊,敗亡之日可期。那麼,“還定三秦”的前因後果為何?劉邦又是如何打贏的這場戰爭?本文便來詳細論述一下這一場經典之戰。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一、不滿與野心的交織

漢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十月,秦朝以十月為歲首),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正式宣告了秦王朝的覆滅。同年十一月,項羽率領諸侯聯軍進入關中。十二月,發生了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鴻門宴,劉邦迫於項羽的軍事壓力,不得不向項羽臣服,並交出了其對咸陽的控制權。當時的天下何去何從,就完全掌握在了項羽的手中。

而項羽的做法是重新恢復西周的分封制。漢元年二月(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正式冊封各路諸侯為王,據《漢書·高帝紀》載:

二月,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樑、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三分關中,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趙將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都六。懷王柱國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番君吳芮為衡山王,都邾。故齊王建孫田安為濟北王。徙魏王豹為西魏王,都平陽。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為燕王,都薊。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為齊王,都臨菑。徙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為常山王。

包括自己,項羽共冊封了十八個諸侯王。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劉邦對於自己被封為漢王,起初的表現是非常的憤怒:“漢王怨羽之背約,欲攻之,丞相蕭何諫,乃止。”劉邦的憤怒,已經到了不顧自己與項羽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而欲與其一戰的地步。劉邦憤怒的原因據史書所載是因為項羽“背約”,這個“約”,指的是楚懷王之約,即“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當時,秦將章邯圍困趙國,楚懷王作為諸侯反秦盟主,一方面派遣了以宋義為首的楚軍前去救援趙國,另一方面則計劃趁著秦軍主力集中在趙國之機,另闢一條戰線意圖繞過秦軍主力直撲秦國腹心。可當時眾人多畏懼秦軍,幾乎無人響應,為了鼓勵眾人響應,懷王便提出了這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

"

引言

爆發於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的還定三秦之戰,是劉邦一生中少有的打的非常迅速又漂亮的一場戰爭,他僅僅歷時四個月即成功從漢中突圍,拿下了關中的大部分地區,並以此為基礎,拉開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的序幕。可以說,“還定三秦”是劉邦正式吹響統一天下號角的第一戰,也是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一戰,因為如果此戰失利,輕則劉邦將永遠被困於僻遠的漢中之地,與奪取天下的夢想失之交臂,重則會召來項羽的軍事打擊,敗亡之日可期。那麼,“還定三秦”的前因後果為何?劉邦又是如何打贏的這場戰爭?本文便來詳細論述一下這一場經典之戰。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一、不滿與野心的交織

漢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十月,秦朝以十月為歲首),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正式宣告了秦王朝的覆滅。同年十一月,項羽率領諸侯聯軍進入關中。十二月,發生了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鴻門宴,劉邦迫於項羽的軍事壓力,不得不向項羽臣服,並交出了其對咸陽的控制權。當時的天下何去何從,就完全掌握在了項羽的手中。

而項羽的做法是重新恢復西周的分封制。漢元年二月(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正式冊封各路諸侯為王,據《漢書·高帝紀》載:

二月,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樑、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三分關中,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趙將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都六。懷王柱國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番君吳芮為衡山王,都邾。故齊王建孫田安為濟北王。徙魏王豹為西魏王,都平陽。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為燕王,都薊。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為齊王,都臨菑。徙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為常山王。

包括自己,項羽共冊封了十八個諸侯王。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劉邦對於自己被封為漢王,起初的表現是非常的憤怒:“漢王怨羽之背約,欲攻之,丞相蕭何諫,乃止。”劉邦的憤怒,已經到了不顧自己與項羽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而欲與其一戰的地步。劉邦憤怒的原因據史書所載是因為項羽“背約”,這個“約”,指的是楚懷王之約,即“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當時,秦將章邯圍困趙國,楚懷王作為諸侯反秦盟主,一方面派遣了以宋義為首的楚軍前去救援趙國,另一方面則計劃趁著秦軍主力集中在趙國之機,另闢一條戰線意圖繞過秦軍主力直撲秦國腹心。可當時眾人多畏懼秦軍,幾乎無人響應,為了鼓勵眾人響應,懷王便提出了這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關中王”即“秦王”,秦國作為當時六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統一六國後更是成為當時天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能夠成為“秦王”,則意味著能夠獲得當時雄視天下的實力,足見這個約定的吸引力有多麼巨大。最終,劉邦獲得了這次西入關中的機會,並歷時一年艱苦卓絕的長途行軍,成功進入咸陽滅掉了秦朝。那麼按照當初的懷王之約,劉邦順理成章理應被封為“關中王”。但是,當時的格局卻發生了非常戲劇性的變化。

項羽在北上救援趙國的過程中,殺掉楚軍主帥宋義,成功奪取了軍權,並在隨後的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在眾諸侯中樹立了絕對的威望,據《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名副其實的成為了天下的主宰。但是,項羽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短板,那就是他比劉邦晚一步進入關中。

"

引言

爆發於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的還定三秦之戰,是劉邦一生中少有的打的非常迅速又漂亮的一場戰爭,他僅僅歷時四個月即成功從漢中突圍,拿下了關中的大部分地區,並以此為基礎,拉開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的序幕。可以說,“還定三秦”是劉邦正式吹響統一天下號角的第一戰,也是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一戰,因為如果此戰失利,輕則劉邦將永遠被困於僻遠的漢中之地,與奪取天下的夢想失之交臂,重則會召來項羽的軍事打擊,敗亡之日可期。那麼,“還定三秦”的前因後果為何?劉邦又是如何打贏的這場戰爭?本文便來詳細論述一下這一場經典之戰。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一、不滿與野心的交織

漢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十月,秦朝以十月為歲首),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正式宣告了秦王朝的覆滅。同年十一月,項羽率領諸侯聯軍進入關中。十二月,發生了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鴻門宴,劉邦迫於項羽的軍事壓力,不得不向項羽臣服,並交出了其對咸陽的控制權。當時的天下何去何從,就完全掌握在了項羽的手中。

而項羽的做法是重新恢復西周的分封制。漢元年二月(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正式冊封各路諸侯為王,據《漢書·高帝紀》載:

二月,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樑、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三分關中,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趙將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都六。懷王柱國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番君吳芮為衡山王,都邾。故齊王建孫田安為濟北王。徙魏王豹為西魏王,都平陽。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為燕王,都薊。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為齊王,都臨菑。徙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為常山王。

包括自己,項羽共冊封了十八個諸侯王。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劉邦對於自己被封為漢王,起初的表現是非常的憤怒:“漢王怨羽之背約,欲攻之,丞相蕭何諫,乃止。”劉邦的憤怒,已經到了不顧自己與項羽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而欲與其一戰的地步。劉邦憤怒的原因據史書所載是因為項羽“背約”,這個“約”,指的是楚懷王之約,即“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當時,秦將章邯圍困趙國,楚懷王作為諸侯反秦盟主,一方面派遣了以宋義為首的楚軍前去救援趙國,另一方面則計劃趁著秦軍主力集中在趙國之機,另闢一條戰線意圖繞過秦軍主力直撲秦國腹心。可當時眾人多畏懼秦軍,幾乎無人響應,為了鼓勵眾人響應,懷王便提出了這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關中王”即“秦王”,秦國作為當時六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統一六國後更是成為當時天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能夠成為“秦王”,則意味著能夠獲得當時雄視天下的實力,足見這個約定的吸引力有多麼巨大。最終,劉邦獲得了這次西入關中的機會,並歷時一年艱苦卓絕的長途行軍,成功進入咸陽滅掉了秦朝。那麼按照當初的懷王之約,劉邦順理成章理應被封為“關中王”。但是,當時的格局卻發生了非常戲劇性的變化。

項羽在北上救援趙國的過程中,殺掉楚軍主帥宋義,成功奪取了軍權,並在隨後的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在眾諸侯中樹立了絕對的威望,據《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名副其實的成為了天下的主宰。但是,項羽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短板,那就是他比劉邦晚一步進入關中。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於是,在面對懷王之約時,項羽便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如若遵守懷王之約,封劉邦為關中王,這是項羽不願意看到的,他和范增本來就對劉邦深懷忌憚,鴻門宴上便差點殺了他,雖然最終二人暫時緩和了矛盾,但項羽也絕不可能將當時肥沃的關中之地交予劉邦。可如果不遵守懷王之約,則有背約之名,傳出去也不好聽。而且,項羽對關中之地如何安排亦有自己的思考。總而言之,懷王之約其實在這裡已經變得無足輕重,項羽要做的考慮,其實就是如何將自己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而綜合考慮的結果,是將劉邦分封到了漢中。

漢中原本便是秦國的土地,自秦惠文王滅巴蜀到秦昭襄王正式吞併巴蜀之後,此地就一直在秦國的管轄之下。但是由於地勢險峻,交通不便,秦國多將此地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例如秦始皇在繼位初年平定嫪毐之亂之後便:“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著名的秦相呂不韋也是死在了遷蜀的路上。但不管怎麼說,巴蜀之地畢竟還是當年秦國的國土,將劉邦分封於此並未違約,同時也可以達到抑制劉邦的目的,對項羽而言,這是雙贏的。

"

引言

爆發於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的還定三秦之戰,是劉邦一生中少有的打的非常迅速又漂亮的一場戰爭,他僅僅歷時四個月即成功從漢中突圍,拿下了關中的大部分地區,並以此為基礎,拉開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的序幕。可以說,“還定三秦”是劉邦正式吹響統一天下號角的第一戰,也是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一戰,因為如果此戰失利,輕則劉邦將永遠被困於僻遠的漢中之地,與奪取天下的夢想失之交臂,重則會召來項羽的軍事打擊,敗亡之日可期。那麼,“還定三秦”的前因後果為何?劉邦又是如何打贏的這場戰爭?本文便來詳細論述一下這一場經典之戰。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一、不滿與野心的交織

漢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十月,秦朝以十月為歲首),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正式宣告了秦王朝的覆滅。同年十一月,項羽率領諸侯聯軍進入關中。十二月,發生了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鴻門宴,劉邦迫於項羽的軍事壓力,不得不向項羽臣服,並交出了其對咸陽的控制權。當時的天下何去何從,就完全掌握在了項羽的手中。

而項羽的做法是重新恢復西周的分封制。漢元年二月(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正式冊封各路諸侯為王,據《漢書·高帝紀》載:

二月,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樑、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三分關中,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趙將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都六。懷王柱國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番君吳芮為衡山王,都邾。故齊王建孫田安為濟北王。徙魏王豹為西魏王,都平陽。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為燕王,都薊。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為齊王,都臨菑。徙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為常山王。

包括自己,項羽共冊封了十八個諸侯王。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劉邦對於自己被封為漢王,起初的表現是非常的憤怒:“漢王怨羽之背約,欲攻之,丞相蕭何諫,乃止。”劉邦的憤怒,已經到了不顧自己與項羽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而欲與其一戰的地步。劉邦憤怒的原因據史書所載是因為項羽“背約”,這個“約”,指的是楚懷王之約,即“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當時,秦將章邯圍困趙國,楚懷王作為諸侯反秦盟主,一方面派遣了以宋義為首的楚軍前去救援趙國,另一方面則計劃趁著秦軍主力集中在趙國之機,另闢一條戰線意圖繞過秦軍主力直撲秦國腹心。可當時眾人多畏懼秦軍,幾乎無人響應,為了鼓勵眾人響應,懷王便提出了這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關中王”即“秦王”,秦國作為當時六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統一六國後更是成為當時天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能夠成為“秦王”,則意味著能夠獲得當時雄視天下的實力,足見這個約定的吸引力有多麼巨大。最終,劉邦獲得了這次西入關中的機會,並歷時一年艱苦卓絕的長途行軍,成功進入咸陽滅掉了秦朝。那麼按照當初的懷王之約,劉邦順理成章理應被封為“關中王”。但是,當時的格局卻發生了非常戲劇性的變化。

項羽在北上救援趙國的過程中,殺掉楚軍主帥宋義,成功奪取了軍權,並在隨後的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在眾諸侯中樹立了絕對的威望,據《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名副其實的成為了天下的主宰。但是,項羽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短板,那就是他比劉邦晚一步進入關中。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於是,在面對懷王之約時,項羽便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如若遵守懷王之約,封劉邦為關中王,這是項羽不願意看到的,他和范增本來就對劉邦深懷忌憚,鴻門宴上便差點殺了他,雖然最終二人暫時緩和了矛盾,但項羽也絕不可能將當時肥沃的關中之地交予劉邦。可如果不遵守懷王之約,則有背約之名,傳出去也不好聽。而且,項羽對關中之地如何安排亦有自己的思考。總而言之,懷王之約其實在這裡已經變得無足輕重,項羽要做的考慮,其實就是如何將自己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而綜合考慮的結果,是將劉邦分封到了漢中。

漢中原本便是秦國的土地,自秦惠文王滅巴蜀到秦昭襄王正式吞併巴蜀之後,此地就一直在秦國的管轄之下。但是由於地勢險峻,交通不便,秦國多將此地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例如秦始皇在繼位初年平定嫪毐之亂之後便:“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著名的秦相呂不韋也是死在了遷蜀的路上。但不管怎麼說,巴蜀之地畢竟還是當年秦國的國土,將劉邦分封於此並未違約,同時也可以達到抑制劉邦的目的,對項羽而言,這是雙贏的。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但對劉邦而言,這個結果難以接受。從他剛入關中之後起,他便做起了“關中王”的美夢。雖然項羽的入關讓劉邦從這個美夢中驚醒,但他依然還是抱有一定的希望,希望項羽能夠遵守這個約定。但最終的結果是劉邦非但沒有得到關中王,反而是像犯人一樣被髮配到路險僻遠的巴蜀,這種巨大的落差自然會激起劉邦的憤怒。但是,礙於實力上的巨大差距,劉邦不得不暫時嚥下這口氣。漢元年四月(公元前206年四月),分封之事已畢,各路諸侯啟程前往各自的封國,劉邦亦帶著深深的不滿啟程前往漢中。

於是,對項羽分封的不滿以及想要成為“關中王”的野心,促成了日後劉邦“還定三秦”戰役的打響。

二、爭權天下與“還定三秦”

進入巴蜀之後的劉邦事業進入了一個低谷期,但同時也迎來了機遇,這個機遇便是韓信的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劉邦手底下有兩個韓信,後人為了區分他們,就根據日後的爵位分別稱他們為“韓王信”與“淮陰侯韓信”。“韓王信”是韓國貴族後代,在劉邦西入秦關的時候跟隨了他,而“淮陰侯韓信”出身微賤,劉邦入蜀時才前來投靠,並最終通過蕭何的大力舉薦,一躍成為漢軍“大將”。

"

引言

爆發於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的還定三秦之戰,是劉邦一生中少有的打的非常迅速又漂亮的一場戰爭,他僅僅歷時四個月即成功從漢中突圍,拿下了關中的大部分地區,並以此為基礎,拉開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的序幕。可以說,“還定三秦”是劉邦正式吹響統一天下號角的第一戰,也是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一戰,因為如果此戰失利,輕則劉邦將永遠被困於僻遠的漢中之地,與奪取天下的夢想失之交臂,重則會召來項羽的軍事打擊,敗亡之日可期。那麼,“還定三秦”的前因後果為何?劉邦又是如何打贏的這場戰爭?本文便來詳細論述一下這一場經典之戰。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一、不滿與野心的交織

漢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十月,秦朝以十月為歲首),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正式宣告了秦王朝的覆滅。同年十一月,項羽率領諸侯聯軍進入關中。十二月,發生了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鴻門宴,劉邦迫於項羽的軍事壓力,不得不向項羽臣服,並交出了其對咸陽的控制權。當時的天下何去何從,就完全掌握在了項羽的手中。

而項羽的做法是重新恢復西周的分封制。漢元年二月(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正式冊封各路諸侯為王,據《漢書·高帝紀》載:

二月,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樑、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三分關中,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趙將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都六。懷王柱國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番君吳芮為衡山王,都邾。故齊王建孫田安為濟北王。徙魏王豹為西魏王,都平陽。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為燕王,都薊。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為齊王,都臨菑。徙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為常山王。

包括自己,項羽共冊封了十八個諸侯王。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劉邦對於自己被封為漢王,起初的表現是非常的憤怒:“漢王怨羽之背約,欲攻之,丞相蕭何諫,乃止。”劉邦的憤怒,已經到了不顧自己與項羽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而欲與其一戰的地步。劉邦憤怒的原因據史書所載是因為項羽“背約”,這個“約”,指的是楚懷王之約,即“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當時,秦將章邯圍困趙國,楚懷王作為諸侯反秦盟主,一方面派遣了以宋義為首的楚軍前去救援趙國,另一方面則計劃趁著秦軍主力集中在趙國之機,另闢一條戰線意圖繞過秦軍主力直撲秦國腹心。可當時眾人多畏懼秦軍,幾乎無人響應,為了鼓勵眾人響應,懷王便提出了這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關中王”即“秦王”,秦國作為當時六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統一六國後更是成為當時天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能夠成為“秦王”,則意味著能夠獲得當時雄視天下的實力,足見這個約定的吸引力有多麼巨大。最終,劉邦獲得了這次西入關中的機會,並歷時一年艱苦卓絕的長途行軍,成功進入咸陽滅掉了秦朝。那麼按照當初的懷王之約,劉邦順理成章理應被封為“關中王”。但是,當時的格局卻發生了非常戲劇性的變化。

項羽在北上救援趙國的過程中,殺掉楚軍主帥宋義,成功奪取了軍權,並在隨後的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在眾諸侯中樹立了絕對的威望,據《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名副其實的成為了天下的主宰。但是,項羽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短板,那就是他比劉邦晚一步進入關中。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於是,在面對懷王之約時,項羽便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如若遵守懷王之約,封劉邦為關中王,這是項羽不願意看到的,他和范增本來就對劉邦深懷忌憚,鴻門宴上便差點殺了他,雖然最終二人暫時緩和了矛盾,但項羽也絕不可能將當時肥沃的關中之地交予劉邦。可如果不遵守懷王之約,則有背約之名,傳出去也不好聽。而且,項羽對關中之地如何安排亦有自己的思考。總而言之,懷王之約其實在這裡已經變得無足輕重,項羽要做的考慮,其實就是如何將自己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而綜合考慮的結果,是將劉邦分封到了漢中。

漢中原本便是秦國的土地,自秦惠文王滅巴蜀到秦昭襄王正式吞併巴蜀之後,此地就一直在秦國的管轄之下。但是由於地勢險峻,交通不便,秦國多將此地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例如秦始皇在繼位初年平定嫪毐之亂之後便:“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著名的秦相呂不韋也是死在了遷蜀的路上。但不管怎麼說,巴蜀之地畢竟還是當年秦國的國土,將劉邦分封於此並未違約,同時也可以達到抑制劉邦的目的,對項羽而言,這是雙贏的。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但對劉邦而言,這個結果難以接受。從他剛入關中之後起,他便做起了“關中王”的美夢。雖然項羽的入關讓劉邦從這個美夢中驚醒,但他依然還是抱有一定的希望,希望項羽能夠遵守這個約定。但最終的結果是劉邦非但沒有得到關中王,反而是像犯人一樣被髮配到路險僻遠的巴蜀,這種巨大的落差自然會激起劉邦的憤怒。但是,礙於實力上的巨大差距,劉邦不得不暫時嚥下這口氣。漢元年四月(公元前206年四月),分封之事已畢,各路諸侯啟程前往各自的封國,劉邦亦帶著深深的不滿啟程前往漢中。

於是,對項羽分封的不滿以及想要成為“關中王”的野心,促成了日後劉邦“還定三秦”戰役的打響。

二、爭權天下與“還定三秦”

進入巴蜀之後的劉邦事業進入了一個低谷期,但同時也迎來了機遇,這個機遇便是韓信的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劉邦手底下有兩個韓信,後人為了區分他們,就根據日後的爵位分別稱他們為“韓王信”與“淮陰侯韓信”。“韓王信”是韓國貴族後代,在劉邦西入秦關的時候跟隨了他,而“淮陰侯韓信”出身微賤,劉邦入蜀時才前來投靠,並最終通過蕭何的大力舉薦,一躍成為漢軍“大將”。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韓王信

為什麼要特意提到有兩個韓信呢?因為根據史書的記載,兩個韓信在此時都對劉邦的事業有突出的貢獻,具體言之,就是堅定了劉邦東出與項羽爭權天下的決心。韓王信認為劉邦手下的將帥士卒大多為山東人(崤山以東,主要指非秦國人),他們皆不願長期呆在僻遠的漢中,想要回到自己的故鄉,劉邦可以利用這股思鄉之情,藉機東出,爭奪天下。而淮陰侯韓信更是向劉邦具體分析了項羽的為人,認為其不過是匹夫之勇與婦人之仁,同時詳細剖析了劉邦現在所處的環境與佔據的優勢,建議劉邦先收復關中,消滅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與翟王董翳這三位秦王,然後東出與項羽爭權天下。

其實,當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之前劉邦的種種舉動,似乎並不能看出劉邦已經有了奪取天下的決心,他更多的是想要得到關中王的寶座。但是,進入漢中以後,兩個韓信的建言則堅定了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決心,特別是淮陰侯韓信的分析,讓劉邦看到了自己與項羽之間的優劣,找到了能夠戰勝他的具體方向,幫助他建立了自信。也就是說,此時的劉邦目標已經不單單是拿下關中做一個關中王了,而是要取代項羽成為新的天下霸主。拿下關中,只是實現這個目標的第一步,是他進一步奪取天下的跳板。由此可見,兩個韓信的出現,對劉邦事業的定位是多麼的重要了。

確定了大的戰略方向,接下來就是怎麼實現的問題,但此刻的劉邦卻面對一個極為不利的局面。項羽為了遏制劉邦,不僅僅是將他發配到巴蜀之地,而且還通過設立三秦王來堵住劉邦東出的通道。同時,交通也極為不便,秦嶺險峻的地勢以及劉邦之前入蜀期間燒燬了棧道,都讓“還定三秦”顯得不切實際。但是,劉邦也有一個有利的條件,那就是劉邦佔據著漢中。

其實,項羽在最初分封劉邦的時候,只給了他巴蜀二郡之地,後來張良通過賄賂項伯,成功從項羽那裡要到了漢中郡,但這只是劉邦從項羽那裡獲得了佔有漢中的合法性,漢中郡其實一直就在劉邦的實際控制之下。據《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的記載:“(酈商)別將攻旬關,西定漢中。”唐人顏師古注:“沛公從武關、藍田而來,商時別從西道平定漢中。”可見早在項羽入關之前,劉邦便已經派人拿下了漢中。

漢中處在巴蜀與關中之間,佔據此地無疑便是佔據了一個進入關中的跳板。有了這個條件,劉邦便開始具體部署攻下關中的計劃。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具體負責“還定三秦”戰役的人到底是誰,因為按照最為流行的說法,是韓信採用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才成功吸引了章邯主力,並最終得以擊敗他。但根據研究秦漢歷史的最基本史料《史記》和《漢書》記載,都沒有說“還定三秦”是由韓信指揮的,而且也沒有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記載,唯一與此相關的記載,是《史記·淮陰侯列傳》中韓信向劉邦分析了項羽的性格與天下的局勢後,劉邦大喜,“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後人便以為這個“計”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其實這是誤解。《史記》中所言的“信計”,應該是指之前韓信向劉邦提出的奪取天下的大戰略,即“反項羽之道而行之”以及拿下關中,東出與項羽爭奪天下。

"

引言

爆發於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的還定三秦之戰,是劉邦一生中少有的打的非常迅速又漂亮的一場戰爭,他僅僅歷時四個月即成功從漢中突圍,拿下了關中的大部分地區,並以此為基礎,拉開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的序幕。可以說,“還定三秦”是劉邦正式吹響統一天下號角的第一戰,也是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一戰,因為如果此戰失利,輕則劉邦將永遠被困於僻遠的漢中之地,與奪取天下的夢想失之交臂,重則會召來項羽的軍事打擊,敗亡之日可期。那麼,“還定三秦”的前因後果為何?劉邦又是如何打贏的這場戰爭?本文便來詳細論述一下這一場經典之戰。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一、不滿與野心的交織

漢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十月,秦朝以十月為歲首),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正式宣告了秦王朝的覆滅。同年十一月,項羽率領諸侯聯軍進入關中。十二月,發生了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鴻門宴,劉邦迫於項羽的軍事壓力,不得不向項羽臣服,並交出了其對咸陽的控制權。當時的天下何去何從,就完全掌握在了項羽的手中。

而項羽的做法是重新恢復西周的分封制。漢元年二月(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正式冊封各路諸侯為王,據《漢書·高帝紀》載:

二月,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樑、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三分關中,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趙將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都六。懷王柱國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番君吳芮為衡山王,都邾。故齊王建孫田安為濟北王。徙魏王豹為西魏王,都平陽。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為燕王,都薊。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為齊王,都臨菑。徙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為常山王。

包括自己,項羽共冊封了十八個諸侯王。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劉邦對於自己被封為漢王,起初的表現是非常的憤怒:“漢王怨羽之背約,欲攻之,丞相蕭何諫,乃止。”劉邦的憤怒,已經到了不顧自己與項羽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而欲與其一戰的地步。劉邦憤怒的原因據史書所載是因為項羽“背約”,這個“約”,指的是楚懷王之約,即“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當時,秦將章邯圍困趙國,楚懷王作為諸侯反秦盟主,一方面派遣了以宋義為首的楚軍前去救援趙國,另一方面則計劃趁著秦軍主力集中在趙國之機,另闢一條戰線意圖繞過秦軍主力直撲秦國腹心。可當時眾人多畏懼秦軍,幾乎無人響應,為了鼓勵眾人響應,懷王便提出了這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關中王”即“秦王”,秦國作為當時六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統一六國後更是成為當時天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能夠成為“秦王”,則意味著能夠獲得當時雄視天下的實力,足見這個約定的吸引力有多麼巨大。最終,劉邦獲得了這次西入關中的機會,並歷時一年艱苦卓絕的長途行軍,成功進入咸陽滅掉了秦朝。那麼按照當初的懷王之約,劉邦順理成章理應被封為“關中王”。但是,當時的格局卻發生了非常戲劇性的變化。

項羽在北上救援趙國的過程中,殺掉楚軍主帥宋義,成功奪取了軍權,並在隨後的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在眾諸侯中樹立了絕對的威望,據《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名副其實的成為了天下的主宰。但是,項羽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短板,那就是他比劉邦晚一步進入關中。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於是,在面對懷王之約時,項羽便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如若遵守懷王之約,封劉邦為關中王,這是項羽不願意看到的,他和范增本來就對劉邦深懷忌憚,鴻門宴上便差點殺了他,雖然最終二人暫時緩和了矛盾,但項羽也絕不可能將當時肥沃的關中之地交予劉邦。可如果不遵守懷王之約,則有背約之名,傳出去也不好聽。而且,項羽對關中之地如何安排亦有自己的思考。總而言之,懷王之約其實在這裡已經變得無足輕重,項羽要做的考慮,其實就是如何將自己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而綜合考慮的結果,是將劉邦分封到了漢中。

漢中原本便是秦國的土地,自秦惠文王滅巴蜀到秦昭襄王正式吞併巴蜀之後,此地就一直在秦國的管轄之下。但是由於地勢險峻,交通不便,秦國多將此地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例如秦始皇在繼位初年平定嫪毐之亂之後便:“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著名的秦相呂不韋也是死在了遷蜀的路上。但不管怎麼說,巴蜀之地畢竟還是當年秦國的國土,將劉邦分封於此並未違約,同時也可以達到抑制劉邦的目的,對項羽而言,這是雙贏的。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但對劉邦而言,這個結果難以接受。從他剛入關中之後起,他便做起了“關中王”的美夢。雖然項羽的入關讓劉邦從這個美夢中驚醒,但他依然還是抱有一定的希望,希望項羽能夠遵守這個約定。但最終的結果是劉邦非但沒有得到關中王,反而是像犯人一樣被髮配到路險僻遠的巴蜀,這種巨大的落差自然會激起劉邦的憤怒。但是,礙於實力上的巨大差距,劉邦不得不暫時嚥下這口氣。漢元年四月(公元前206年四月),分封之事已畢,各路諸侯啟程前往各自的封國,劉邦亦帶著深深的不滿啟程前往漢中。

於是,對項羽分封的不滿以及想要成為“關中王”的野心,促成了日後劉邦“還定三秦”戰役的打響。

二、爭權天下與“還定三秦”

進入巴蜀之後的劉邦事業進入了一個低谷期,但同時也迎來了機遇,這個機遇便是韓信的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劉邦手底下有兩個韓信,後人為了區分他們,就根據日後的爵位分別稱他們為“韓王信”與“淮陰侯韓信”。“韓王信”是韓國貴族後代,在劉邦西入秦關的時候跟隨了他,而“淮陰侯韓信”出身微賤,劉邦入蜀時才前來投靠,並最終通過蕭何的大力舉薦,一躍成為漢軍“大將”。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韓王信

為什麼要特意提到有兩個韓信呢?因為根據史書的記載,兩個韓信在此時都對劉邦的事業有突出的貢獻,具體言之,就是堅定了劉邦東出與項羽爭權天下的決心。韓王信認為劉邦手下的將帥士卒大多為山東人(崤山以東,主要指非秦國人),他們皆不願長期呆在僻遠的漢中,想要回到自己的故鄉,劉邦可以利用這股思鄉之情,藉機東出,爭奪天下。而淮陰侯韓信更是向劉邦具體分析了項羽的為人,認為其不過是匹夫之勇與婦人之仁,同時詳細剖析了劉邦現在所處的環境與佔據的優勢,建議劉邦先收復關中,消滅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與翟王董翳這三位秦王,然後東出與項羽爭權天下。

其實,當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之前劉邦的種種舉動,似乎並不能看出劉邦已經有了奪取天下的決心,他更多的是想要得到關中王的寶座。但是,進入漢中以後,兩個韓信的建言則堅定了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決心,特別是淮陰侯韓信的分析,讓劉邦看到了自己與項羽之間的優劣,找到了能夠戰勝他的具體方向,幫助他建立了自信。也就是說,此時的劉邦目標已經不單單是拿下關中做一個關中王了,而是要取代項羽成為新的天下霸主。拿下關中,只是實現這個目標的第一步,是他進一步奪取天下的跳板。由此可見,兩個韓信的出現,對劉邦事業的定位是多麼的重要了。

確定了大的戰略方向,接下來就是怎麼實現的問題,但此刻的劉邦卻面對一個極為不利的局面。項羽為了遏制劉邦,不僅僅是將他發配到巴蜀之地,而且還通過設立三秦王來堵住劉邦東出的通道。同時,交通也極為不便,秦嶺險峻的地勢以及劉邦之前入蜀期間燒燬了棧道,都讓“還定三秦”顯得不切實際。但是,劉邦也有一個有利的條件,那就是劉邦佔據著漢中。

其實,項羽在最初分封劉邦的時候,只給了他巴蜀二郡之地,後來張良通過賄賂項伯,成功從項羽那裡要到了漢中郡,但這只是劉邦從項羽那裡獲得了佔有漢中的合法性,漢中郡其實一直就在劉邦的實際控制之下。據《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的記載:“(酈商)別將攻旬關,西定漢中。”唐人顏師古注:“沛公從武關、藍田而來,商時別從西道平定漢中。”可見早在項羽入關之前,劉邦便已經派人拿下了漢中。

漢中處在巴蜀與關中之間,佔據此地無疑便是佔據了一個進入關中的跳板。有了這個條件,劉邦便開始具體部署攻下關中的計劃。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具體負責“還定三秦”戰役的人到底是誰,因為按照最為流行的說法,是韓信採用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才成功吸引了章邯主力,並最終得以擊敗他。但根據研究秦漢歷史的最基本史料《史記》和《漢書》記載,都沒有說“還定三秦”是由韓信指揮的,而且也沒有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記載,唯一與此相關的記載,是《史記·淮陰侯列傳》中韓信向劉邦分析了項羽的性格與天下的局勢後,劉邦大喜,“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後人便以為這個“計”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其實這是誤解。《史記》中所言的“信計”,應該是指之前韓信向劉邦提出的奪取天下的大戰略,即“反項羽之道而行之”以及拿下關中,東出與項羽爭奪天下。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事實上,“還定三秦”之戰是由劉邦親自指揮的。戰鬥於漢元年八月正式打響,整個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擊敗雍王章邯。據《史記·曹相國世家》記載:“從還定三秦,初攻下辯、故道、雍、斄。”“初”字說明,劉邦首先派遣了曹參作為先鋒部隊從南鄭出發,取道下辯、故道進入關中。同時,據《資治通鑑·漢紀一》載:“八月,漢王引兵從故道出,襲雍;雍王章邯迎擊漢陳倉”,即曹參先頭部隊之後,劉邦亦從故道進軍,準備攻取雍地,但章邯及時發現了劉邦的意圖,便親自率軍在陳倉攔截住了劉邦的部隊。

"

引言

爆發於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的還定三秦之戰,是劉邦一生中少有的打的非常迅速又漂亮的一場戰爭,他僅僅歷時四個月即成功從漢中突圍,拿下了關中的大部分地區,並以此為基礎,拉開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的序幕。可以說,“還定三秦”是劉邦正式吹響統一天下號角的第一戰,也是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一戰,因為如果此戰失利,輕則劉邦將永遠被困於僻遠的漢中之地,與奪取天下的夢想失之交臂,重則會召來項羽的軍事打擊,敗亡之日可期。那麼,“還定三秦”的前因後果為何?劉邦又是如何打贏的這場戰爭?本文便來詳細論述一下這一場經典之戰。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一、不滿與野心的交織

漢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十月,秦朝以十月為歲首),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正式宣告了秦王朝的覆滅。同年十一月,項羽率領諸侯聯軍進入關中。十二月,發生了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鴻門宴,劉邦迫於項羽的軍事壓力,不得不向項羽臣服,並交出了其對咸陽的控制權。當時的天下何去何從,就完全掌握在了項羽的手中。

而項羽的做法是重新恢復西周的分封制。漢元年二月(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正式冊封各路諸侯為王,據《漢書·高帝紀》載:

二月,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樑、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三分關中,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趙將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都六。懷王柱國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番君吳芮為衡山王,都邾。故齊王建孫田安為濟北王。徙魏王豹為西魏王,都平陽。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為燕王,都薊。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為齊王,都臨菑。徙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為常山王。

包括自己,項羽共冊封了十八個諸侯王。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劉邦對於自己被封為漢王,起初的表現是非常的憤怒:“漢王怨羽之背約,欲攻之,丞相蕭何諫,乃止。”劉邦的憤怒,已經到了不顧自己與項羽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而欲與其一戰的地步。劉邦憤怒的原因據史書所載是因為項羽“背約”,這個“約”,指的是楚懷王之約,即“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當時,秦將章邯圍困趙國,楚懷王作為諸侯反秦盟主,一方面派遣了以宋義為首的楚軍前去救援趙國,另一方面則計劃趁著秦軍主力集中在趙國之機,另闢一條戰線意圖繞過秦軍主力直撲秦國腹心。可當時眾人多畏懼秦軍,幾乎無人響應,為了鼓勵眾人響應,懷王便提出了這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關中王”即“秦王”,秦國作為當時六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統一六國後更是成為當時天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能夠成為“秦王”,則意味著能夠獲得當時雄視天下的實力,足見這個約定的吸引力有多麼巨大。最終,劉邦獲得了這次西入關中的機會,並歷時一年艱苦卓絕的長途行軍,成功進入咸陽滅掉了秦朝。那麼按照當初的懷王之約,劉邦順理成章理應被封為“關中王”。但是,當時的格局卻發生了非常戲劇性的變化。

項羽在北上救援趙國的過程中,殺掉楚軍主帥宋義,成功奪取了軍權,並在隨後的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在眾諸侯中樹立了絕對的威望,據《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名副其實的成為了天下的主宰。但是,項羽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短板,那就是他比劉邦晚一步進入關中。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於是,在面對懷王之約時,項羽便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如若遵守懷王之約,封劉邦為關中王,這是項羽不願意看到的,他和范增本來就對劉邦深懷忌憚,鴻門宴上便差點殺了他,雖然最終二人暫時緩和了矛盾,但項羽也絕不可能將當時肥沃的關中之地交予劉邦。可如果不遵守懷王之約,則有背約之名,傳出去也不好聽。而且,項羽對關中之地如何安排亦有自己的思考。總而言之,懷王之約其實在這裡已經變得無足輕重,項羽要做的考慮,其實就是如何將自己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而綜合考慮的結果,是將劉邦分封到了漢中。

漢中原本便是秦國的土地,自秦惠文王滅巴蜀到秦昭襄王正式吞併巴蜀之後,此地就一直在秦國的管轄之下。但是由於地勢險峻,交通不便,秦國多將此地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例如秦始皇在繼位初年平定嫪毐之亂之後便:“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著名的秦相呂不韋也是死在了遷蜀的路上。但不管怎麼說,巴蜀之地畢竟還是當年秦國的國土,將劉邦分封於此並未違約,同時也可以達到抑制劉邦的目的,對項羽而言,這是雙贏的。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但對劉邦而言,這個結果難以接受。從他剛入關中之後起,他便做起了“關中王”的美夢。雖然項羽的入關讓劉邦從這個美夢中驚醒,但他依然還是抱有一定的希望,希望項羽能夠遵守這個約定。但最終的結果是劉邦非但沒有得到關中王,反而是像犯人一樣被髮配到路險僻遠的巴蜀,這種巨大的落差自然會激起劉邦的憤怒。但是,礙於實力上的巨大差距,劉邦不得不暫時嚥下這口氣。漢元年四月(公元前206年四月),分封之事已畢,各路諸侯啟程前往各自的封國,劉邦亦帶著深深的不滿啟程前往漢中。

於是,對項羽分封的不滿以及想要成為“關中王”的野心,促成了日後劉邦“還定三秦”戰役的打響。

二、爭權天下與“還定三秦”

進入巴蜀之後的劉邦事業進入了一個低谷期,但同時也迎來了機遇,這個機遇便是韓信的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劉邦手底下有兩個韓信,後人為了區分他們,就根據日後的爵位分別稱他們為“韓王信”與“淮陰侯韓信”。“韓王信”是韓國貴族後代,在劉邦西入秦關的時候跟隨了他,而“淮陰侯韓信”出身微賤,劉邦入蜀時才前來投靠,並最終通過蕭何的大力舉薦,一躍成為漢軍“大將”。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韓王信

為什麼要特意提到有兩個韓信呢?因為根據史書的記載,兩個韓信在此時都對劉邦的事業有突出的貢獻,具體言之,就是堅定了劉邦東出與項羽爭權天下的決心。韓王信認為劉邦手下的將帥士卒大多為山東人(崤山以東,主要指非秦國人),他們皆不願長期呆在僻遠的漢中,想要回到自己的故鄉,劉邦可以利用這股思鄉之情,藉機東出,爭奪天下。而淮陰侯韓信更是向劉邦具體分析了項羽的為人,認為其不過是匹夫之勇與婦人之仁,同時詳細剖析了劉邦現在所處的環境與佔據的優勢,建議劉邦先收復關中,消滅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與翟王董翳這三位秦王,然後東出與項羽爭權天下。

其實,當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之前劉邦的種種舉動,似乎並不能看出劉邦已經有了奪取天下的決心,他更多的是想要得到關中王的寶座。但是,進入漢中以後,兩個韓信的建言則堅定了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決心,特別是淮陰侯韓信的分析,讓劉邦看到了自己與項羽之間的優劣,找到了能夠戰勝他的具體方向,幫助他建立了自信。也就是說,此時的劉邦目標已經不單單是拿下關中做一個關中王了,而是要取代項羽成為新的天下霸主。拿下關中,只是實現這個目標的第一步,是他進一步奪取天下的跳板。由此可見,兩個韓信的出現,對劉邦事業的定位是多麼的重要了。

確定了大的戰略方向,接下來就是怎麼實現的問題,但此刻的劉邦卻面對一個極為不利的局面。項羽為了遏制劉邦,不僅僅是將他發配到巴蜀之地,而且還通過設立三秦王來堵住劉邦東出的通道。同時,交通也極為不便,秦嶺險峻的地勢以及劉邦之前入蜀期間燒燬了棧道,都讓“還定三秦”顯得不切實際。但是,劉邦也有一個有利的條件,那就是劉邦佔據著漢中。

其實,項羽在最初分封劉邦的時候,只給了他巴蜀二郡之地,後來張良通過賄賂項伯,成功從項羽那裡要到了漢中郡,但這只是劉邦從項羽那裡獲得了佔有漢中的合法性,漢中郡其實一直就在劉邦的實際控制之下。據《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的記載:“(酈商)別將攻旬關,西定漢中。”唐人顏師古注:“沛公從武關、藍田而來,商時別從西道平定漢中。”可見早在項羽入關之前,劉邦便已經派人拿下了漢中。

漢中處在巴蜀與關中之間,佔據此地無疑便是佔據了一個進入關中的跳板。有了這個條件,劉邦便開始具體部署攻下關中的計劃。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具體負責“還定三秦”戰役的人到底是誰,因為按照最為流行的說法,是韓信採用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才成功吸引了章邯主力,並最終得以擊敗他。但根據研究秦漢歷史的最基本史料《史記》和《漢書》記載,都沒有說“還定三秦”是由韓信指揮的,而且也沒有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記載,唯一與此相關的記載,是《史記·淮陰侯列傳》中韓信向劉邦分析了項羽的性格與天下的局勢後,劉邦大喜,“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後人便以為這個“計”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其實這是誤解。《史記》中所言的“信計”,應該是指之前韓信向劉邦提出的奪取天下的大戰略,即“反項羽之道而行之”以及拿下關中,東出與項羽爭奪天下。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事實上,“還定三秦”之戰是由劉邦親自指揮的。戰鬥於漢元年八月正式打響,整個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擊敗雍王章邯。據《史記·曹相國世家》記載:“從還定三秦,初攻下辯、故道、雍、斄。”“初”字說明,劉邦首先派遣了曹參作為先鋒部隊從南鄭出發,取道下辯、故道進入關中。同時,據《資治通鑑·漢紀一》載:“八月,漢王引兵從故道出,襲雍;雍王章邯迎擊漢陳倉”,即曹參先頭部隊之後,劉邦亦從故道進軍,準備攻取雍地,但章邯及時發現了劉邦的意圖,便親自率軍在陳倉攔截住了劉邦的部隊。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曹參攻好畤示意圖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載須昌侯趙衍事蹟:“以謁者漢王元年初起漢中,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這段記載說明了當章邯率軍在陳倉迎擊劉邦之時,劉邦意圖從陳倉進入關中的道路就已經被堵死了,他本欲暫回漢中,但這時趙衍向劉邦提出了一條“他道”,即另一條進入關中的道路,結果這條道路走通了。劉邦成功繞過陳倉,突襲章邯大軍,併成功將其擊敗(這應該是韓信“暗度陳倉”故事的原型)。《通鑑》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敗,走廢丘。”連續經歷了三場戰敗的章邯幾乎盡失雍地,不得不退回自己的都城廢丘堅守。至此,劉邦成功完成了“還定三秦”戰役的第一階段,從漢中突圍並擊敗雍王章邯,進入關中並站住了腳跟。

"

引言

爆發於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的還定三秦之戰,是劉邦一生中少有的打的非常迅速又漂亮的一場戰爭,他僅僅歷時四個月即成功從漢中突圍,拿下了關中的大部分地區,並以此為基礎,拉開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的序幕。可以說,“還定三秦”是劉邦正式吹響統一天下號角的第一戰,也是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一戰,因為如果此戰失利,輕則劉邦將永遠被困於僻遠的漢中之地,與奪取天下的夢想失之交臂,重則會召來項羽的軍事打擊,敗亡之日可期。那麼,“還定三秦”的前因後果為何?劉邦又是如何打贏的這場戰爭?本文便來詳細論述一下這一場經典之戰。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一、不滿與野心的交織

漢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十月,秦朝以十月為歲首),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正式宣告了秦王朝的覆滅。同年十一月,項羽率領諸侯聯軍進入關中。十二月,發生了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鴻門宴,劉邦迫於項羽的軍事壓力,不得不向項羽臣服,並交出了其對咸陽的控制權。當時的天下何去何從,就完全掌握在了項羽的手中。

而項羽的做法是重新恢復西周的分封制。漢元年二月(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正式冊封各路諸侯為王,據《漢書·高帝紀》載:

二月,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樑、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三分關中,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趙將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都六。懷王柱國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番君吳芮為衡山王,都邾。故齊王建孫田安為濟北王。徙魏王豹為西魏王,都平陽。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為燕王,都薊。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為齊王,都臨菑。徙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為常山王。

包括自己,項羽共冊封了十八個諸侯王。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劉邦對於自己被封為漢王,起初的表現是非常的憤怒:“漢王怨羽之背約,欲攻之,丞相蕭何諫,乃止。”劉邦的憤怒,已經到了不顧自己與項羽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而欲與其一戰的地步。劉邦憤怒的原因據史書所載是因為項羽“背約”,這個“約”,指的是楚懷王之約,即“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當時,秦將章邯圍困趙國,楚懷王作為諸侯反秦盟主,一方面派遣了以宋義為首的楚軍前去救援趙國,另一方面則計劃趁著秦軍主力集中在趙國之機,另闢一條戰線意圖繞過秦軍主力直撲秦國腹心。可當時眾人多畏懼秦軍,幾乎無人響應,為了鼓勵眾人響應,懷王便提出了這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關中王”即“秦王”,秦國作為當時六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統一六國後更是成為當時天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能夠成為“秦王”,則意味著能夠獲得當時雄視天下的實力,足見這個約定的吸引力有多麼巨大。最終,劉邦獲得了這次西入關中的機會,並歷時一年艱苦卓絕的長途行軍,成功進入咸陽滅掉了秦朝。那麼按照當初的懷王之約,劉邦順理成章理應被封為“關中王”。但是,當時的格局卻發生了非常戲劇性的變化。

項羽在北上救援趙國的過程中,殺掉楚軍主帥宋義,成功奪取了軍權,並在隨後的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在眾諸侯中樹立了絕對的威望,據《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名副其實的成為了天下的主宰。但是,項羽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短板,那就是他比劉邦晚一步進入關中。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於是,在面對懷王之約時,項羽便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如若遵守懷王之約,封劉邦為關中王,這是項羽不願意看到的,他和范增本來就對劉邦深懷忌憚,鴻門宴上便差點殺了他,雖然最終二人暫時緩和了矛盾,但項羽也絕不可能將當時肥沃的關中之地交予劉邦。可如果不遵守懷王之約,則有背約之名,傳出去也不好聽。而且,項羽對關中之地如何安排亦有自己的思考。總而言之,懷王之約其實在這裡已經變得無足輕重,項羽要做的考慮,其實就是如何將自己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而綜合考慮的結果,是將劉邦分封到了漢中。

漢中原本便是秦國的土地,自秦惠文王滅巴蜀到秦昭襄王正式吞併巴蜀之後,此地就一直在秦國的管轄之下。但是由於地勢險峻,交通不便,秦國多將此地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例如秦始皇在繼位初年平定嫪毐之亂之後便:“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著名的秦相呂不韋也是死在了遷蜀的路上。但不管怎麼說,巴蜀之地畢竟還是當年秦國的國土,將劉邦分封於此並未違約,同時也可以達到抑制劉邦的目的,對項羽而言,這是雙贏的。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但對劉邦而言,這個結果難以接受。從他剛入關中之後起,他便做起了“關中王”的美夢。雖然項羽的入關讓劉邦從這個美夢中驚醒,但他依然還是抱有一定的希望,希望項羽能夠遵守這個約定。但最終的結果是劉邦非但沒有得到關中王,反而是像犯人一樣被髮配到路險僻遠的巴蜀,這種巨大的落差自然會激起劉邦的憤怒。但是,礙於實力上的巨大差距,劉邦不得不暫時嚥下這口氣。漢元年四月(公元前206年四月),分封之事已畢,各路諸侯啟程前往各自的封國,劉邦亦帶著深深的不滿啟程前往漢中。

於是,對項羽分封的不滿以及想要成為“關中王”的野心,促成了日後劉邦“還定三秦”戰役的打響。

二、爭權天下與“還定三秦”

進入巴蜀之後的劉邦事業進入了一個低谷期,但同時也迎來了機遇,這個機遇便是韓信的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劉邦手底下有兩個韓信,後人為了區分他們,就根據日後的爵位分別稱他們為“韓王信”與“淮陰侯韓信”。“韓王信”是韓國貴族後代,在劉邦西入秦關的時候跟隨了他,而“淮陰侯韓信”出身微賤,劉邦入蜀時才前來投靠,並最終通過蕭何的大力舉薦,一躍成為漢軍“大將”。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韓王信

為什麼要特意提到有兩個韓信呢?因為根據史書的記載,兩個韓信在此時都對劉邦的事業有突出的貢獻,具體言之,就是堅定了劉邦東出與項羽爭權天下的決心。韓王信認為劉邦手下的將帥士卒大多為山東人(崤山以東,主要指非秦國人),他們皆不願長期呆在僻遠的漢中,想要回到自己的故鄉,劉邦可以利用這股思鄉之情,藉機東出,爭奪天下。而淮陰侯韓信更是向劉邦具體分析了項羽的為人,認為其不過是匹夫之勇與婦人之仁,同時詳細剖析了劉邦現在所處的環境與佔據的優勢,建議劉邦先收復關中,消滅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與翟王董翳這三位秦王,然後東出與項羽爭權天下。

其實,當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之前劉邦的種種舉動,似乎並不能看出劉邦已經有了奪取天下的決心,他更多的是想要得到關中王的寶座。但是,進入漢中以後,兩個韓信的建言則堅定了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決心,特別是淮陰侯韓信的分析,讓劉邦看到了自己與項羽之間的優劣,找到了能夠戰勝他的具體方向,幫助他建立了自信。也就是說,此時的劉邦目標已經不單單是拿下關中做一個關中王了,而是要取代項羽成為新的天下霸主。拿下關中,只是實現這個目標的第一步,是他進一步奪取天下的跳板。由此可見,兩個韓信的出現,對劉邦事業的定位是多麼的重要了。

確定了大的戰略方向,接下來就是怎麼實現的問題,但此刻的劉邦卻面對一個極為不利的局面。項羽為了遏制劉邦,不僅僅是將他發配到巴蜀之地,而且還通過設立三秦王來堵住劉邦東出的通道。同時,交通也極為不便,秦嶺險峻的地勢以及劉邦之前入蜀期間燒燬了棧道,都讓“還定三秦”顯得不切實際。但是,劉邦也有一個有利的條件,那就是劉邦佔據著漢中。

其實,項羽在最初分封劉邦的時候,只給了他巴蜀二郡之地,後來張良通過賄賂項伯,成功從項羽那裡要到了漢中郡,但這只是劉邦從項羽那裡獲得了佔有漢中的合法性,漢中郡其實一直就在劉邦的實際控制之下。據《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的記載:“(酈商)別將攻旬關,西定漢中。”唐人顏師古注:“沛公從武關、藍田而來,商時別從西道平定漢中。”可見早在項羽入關之前,劉邦便已經派人拿下了漢中。

漢中處在巴蜀與關中之間,佔據此地無疑便是佔據了一個進入關中的跳板。有了這個條件,劉邦便開始具體部署攻下關中的計劃。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具體負責“還定三秦”戰役的人到底是誰,因為按照最為流行的說法,是韓信採用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才成功吸引了章邯主力,並最終得以擊敗他。但根據研究秦漢歷史的最基本史料《史記》和《漢書》記載,都沒有說“還定三秦”是由韓信指揮的,而且也沒有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記載,唯一與此相關的記載,是《史記·淮陰侯列傳》中韓信向劉邦分析了項羽的性格與天下的局勢後,劉邦大喜,“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後人便以為這個“計”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其實這是誤解。《史記》中所言的“信計”,應該是指之前韓信向劉邦提出的奪取天下的大戰略,即“反項羽之道而行之”以及拿下關中,東出與項羽爭奪天下。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事實上,“還定三秦”之戰是由劉邦親自指揮的。戰鬥於漢元年八月正式打響,整個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擊敗雍王章邯。據《史記·曹相國世家》記載:“從還定三秦,初攻下辯、故道、雍、斄。”“初”字說明,劉邦首先派遣了曹參作為先鋒部隊從南鄭出發,取道下辯、故道進入關中。同時,據《資治通鑑·漢紀一》載:“八月,漢王引兵從故道出,襲雍;雍王章邯迎擊漢陳倉”,即曹參先頭部隊之後,劉邦亦從故道進軍,準備攻取雍地,但章邯及時發現了劉邦的意圖,便親自率軍在陳倉攔截住了劉邦的部隊。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曹參攻好畤示意圖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載須昌侯趙衍事蹟:“以謁者漢王元年初起漢中,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這段記載說明了當章邯率軍在陳倉迎擊劉邦之時,劉邦意圖從陳倉進入關中的道路就已經被堵死了,他本欲暫回漢中,但這時趙衍向劉邦提出了一條“他道”,即另一條進入關中的道路,結果這條道路走通了。劉邦成功繞過陳倉,突襲章邯大軍,併成功將其擊敗(這應該是韓信“暗度陳倉”故事的原型)。《通鑑》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敗,走廢丘。”連續經歷了三場戰敗的章邯幾乎盡失雍地,不得不退回自己的都城廢丘堅守。至此,劉邦成功完成了“還定三秦”戰役的第一階段,從漢中突圍並擊敗雍王章邯,進入關中並站住了腳跟。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灌嬰、酈商進軍圖

第二個階段,東下咸陽,擊敗三秦王主力。章邯堅守廢丘之後,劉邦的下一個目標便是東下咸陽,而在陳倉與咸陽之間,有章邯的弟弟章平率軍固守好畤城。據《史記·曹相國世家》與《樊酈滕灌》列傳所載,曹參與周勃、樊噲等人一起圍攻好畤,曹參還在此時擊破了前來支援的三秦王的軍隊:“擊三秦軍壤東及高櫟,破之。復圍章平,章平出好畤走。”章平退出好畤城,好畤被漢軍攻破,咸陽也因此暴露在了漢軍的面前。而後,曹參在咸陽附近擊敗趙賁、內史保軍,成功攻破咸陽城,並將咸陽改名為新城。咸陽拿下來之後,漢軍則成功切斷了三秦王之間的聯繫。之後劉邦迅速命令灌嬰東進攻打塞王司馬欣,同時派遣周勃向北進攻:“北攻漆。擊章平、姚卬軍。西定汧。還下郿、頻陽。”向翟王董翳施加壓力。而為了阻隔三秦之間的互相救援,劉邦派遣曹參固守景陵二十日,三秦使章平等攻曹參,參出擊,大破之。至此,三秦王的主力部隊悉數被漢軍消滅。

第三個階段,擊降塞王、翟王,略地關中。三秦王主力被消滅之後,漢軍多路開花,灌嬰東進攻打塞王司馬欣,司馬欣抵抗不住投降漢軍,塞國亡。又據《史記·高祖功臣侯表》載:“(陽都侯)丁復,定三秦,別降翟王。”翟王董翳向漢軍投降,翟國亡。同時,派遣酈商攻克了今陝西北部的大片地區,關中北部基本被漢軍拿下。又據《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載:“破西丞。擊盜巴軍,破之。”《史記正義》引《括地誌》曰:“西縣故城在秦州上邽縣西南九十里,本漢西縣地。”那麼,關中西部地區則是周勃等人率軍將其平定。至此,漢軍僅僅歷時四個月,便基本拿下了關中所有地區,唯獨章邯堅守的廢丘城未被攻下。雖然廢丘未下,但其已是孤城,難成大器,漢二年六月(公元前205年六月),在整整堅守了將近九個月的時間之後,漢軍引水灌廢丘城,廢丘城陷,章邯自殺,關中徹底被漢軍平定。

"

引言

爆發於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的還定三秦之戰,是劉邦一生中少有的打的非常迅速又漂亮的一場戰爭,他僅僅歷時四個月即成功從漢中突圍,拿下了關中的大部分地區,並以此為基礎,拉開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的序幕。可以說,“還定三秦”是劉邦正式吹響統一天下號角的第一戰,也是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一戰,因為如果此戰失利,輕則劉邦將永遠被困於僻遠的漢中之地,與奪取天下的夢想失之交臂,重則會召來項羽的軍事打擊,敗亡之日可期。那麼,“還定三秦”的前因後果為何?劉邦又是如何打贏的這場戰爭?本文便來詳細論述一下這一場經典之戰。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一、不滿與野心的交織

漢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十月,秦朝以十月為歲首),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正式宣告了秦王朝的覆滅。同年十一月,項羽率領諸侯聯軍進入關中。十二月,發生了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鴻門宴,劉邦迫於項羽的軍事壓力,不得不向項羽臣服,並交出了其對咸陽的控制權。當時的天下何去何從,就完全掌握在了項羽的手中。

而項羽的做法是重新恢復西周的分封制。漢元年二月(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正式冊封各路諸侯為王,據《漢書·高帝紀》載:

二月,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樑、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三分關中,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趙將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都六。懷王柱國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番君吳芮為衡山王,都邾。故齊王建孫田安為濟北王。徙魏王豹為西魏王,都平陽。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為燕王,都薊。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為齊王,都臨菑。徙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為常山王。

包括自己,項羽共冊封了十八個諸侯王。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劉邦對於自己被封為漢王,起初的表現是非常的憤怒:“漢王怨羽之背約,欲攻之,丞相蕭何諫,乃止。”劉邦的憤怒,已經到了不顧自己與項羽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而欲與其一戰的地步。劉邦憤怒的原因據史書所載是因為項羽“背約”,這個“約”,指的是楚懷王之約,即“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當時,秦將章邯圍困趙國,楚懷王作為諸侯反秦盟主,一方面派遣了以宋義為首的楚軍前去救援趙國,另一方面則計劃趁著秦軍主力集中在趙國之機,另闢一條戰線意圖繞過秦軍主力直撲秦國腹心。可當時眾人多畏懼秦軍,幾乎無人響應,為了鼓勵眾人響應,懷王便提出了這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關中王”即“秦王”,秦國作為當時六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統一六國後更是成為當時天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能夠成為“秦王”,則意味著能夠獲得當時雄視天下的實力,足見這個約定的吸引力有多麼巨大。最終,劉邦獲得了這次西入關中的機會,並歷時一年艱苦卓絕的長途行軍,成功進入咸陽滅掉了秦朝。那麼按照當初的懷王之約,劉邦順理成章理應被封為“關中王”。但是,當時的格局卻發生了非常戲劇性的變化。

項羽在北上救援趙國的過程中,殺掉楚軍主帥宋義,成功奪取了軍權,並在隨後的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在眾諸侯中樹立了絕對的威望,據《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名副其實的成為了天下的主宰。但是,項羽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短板,那就是他比劉邦晚一步進入關中。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於是,在面對懷王之約時,項羽便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如若遵守懷王之約,封劉邦為關中王,這是項羽不願意看到的,他和范增本來就對劉邦深懷忌憚,鴻門宴上便差點殺了他,雖然最終二人暫時緩和了矛盾,但項羽也絕不可能將當時肥沃的關中之地交予劉邦。可如果不遵守懷王之約,則有背約之名,傳出去也不好聽。而且,項羽對關中之地如何安排亦有自己的思考。總而言之,懷王之約其實在這裡已經變得無足輕重,項羽要做的考慮,其實就是如何將自己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而綜合考慮的結果,是將劉邦分封到了漢中。

漢中原本便是秦國的土地,自秦惠文王滅巴蜀到秦昭襄王正式吞併巴蜀之後,此地就一直在秦國的管轄之下。但是由於地勢險峻,交通不便,秦國多將此地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例如秦始皇在繼位初年平定嫪毐之亂之後便:“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著名的秦相呂不韋也是死在了遷蜀的路上。但不管怎麼說,巴蜀之地畢竟還是當年秦國的國土,將劉邦分封於此並未違約,同時也可以達到抑制劉邦的目的,對項羽而言,這是雙贏的。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但對劉邦而言,這個結果難以接受。從他剛入關中之後起,他便做起了“關中王”的美夢。雖然項羽的入關讓劉邦從這個美夢中驚醒,但他依然還是抱有一定的希望,希望項羽能夠遵守這個約定。但最終的結果是劉邦非但沒有得到關中王,反而是像犯人一樣被髮配到路險僻遠的巴蜀,這種巨大的落差自然會激起劉邦的憤怒。但是,礙於實力上的巨大差距,劉邦不得不暫時嚥下這口氣。漢元年四月(公元前206年四月),分封之事已畢,各路諸侯啟程前往各自的封國,劉邦亦帶著深深的不滿啟程前往漢中。

於是,對項羽分封的不滿以及想要成為“關中王”的野心,促成了日後劉邦“還定三秦”戰役的打響。

二、爭權天下與“還定三秦”

進入巴蜀之後的劉邦事業進入了一個低谷期,但同時也迎來了機遇,這個機遇便是韓信的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劉邦手底下有兩個韓信,後人為了區分他們,就根據日後的爵位分別稱他們為“韓王信”與“淮陰侯韓信”。“韓王信”是韓國貴族後代,在劉邦西入秦關的時候跟隨了他,而“淮陰侯韓信”出身微賤,劉邦入蜀時才前來投靠,並最終通過蕭何的大力舉薦,一躍成為漢軍“大將”。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韓王信

為什麼要特意提到有兩個韓信呢?因為根據史書的記載,兩個韓信在此時都對劉邦的事業有突出的貢獻,具體言之,就是堅定了劉邦東出與項羽爭權天下的決心。韓王信認為劉邦手下的將帥士卒大多為山東人(崤山以東,主要指非秦國人),他們皆不願長期呆在僻遠的漢中,想要回到自己的故鄉,劉邦可以利用這股思鄉之情,藉機東出,爭奪天下。而淮陰侯韓信更是向劉邦具體分析了項羽的為人,認為其不過是匹夫之勇與婦人之仁,同時詳細剖析了劉邦現在所處的環境與佔據的優勢,建議劉邦先收復關中,消滅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與翟王董翳這三位秦王,然後東出與項羽爭權天下。

其實,當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之前劉邦的種種舉動,似乎並不能看出劉邦已經有了奪取天下的決心,他更多的是想要得到關中王的寶座。但是,進入漢中以後,兩個韓信的建言則堅定了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決心,特別是淮陰侯韓信的分析,讓劉邦看到了自己與項羽之間的優劣,找到了能夠戰勝他的具體方向,幫助他建立了自信。也就是說,此時的劉邦目標已經不單單是拿下關中做一個關中王了,而是要取代項羽成為新的天下霸主。拿下關中,只是實現這個目標的第一步,是他進一步奪取天下的跳板。由此可見,兩個韓信的出現,對劉邦事業的定位是多麼的重要了。

確定了大的戰略方向,接下來就是怎麼實現的問題,但此刻的劉邦卻面對一個極為不利的局面。項羽為了遏制劉邦,不僅僅是將他發配到巴蜀之地,而且還通過設立三秦王來堵住劉邦東出的通道。同時,交通也極為不便,秦嶺險峻的地勢以及劉邦之前入蜀期間燒燬了棧道,都讓“還定三秦”顯得不切實際。但是,劉邦也有一個有利的條件,那就是劉邦佔據著漢中。

其實,項羽在最初分封劉邦的時候,只給了他巴蜀二郡之地,後來張良通過賄賂項伯,成功從項羽那裡要到了漢中郡,但這只是劉邦從項羽那裡獲得了佔有漢中的合法性,漢中郡其實一直就在劉邦的實際控制之下。據《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的記載:“(酈商)別將攻旬關,西定漢中。”唐人顏師古注:“沛公從武關、藍田而來,商時別從西道平定漢中。”可見早在項羽入關之前,劉邦便已經派人拿下了漢中。

漢中處在巴蜀與關中之間,佔據此地無疑便是佔據了一個進入關中的跳板。有了這個條件,劉邦便開始具體部署攻下關中的計劃。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具體負責“還定三秦”戰役的人到底是誰,因為按照最為流行的說法,是韓信採用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才成功吸引了章邯主力,並最終得以擊敗他。但根據研究秦漢歷史的最基本史料《史記》和《漢書》記載,都沒有說“還定三秦”是由韓信指揮的,而且也沒有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記載,唯一與此相關的記載,是《史記·淮陰侯列傳》中韓信向劉邦分析了項羽的性格與天下的局勢後,劉邦大喜,“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後人便以為這個“計”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其實這是誤解。《史記》中所言的“信計”,應該是指之前韓信向劉邦提出的奪取天下的大戰略,即“反項羽之道而行之”以及拿下關中,東出與項羽爭奪天下。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事實上,“還定三秦”之戰是由劉邦親自指揮的。戰鬥於漢元年八月正式打響,整個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擊敗雍王章邯。據《史記·曹相國世家》記載:“從還定三秦,初攻下辯、故道、雍、斄。”“初”字說明,劉邦首先派遣了曹參作為先鋒部隊從南鄭出發,取道下辯、故道進入關中。同時,據《資治通鑑·漢紀一》載:“八月,漢王引兵從故道出,襲雍;雍王章邯迎擊漢陳倉”,即曹參先頭部隊之後,劉邦亦從故道進軍,準備攻取雍地,但章邯及時發現了劉邦的意圖,便親自率軍在陳倉攔截住了劉邦的部隊。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曹參攻好畤示意圖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載須昌侯趙衍事蹟:“以謁者漢王元年初起漢中,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這段記載說明了當章邯率軍在陳倉迎擊劉邦之時,劉邦意圖從陳倉進入關中的道路就已經被堵死了,他本欲暫回漢中,但這時趙衍向劉邦提出了一條“他道”,即另一條進入關中的道路,結果這條道路走通了。劉邦成功繞過陳倉,突襲章邯大軍,併成功將其擊敗(這應該是韓信“暗度陳倉”故事的原型)。《通鑑》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敗,走廢丘。”連續經歷了三場戰敗的章邯幾乎盡失雍地,不得不退回自己的都城廢丘堅守。至此,劉邦成功完成了“還定三秦”戰役的第一階段,從漢中突圍並擊敗雍王章邯,進入關中並站住了腳跟。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灌嬰、酈商進軍圖

第二個階段,東下咸陽,擊敗三秦王主力。章邯堅守廢丘之後,劉邦的下一個目標便是東下咸陽,而在陳倉與咸陽之間,有章邯的弟弟章平率軍固守好畤城。據《史記·曹相國世家》與《樊酈滕灌》列傳所載,曹參與周勃、樊噲等人一起圍攻好畤,曹參還在此時擊破了前來支援的三秦王的軍隊:“擊三秦軍壤東及高櫟,破之。復圍章平,章平出好畤走。”章平退出好畤城,好畤被漢軍攻破,咸陽也因此暴露在了漢軍的面前。而後,曹參在咸陽附近擊敗趙賁、內史保軍,成功攻破咸陽城,並將咸陽改名為新城。咸陽拿下來之後,漢軍則成功切斷了三秦王之間的聯繫。之後劉邦迅速命令灌嬰東進攻打塞王司馬欣,同時派遣周勃向北進攻:“北攻漆。擊章平、姚卬軍。西定汧。還下郿、頻陽。”向翟王董翳施加壓力。而為了阻隔三秦之間的互相救援,劉邦派遣曹參固守景陵二十日,三秦使章平等攻曹參,參出擊,大破之。至此,三秦王的主力部隊悉數被漢軍消滅。

第三個階段,擊降塞王、翟王,略地關中。三秦王主力被消滅之後,漢軍多路開花,灌嬰東進攻打塞王司馬欣,司馬欣抵抗不住投降漢軍,塞國亡。又據《史記·高祖功臣侯表》載:“(陽都侯)丁復,定三秦,別降翟王。”翟王董翳向漢軍投降,翟國亡。同時,派遣酈商攻克了今陝西北部的大片地區,關中北部基本被漢軍拿下。又據《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載:“破西丞。擊盜巴軍,破之。”《史記正義》引《括地誌》曰:“西縣故城在秦州上邽縣西南九十里,本漢西縣地。”那麼,關中西部地區則是周勃等人率軍將其平定。至此,漢軍僅僅歷時四個月,便基本拿下了關中所有地區,唯獨章邯堅守的廢丘城未被攻下。雖然廢丘未下,但其已是孤城,難成大器,漢二年六月(公元前205年六月),在整整堅守了將近九個月的時間之後,漢軍引水灌廢丘城,廢丘城陷,章邯自殺,關中徹底被漢軍平定。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關中諸郡圖

三、時機與戰術的結合

“還定三秦”之戰是劉邦東出爭奪天下的第一戰,從漢元年四月入蜀到八月漢中起兵,再到十二月基本平定關中,劉邦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完成了一次奇蹟般的形勢逆轉,讓後人不得不感到欽佩。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向劉備提出《隆中對》的時候,便引用了劉邦從漢中突圍的歷史故事,建議劉備仿效劉邦。而後諸葛亮六出祁山意圖從漢中突圍進入關中收復中原,但始終沒有成功。雖然不同時代面臨的局勢不同,可劉邦當年面臨的困境絲毫不比蜀漢面臨的困境要小,這從側面映襯出劉邦“還定三秦”之戰打的有多麼的漂亮。

"

引言

爆發於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的還定三秦之戰,是劉邦一生中少有的打的非常迅速又漂亮的一場戰爭,他僅僅歷時四個月即成功從漢中突圍,拿下了關中的大部分地區,並以此為基礎,拉開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的序幕。可以說,“還定三秦”是劉邦正式吹響統一天下號角的第一戰,也是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一戰,因為如果此戰失利,輕則劉邦將永遠被困於僻遠的漢中之地,與奪取天下的夢想失之交臂,重則會召來項羽的軍事打擊,敗亡之日可期。那麼,“還定三秦”的前因後果為何?劉邦又是如何打贏的這場戰爭?本文便來詳細論述一下這一場經典之戰。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一、不滿與野心的交織

漢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十月,秦朝以十月為歲首),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正式宣告了秦王朝的覆滅。同年十一月,項羽率領諸侯聯軍進入關中。十二月,發生了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鴻門宴,劉邦迫於項羽的軍事壓力,不得不向項羽臣服,並交出了其對咸陽的控制權。當時的天下何去何從,就完全掌握在了項羽的手中。

而項羽的做法是重新恢復西周的分封制。漢元年二月(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正式冊封各路諸侯為王,據《漢書·高帝紀》載:

二月,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樑、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三分關中,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趙將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都六。懷王柱國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番君吳芮為衡山王,都邾。故齊王建孫田安為濟北王。徙魏王豹為西魏王,都平陽。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為燕王,都薊。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為齊王,都臨菑。徙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為常山王。

包括自己,項羽共冊封了十八個諸侯王。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劉邦對於自己被封為漢王,起初的表現是非常的憤怒:“漢王怨羽之背約,欲攻之,丞相蕭何諫,乃止。”劉邦的憤怒,已經到了不顧自己與項羽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而欲與其一戰的地步。劉邦憤怒的原因據史書所載是因為項羽“背約”,這個“約”,指的是楚懷王之約,即“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當時,秦將章邯圍困趙國,楚懷王作為諸侯反秦盟主,一方面派遣了以宋義為首的楚軍前去救援趙國,另一方面則計劃趁著秦軍主力集中在趙國之機,另闢一條戰線意圖繞過秦軍主力直撲秦國腹心。可當時眾人多畏懼秦軍,幾乎無人響應,為了鼓勵眾人響應,懷王便提出了這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關中王”即“秦王”,秦國作為當時六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統一六國後更是成為當時天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能夠成為“秦王”,則意味著能夠獲得當時雄視天下的實力,足見這個約定的吸引力有多麼巨大。最終,劉邦獲得了這次西入關中的機會,並歷時一年艱苦卓絕的長途行軍,成功進入咸陽滅掉了秦朝。那麼按照當初的懷王之約,劉邦順理成章理應被封為“關中王”。但是,當時的格局卻發生了非常戲劇性的變化。

項羽在北上救援趙國的過程中,殺掉楚軍主帥宋義,成功奪取了軍權,並在隨後的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在眾諸侯中樹立了絕對的威望,據《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名副其實的成為了天下的主宰。但是,項羽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短板,那就是他比劉邦晚一步進入關中。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於是,在面對懷王之約時,項羽便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如若遵守懷王之約,封劉邦為關中王,這是項羽不願意看到的,他和范增本來就對劉邦深懷忌憚,鴻門宴上便差點殺了他,雖然最終二人暫時緩和了矛盾,但項羽也絕不可能將當時肥沃的關中之地交予劉邦。可如果不遵守懷王之約,則有背約之名,傳出去也不好聽。而且,項羽對關中之地如何安排亦有自己的思考。總而言之,懷王之約其實在這裡已經變得無足輕重,項羽要做的考慮,其實就是如何將自己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而綜合考慮的結果,是將劉邦分封到了漢中。

漢中原本便是秦國的土地,自秦惠文王滅巴蜀到秦昭襄王正式吞併巴蜀之後,此地就一直在秦國的管轄之下。但是由於地勢險峻,交通不便,秦國多將此地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例如秦始皇在繼位初年平定嫪毐之亂之後便:“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著名的秦相呂不韋也是死在了遷蜀的路上。但不管怎麼說,巴蜀之地畢竟還是當年秦國的國土,將劉邦分封於此並未違約,同時也可以達到抑制劉邦的目的,對項羽而言,這是雙贏的。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但對劉邦而言,這個結果難以接受。從他剛入關中之後起,他便做起了“關中王”的美夢。雖然項羽的入關讓劉邦從這個美夢中驚醒,但他依然還是抱有一定的希望,希望項羽能夠遵守這個約定。但最終的結果是劉邦非但沒有得到關中王,反而是像犯人一樣被髮配到路險僻遠的巴蜀,這種巨大的落差自然會激起劉邦的憤怒。但是,礙於實力上的巨大差距,劉邦不得不暫時嚥下這口氣。漢元年四月(公元前206年四月),分封之事已畢,各路諸侯啟程前往各自的封國,劉邦亦帶著深深的不滿啟程前往漢中。

於是,對項羽分封的不滿以及想要成為“關中王”的野心,促成了日後劉邦“還定三秦”戰役的打響。

二、爭權天下與“還定三秦”

進入巴蜀之後的劉邦事業進入了一個低谷期,但同時也迎來了機遇,這個機遇便是韓信的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劉邦手底下有兩個韓信,後人為了區分他們,就根據日後的爵位分別稱他們為“韓王信”與“淮陰侯韓信”。“韓王信”是韓國貴族後代,在劉邦西入秦關的時候跟隨了他,而“淮陰侯韓信”出身微賤,劉邦入蜀時才前來投靠,並最終通過蕭何的大力舉薦,一躍成為漢軍“大將”。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韓王信

為什麼要特意提到有兩個韓信呢?因為根據史書的記載,兩個韓信在此時都對劉邦的事業有突出的貢獻,具體言之,就是堅定了劉邦東出與項羽爭權天下的決心。韓王信認為劉邦手下的將帥士卒大多為山東人(崤山以東,主要指非秦國人),他們皆不願長期呆在僻遠的漢中,想要回到自己的故鄉,劉邦可以利用這股思鄉之情,藉機東出,爭奪天下。而淮陰侯韓信更是向劉邦具體分析了項羽的為人,認為其不過是匹夫之勇與婦人之仁,同時詳細剖析了劉邦現在所處的環境與佔據的優勢,建議劉邦先收復關中,消滅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與翟王董翳這三位秦王,然後東出與項羽爭權天下。

其實,當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之前劉邦的種種舉動,似乎並不能看出劉邦已經有了奪取天下的決心,他更多的是想要得到關中王的寶座。但是,進入漢中以後,兩個韓信的建言則堅定了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決心,特別是淮陰侯韓信的分析,讓劉邦看到了自己與項羽之間的優劣,找到了能夠戰勝他的具體方向,幫助他建立了自信。也就是說,此時的劉邦目標已經不單單是拿下關中做一個關中王了,而是要取代項羽成為新的天下霸主。拿下關中,只是實現這個目標的第一步,是他進一步奪取天下的跳板。由此可見,兩個韓信的出現,對劉邦事業的定位是多麼的重要了。

確定了大的戰略方向,接下來就是怎麼實現的問題,但此刻的劉邦卻面對一個極為不利的局面。項羽為了遏制劉邦,不僅僅是將他發配到巴蜀之地,而且還通過設立三秦王來堵住劉邦東出的通道。同時,交通也極為不便,秦嶺險峻的地勢以及劉邦之前入蜀期間燒燬了棧道,都讓“還定三秦”顯得不切實際。但是,劉邦也有一個有利的條件,那就是劉邦佔據著漢中。

其實,項羽在最初分封劉邦的時候,只給了他巴蜀二郡之地,後來張良通過賄賂項伯,成功從項羽那裡要到了漢中郡,但這只是劉邦從項羽那裡獲得了佔有漢中的合法性,漢中郡其實一直就在劉邦的實際控制之下。據《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的記載:“(酈商)別將攻旬關,西定漢中。”唐人顏師古注:“沛公從武關、藍田而來,商時別從西道平定漢中。”可見早在項羽入關之前,劉邦便已經派人拿下了漢中。

漢中處在巴蜀與關中之間,佔據此地無疑便是佔據了一個進入關中的跳板。有了這個條件,劉邦便開始具體部署攻下關中的計劃。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具體負責“還定三秦”戰役的人到底是誰,因為按照最為流行的說法,是韓信採用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才成功吸引了章邯主力,並最終得以擊敗他。但根據研究秦漢歷史的最基本史料《史記》和《漢書》記載,都沒有說“還定三秦”是由韓信指揮的,而且也沒有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記載,唯一與此相關的記載,是《史記·淮陰侯列傳》中韓信向劉邦分析了項羽的性格與天下的局勢後,劉邦大喜,“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後人便以為這個“計”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其實這是誤解。《史記》中所言的“信計”,應該是指之前韓信向劉邦提出的奪取天下的大戰略,即“反項羽之道而行之”以及拿下關中,東出與項羽爭奪天下。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事實上,“還定三秦”之戰是由劉邦親自指揮的。戰鬥於漢元年八月正式打響,整個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擊敗雍王章邯。據《史記·曹相國世家》記載:“從還定三秦,初攻下辯、故道、雍、斄。”“初”字說明,劉邦首先派遣了曹參作為先鋒部隊從南鄭出發,取道下辯、故道進入關中。同時,據《資治通鑑·漢紀一》載:“八月,漢王引兵從故道出,襲雍;雍王章邯迎擊漢陳倉”,即曹參先頭部隊之後,劉邦亦從故道進軍,準備攻取雍地,但章邯及時發現了劉邦的意圖,便親自率軍在陳倉攔截住了劉邦的部隊。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曹參攻好畤示意圖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載須昌侯趙衍事蹟:“以謁者漢王元年初起漢中,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這段記載說明了當章邯率軍在陳倉迎擊劉邦之時,劉邦意圖從陳倉進入關中的道路就已經被堵死了,他本欲暫回漢中,但這時趙衍向劉邦提出了一條“他道”,即另一條進入關中的道路,結果這條道路走通了。劉邦成功繞過陳倉,突襲章邯大軍,併成功將其擊敗(這應該是韓信“暗度陳倉”故事的原型)。《通鑑》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敗,走廢丘。”連續經歷了三場戰敗的章邯幾乎盡失雍地,不得不退回自己的都城廢丘堅守。至此,劉邦成功完成了“還定三秦”戰役的第一階段,從漢中突圍並擊敗雍王章邯,進入關中並站住了腳跟。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灌嬰、酈商進軍圖

第二個階段,東下咸陽,擊敗三秦王主力。章邯堅守廢丘之後,劉邦的下一個目標便是東下咸陽,而在陳倉與咸陽之間,有章邯的弟弟章平率軍固守好畤城。據《史記·曹相國世家》與《樊酈滕灌》列傳所載,曹參與周勃、樊噲等人一起圍攻好畤,曹參還在此時擊破了前來支援的三秦王的軍隊:“擊三秦軍壤東及高櫟,破之。復圍章平,章平出好畤走。”章平退出好畤城,好畤被漢軍攻破,咸陽也因此暴露在了漢軍的面前。而後,曹參在咸陽附近擊敗趙賁、內史保軍,成功攻破咸陽城,並將咸陽改名為新城。咸陽拿下來之後,漢軍則成功切斷了三秦王之間的聯繫。之後劉邦迅速命令灌嬰東進攻打塞王司馬欣,同時派遣周勃向北進攻:“北攻漆。擊章平、姚卬軍。西定汧。還下郿、頻陽。”向翟王董翳施加壓力。而為了阻隔三秦之間的互相救援,劉邦派遣曹參固守景陵二十日,三秦使章平等攻曹參,參出擊,大破之。至此,三秦王的主力部隊悉數被漢軍消滅。

第三個階段,擊降塞王、翟王,略地關中。三秦王主力被消滅之後,漢軍多路開花,灌嬰東進攻打塞王司馬欣,司馬欣抵抗不住投降漢軍,塞國亡。又據《史記·高祖功臣侯表》載:“(陽都侯)丁復,定三秦,別降翟王。”翟王董翳向漢軍投降,翟國亡。同時,派遣酈商攻克了今陝西北部的大片地區,關中北部基本被漢軍拿下。又據《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載:“破西丞。擊盜巴軍,破之。”《史記正義》引《括地誌》曰:“西縣故城在秦州上邽縣西南九十里,本漢西縣地。”那麼,關中西部地區則是周勃等人率軍將其平定。至此,漢軍僅僅歷時四個月,便基本拿下了關中所有地區,唯獨章邯堅守的廢丘城未被攻下。雖然廢丘未下,但其已是孤城,難成大器,漢二年六月(公元前205年六月),在整整堅守了將近九個月的時間之後,漢軍引水灌廢丘城,廢丘城陷,章邯自殺,關中徹底被漢軍平定。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關中諸郡圖

三、時機與戰術的結合

“還定三秦”之戰是劉邦東出爭奪天下的第一戰,從漢元年四月入蜀到八月漢中起兵,再到十二月基本平定關中,劉邦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完成了一次奇蹟般的形勢逆轉,讓後人不得不感到欽佩。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向劉備提出《隆中對》的時候,便引用了劉邦從漢中突圍的歷史故事,建議劉備仿效劉邦。而後諸葛亮六出祁山意圖從漢中突圍進入關中收復中原,但始終沒有成功。雖然不同時代面臨的局勢不同,可劉邦當年面臨的困境絲毫不比蜀漢面臨的困境要小,這從側面映襯出劉邦“還定三秦”之戰打的有多麼的漂亮。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具體分析“還定三秦”之戰獲勝的原因,筆者總結出兩點,那便是時機與戰術的結合。劉邦當時有著什麼有利的時機?具體而言,主要有三個。

首先,劉邦的將帥士卒皆欲東歸。這一點,韓王信和淮陰侯韓信皆有提及。劉邦之入蜀之後,便不斷髮生將領與士卒逃亡的事件,因為劉邦的士卒大多為山東之人,他們不願意長期呆在荒僻的巴蜀之地,都想早日回到自己的故鄉。劉邦順應這股潮流,積極組織東出,那麼漢軍的將帥士卒則個個都是士氣旺盛,戰鬥力倍增。劉邦統帥著這樣一支士氣旺盛的軍隊,自然佔據了戰場的有利局勢。這是劉邦具有的第一個有利的時機。

其次,關中民心歸屬劉邦。劉邦在初入咸陽之時,便廢除了秦朝的嚴刑峻法,與百姓約法三章,同時嚴明軍紀(雖然劉邦的部隊也放縱過,但能及時改正),在關中百姓的心中贏了很高的聲譽,以致讓關中百姓“唯恐沛公不為秦王”。相比之下,三秦王在關中百姓的心中則備受苛責,原因就在於鉅鹿之戰以後,章邯等人率領秦軍投降了項羽,結果悉數被項羽坑殺,唯獨留下了章邯、司馬欣與董翳三個秦將,並帶領他們一同入關。項羽入關之後,即在咸陽大肆燒殺搶掠,併火燒咸陽宮,使得秦地百姓對其大失所望。而後,項羽將關中一分為三,分別分封了三秦王,但這個三秦王他們能夠立足的根本是依靠項羽留給他們的力量,他們本人雖為秦人,但在關中百姓心中,他們早已是項羽的爪牙,自然不會傾心於他們。而如此兩相對照,關中百姓心儀的劉邦打回來了,他們自然歡迎。所以當劉邦擊敗了三秦王的主力部隊之後,也就基本上平定了關中地區,並未遭到什麼激烈的反抗。這是劉邦佔有的第二個有利時機。

最後,項羽遠在千里之外,給了劉邦一個發展的空間與時間。項羽在分封十八路諸侯之時,自立為西楚霸王,都彭城,也就是說他放棄了自己做關中王的機會。彭城即今江蘇徐州,與陝西相隔甚遠,這也就是意味著如果關中有變,項羽並不能夠及時的前來處理。更何況,當劉邦從漢中起兵進入關中之時,項羽北部的齊國亦發生了反對項羽的叛亂,項羽如果捨棄齊國不管直奔關中攻打劉邦,就將自己的後方完全暴露在齊國的刀下。如此看來,項羽的這種政治安排將自己置於了一個非常被動的局面。而後來的事實也是,項羽無法不管齊國直奔關中,不得首先北上齊國平叛,置關中於不顧,從而給了劉邦一個充分發展的空間與時間。這是劉邦佔有的第三個有利時機。

"

引言

爆發於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的還定三秦之戰,是劉邦一生中少有的打的非常迅速又漂亮的一場戰爭,他僅僅歷時四個月即成功從漢中突圍,拿下了關中的大部分地區,並以此為基礎,拉開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的序幕。可以說,“還定三秦”是劉邦正式吹響統一天下號角的第一戰,也是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一戰,因為如果此戰失利,輕則劉邦將永遠被困於僻遠的漢中之地,與奪取天下的夢想失之交臂,重則會召來項羽的軍事打擊,敗亡之日可期。那麼,“還定三秦”的前因後果為何?劉邦又是如何打贏的這場戰爭?本文便來詳細論述一下這一場經典之戰。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一、不滿與野心的交織

漢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十月,秦朝以十月為歲首),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正式宣告了秦王朝的覆滅。同年十一月,項羽率領諸侯聯軍進入關中。十二月,發生了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鴻門宴,劉邦迫於項羽的軍事壓力,不得不向項羽臣服,並交出了其對咸陽的控制權。當時的天下何去何從,就完全掌握在了項羽的手中。

而項羽的做法是重新恢復西周的分封制。漢元年二月(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正式冊封各路諸侯為王,據《漢書·高帝紀》載:

二月,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樑、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三分關中,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趙將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都六。懷王柱國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番君吳芮為衡山王,都邾。故齊王建孫田安為濟北王。徙魏王豹為西魏王,都平陽。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為燕王,都薊。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為齊王,都臨菑。徙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為常山王。

包括自己,項羽共冊封了十八個諸侯王。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劉邦對於自己被封為漢王,起初的表現是非常的憤怒:“漢王怨羽之背約,欲攻之,丞相蕭何諫,乃止。”劉邦的憤怒,已經到了不顧自己與項羽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而欲與其一戰的地步。劉邦憤怒的原因據史書所載是因為項羽“背約”,這個“約”,指的是楚懷王之約,即“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當時,秦將章邯圍困趙國,楚懷王作為諸侯反秦盟主,一方面派遣了以宋義為首的楚軍前去救援趙國,另一方面則計劃趁著秦軍主力集中在趙國之機,另闢一條戰線意圖繞過秦軍主力直撲秦國腹心。可當時眾人多畏懼秦軍,幾乎無人響應,為了鼓勵眾人響應,懷王便提出了這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關中王”即“秦王”,秦國作為當時六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統一六國後更是成為當時天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能夠成為“秦王”,則意味著能夠獲得當時雄視天下的實力,足見這個約定的吸引力有多麼巨大。最終,劉邦獲得了這次西入關中的機會,並歷時一年艱苦卓絕的長途行軍,成功進入咸陽滅掉了秦朝。那麼按照當初的懷王之約,劉邦順理成章理應被封為“關中王”。但是,當時的格局卻發生了非常戲劇性的變化。

項羽在北上救援趙國的過程中,殺掉楚軍主帥宋義,成功奪取了軍權,並在隨後的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在眾諸侯中樹立了絕對的威望,據《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名副其實的成為了天下的主宰。但是,項羽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短板,那就是他比劉邦晚一步進入關中。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於是,在面對懷王之約時,項羽便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如若遵守懷王之約,封劉邦為關中王,這是項羽不願意看到的,他和范增本來就對劉邦深懷忌憚,鴻門宴上便差點殺了他,雖然最終二人暫時緩和了矛盾,但項羽也絕不可能將當時肥沃的關中之地交予劉邦。可如果不遵守懷王之約,則有背約之名,傳出去也不好聽。而且,項羽對關中之地如何安排亦有自己的思考。總而言之,懷王之約其實在這裡已經變得無足輕重,項羽要做的考慮,其實就是如何將自己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而綜合考慮的結果,是將劉邦分封到了漢中。

漢中原本便是秦國的土地,自秦惠文王滅巴蜀到秦昭襄王正式吞併巴蜀之後,此地就一直在秦國的管轄之下。但是由於地勢險峻,交通不便,秦國多將此地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例如秦始皇在繼位初年平定嫪毐之亂之後便:“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著名的秦相呂不韋也是死在了遷蜀的路上。但不管怎麼說,巴蜀之地畢竟還是當年秦國的國土,將劉邦分封於此並未違約,同時也可以達到抑制劉邦的目的,對項羽而言,這是雙贏的。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但對劉邦而言,這個結果難以接受。從他剛入關中之後起,他便做起了“關中王”的美夢。雖然項羽的入關讓劉邦從這個美夢中驚醒,但他依然還是抱有一定的希望,希望項羽能夠遵守這個約定。但最終的結果是劉邦非但沒有得到關中王,反而是像犯人一樣被髮配到路險僻遠的巴蜀,這種巨大的落差自然會激起劉邦的憤怒。但是,礙於實力上的巨大差距,劉邦不得不暫時嚥下這口氣。漢元年四月(公元前206年四月),分封之事已畢,各路諸侯啟程前往各自的封國,劉邦亦帶著深深的不滿啟程前往漢中。

於是,對項羽分封的不滿以及想要成為“關中王”的野心,促成了日後劉邦“還定三秦”戰役的打響。

二、爭權天下與“還定三秦”

進入巴蜀之後的劉邦事業進入了一個低谷期,但同時也迎來了機遇,這個機遇便是韓信的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劉邦手底下有兩個韓信,後人為了區分他們,就根據日後的爵位分別稱他們為“韓王信”與“淮陰侯韓信”。“韓王信”是韓國貴族後代,在劉邦西入秦關的時候跟隨了他,而“淮陰侯韓信”出身微賤,劉邦入蜀時才前來投靠,並最終通過蕭何的大力舉薦,一躍成為漢軍“大將”。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韓王信

為什麼要特意提到有兩個韓信呢?因為根據史書的記載,兩個韓信在此時都對劉邦的事業有突出的貢獻,具體言之,就是堅定了劉邦東出與項羽爭權天下的決心。韓王信認為劉邦手下的將帥士卒大多為山東人(崤山以東,主要指非秦國人),他們皆不願長期呆在僻遠的漢中,想要回到自己的故鄉,劉邦可以利用這股思鄉之情,藉機東出,爭奪天下。而淮陰侯韓信更是向劉邦具體分析了項羽的為人,認為其不過是匹夫之勇與婦人之仁,同時詳細剖析了劉邦現在所處的環境與佔據的優勢,建議劉邦先收復關中,消滅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與翟王董翳這三位秦王,然後東出與項羽爭權天下。

其實,當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之前劉邦的種種舉動,似乎並不能看出劉邦已經有了奪取天下的決心,他更多的是想要得到關中王的寶座。但是,進入漢中以後,兩個韓信的建言則堅定了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決心,特別是淮陰侯韓信的分析,讓劉邦看到了自己與項羽之間的優劣,找到了能夠戰勝他的具體方向,幫助他建立了自信。也就是說,此時的劉邦目標已經不單單是拿下關中做一個關中王了,而是要取代項羽成為新的天下霸主。拿下關中,只是實現這個目標的第一步,是他進一步奪取天下的跳板。由此可見,兩個韓信的出現,對劉邦事業的定位是多麼的重要了。

確定了大的戰略方向,接下來就是怎麼實現的問題,但此刻的劉邦卻面對一個極為不利的局面。項羽為了遏制劉邦,不僅僅是將他發配到巴蜀之地,而且還通過設立三秦王來堵住劉邦東出的通道。同時,交通也極為不便,秦嶺險峻的地勢以及劉邦之前入蜀期間燒燬了棧道,都讓“還定三秦”顯得不切實際。但是,劉邦也有一個有利的條件,那就是劉邦佔據著漢中。

其實,項羽在最初分封劉邦的時候,只給了他巴蜀二郡之地,後來張良通過賄賂項伯,成功從項羽那裡要到了漢中郡,但這只是劉邦從項羽那裡獲得了佔有漢中的合法性,漢中郡其實一直就在劉邦的實際控制之下。據《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的記載:“(酈商)別將攻旬關,西定漢中。”唐人顏師古注:“沛公從武關、藍田而來,商時別從西道平定漢中。”可見早在項羽入關之前,劉邦便已經派人拿下了漢中。

漢中處在巴蜀與關中之間,佔據此地無疑便是佔據了一個進入關中的跳板。有了這個條件,劉邦便開始具體部署攻下關中的計劃。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具體負責“還定三秦”戰役的人到底是誰,因為按照最為流行的說法,是韓信採用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才成功吸引了章邯主力,並最終得以擊敗他。但根據研究秦漢歷史的最基本史料《史記》和《漢書》記載,都沒有說“還定三秦”是由韓信指揮的,而且也沒有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記載,唯一與此相關的記載,是《史記·淮陰侯列傳》中韓信向劉邦分析了項羽的性格與天下的局勢後,劉邦大喜,“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後人便以為這個“計”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其實這是誤解。《史記》中所言的“信計”,應該是指之前韓信向劉邦提出的奪取天下的大戰略,即“反項羽之道而行之”以及拿下關中,東出與項羽爭奪天下。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事實上,“還定三秦”之戰是由劉邦親自指揮的。戰鬥於漢元年八月正式打響,整個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擊敗雍王章邯。據《史記·曹相國世家》記載:“從還定三秦,初攻下辯、故道、雍、斄。”“初”字說明,劉邦首先派遣了曹參作為先鋒部隊從南鄭出發,取道下辯、故道進入關中。同時,據《資治通鑑·漢紀一》載:“八月,漢王引兵從故道出,襲雍;雍王章邯迎擊漢陳倉”,即曹參先頭部隊之後,劉邦亦從故道進軍,準備攻取雍地,但章邯及時發現了劉邦的意圖,便親自率軍在陳倉攔截住了劉邦的部隊。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曹參攻好畤示意圖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載須昌侯趙衍事蹟:“以謁者漢王元年初起漢中,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這段記載說明了當章邯率軍在陳倉迎擊劉邦之時,劉邦意圖從陳倉進入關中的道路就已經被堵死了,他本欲暫回漢中,但這時趙衍向劉邦提出了一條“他道”,即另一條進入關中的道路,結果這條道路走通了。劉邦成功繞過陳倉,突襲章邯大軍,併成功將其擊敗(這應該是韓信“暗度陳倉”故事的原型)。《通鑑》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敗,走廢丘。”連續經歷了三場戰敗的章邯幾乎盡失雍地,不得不退回自己的都城廢丘堅守。至此,劉邦成功完成了“還定三秦”戰役的第一階段,從漢中突圍並擊敗雍王章邯,進入關中並站住了腳跟。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灌嬰、酈商進軍圖

第二個階段,東下咸陽,擊敗三秦王主力。章邯堅守廢丘之後,劉邦的下一個目標便是東下咸陽,而在陳倉與咸陽之間,有章邯的弟弟章平率軍固守好畤城。據《史記·曹相國世家》與《樊酈滕灌》列傳所載,曹參與周勃、樊噲等人一起圍攻好畤,曹參還在此時擊破了前來支援的三秦王的軍隊:“擊三秦軍壤東及高櫟,破之。復圍章平,章平出好畤走。”章平退出好畤城,好畤被漢軍攻破,咸陽也因此暴露在了漢軍的面前。而後,曹參在咸陽附近擊敗趙賁、內史保軍,成功攻破咸陽城,並將咸陽改名為新城。咸陽拿下來之後,漢軍則成功切斷了三秦王之間的聯繫。之後劉邦迅速命令灌嬰東進攻打塞王司馬欣,同時派遣周勃向北進攻:“北攻漆。擊章平、姚卬軍。西定汧。還下郿、頻陽。”向翟王董翳施加壓力。而為了阻隔三秦之間的互相救援,劉邦派遣曹參固守景陵二十日,三秦使章平等攻曹參,參出擊,大破之。至此,三秦王的主力部隊悉數被漢軍消滅。

第三個階段,擊降塞王、翟王,略地關中。三秦王主力被消滅之後,漢軍多路開花,灌嬰東進攻打塞王司馬欣,司馬欣抵抗不住投降漢軍,塞國亡。又據《史記·高祖功臣侯表》載:“(陽都侯)丁復,定三秦,別降翟王。”翟王董翳向漢軍投降,翟國亡。同時,派遣酈商攻克了今陝西北部的大片地區,關中北部基本被漢軍拿下。又據《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載:“破西丞。擊盜巴軍,破之。”《史記正義》引《括地誌》曰:“西縣故城在秦州上邽縣西南九十里,本漢西縣地。”那麼,關中西部地區則是周勃等人率軍將其平定。至此,漢軍僅僅歷時四個月,便基本拿下了關中所有地區,唯獨章邯堅守的廢丘城未被攻下。雖然廢丘未下,但其已是孤城,難成大器,漢二年六月(公元前205年六月),在整整堅守了將近九個月的時間之後,漢軍引水灌廢丘城,廢丘城陷,章邯自殺,關中徹底被漢軍平定。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關中諸郡圖

三、時機與戰術的結合

“還定三秦”之戰是劉邦東出爭奪天下的第一戰,從漢元年四月入蜀到八月漢中起兵,再到十二月基本平定關中,劉邦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完成了一次奇蹟般的形勢逆轉,讓後人不得不感到欽佩。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向劉備提出《隆中對》的時候,便引用了劉邦從漢中突圍的歷史故事,建議劉備仿效劉邦。而後諸葛亮六出祁山意圖從漢中突圍進入關中收復中原,但始終沒有成功。雖然不同時代面臨的局勢不同,可劉邦當年面臨的困境絲毫不比蜀漢面臨的困境要小,這從側面映襯出劉邦“還定三秦”之戰打的有多麼的漂亮。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具體分析“還定三秦”之戰獲勝的原因,筆者總結出兩點,那便是時機與戰術的結合。劉邦當時有著什麼有利的時機?具體而言,主要有三個。

首先,劉邦的將帥士卒皆欲東歸。這一點,韓王信和淮陰侯韓信皆有提及。劉邦之入蜀之後,便不斷髮生將領與士卒逃亡的事件,因為劉邦的士卒大多為山東之人,他們不願意長期呆在荒僻的巴蜀之地,都想早日回到自己的故鄉。劉邦順應這股潮流,積極組織東出,那麼漢軍的將帥士卒則個個都是士氣旺盛,戰鬥力倍增。劉邦統帥著這樣一支士氣旺盛的軍隊,自然佔據了戰場的有利局勢。這是劉邦具有的第一個有利的時機。

其次,關中民心歸屬劉邦。劉邦在初入咸陽之時,便廢除了秦朝的嚴刑峻法,與百姓約法三章,同時嚴明軍紀(雖然劉邦的部隊也放縱過,但能及時改正),在關中百姓的心中贏了很高的聲譽,以致讓關中百姓“唯恐沛公不為秦王”。相比之下,三秦王在關中百姓的心中則備受苛責,原因就在於鉅鹿之戰以後,章邯等人率領秦軍投降了項羽,結果悉數被項羽坑殺,唯獨留下了章邯、司馬欣與董翳三個秦將,並帶領他們一同入關。項羽入關之後,即在咸陽大肆燒殺搶掠,併火燒咸陽宮,使得秦地百姓對其大失所望。而後,項羽將關中一分為三,分別分封了三秦王,但這個三秦王他們能夠立足的根本是依靠項羽留給他們的力量,他們本人雖為秦人,但在關中百姓心中,他們早已是項羽的爪牙,自然不會傾心於他們。而如此兩相對照,關中百姓心儀的劉邦打回來了,他們自然歡迎。所以當劉邦擊敗了三秦王的主力部隊之後,也就基本上平定了關中地區,並未遭到什麼激烈的反抗。這是劉邦佔有的第二個有利時機。

最後,項羽遠在千里之外,給了劉邦一個發展的空間與時間。項羽在分封十八路諸侯之時,自立為西楚霸王,都彭城,也就是說他放棄了自己做關中王的機會。彭城即今江蘇徐州,與陝西相隔甚遠,這也就是意味著如果關中有變,項羽並不能夠及時的前來處理。更何況,當劉邦從漢中起兵進入關中之時,項羽北部的齊國亦發生了反對項羽的叛亂,項羽如果捨棄齊國不管直奔關中攻打劉邦,就將自己的後方完全暴露在齊國的刀下。如此看來,項羽的這種政治安排將自己置於了一個非常被動的局面。而後來的事實也是,項羽無法不管齊國直奔關中,不得首先北上齊國平叛,置關中於不顧,從而給了劉邦一個充分發展的空間與時間。這是劉邦佔有的第三個有利時機。

還定三秦:劉邦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戰,看他如何在4個月內掃平關中

項羽

雖然劉邦佔有如此多的有利時機,但並不意味著“還定三秦”之戰就會一帆風順,三秦王本身的實力即不可小覷,尤其是章邯,他是當年秦國平叛的大將,曾擊敗陳涉與項梁,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軍事家。所以,要想取得“還定三秦”的勝利,還需要一定的戰術配合。簡而言之,劉邦這一仗其最主要的戰術便是一個字:“快”。

從漢中起兵,到破陳倉,戰好畤,下咸陽,圍廢丘,滅塞、翟,繼而平定整個關中地區,漢軍僅僅用時四個月,可以說是馬不停蹄,一氣呵成,絲毫不給三秦王反應與準備的時間。對劉邦而言,“還定三秦”之戰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打完,因為巴蜀漢中之地地勢險峻,出入本身就很困難,如果不能迅速擊敗敵人,則極有可能讓對方有充足的準備時間,從而徹底鎖死漢軍東出的道路。同時,劉邦亦拿不準項羽是否會前來支援,如若項羽聽聞劉邦東出,便馬不停蹄前來支援的話,那劉邦取勝的希望則非常小。所以,必須迅速拿下關中,然後建立一個穩固的大後方,同時將與項羽爭奪天下的主戰場放在關東,如此大局才算穩定。而劉邦成功的做到了這一點。

結語

“還定三秦”之戰對劉邦的帝業而言意義非同小可。拿下關中,則意味著劉邦成為了事實上的“秦王”,此時天下的格局其實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是當年戰國之世的再現,只是當年的嬴秦變成了劉漢。劉邦之後的消滅各路諸侯以及與項羽爭奪天下之事,其實也就是“秦國再滅一次六國的過程”。當年的秦國憑藉著有利的地形,強大的國力佔據著絕對的優勢。漢初去秦未遠,這個優勢便轉移到了劉邦這邊,劉邦在之後與項羽的戰鬥中雖屢戰屢敗,但總是能夠死灰復燃,除了得益於漢初三傑的鼎力輔佐之外,有肥沃富饒的關中作為他的大後方,則是劉邦能夠最終獲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如此看來,“還定三秦”之戰在歷史上的記載雖然非常簡略,但其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則是非常巨大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